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完整)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展示交流】
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步骤,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巩固检测】
1、某单位准备在长6米、宽4米的会议室地面上铺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为12平方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若每块地板砖4元钱,需要多少钱?
2、张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请问最多可以剪成边长为5厘米正方形纸片多少张?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教
学
反
思
两把长短大小不同的尺子
学 案
导 案
【知识链接】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比较手中两把尺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长短比的是尺子的什么?大小比的是尺子的什么?
【自主学习】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课桌、数学书、文具盒、作业本的表面在哪里。
【2】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那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教
学
反
思
曹庄完小三年级导学案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
课题
5面积
课时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主备人
王绍玲
学习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主设计副设计学习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学习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执教日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习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学习过程个性设计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臵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参看课本第3页)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
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合作探究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估算的运用》例8、9

任务3:读例9。找出知道的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写什么算式?应该怎样估算?提示:可以用除法估算,也可以用乘法估算。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重难点预测
重点
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并形成估算的习惯。
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从下面两组题中任选一组进行口算,并说说理由。
1. 80÷4= 81÷9= 480÷8= 350÷5= 180÷6= 420÷7=
2. 78÷4= 83÷9= 470÷8= 360÷5= 178÷6= 410÷7=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估算时,除数不变,被除数估成整百或者几百几十,有什么依据吗?
任务2:例8中,两种估算方法的结果不同,都对吗?
任务3:试着讨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要点点拨:体会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78÷4≈361÷5≈178÷6≈
98÷9≈470÷8≈500÷7≈
2.拓展提升练习:我们今天学习这些数学问题与平时的数学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怎样的问题需要用估算解决,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3.考点强化练习:应用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55个桃子,装到4个筐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几个?
148元/3件,每件T恤大约多少钱?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
学生自我评价
《位置与方向》学案(三)
课
题
认识简单的路线(一)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1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
学习目标
学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 )边升起,从( )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艳置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
4、自学教材第4页例2
交流合作
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
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例4》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 题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例4) 执教教师 学 生24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
2.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重难点预测 重点 认识简单的线路。
难点 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 围绕位置与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任务2:讨论并组织学生准确找出简单线路。
任务3:出示课本第8页例4的动物园图,让学生观察图上动物位置与方向。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呢?任务2:文文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呢?任务3: 根据问题(1)中的图,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要点点拨: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首先要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描述出行走路线。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 )、( )、( )、( )、( )、( )、( )、( )八个方向。
2、拓展提升练习:(1)根据线路图找线路。
(熟悉线路)(2)从动物园向( )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宫。
商店 医 院图书馆游泳馆动物园 邮局 站前街 火车站(3)从火车站向()走到站前街,又向()走到商店。
(4)从游泳馆向()走到图书馆。
又向()走到医院。
3、考点强化练习:(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2)解决问题。
乘坐1号游览车从火车站出发,向()经过()站,到达中心广场;再向()经()站到达商城遗址;然后向()经()站到达博览中心,再向( )经()站到达艺术馆。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火车站影院中心广场百盛商业遗址人民公园博览中心广场艺术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导学案

2.笔算除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出示三年级植树情境图,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探究算式的特点。
3.导入新课,这样的算式你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
1.交流信息,列出算式:42÷2。
2.观察算式,发现该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不同,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两位数不是整十数)。
3.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4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4)植树节是()月()日。
答案:(1)45(2)38(3)54(4)3122.计算。
(1)(2)(3)(4)3.学校买了3个同样的篮球,付给售货员100元,找回13元。
每个篮球多少钱?答案:100-13=87二、尝试探究,感悟方法。
(2 1分钟)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然后小组交流解决方法。
2.组织学生讨论竖式中每一步商的位置的确定方法。
3.出示四年级植树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列出算式。
4.组织学生观察算式。
(1)用竖式试着做一做。
(2)交流笔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5.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归纳一位数除两位除法的笔算方法。
6.组织学生讨论、验证计算是否正确的方法。
1.观察算式,思考尝试计算,然后交流。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计算。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21,因此42÷2=21(棵)。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商2要写在十位的上面,把除数与商2个十的乘积40从被除数里减掉,十位得0,表示没有剩余(0省略不写);然后将个位上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商要写在个位的上面,把除数2与商1的乘积2从被除数里减掉,2减2得0,正好除尽。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1课时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一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3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3.用估算解决问题法。
(20分钟)意思?(2)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3)组织学生观察这道估算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估算。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方法二 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5)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种方法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6)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9。
(1)组织学生思考: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2)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交流、对比不同的估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让学生通过精确的计算解决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要用“≈”连接…… (2)理解题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67÷3,并说明列式理由。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
(4)汇报,交流自己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5)讨论、交流后汇报: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6)与教师一起总结估算方法。
2.(1)明确“够装”的含义。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汇报。
方法一 182≈180,182÷8>20,因此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方法二 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因此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
(3)对比、交流,明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4)精确计算,验证运用估算策略所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有(B )个字。
A .20 B .30 C .40(2)一片树林共有265棵树,共9排,平均每排大约有(C )棵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完整)
《位置与方向》学案(一)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位置与方向》学案(二)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位置与方向》学案(三)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位置与方向》学案(四)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一)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二)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三)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统计》学案(一)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统计》学案(二)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统计》学案(三)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统计》学案(四)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年、月、日》学案(一)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年、月、日》学案(二)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年、月、日》学案(三)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年、月、日》学案(四)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一)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二)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四)
学校:龙孔镇中心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石晓蓉学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