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建筑分类以及五种建筑材料知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传统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砖和木材是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适应了中国气候和文化的需求。
其使用遍布于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建筑类型中。
砖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砖多用于墙体的搭建。
传统的砖制工艺十分讲究,所选材料需经过精心挑选,制作出的砖块需经过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耐久性。
不同种类的砖块,如黄土砖、泥质砖和石灰砖,根据其用途和地域特点被灵活应用于建筑中。
通过不同的砌筑方法,将这些砖块连接起来,形成坚固的墙体结构。
除了砖,木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材料。
木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结构、框架和装饰中。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件大多采用天然木材,如松木、柏木和檀木等。
这些木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抵御外部自然环境的侵蚀。
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非常灵活,不仅可以形成建筑的结构框架,还可以作为屋顶、门窗、栏杆和雕刻装饰等方面的材料,赋予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还广泛使用其他材料,如琉璃、瓦片、青石等。
琉璃是一种具有彩色和半透明特性的材料,多用于建筑的装饰和彩绘。
瓦片是中国传统屋顶的典型材料,其采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瓦片组合而成,不仅具有防水防潮的作用,还可以美化建筑的外观。
青石作为一种坚硬的天然石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面和台阶等部位,其独特的纹理和耐久性赋予了建筑更加古朴和庄重的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建筑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它们在形态和材质上互为补充,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传统材料经过千百年的时间考验,不仅展现了中国建筑的智慧,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一、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住宅、塔楼等类型。
这些建筑形式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重功能和不同用途。
二、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唐风、宋风、明清风格等。
三、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也逐渐发展变化,如宋代的砖瓦技术为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精湛,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技术、砖瓦技术、建筑雕刻等方面。
其中,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精巧的构造方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
同时,砖瓦技术和建筑雕刻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底蕴。
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常常寓意吉祥、祈福等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造建筑物时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包括传统建筑的特征、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变。
一、传统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结构和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分为梁、柱、榫卯和瓦。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至今。
梁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柱起支撑作用。
而榫卯则是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构件,通过榫卯的巧妙设计,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
中国建筑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建筑物的正面往往采用山墙或者双檐歇山式屋顶,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
内部空间则常常有庭院和假山,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1.2 艺术装饰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精美的艺术装饰而著称。
建筑物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以及瓷砖等。
彩绘常用于门窗、梁柱或者墙壁上,通常以花鸟或者人物为题材,十分细致精美。
中国建筑色彩运用也独具特色。
传统建筑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常用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和绿色。
这些颜色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二、建筑材料的使用2.1 木材在中国建筑中,木材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传统建筑常用的木材有松木、柏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韧,抗冲击能力强。
同时,木材还具有保温和隔音的作用,使得建筑物更加舒适。
2.2 石材石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石材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壁。
中国石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岗石、青石和大理石等。
石材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性,还赋予了建筑物一种尊贵和庄重的感觉。
2.3 瓦片中国瓦片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瓦片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包括歇山式、筒瓦和琉璃瓦等多种形式。
瓦片不仅能防水,还能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袭。
同时,瓦片的色彩和材质也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古朴的美感。
三、建筑风格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演变,中国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有何特点

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有何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统材料和工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体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建筑材料的特点1. 木材: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是木材。
中国各地的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坚固耐用、抗震抗风,并且有很高的美观价值。
中国的木工艺非常发达,能够将木材雕刻成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2. 砖瓦:砖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
中国的传统建筑普遍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和屋顶多采用砖瓦铺设。
中国的砖瓦制作工艺传统悠久,制作出的砖瓦质地坚硬且色彩丰富,不仅保持了建筑的稳定性,同时也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3. 石材:中国传统建筑中还广泛使用石材。
石材建筑具有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中国的传统石材建筑物主要采用青石、花岗岩等材料。
石材雕刻技艺在中国古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许多建筑和雕塑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建筑工艺的特点1. 斗拱结构:传统中国建筑以斗拱结构为主要特点,其独特的设计使得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
斗拱的特点是将木材或砖石按照一定的几何原理组合在一起形成弯曲的构造,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和风力。
2. 彩绘:丰富多彩的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物的墙壁、梁柱、门窗等位置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彩绘装饰。
这些彩绘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
3. 园林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除了注重建筑本身的设计和材料,还非常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了独特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通过人工营造出精美的园林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木材、砖瓦和石材的使用上,以及斗拱结构、彩绘和园林建筑等工艺上。
这些特点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建筑材料基本知识

建筑材料基本知识介绍建筑材料是构建建筑物的基础材料,对建筑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以及常见的建筑材料。
分类建筑材料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钢铁、铜、铝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在建筑结构中被广泛使用。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和吸音性能。
木材的强度和耐久性较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用于建筑结构、内装和家具等方面。
3. 石材石材是一种坚硬的建筑材料,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等。
石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常用于建筑外墙、地面和装饰等方面。
4.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配比制成的人工材料。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建筑物的结构部分,如墙体、柱子和地板等。
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透明的特性。
在建筑中常用的玻璃有普通玻璃、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等。
玻璃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和装饰效果,广泛应用于建筑的窗户、幕墙和隔断等方面。
6. 塑料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具有轻质、坚固和耐腐蚀等特性。
在建筑中常用的塑料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等。
塑料可以用于管道、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等方面。
特性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
建筑材料的强度是衡量其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木材和塑料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强度。
2. 导热性导热性是描述材料导热能力的指标。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木材和塑料材料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
3. 耐久性耐久性是描述材料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耐磨能力。
金属材料和石材通常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4. 绝缘性绝缘性是描述材料抵抗电流的能力。
中国建筑的建筑分类以及五种建筑材料知识古建中国

中国建筑的建筑分类以及五种建筑材料知识古建中国经典建筑分类及特点一、宫殿建筑1. 故宫: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现存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其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色彩绚丽,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2.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宏伟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有九龙壁、大花园和欧式建筑群。
二、寺庙建筑1. 泰山庙宇: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山上建有多座古老而宏伟的寺庙。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街、碧霞宫和南天门,这些寺庙建筑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瑰宝。
三、园林建筑1.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以其巧妙的布局、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杭州的西湖以及北京的颐和园都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作。
这些园林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艺术才华的体现。
四、城墙建筑1. 九江城墙:九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城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墙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思想。
九江的城墙坚固耐用,修建精细,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
2. 西安城墙:西安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其城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西安城墙的布局紧凑,城墙上修建有鼓楼、角楼和箭楼,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完整性。
五、民居建筑1. 哈尔滨木屋:哈尔滨是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代表城市,木屋是哈尔滨常见的民居建筑。
这些木屋外表朴实,内部装饰精美,结构坚固,适应了寒冷气候的需求,成为哈尔滨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皇家宫殿:指中国古代君主居住和办公的建筑群,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尊荣。
2. 寺庙:指供奉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神明的建筑,用于信仰和宗教活动。
3. 园林:指通过人工构筑和植被布局,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园地。
4. 城墙:指城市周围的围墙,用于保护城市免受外部攻击。
中国建筑分类

中国建筑分类中国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这些建筑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包括地区、功能、风格等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的分类方法并且讨论每个分类的特点。
一、地区分类中国广袤的土地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按照地域划分,我们可以将中国建筑分为北方建筑、南方建筑、西部建筑等几种类型。
1. 北方建筑北方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因为木材在北方地区相对丰富。
这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它采用悬山式的屋顶设计,屋顶上常常有大型的斗拱。
而且,建筑物常常用硬质材料加固以抵御严寒气候。
典型的北方建筑代表有北京的故宫和北方寺庙。
2. 南方建筑南方建筑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它们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利用大量的砖石进行建造。
由于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所以这种建筑风格设计了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并在屋顶上设计起翘角来方便排水。
典型的南方建筑代表有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宋城。
3. 西部建筑西部地区建筑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这种建筑风格通常采用泥范式结构,使用沙土和砖石以抵御干旱的气候。
西部建筑经常应用着彩色的壁画和千佛洞的设计。
典型的西部建筑代表有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和新疆的吐鲁番千佛洞。
二、功能分类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中国建筑可以分为寺庙、宫殿、民居、园林等几种类型。
1. 寺庙中国佛教和道教寺庙极其丰富多样,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通常以庙堂为中心,周围配以众多的殿堂和佛塔。
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注重对称和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2. 宫殿宫殿建筑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代表,它们是古代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这些建筑通常拥有宽敞的庭院和许多大殿,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壮丽和精致。
3. 民居民居是反映当地民族特色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建筑形式。
中国的民居类型众多,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传统的北京四合院以红墙黛瓦为特色,而福建的土楼以厚重的土石墙体和环形建筑结构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离不开建筑,不管是工程从业人员还是非相关行业人员,一些基础的建筑知识一定要了解,下边是古建中国小编通过互联网整理出的建筑物分类和建筑材料知识,供大家作为参考。
一、建筑分类
1、根据建筑物用途分类
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工业建筑:工业建筑主要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农业建筑:农业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2、根据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
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其他结构体系。
3、根据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低层:2层及2层以下(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5)超高层:24层以上。
二、建筑材料知识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
(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
(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
(3)常用水泥的技术特性
凝结时效性: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与终凝。
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终凝为水泥浆开始拌合时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
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成为体积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热化性: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称为水热化。
其水热化释放热量的大小和放热速度的快慢主要与水泥标号、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
但颗粒越细,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
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
(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
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
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
(2)建筑用钢筋的应用
1、Ⅰ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强度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较好。
广泛应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部位。
2、变形钢筋中Ⅱ级、Ⅲ级钢筋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综合使用指标较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量最大的钢筋品种,也可经冷拉后做预应力筋使用。
3、冷加工钢筋
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屈服程度会提高,而塑性降低。
冷拉Ⅰ级钢筋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级、Ⅲ级、Ⅳ级钢筋均可作为预应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钢筋: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小型构件的主要预应力钢材。
3、木材
(1)木材的种类: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
其中针叶树的树干长直高大,纹理通直,材质较软,加工容易,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
阔叶树材质较坚硬,称之为硬材,主要用于装修工程。
建筑木材的性能与用途红松:材质较软,纹理顺直,不易翘曲、开裂,树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屋架、檩条、模板等。
鱼鳞云杉:又名白松。
材质轻、纹理直、结构细、易干燥、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模板、地板等。
马尾松:材质中硬,纹理直斜不匀,结构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气味浓,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门窗、橼条、木柱等。
落叶松:材质坚硬而脆,树脂多,耐腐性强,干燥慢,干燥中易开裂。
主要用于檩条、地板、木桩等。
杉木:纹理直而均,结构中等或粗,易干燥、耐久性强。
主要用于制作屋架、檩条、门窗、脚手杆等。
柏木:材质致密,纹理直或斜,结构细,干燥易开裂,坚韧耐久。
主要用于制作模板及细木装饰等。
洋松:分细皮和粗皮两种。
细皮的结构精细,不易变形,容易加工,适于较高要求的装修;粗皮的结构较松,但质料坚固,变形与收缩量较小,适用于要求不高的装修。
(2)木材的类别
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与用途不同分为原木、杉原条、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后经修枝,并截成一定长度的木材。
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条是指只经修枝剥皮,没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长度5M以上,梢直径
60mm以上。
板方材是指按一定尺寸加工成的板材和方材。
板材是指断面宽为厚的三倍及三倍以上者;方材是指断面宽度小于厚度的三倍者。
4、普通混凝土
(1)普通混凝土概念:其主要是由水泥、普通碎石、砂和水配置而成的混凝土。
其中石子和砂子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石子为粗骨料,砂为细骨料。
水泥加水后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满骨料间的空隙,作为骨料之间的润滑材料,使混凝土混合物具有适于施工的和易性,水泥水化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固整体。
(2)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中是否适于操作,是否具有能使所浇注的构件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主要强度指标,它比混凝土的其它强度高得多,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其抗压强度,也是进行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能抵抗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耐久性。
对混凝土除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安全承受荷载外,还应具有耐久性,如抗渗、抗冻、耐磨、耐风化等。
5、黏土砖
黏土砖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可塑性,用机械挤压成型的。
挤压成型的土块称为砖坯,经风干后送入窑内,在900—1000℃的高温下煅烧即成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