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胃镜下分级

胃镜下分级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 年10 月19日~22 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 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0 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内科学第七版介绍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 rn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 级:粘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Savery-Miller分类:Ⅰ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 Ⅱ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 Ⅲ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 Ⅳ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 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Ⅴ级。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分0 1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2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3 食管鳞状上皮癌 1.概念食管鳞状上皮癌为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日常也简称食管癌,它占食管部癌肿的大多数。
严格来说食管癌还应包括食管腺癌,常发生在Barren 食管。
食管壁可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
根据日本食管疾病研究会的定义,病变不超过粘膜下层(包括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不论其有无转移,称表浅食管癌,其中无转移者称早期食管癌。
一般来说粘膜癌(M1 , M2, M3)很少发生转移,属早期癌;粘膜下层癌(SM1,SM2,SM3)部分可伴淋巴结转移,伴转移者属表浅癌,无转移者属早期癌(图3一37)。
最新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建议收藏)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中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级标准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a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Ⅰb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洛杉矶分级标准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不超过5mm,病灶互相不融合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超过5 mm,病灶互相不融合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不超过75%的食管周径D级粘膜破损融合,超过75%的食管周径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感谢聆听二、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分级EV形态及直径(D)轻度直径小于3mm,直行或轻度迂曲,位于食管下段血管直径3~6 mm,迂曲、隆起或串珠状或结节状,不超过食管中下段中度重试血管直径大于6 mm,阻塞部分管腔,可达食管上段三、慢性胃炎分类内镜下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四、内镜下溃疡分期分期内镜下表现活动期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A2 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愈合期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瘢痕期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A1 A2 H1 H2 S1 S2五、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Forrest分级内镜下表现再出血风险% ⅠⅠa 喷射性出血55%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活动性渗血55%Ⅱ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43%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22%Ⅱc 黑色基底10% ⅢⅢ基底洁净5% 推荐对Forrest分级I a一Ⅱb的出血病变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六、胃息肉分类分级内镜下表现Ⅰ缓慢坡,界限不清Ⅱ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Ⅲ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Ⅳ明显之蒂七、早期食管、胃癌分型[6]分型胃镜下表现0-ⅠⅠ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0-Ⅱ平坦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疾病分类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疾病分类分级一、引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临床操作,我们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进行了分类和分级,并结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归类。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和分类,以便临床医生和医学学生更好地了解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
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1.上消化道疾病难治性胃出血食管疾病(如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等)胃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等)噁心、呕吐等症状原因的鉴别和诊断吞咽困难的诊断和治疗其他上消化道疾病2.下消化道疾病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结肠炎结肠、直肠肿瘤的鉴别和诊断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等)其他下消化道疾病3.消化系统内镜手术食管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术胃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术结肠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术其他消化系统内镜手术三、疾病分类分级1.疾病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将消化系统疾病分为上消化道疾病和下消化道疾病两大类。
2.疾病分级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和对人体的影响,将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分级。
上消化道疾病分级:一级:轻度病变,如食管炎、胃炎等二级:中度病变,如食管溃疡、胃溃疡等三级:重度病变,如食管癌、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分级:一级:轻度病变,如结肠息肉、直肠炎等二级:中度病变,如结肠肿瘤、直肠溃疡等三级:重度病变,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四、总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疾病分类分级提供了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清晰目录。
医生和学生可以根据该目录了解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适用疾病,并根据疾病的分类分级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您!。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病例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病例分级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学工作者提供有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中病例分级的指导和参考。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对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例进行分类和评估,有助于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目录2.1 病例分级的重要性病例分级对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至关重要。
不同病情所需的诊疗方法和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通过将病例进行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最适合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2.2 病例分级的标准病例分级应基于全面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病例分级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疾病的阶段:例如早期、中期、晚期等。
疾病的分期:根据疾病的扩散程度和侵袭性,如国际TNM肿瘤分期系统。
病情的轻重程度:根据症状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估,如分级为轻、中、重。
2.3 病例分级的影响因素病例分级的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等。
病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水平。
2.4 病例分级的应用病例分级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和方法。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进行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
3.结论病例分级是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指导和评估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充分了解病例分级的方法和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病例分级,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海市三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规范

上海市三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规范为增强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断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拟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包含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爽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仔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断技术。
消化科波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一般外科内镜诊断技术参照《一般外科内镜诊断技术管理规范》履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应该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拥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登记的与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相适应的诊断科目,有与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有关的协助科室和设备,并知足以下要求:1、临床科室(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许一般外科。
(2)其余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断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体制。
2、消化内镜诊断室。
(1)包含术前准备室、内镜诊断室和术后察看室。
(2)有知足消化内镜诊断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有关器材、耗材。
(3)装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颤仪、简略呼吸器等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桥技术有关知识和技术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余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独自的消化内镜冲洗消毒房间、内镜冲洗消毒灭菌设备,医院感染管理切合要求。
(五)拟展开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状况下,还应知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展开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工作许多于10年,同时拥有消化内科和一般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断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达成消化内镜诊断病例许多于5000例,此中,累计达成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病例许多于500例或累计达成依据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附件2)病例许多手1000例,技术水平在当地域处于当先地位。
完整版胃镜下分级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年10月19日~22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I 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2处I 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2处II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III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275 %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内科学第七版介绍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1994年第10届洛杉矶国际消化会议制定的RE分类标准,即洛杉矶(Los Angeles, LA)分类,分为A〜D IV 级)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 rn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粘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Savery-Miller分类I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II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I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V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V级。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1999年8月)食管鳞状上皮癌1.概念食管鳞状上皮癌为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日常也简称食管癌,它占食管部癌肿的大多数。
严格来说食管癌还应包括食管腺癌,常发生在Barren食管。
食管壁可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
根据日本食管疾病研究会的定义,病变不超过粘膜下层(包括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不论其有无转移,称表浅食管癌,其中无转移者称早期食管癌。
一般来说粘膜癌(M1 , M2, M3)很少发生转移,属早期癌;粘膜下层癌(SM1,SM2,SM3)部分可伴淋巴结转移,伴转移者属表浅癌,无转移者属早期癌(图3 —37)。
消化溃疡的Forrest分级及不同的内镜表现精选全文

S2期为白色瘢痕期,有浅小凹 陷粘膜皱壁向该处集中,此凹陷 可保留很久,以后亦可完全消失, 代表溃疡痊愈并稳定。进入此期 时一般可停止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阶段
活动期
愈合期
瘢痕期
Forrest分级
Forrest分级的由来 Forrest分级及再出血概率 Forrest分级的重要性和意义
Forrest分级的由来
近几十年来,内镜技水逐渐成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的 重要手段。消化性溃疡的内镜下表现一般选择Forrest分 级加以描述。20世纪70年代,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消化 内科的Forrest等研究发现,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仅 凭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常导致 治疗延误,而消化内镜则能够明确出血原因,指导后续 治疗。
Ib:活动性渗血(静脉性或微小动脉性)
Forrest分级II级近期出血性病灶
IIa:血管显露
Forrest分级II级近期出血性病灶
IIb:附着血凝块
Forrest分级II级近期出血性病灶
IIc:黑色基底
Forrest分级III级基底洁净,无近期出血迹象
Forrest分级的重要临床意义
Forrest分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通过内镜下征象将上消化道出 血(主要指消化性溃疡)病灶进行分类,各分类对应不同的再 出血率,这为临床诊断、评估预后以及检验疗效提供了统一的 标准。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内镜下Forrest分级,就很难保证内镜 下止血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消化道溃疡出血行内镜下 Forrest分级,有助于判断再发出血的可能性,进而选择最佳的 治疗措施,优化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止血目的,降 低再出血率。因此,Forrest分级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治、尤其是 内镜下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病例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病例分级引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对消化道相关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我们制定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并结合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病例进行分级。
目录分类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一级病例为疾病较轻,一般不需要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轻度食道炎症- 轻度胃炎- 轻度十二指肠炎- 轻度结肠炎二级二级病例为疾病程度较中等,需要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中度食道炎症- 中度胃炎- 中度十二指肠炎- 中度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轻度食管裂孔疝三级三级病例为疾病较重,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或进行一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重度食道炎症- 重度胃炎- 重度十二指肠炎- 重度结肠炎- 嗜酸性胃炎- 中度食管裂孔疝四级四级病例为疾病最为严重,需要采用最复杂和高风险的内镜诊疗技术或进行重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食道管状腺癌- 胃腺癌-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结肠息肉- 重度食管裂孔疝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的制定和病例的分级,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内镜诊疗技术,提高诊疗效果,减少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病例分级的介绍,请您阅读并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一、反流性食管炎[1]
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Ⅰ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五、慢性胃炎[2]
分类内镜下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
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精品
二、内镜下溃疡分期[3]
分期内镜下表现
活动期A1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A2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愈合期H1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H2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
瘢痕期S1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S2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A1A2H1H2S1S2
精品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4]
Forrest
分级
内镜下表现
Ⅰ
Ⅰa喷射性
Ⅰb溃疡底部或周边渗血
Ⅱ
Ⅱa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
Ⅱb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
Ⅱc溃疡底呈黑色
ⅢⅢ溃疡底清洁
Ⅰa Ⅰb Ⅱa ⅡbⅡc Ⅲ
精品
四、胃息肉分类[5]
分级
内镜下表现
Ⅰ缓慢坡,界限不清
Ⅱ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Ⅲ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Ⅳ明显之蒂
精品
七、早期食管、胃癌分型[6]
分型胃镜下表现
0-ⅠⅠ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
0-Ⅱ
平坦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
此型又可分一下三个亚型Ⅱa表浅隆起型,病灶轻度隆起
Ⅱb表面平坦型,病灶凹陷和隆起均不显著
Ⅱc浅凹陷型,病灶轻微凹陷,相当于糜烂
0-ⅢⅢ深凹陷型,病灶凹陷较显著
精品
八、食管、胃进展期胃癌[7]
分级内镜下表现
BorrmannⅠ型隆起型。
向胃腔内局限发育隆起的病变,表团不形成溃疡,界限清楚
BorrmannⅡ型溃疡凹陷型。
形成溃疡,周边堤坝状隆起,癌浸润止于隆起边界
BorrmannⅢ型溃疡浸润型。
溃疡周边堤坝倒塌状,周边不清浸润界限不清
BorrmannⅣ型浸润型皮革胃。
胃壁内弥漫浸润,有溃疡也是较小局限,界限不清,结缔组织增生,胃壁僵硬充气难扩张BorrmannⅤ型不属上述类型。
有时可呈类似早期癌的进展型癌
精品
六、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中国)[8]
分级EV形态及直径(D)EV红色征(RC)轻度(GⅠ)EV呈直线形,D0.3(F1)无
中度(GⅡ)
EV D0.3有EV呈蛇形迂曲隆起,D1.0无
重度(GⅢ)EV D1.0有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或D1.5有或无
标准来源
1.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6
3.于中麟,张澍田.消化内镜诊断金标准与操作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4-35(日本崎回、三轮分类)
4.《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会.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杭州).中华内科学
杂志.2009:48(10):893
5. 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6-347(日本山田分类)
6. 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7(日本内镜学会)
7. 于中麟,张澍田.消化内镜诊断金标准与操作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9
精品
8.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 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1-2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