关系类作文如何写作(作文教案)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好高考关系类作文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

(一)关系式作文。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命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命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命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命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命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命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3.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命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并存关系,二者同时存在。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前者是对于同一件事而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后者是对于不同事情而言,有的需要忘记,而有的则需要铭记。

(2)依存关系,互相依赖而存在。如“学与问”、“人与自然”。学与问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而自然又需要人类的保护。

(3)主次关系,如“生养与教育”。高尔基说得好:“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意即爱的情感并非导致爱的效果充分条件。克鲁普斯卡娅更明确指出问题要害:“光爱还是不够,必须善于爱”,意即在爱的情感的基础上有善爱的方法,才能有爱预期效果,可

见善教比善养更重要。

(4)取舍(选择)关系,即指关系型命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如“自卑与自信”、“空谈与实干”、“向前看,还是向钱看?”、“爱与溺爱”等。这些命题都可以用“要……而不要……”的形式来表述。

(5)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适应与生存”、“成材与成功”、“逆境与成材”。在每一个短语中,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6)因果关系,如“接受与回报”,因为接受了,我们才更需要回报。

(7)类比关系,如“行船与治学”。“治学”就像“行船”一样,寻找合适的航线,逆水行驶时更需用力等等。

当然,并列短语中的词语之间的关系也不止以上几种,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对同样一个短语,我们往往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想和做”,可以看作是依存关系,既要想,又要做;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也可以看作是主次关系,或者谈想(思考)的重要性,或者谈做(实践)的重要性。还可以是条件关系,想是做的前提条件。等等。

下面就关系型命题作文的几种类型略作分析,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关系型命题中的两方,一个称作A,一个称作B。

①A影响、制约B如“一步与一生”

②A、B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逆境与顺境”

③A比B重要如“干粮和猎枪”

④要平衡A与B 如“走与停”

⑤A与B可以相互转化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⑥即使A也应(或“不应”)B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命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命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命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命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命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命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命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命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

不讨好。因此,同学们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二、关系型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人们一般把作文分为四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语,三是命题语,四是要求语。构成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命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命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命题,同时对命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要避免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命题。

三、关系型作文导写

例1、文题:“寂寞与辉煌”

【快速审题】

快速审题,无非是“三抓住”:抓住题干,抓住提示语,抓住关键语句,沿着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进行揣摩。

本命题是一个二元关系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如何快速而准确把握两者关系以尽快入题?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1)分析概念规避误区。这里的两个概念,“辉煌”不会有歧义,“寂寞”不是平时意义上的“孤单”或“孤独”,而是指远离鲜花掌声赞美默默地前行,如钱钟书般的“一本一本看下来”的耐得寂寞。

(2)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比如,①“寂寞”对“辉煌”。我们可以思考:“寂寞”对“辉煌”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这样可以马上得出: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寂寞。②“辉煌”对“寂寞”。我们可以思考:“辉煌”后还要不要“寂寞”?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辉煌以后要寂寞很难,但是因为人生和事业都是无止境的,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

(3)分析材料验证思考。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分析材料这个环节,也可以放在第一步,(尤其是对那些只有材料没有提示语也不告诉你命题的)但是既然本作文材料把命题告诉你了,你直接从命题入手可能更快进入正确的思维领域。然后在分析材料,以验证思维的正确性。这个命题,第一段讲的是钱钟书因为耐得寂寞所以有那么大的辉煌,第二段讲的是钱钟书辉煌以后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还甘于寂寞,始终保持一个学者的冷峻。可见上述思考是正确的。

(4)深入思考细化认识。找到两者关系不等于文章就能深刻,我们还得对两者关系作深入的拷问:什么是“寂寞造就辉煌”?为什么“寂寞造就辉煌”?

【快速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