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期中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中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中论文

“鲁镇”中的场所、地点小探*

摘要:鲁迅小说[1]中的场所、地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指代意义,把鲁迅小说中的场所、地点等罗列出来,可以归纳出两个大类——一类基于《呐喊》、《彷徨》,一类基于《故事新编》。而内容相对较为丰富的《呐喊》、《彷徨》一类又可细分为“鲁镇”体系与其他两个类别。本文主要对“鲁镇”体系下的场所、地点进行讨论思考,抽象出“鲁镇”体系下地点、场所的几个共性大类,同时又特别地以篇幅较长的《阿Q正传》为例考察“未庄”之特色;同时又在探讨“鲁镇”体系的基础上对鲁迅小说中的场所、地点进行综合探究之后得出其共同的写作用意——突出小说中叙写内容的广泛代表性,从而真正起到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批判封建落后思想、诊治国人心理麻木的作用。

关键词:鲁迅;小说;鲁镇;场所;地点

鲁迅先生的作品,论及各方面价值,以杂文为首的散文一类自然当推第一,正可谓“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2]之一。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阅读鲁迅作品时,更能引起读者兴趣与思考的却往往是较之散文内容较少的小说——鲁迅小说兼具故事性与深刻性的特点是很容易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在这印象里,总会有一些地点、场所久久留在读者的脑海里,作为构成一个不是现实,却将现实披露得淋漓尽致的书中世界的基础场景令人深思与回味——而这些地点、场所又可以归纳分类,找出其个性的区别与共性的特点。观之目前研究中大多是对鲁迅小说人物的分析而少见对地点的探究,于是本文拟对鲁迅小说中场景相对集中的“鲁镇”体系下的场所、地点进行分类和探讨,以期能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先生的小说。

*:注[1]所注内容见于文末参考文献,由于考虑失当选取了无法查得文句出处具体页码的文献版本,故仅此一注,文中所引文句,如未另注,则皆出于注[1]所引文献。

一、概览“鲁镇”体系

“鲁镇”是广泛见于鲁迅小说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据笔者统计,“鲁镇”于《孔乙己》一见(“鲁镇酒店的格局……”);于《明天》三见(“原来鲁镇是僻静的地方……”,“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这时的鲁镇,便完全……”等);于《风波》四见(“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等);于《社戏》二见(“我们鲁镇的习惯……”,“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于《祝福》十见(“回到我的故乡鲁镇……”,“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另按《答<戏>周刊编者信》:“……以显示未庄或鲁镇的全貌的方法……未庄在那里?《阿Q》的编者已经决定:在绍兴。”可知《阿Q正传》的故事发生地应该也在鲁镇之内,同此推广,《狂人日记》、《故乡》等篇提及故乡之处应也是以鲁镇为舞台的。

“鲁镇”之下囊括的内容之丰富,足以将其单独列为一个体系进行探讨,于是笔者将鲁迅小说中与鲁镇相关的场所、地点列出,归为“鲁镇”体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类、探讨,并论述于斯。

二、由“鲁镇”体系中的场所、地点观作品思想

(一)“鲁镇”体系内场所、地点的分类及浅析

1.鲁镇权势的集中地

鲁镇社会中的权势似乎就集中在这样几个地方——狂人家(《狂人日记》)、丁举人家(《孔乙己》)、赵府和钱府(《阿Q正传》)、鲁府(《祝福》)。这些场所有何特点呢?小说中对这些场所的外观特点并没有细写,只有一些散碎的描述——比如狂人家是有“书房”和“屋子”的分别的,“堂门”和“大门”之间也是有一段距离的;比如赵府和钱府在鲁镇是“深闺”,只有这两处的“桌椅”能令阿Q起些心思,还有得到了强调的“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再如鲁府的“堂屋”,和可容“桌子搬到堂屋正中”的空间——将这些零散的描述放到一起,可以得出以下特点:一是这些场所大得区别于鲁镇其他住宅,二是这些场所中的布置、摆设好得区别于鲁镇其他住宅。这两个特点是由其所代表的权势所赋予的。这里的“权势”指的不是政治的权力,而是封建社会中世俗的权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力

量。首先,宅邸的“大”是封建伦理道德力量的具象化。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漠视人性、压抑人的个性与自主性的,宅邸的“大”首先从形象上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力。人在巨大的物体前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巨大物体带来的危险感。这种渺小感与危险感都是在人自身与巨大物体的对比当中形成的——在大小的对比中产生出渺小感,在势能的对比中产生出危险感。渺小感与危险感最终内化于人的内心,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进而使人感到畏惧而受其压迫。比如“深闺”之“闺”就可以做一个例子——“闺”是封建时代幽闭女性的场所,它将女性与异性甚至是外界隔离开来。而这显然是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的,“闺”以物质的外在形式附加了千百年的封建伦理一齐压在女性身上,用近乎冷漠的方式束缚住女性的本能与冲动——于是女性为什么不反抗这种无理的压迫呢?因为它的“大”令人不自觉地向其投降,于是无怪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也无怪乎“狂人”的“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的视觉了。其次,这些场所的布置、装饰之好正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布置与装饰都是宅邸外在的部分,这些外在本意是让人看的,是宅邸主人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地位的心理外现而成的,然而这种本来倾向于对外的行为一旦日久,便很容易形成对自身的暗示——这是自己的一层道貌岸然的面纱,有这层面纱在,似乎封建伦理的腐朽力量就是同自己站在一起的。而其象征的虚伪性也恰恰如此体现出来——比如赵府里“不准掌灯,一吃完便睡觉”却愿意为了买贼赃而使“灯油干了不少了”;再如鲁府里的一个淘箩丢了才让鲁府上下“碰巧”知道了祥林嫂被人劫走;又如丁举人对孔乙己偷盗而用的的私刑,随便就打折了孔乙己的腿——如此种种,不都发生在门面光鲜的各种“府”上吗?这或者可以和《陋室铭》中的“陋室”作比较,让人更加看到这些场所所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于是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鲁镇权势的集中地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具象化及其所体现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2.受害者们的居住地

小说中明确提到的鲁镇中受害者们的居住地有以下几处——单四嫂家(《明天》)、七斤家(《风波》)、土谷祠(《阿Q正传》)。鲁迅先生确实不着意写场景,笔者仍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描写——单四嫂家布置简单,只有“黑沉沉的灯光”、“木柜”、“静静的老纺车”

和母子共用的“床”;七斤家或许稍微好一些,一家人能在“门口的土场”布置“桌椅”吃饭,却不得不心疼“十六个铜钉的破碗”;到了阿Q的土谷祠,这都不能称之为居住地,而只是小村庄里的土地庙而已,所提到的全部也不过一床“棉被”和一些“蜡烛”。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是简陋和破败。这个特点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受害者们所代表的底层民众的同情和对他们的麻木的抨击。受害者们往往是鲁迅小说的主人公。他们无权、无势、无钱,政治、经济地位低下,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的底层民众。住所的简陋与破败,是他们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这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简陋与破败同时也对刻画他们的精神状态起了很大作用。单四嫂家的简陋与破败一眼便知,是由于她死了男人,只靠纺车养活自己和宝儿。而宝儿之死前后的对同一场所的“空”的对比,恰恰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精神状态——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压迫,妇女的独立个性被抹杀而使得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丈夫在世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死后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急病垂危的宝儿身上。这样一旦宝儿死亡,单四嫂的精神寄托便崩溃了,从而使本来简陋且不可能空旷的家显得“静”、“大”、“空”而且“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相比于简陋,对七斤家的描写更多在门前土场的热闹与否上,由“革命”到“皇帝坐了龙庭了”再到“不坐龙庭”的转折中体现出整个社会底层的麻木与愚昧。而特别描写的“十六只铜钉的破碗”更深刻地体现了未觉醒民众关注的重点根本不在于社会是否进步,而在于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在悲悯同情之外的愤怒便简洁地表达出来了。至于阿Q的土谷祠,或者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了,我们可以想象,在质了一床“棉被”之后土谷祠内或许再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阿Q的了——除了身上的破夹袄没有失去,便是“蜡烛”也是借来的。而在这样的场所,阿Q多次的“睡着了”、“倒头睡去了”——这也表现着受害者们的麻木与愚昧,他们就像是阿Q,面对被封建传统剥夺殆尽的现实而不感其痛之切骨,对自己的悲惨现状只顾意淫“先前阔”而不知其根源所在,可悲,可叹。故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小说中对这些场所的具体细节着墨不多,但这些场所对揭露人物命运,表达小说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鲁镇内部的信息交流场所

鲁迅小说中鲁镇内部的信息交流场所全是各色酒店——咸亨酒店(《明天》、《风波》、《孔乙己》)、茂源酒店(《风波》)、酒店(《阿Q正传》)。这些酒店除了“格局上与别处不

同”而外,具有着所有小说中“酒店”的特点——三教九流混杂,所说的都是些“新闻”、“时事”,而且常常表现出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话语权和公信力——这样一来,酒店就可看作是鲁镇内部社会群体式人物的象征,而由此突出的社会群体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冷漠麻木,一是愚昧无知。冷漠麻木如《明天》中“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两家就在隔壁,可咸亨酒店的灯光是温暖不了单四嫂家“黑沉沉的灯光”的,店内的客人都是些“酒肉朋友”似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之流,只“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将听单四嫂家的动静当作一项日常的娱乐,或者还要“想心思”——对一个寡妇。咸亨酒店于是与单四嫂家在灯火上对比起来,教人一眼就看出通明处的冷漠浇薄,一味就知道黑沉沉里的守节命苦。又如《孔乙己》中两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店内“长衫主顾”的领域是拒绝孔乙己的,而外间的“短衣帮”也排斥他,孔乙己在店内的活动空间本就十分有限,却又总是不得不面对四面八方的“说笑声”——这些说笑是毫不带人情的,是不顾孔乙己显而易见的创口、断腿的,“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时候便是孔乙己完全丧失在酒店内生存空间的时候,于是只能“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然而更见冷漠的是,孔乙己的走去对咸亨酒店这一场所全无影响,“别人也便这么过”。愚昧无知如《风波》中对咸亨酒店传出的传闻的肤浅及七斤等对其的盲信,以及茂源酒店主人赵七爷由他的演义小说的知识而受人尊敬;如《阿Q正传》中酒店里一应人等对“中兴”的阿Q态度的急剧转变,听阿Q说杀头情景的入神以及特别描写的阿Q对王胡的一“嚓”。可见,这样的愚昧无知完全来自于对封建传统(如皇帝坐不坐龙庭决定了要不要辫子,“杀头”的意义不在于有人失去了生命而在“好看”)的盲目信服和继承——一旦人的行事准则不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升华而来,不遵从自己的独立意志,那么他将在盲目中戕害自己和他人,成为封建社会传统和封建统治的拥护者和奴隶。这就是鲁镇内部的信息交流场所——酒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所代表的鲁镇内的社会群体的生态,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揭露的麻木冷漠、愚昧无知并非简单的个体表现,而是整个社会群体层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在酒店那经久不息的灯火下影子越拉越长,看来总叫人觉得触目惊心。

(二)略谈“未庄”之特色

“未庄”是《阿Q正传》的主要故事发生地,作为鲁迅唯一一篇中篇小说,《阿Q正传》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刻的思想而与其他小说有一定的区别,这从“未庄”——由《阿Q正传》中出现的场所地点合成的书中世界是可以看出的。“未庄”中同其他小说一样具有的是社会权势的集中地赵府和钱府,受害者(阿Q)的住所土谷祠和内

部的信息交流场所酒店——它们个体的特点或者意义与之前所说是别无机杼的。所以笔者在这一节主要关注未庄中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三个地点——静修庵、城里和衙门——静修庵是鲁迅小说在鲁镇范围内描写的较详细的一处宗教场所(如《祝福》中的土地庙不过带过

而已),可从中窥见鲁迅前期尚未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时的宗教观之一斑;城里是在

所有鲁迅小说中着笔墨最多的与鲁镇发生关系的外部场所,又可由之感受到国人愚昧无知、麻木冷漠之普遍;衙门是“鲁镇”体系中唯一出现的附有政治权力的场所,可注意它与“革命”相关的特点而观照作者对辛亥革命情况或者当时各类“革命”的态度。

首先,我们由“静修庵”一窥鲁迅宗教观。在《阿Q正传》里,对静修庵的描写是最丰富的,在后院的菜园“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只可惜都是并未煮熟的,还有油菜早经结子,芥菜已将开花,小白菜也很老了”,还有“一畦老萝卜”。外观是“白的墙壁黑的门”,一直很静。内有“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一只宣德炉祭祀观音娘娘,还有一

条护庵的大黑狗。丰富的描写却突出了静修庵处在未庄场所体系的底层——“庵”之为佛教寺庙,它的供奉应是来自于香火,而无需菜园支持;在有香火的情况下,就算需要菜园的补给,也断不会是描写中的那番颓败;再加上一直的静,和毫无点饰的门墙;同时对比也算是寺庙的土谷祠周围应该无菜园之类的设备(否则阿Q何必舍近求远),守祠老头生活应该不紧张(有给阿Q两个饼的余裕),这些都说明了静修庵的境况之差到了需要尼姑的

劳作维持而尚难以维持的地步,这是其一。其二,读者得知庵内设置的龙牌,宣德炉是由于阿Q的“二次革命”行为——之前假洋鬼子和赵大爷的“革命”打碎了龙牌,丢失了香炉——阿Q和两位公子的地位是差得远的,然而他们在“革命”时都首先想到静修庵,足可体现静修庵的地位之低。由庵的地位低而联系到老少尼姑的地位低,由老少尼姑的地位低而联系到在未庄人眼中“观音娘娘”的地位也未必很高是很浅显的逻辑,于是可以看到作者在这小小的静修庵上投注的关怀——一是对宗教普通信徒的同情,一是对宗教在民间俗化为“吃教”现象(当然“吃教”的首见是晚于小说成书时间的,此止借其意耳)的批

评。从小说中对静修庵、老少尼姑遭遇的描写,可以看到作者满怀的人道主义同情,这种同情是对受压迫人民无奈之中逃避向宗教而又无法得到宗教实质上的庇护的状况的痛心

而来的。而小说中老尼姑并不试图以佛教的道义晓喻阿Q而直接放黑狗攻击他,以及寺庙中保藏龙牌的事实则折射出对“吃教”的批判思想。不问教义如何也不奉行教义而只管去“吃”(为夺回萝卜而纵黑狗咬人),或者向世俗的官方的权力靠拢(佛寺供奉“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的行为,鲁迅都是很批评的。这不与鲁迅后期的《我的第一个师父》对佛教徒娶妻吃荤行为的肯定相矛盾吗?这里并无矛盾。如今研究谈及鲁迅宗教观常常引用“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语句,我认为“迷信可存”是尚待商榷的,但“伪士当去”确是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宗教的态度——比起宗教的经藏典籍,他更关心教徒本身是否“真”——于是他在《阿Q正传》中表现出批评静修庵尼姑表现着“吃教”特点的“伪”的态度与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表达的肯定龙祖及三师兄“有女人,或者想女人”、“吃荤,或者想吃荤”的“真”的态度是没有矛盾的——或者从时间的先后上来看,这种对比甚至是鲁迅宗教观念变化或更加成熟的表现。

接着,我们由“城里”看鲁迅小说所体现的状况之普遍性。之前对鲁镇各地点的总体归纳论述中已经可以很明白地看到如未庄这样的农村中个人及社会群体的愚昧无知和冷

漠麻木,而通过对《阿Q正传》中“城里”这一地点的探究,我们便发现这两大病也不只是农村的专利。“城里”作为一个外部世界首先出现在阿Q自己证明“见识高”上——这突出了“城里”与“未庄”的不同和其作为“大世面”的第一个特点。“城里”再次出现是由于阿Q做了盗贼同犯而“中兴”,贼赃旧货都令未庄的“深闺”赵府动心,杀头也是好看而惊悚的新闻——这体现了“城里”物质上较未庄为发达的第二个特点。“城里”第三次出现是作为“革命”传到未庄的发源地,和未庄内“革命党”的联络地——这可看出“城里”在政治上也是更“先进”且对未庄内部的信息交流有补偿作用作用的第三个特点。“城里”第四次出现是作为阿Q的“大团圆”的舞台,见证了阿Q之死的主要部分即游街——这是“城里”作为社会群体(城里人)的象征的第四个特点。对于前三个特点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其重点都在物质上,明显强调其与未庄物质上的分别,这实质上抨击了不改革文化与国民性的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对“革命”的描写更是明显),是鲁迅“立人”思想的体现。第四个特点的解读则更多地系于阿Q游街时看客的反应以及与前三个特点的联系

上。阿Q游街时听到人丛“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看到看客们的“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这样的愚昧与冷漠和当初未庄酒店里“伸长了脖子听得入神”的听众又有何异?又由前三个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城里”比未庄发达得多,纵然发达很多,民众却也是这副豺狼般的样子,让读者很自然就感到愚昧无知,冷漠麻木于国人之普遍了。

最后,我们可以从“衙门”知道鲁迅对所谓“革命”的批判态度。对“衙门”的描写也简单极了——如之前衙门那样的牢房,如之前衙门那样的厅堂,如之前衙门那样的审理案件时的高下位置安排——单单从这些连物质的形式都懒得改换的描写中,读者就知道“革命”取得了不成功的成功。关于这一点,历来是研究“大团圆”的热点和重点,有建树的意见已经很多,故我不再赘述。

以上三处,便是能看得出“未庄”内容丰富之特色所在的地点,它们同赵府和钱府、土谷祠、酒店一起构成了鲁迅小说中最丰满的场景,也正是它们让这个场景能在丰满之中见深刻,于复杂之下显高意。

三、由“未庄”宕开——鲁迅小说中具有广泛代指意义的地名

笔者读到“未庄”二字,便觉得它是有广泛代表性的地名,由之联想考虑了鲁迅小说中非“鲁镇”体系下的其他地名,也发现了可以读出广泛代表性的一些,于是整理出来,附上鲁迅先生的一些说法和自己的见解,专做一个部分。除“未庄”外,笔者认为有记录价值的还有拉丁字母地名与《故事新编》中的“汶汶乡”。其中提到的拉丁字母地名于《呐喊》、《彷徨》共七见,分别为“N”(《呐喊·自序》)、“K学堂”(《呐喊·自序》)、“S会馆”(《呐喊·自序》)、“S门”(《呐喊·一件小事》)“S城”(两处,一见于《彷徨·孤独者》,一见于《彷徨·在酒楼上》)与“A”(《彷徨·幸福的家庭》)。

“未庄”是个造出的地名,但造得别有心裁——“未”有“否定;没有,不曾”的意思,那么“未庄”解释起来就是“没有的村庄”,进一步可以引申为“无名的村庄”。“没有”也好,“无名”也好,都强调了“未庄”的不存在,然而我们常常喜欢从“言无实有”的角度去想一想:越是说他没有,不就因该有吗?没有名字、没有存在不就更便利了他可以是任何一个名字任何一个存在了吗?无名难道不是因为他说的村庄太多而无法将所有

名字都取个平衡吗?不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存在于各处而无法求一个精确的坐标吗?于

是在作者有心的选取和读者有心的品味下,“未庄”便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而事实也恰恰如此,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这样的不觉醒的村庄或者“城里”是大多数,而作者要去刺激麻木,要去唤醒的就是这大多数,所以不如就造一个能让人知道代表广泛的地名来做更好地警醒。那么上面举到的《呐喊》、《彷徨》中拉丁字母地名的例子也是这样,而如这一类的地名作用就像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写的:“我是绍兴人,所写的背景又是绍兴的居多,对于这决定,大概是谁都同意的。但是,我的一切小说中,指明着某处的却少得很。中国人几乎都是爱护故乡,奚落别处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这脾气。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一班人咬牙切齿,一班人却飘飘然,不但作品的意义和作用完全失掉了,还要由此生出无聊的枝节来,大家争一通闲气”。这样的安排确实起到了作用的,读者在初读时受小说文体的感染,看到拉丁字母的地名就不会马上去考据作者的背景而是将这个地名同自己经验中熟知的相似场所比对、套用进而对小说中的事、情感同身受了,这样就达到了“暴露”的目的。

在对鲁迅小说中的场所、地点尤其是“鲁镇”体系下的场所、地点小探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场所、地名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点,并能在一些地名中看出作者行文的别出心裁于用心良苦,那么这篇论文也算是有所用处了。写作这篇论文时,笔者本打算将《呐喊》、《彷徨》中的其他场所、地点与《故事新编》中的同类内容各归为一类并进行探究,奈何终究是功力不足,感受不深,写到当时方觉下笔无物可写,故作删节而单只写“‘鲁镇’体系下的场所、地点小探”一题,是为憾。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2]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三卷.惜周作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81.

法制史选修课期末论文

法制史选修课期末论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选修课期末论文中国法制史 安徽财经大学

浅谈中国法制史 通过本学期选修中国法制史的学习过程,对中国古代法制史有了一个初步的、全新的认识。法制作为历朝治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由于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法制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极其纷杂的现象。但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法制发展史,从总体上说,“因时变革,不断发展、完善”是法律制度演进的主旋律。因此,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科学地认识和阐述。 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内容是对有关违反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以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规定。律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只是诸多法律中的一种。从古代法律的立法形式看,不仅名目繁多,有关法律形式的名称以及各朝注重的法律形式也不尽一样。如秦有律、命、令、制、诏、程、式、课等;汉有律、令、科、品、比;晋为律、令、故事;唐有律、令、格、式;宋于律令、格、式之外,重视编敕、又有断例和指挥;元有诏制、条格、断例;明、清两代于律和各种法律形式的单行法外,广泛适用例等。此外,历朝还颁布了多种法律形式的地方法规。每一种法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以唐代为例,“律”是有关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令”是指国家组织制度方面的规定和行政命令,“格”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编,“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的办事细则,各种法律形式共同组成唐代法制发展史,是推动中国古代法律法制不断走向健全完善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法律思想是中国法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法制史必须与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相结合,这样才能深刻揭示法律形成的深层原因,揭示法律思想对立法司法的影响。中国历朝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法律不断完善、历朝颁行了上千部法律的情况下,法律思想反而一成不变,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固然,封建社会中后期历朝奉行的是经官方改造了的儒家法律主张,其发展变化是在儒家学说的总框架内进行的。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不断变化和治国实践的需要,儒家的法律思想也在调整和发生变化。 从世界历史上看,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其明显的特色,这种特色就在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进程一直延续,没有中断。自古至今,“刑、德”被视为治国安邦的两套良策,所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就必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变,法也从原始简单的习惯,逐渐向着结构严谨、富于哲理的模式过渡,中国历史上法律的变革,实质上代表及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与人关系的根本性问题所作的思考,集中、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所以,刑罚作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与变化,实质上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浓缩。刑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代不同的当权者亦有不同的举措。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原始的野蛮、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方向发展。

8080现代管理专题实施细则2014-05-27-18-15-25

《现代管理专题》论文考试实施细则 一、考核方案 考核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一)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占总成绩的30%,按百分制计算。) 1. 个人书面作业,2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40%。 2. 小组作业,1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30%。 3. 学习过程表现,占形成性考核成绩30%。 (二)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 试行论文考试。 二、论文考试要求: (一)基本要求: 考试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检测,考试方式应该与所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相统一。考试内容应强调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工作经验相结合。上海开大所有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应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期末考试的小论文,要做到: 1.认真结合现代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自身所在企业的实际变化,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 2.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字数在1500字-3000字之间。 4.题目自拟。 5.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 以零分计。 6.A4纸单面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试卷的时间结点为6月13日前。 (二)有关选题: 可参考以下核心词,作为拟定题目的思考方向。 1.经营的基本元素 2.战略的本质 3.营销的本质 4.产品的本质 5.服务的本质 6.共享价值链

项目管理论文3000字

探索通信工程的全新项目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日趋复杂的通信工程建设要求,提升通信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项目管理论文3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项目管理论文3000字 摘要房地产行业目前在经济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其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然而,经济市场瞬息万变,房地产行业想要维持辉煌就要顺应市场变化,而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很大优势,使用这种管理方法可以让项目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本文从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意义、现状问题和有效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给出精细化管理在该行业项目管理中的优势以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在房地产建筑工程当中,对每个环节都给予高度重视,对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加以合理规划,并对工程中各个部门进行合理优化安排的管理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法[1]。精细化管理是更加适应现在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盈利和工程的质量安全都有好处。

1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建筑工程中的意义 在房地产建筑工程中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虽然成本低,但存在细节处理不足,目光局限于工程的整体管理等问题[2]。精细化管理强调,在注重工程整体规划的同时,对施工细节也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给予施工中的每一个步骤以高度重视,实现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实现更优质的房地产工程。 2房地产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及问题 1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目前房地产建筑行业整体在管理制度上都存在问题,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制度大多仅仅着眼于经济效益的高低,而过分忽略工程质量问题。许多管理制度,对管理中虽然是细节但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问题不够重视,仅仅对工程宏观情况有所规划和管理,对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关注度不够高。这就导致许多工程在完工后仍然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同时,对于已有的制度,由于其并没有得到时间的检验,都处在初级阶段,在落实中存在问题。管理制度的设计在某些地方不符合现实情况,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困难。 2管理方面不规范

英美文学选读 傲慢与偏见

英 美 文 学 选 读 论 文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 叙事视角解读 姓名: 班级: 学号: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视角解读 摘要: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关键词: 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在奥斯丁的著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休的名著。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丁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自小说发表以来,其叙述技巧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纵观其评论,发现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还是不够。在这部小说中,奥斯丁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对叙事模式及其意义产生影响。把性别和视角结合在一起的女性视角是指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

察故事。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丁看似无意的评述。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读者高高在上地评判着贝内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无知。但是正是这一人物形象,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婚姻价值观,正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婚恋观所以贝内特太太才把嫁女儿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读者在嘲讽贝内特太太的同时也了解了整个社会背景,实际上读者对贝内特太太的疏离也拉近了读者和隐含作者的距离,从而拉近了读者和女主人公的距离。在全知视角的应用方面还可以从小说的第二十二章中,作者那一段心酸讽刺的话语评价了夏绿蒂的婚姻看出。“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条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这句话揭示出了当时女子在婚姻方面的被动局面,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婚姻是两个门当户对家庭的结合,爱情的有无处于次要地位。对于女性来说,她在婚姻市场的卖点取决于她能够带来的嫁妆,像夏绿蒂这样没有嫁妆的女性,在当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做家庭教师,另一条就是抓住婚姻,所以当迂腐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时她爽快地答应了,这在夏绿蒂看来似乎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国法制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国法制史)刑法题目 1、论古代的死刑 2、论流刑 3、论充军刑 4、论肉刑的废除 5、论族刑 6、论赎刑 7、论古代”减死贷命”之刑的设计 8、论清代的监禁刑 9、论无期徒刑在近代的确立 10、论管制刑 11、论古代妇女犯罪 12、论古代妇女的法律的地位 13、论古代疯人犯罪 14、古今疯人犯罪之比较 15、论古代老人犯罪 16、论古代法律对老人的优待 17、论老人法律地位在近代的变化 18、论残疾人犯罪 19、古今残疾人犯罪之比较研究 20、论化外人犯罪

21、论古代犯罪的年龄要件 22、格杀勿论研究 23、论古代因时制宜的刑事政策 24、论古代因地制宜的法律原则 25、论”刑罚世轻世重”原则 26、论古代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 27、”刑不上大夫”论 28、论古代的共同犯罪 29、论古代的”屡犯罪” 30、古代屡犯罪与现代累犯之比较研究 31、论古代的俱发罪 32、古代俱发罪与现代数罪并罚之比较 33、论复仇制度 34、论比附原则 35、比附与罪刑法定之比较研究 36、古今杀人罪之比较研究 37、论古代的盗罪 38、论保辜制度 39、”论心定罪”研究 40、”原情定罪”与中世纪欧洲”严格责任(或法定责任)”原则之比较 41、论”准五服以制罪”

42、”存留养亲”研究 43、容隐制度研究 44、论从”准五服以制罪”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转变 45、论”五刑”体系之废止与近代刑法体系之确立 46、论近代中国刑法中的”亲属加重原则” 47、论《大清新刑律》(背景/精神/体力/原则/概念/语词) 48、论罪刑法定原则在清末民初之确立 49、论近代刑罚易科制度 关于中国法制史推荐论文题目 50、古今刑罚易科制度比较 51、论古代自首制度 52、古今自首制度比较研究 53、清代刑罚研究 54、劳役刑在古代刑法体系中的确立 55、论徒流刑中心刑罚体系的确立 56、论清代的”监候待质”制度 57、论古代的赦免制度 58、论古代的保释制度 狱讼题目 59、论古代的”地域管辖” 60、论古代的”级别管辖” 61、论刑讯

现代管理专题范文2013-04-30-13-21-20

试卷第1页(共 页) 试卷代号:8080 上海开放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管理专题》 答题纸 2012年12月 一、 论文考试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 1.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国六十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在社区生活变化的实际,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这里强调, 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 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 字数在1500字~3000字之间。 4. 题目自拟。 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 二、论文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 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三、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论文考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浅析电子商务在上海银行个人业务之运用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电子商务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应用效果逐步凸现。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16889亿,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 。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网上零售总额约占全社会零售总额2%。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不断涌现,在线支付业务稳步上升。 一、电子商务在上海银行个人业务的应用现状 上海银行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通过互联网与先进的网上银行技术,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打造一个统一、简捷、安全的网上银行。 上海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可为其客户提供包括账务查询、贷款查询、转账汇款、慧财理财产品、慧金贵金属买卖、基金、第三方存管、储蓄理财(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利生利)、国债、网上支付、自助缴费、信用卡等功能服务。客户可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与卡折直接至柜面办理签约,也可在网上自助注册开通个人网上银行。自助注册用户可升级为数字证书(含文件证书与易签宝(USBKey证书))用户,只需用户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与卡折直接至网点柜面办理即可。 (一)投入积极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商务掀起的热潮,上海银行于2003年初就开始投身电子商务活动,投入大额资金进行开发和研究,在个人电话银行自助平台,个人投资第三方存管平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在互联网上开展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活动。 (二)兴建网站 试卷第 2 页(共页)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研究 002 项目管理在中国IT外包服务企业的应用研究 003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004 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005 在网络联盟制造中实施项目管理的研究 006 政府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007 建设工程合理最低价中标法的理论研究 008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及其计算机辅助系

统研究 009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010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项目代建制研究 011 最低价中标法探讨 012 对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013 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014 施工项目工程进度—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015 设计阶段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及控制 016 国际工程风险系统化分析与研究 017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 018 国际承包工程投标估价与报价研究 019 施工总承包商投标报价决策机制的研究020 基于并行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研究 021 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赵各庄矿业公司综采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022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023 咨询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费用变动管理研究 024 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方法研究 025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和方法研究 026 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采购投标报价研究 027 施工索赔原因分析及基本处理原则研究 028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029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030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031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投标前期决策研究 032 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 033 专业外贸公司业务流程设计及项目管理研究 034 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办法探讨 035 工程项目管理代理行业化发展研究 036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电力项目施工评标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对中国法制史的认识 论文

浅谈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认识 2011在职法硕刘雯婧学号:20113030 通过系统的学习,对中国古代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法制作为历朝治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由于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法制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极其纷杂的现象。但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法制发展史,从总体上说,“因时变革,不断发展、完善”是法律制度演进的主旋律。因此,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是推动中国古代法律法制不断走向健全完善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回顾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十分重视各类历史的记载和研究,法制史也不例外。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而且,自先秦到清朝,各代学者对当时法制和法制历史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并编写出许多关于中国法制的史志和类书。其中,最早最典型的当属《汉书·刑法志》。从此点而论,中国法制史学科最迟形成于汉朝。 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又用较新的方法发掘并整理了一批中国法制史资料,撰写出许多中国法制史论著。尽管这些论著,由于时代的影响和学者本身的局限性,而存有许多需要商讨之处,但其毕竟为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法制 “礼”和“刑”是两种社会规范,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法治文明基石,前者为指导性,强行性规范,以道德教化、伦理感化为基本取向。后者为禁止性、惩罚性规范,以刑罚制裁、强制镇压为主要手段。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完善了中国传统法律体系。 1、中国古代法律最初是通过中原地区各个部族之间的兼并征服战争与联盟融合过程以及宗教祭祀礼仪等社会活动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因而分别形成了礼和刑两种不同的法律渊源,法治文明体系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2、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发生在以家族宗族组织及其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建立

《现代管理专题》案例汇编(15秋工商管理本科)

案例一:小鸭——战略联盟借势起飞 问题: 小鸭集团是如何建立战略联盟的请结合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的企业应如何对待和创建战略联盟。 答:小鸭集团借入世的时机跨入国际市场与东芝战略联盟。小鸭在联盟中可以使用东芝的技术,对于东芝来说,小鸭利用自身的管理、技术人才,生产制新款洗衣机走捷径提升“小鸭” 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迅速凸现“小鸭”产品科技魅力,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与东芝战略联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服务理念再提升,服务行为再强化的“超值服务工程”,实现“小鸭”新的飞跃战略。 1)战略联盟的建立:与东芝战略联盟,有两个大方面的合作,一是东芝将洗衣机方面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小鸭,使小鸭的洗衣机产品创新发生质的变化。另一方面的合作是,小鸭利用自身的管理、技术人才,生产制造东芝品牌的洗衣机,并利用小鸭的市场,在国内销售,部分产品返销日本。小鸭与日本东芝公司的合作,从技术到管理到战略,谋求多方面的“双赢”,而收益最明显的现在还是技术。通过合作提升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服务行为的强化。小鸭利用与国外知名企业的战略联盟,促进小鸭集团的发展。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待和创建战略联盟:选择好战略联盟伙伴,可把兼容性、能力、承诺作为选择标准;要根据具体的联盟战略考虑采用不同的联盟结构;认真制定并签署战略联盟协议。 2)、创新是核心:创新是永远的企业核心,否则无生命力。“小鸭新科技,设计新生活”,这是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断追求,也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现实。小鸭推出的一系列洗衣机及热水器新品,小鸭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将一如既往,向人们奉献更多、更好、更适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家电产品。在吸收和跟进方面,具体的做法就是国际技术中国化,洋为中用,让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为小鸭所用,站在巨人的肩上与别人比高低 3)、服务是根本:“超值服务”是“小鸭”的独创,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用“三心” (爱心、诚心、耐心)来拓展服务的无限价值。“小鸭人”在1996年就将服务视为产品整体概念的一部分,在根据用户的一般心理期待,向其提供性能好、质量好、外形美观的优质产品,并按国家的规定提供“三包”服务外,还提供了一系列超越用户期待的常规服务,大大拓展了服务内容。今天,“超值服务”已被众多企业所接受、认可和执行,而小鸭则是最早的倡导者。 案例二:IBM信贷公司的流程再造 问题: (1)企业流程再造的策略有哪些IBM公司采用的是哪种策略 (2)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是否有必要对某些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参考答案: (1)企业流程再造策略包括: 一是将几道工序合并,归一人完成。企业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持,把被分割成许多工序或工作的流程按其自然形态组装回去。 二是完成几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构造新流程。通过这种策略,可以减少交接手续,共享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效率。以团队方式开展流程中的工作,将是多数企业改造流程的重要策略。 三是将连续式和平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 IBM公司采用的是第一种策略,将几道工序合并,归一人完成。原来的程序需要多道转手,时间耗在交接上,占用人力多,对用户也不方便。 (2)按学生结合本单位实际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案例三:克莱斯勒的供应链关系改造 问题:请结合案例实际阐述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 可按以下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一)内部效益方面 (1)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 (2)促使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达到现代化管理 (3)降低库存,降低成本 (4)减少流通费用 (二)外部效益方面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提高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 (3)产生规模效应,提高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竞争力 按学生实际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案例四:学习型组织问题 去年底,分析化验公司的经理们又汇聚一堂, 问题: (1)学习型组织是由谁提出来的 (2)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进行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 (3)通过案例你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最根本要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1)美国的彼得?圣吉。 (2)五项修炼技能,即: 1)系统思考。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 2)超越自我。既指组织要超越自我,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

现代项目管理论文

现 代 项 目 管 理 论 文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8-2班 姓名:于志伟 学号:200802010251

心理契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裁员、并购及流程再造等各种变革,使得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进而心理契约管理逐步成为组织变革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本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心理契约概念,在介绍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为线索表明了如何发挥心理契约的积极作用,及共建心理契约型人力资源文化的实现和意义。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凝聚力;组织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的决定性因素都是人才。能否注重与体现人的发展需求是组织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内部员工的成长与心理状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仅仅依赖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经济性聘任契约已经很难最大限度地使组织内个人与他人在动态的条件下不断地保持良好关系,很难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很难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由组织与员工共同建立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契约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视角。这是最高境界、也是最为困难和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性激励管理。 一、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突出的原因 (一)管理方式的变化:人事管理从刚性化到柔性化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另一类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柔性管理。这两类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刚性管理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存在,正是在理性推动下,人类在近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以及人的世界观。但是也正因为理性的局限性,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非理性存在应运而生,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的反应。 人类的理性追求和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中表现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前者以生产为中心,本质是理性的,后者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情感的。以理性为主导的刚性管理是管理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获得效益和效率的直接手段。但是,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刚性管理缺乏人情味,将人置于与机器设备同样的地位,贬低人性。柔性管理正是为了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一致的,即通过柔性管理手段同样达到刚性管理或甚至刚性管理达不到的目标。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方占有资本与劳动工具,因此可以支配雇员。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情况不同了,原来的强制与命令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变得像“盟约关系”。因此心理契约的特征更被看重:内在重于外

《研究生英语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简介

《研究生英语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研究生英语英美文学欣赏 学时与学分:34学时/1学分 时间:2013-2 ---- 2013-7 教学对象:全日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教师:刘晓燕等 课程描叙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培养理解和鉴赏英国和美国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一门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英国和美国文学源流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代表性的英国和美国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增强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感情的理解,提高语言基本功和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整体人文素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英国和美国文学史上代表作家的简要介绍和作品选读,结合英国和美国文学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学文化思潮和流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英国和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和思想意义等进行深入地分析。 本课程主要为英美文学欣赏课,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对作家生平、历史背景、和阅读材料进行研究,课堂上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本课程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结合课堂上所讲授的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文学理论批评方法,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妙之处、人物塑造方法、情节架构、文学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等,并进而了解历史时代背景、文化知识、社会政经形势等。此外,本课程还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新观点和新视角,能运用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研究作品,学期中将不定期地布置相关作业,学期末将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考查学习效果。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学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简介 重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要作家和艺术特色 第2-3学时莎士比亚(I)(II) 重点:要重点理解莎士比亚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点,品味莎士比亚作品的特色,能够对莎士比亚部分作品进行现代阐释。 第4学时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多恩 重点:理解培根的“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玄学派诗歌在16、17世纪的发展,其文艺宗旨与当时的文艺思潮的区别。

2018年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113个

2018年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113个 1、论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 2、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从云梦秦简看战国秦代的法律制度与立法精神 4、秦汉时期封建行政法律体制的确立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律典的发展定型 6、论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7、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8、论唐代司法制度的重大变化 9、论宋代的编敕 10、宋代的民事法律规范 11、论元代的法律特色 12、评明代的重典治吏 13、析清代的文字狱 14、试评《大清民律草案》 15、太平天国法制初探 16、试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司法制度 17、南京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法律体系初探 18、延安时代的法制理论与实践 19、试论西周的宗法制度 20、试论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21、试论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 22、试论李悝的《法经》 23、试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 24、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25、“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26、论“十恶” 27、试论唐律的特点和地位 28、试论唐律中的刑法原则 29、试论唐朝的司法制度 30、试论唐朝的监察制度 31、试论宋朝法律的主要变化 32、试论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33、试论明律体例和内容的变化 34、试论明清的文字狱 35、试论明清的司法制度 36、评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37、试论清末的预备立宪 38、论论清末刑事立法的发展变化 39、试论清末的民事立法 40、试论清末的商事立法 41、试论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42、评《中华民国临时的约法》 43、评北洋政府的立宪活动

44、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法 45、评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 46、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商法 47、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刑法 48、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49、试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建设 50、试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51、经济改革是法制发展的先声--从春秋战国清末的经济改革,看中国法制的发展 52、试论中国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53、试论中国古代惩治贪官的法律规定 54、试论“重农抑商”方针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55、试论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点 56、中国古代神权法思想论略 57、儒家法律思想评论 58、法家法治理论研究 59、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 60、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61、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评述 62、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的思想评述 63、清末修律与礼法之争 64、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今法制建设 65、中西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66、论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 67、论古代法学与现代法学 68、湖州海岛教案的历史还原与重新评价 69、《南部档案》清代州县诉讼中的“中证”考察 70、论清王朝涉藏刑案处理的司法特色 71、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 72、中国古代立法经验镜鉴 73、上海道契特殊法律地位的形成 74、环保法还是消防法之法学历史考证 75、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官管理探析 76、云南武定环州傈僳乡民控土舍李自孔案的历史考察 77、五代宋初天台宗传法中心的转移 78、法律文书公开古今谈 79、浅析魏晋时期“八议”制度的特点 80、清末法典修订意义刍议 81、民国时期灾民的权利保障 82、清代水事纠纷与政府应对 83、汉朝法律思想变化在汉朝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84、中国古代以法促廉及其启示 85、近代日本法史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86、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变迁 87、从《洗冤集录》看宋慈司法刑事检验的法律思想

现代管理专题行考3、4答案(桌面上的文件)

现代管理专题第三次作业 一、选择题 1、X理论和Y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 A、马斯洛 B、麦格雷戈 C、泰勒 D、德鲁克 2、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 )于1959年提出的。 A、赫兹伯格 B、马斯洛 C、弗罗姆 D、亚当斯 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首次把人的需要分为多个层次, 具体包括(ABCDE)。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友爱和最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4、人本管理的原则主要有(ABCD) A、个性化发展原则 B、引导性管理原则 C、环境创设原则 D、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原则 5、组织文化的特征包括(ABCE ) A、实践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激励性 E、综合性 6、按照组织文化对其成员影响力的大小可将组织文化划分为(CD) A、主文化 B、亚文化 C、强文化 D、弱文化 7、当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烈而广泛的认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很强的行 为控制范围,这种组织称为(A) A、强文化 B、弱文化 C、中强度文化 D、中弱度文化 E、亚文化 8、非常重视资历、年龄和经验,要求其成员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忠诚感的组织文化 是(B)。 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9、最重要的是组织的生存问题,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的组织是(D) 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二、论述题 1、什么是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答: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论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及特点? 答: 3、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以及之间的关系? 答: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①物质层;②制度层;③精神层。这三个层次不是并列的关系,以一定的规律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案例分析 教材P193案例惠普之道 惠普公司尊重每个人和承认每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写500字以上的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B13140404 余艳艳 英语专业导论课渐入尾声,在此略谈我的心得感想。英语专业导论课包括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选读、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学概论、英汉互译五个方面,向外院学子介绍英语语言的魅力,为外院学子指明未来的方向,开阔了英专学生对英语乃至世界的眼界。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五个方面: 一.英美文化概论 谈到英美文化,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等一系列思想的个人主义是英美的主要思潮,其中积极的倡导者——文学巨匠爱默生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导,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直觉和经验来独立认识世界。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使“个人主义”这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发展并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传统。他的传世之作《论自然》的诞生,系统地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关系中确立了“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把人类的地位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通过对自然和上帝的认识来不断深化自己,超越自己。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也成为了日后广为流传的座右铭。而作为爱默生的学生、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以及个人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家,梭罗则是在爱默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个人主义的传统。无疑,他在作品中想表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精神这一重要的主题,不同于以往作家们,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的存在价值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二.英美文学选读 英国文学发展包括上古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现代时期。英国文学史中,上古时期大概是始于公园450年,止于1066年,即诺曼底征服的那一年,主要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圣经和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的典型,兴盛的是盎格鲁萨克森文明,诗歌神韵结合了粗犷豪勇的气象和悲情哀婉的风格。文艺复新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是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人文主义是其精神所在,那个时期涌现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培根,马洛,斯宾塞,约翰弥尔顿。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798年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前期英国动荡不安,后期国力发展,英国的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时代,提倡秩序,理性,法制,这一时期的文学巨匠有约翰班杨,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谢立丹,托马斯格雷。浪漫主义时期是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开始到1832年司各特的死截止,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强调人权,主要作家有布莱克,华兹华斯,骚塞,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简奥斯汀。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6到1901,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相对繁荣稳定,国权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道德和常理成为时代主题,主要作家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丁尼生布朗宁,乔治艾略特,哈代。现代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垄断,矛盾激化,加上一战和二战的损失,日不落帝国国力下降,哲学思想涌现。流派繁多,代表人物,萧伯纳,叶芝,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等。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

自考英语本科英美文学选读教你投机取巧过英美文学[整理加强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美文学这门科目庞大之极,堪称英本自考之最。自己一个人看那么厚的一本书,不用说能不能看下来,能记住多少实在不好说! 我在复习的时候,总结了一些规律,与大家分享,望对你有用,帮你顺利通过! 1.题型分析: 一般来讲,肯定是这种类型:a.单项选择题(40道,40分)b.引文简析(无非就是问问作者是谁,出自哪个作品,主题意象什么的,4道,16分)c.简答题(4道,24分)d.论述题(无非就是分析加读后感,20分) 经验:你应该可以看出来了,重点当然是单选了,分数大,又好得分,实在不行还可以蒙。建议尽可能把书看一遍,但不要看作者生平,那肯定不会考。有个印象就可以了,不用去背,如果你汉语文学功底好,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2.比例分析 据本人统计,历年来英美文学的国考试卷中英国文学占52%,美国文学占48%。(2003年4月例外,其中英国部分58%)其中,可以看出 单选题:前22题肯定为英国部分,其余为美国部分。 大题部分:基本上是一人一半,各占50% 经验:书上共652页,英国411页,美国241页。英国作家共38位,美国15位。其中,美国部分中,诗歌作品也比较少,比较好确认。结论:死学美国,顺带英国。 3.内容分析 历年命题的趋势逐渐由课文内容向选读作品转移,选读的比重越来越大。 经验:课文内容作到大体了解,但要特别重视作家艺术特色。选读部分加大力度,多注意书上的注释及选文大意和某些细节,尽量作到能用英语复述。实在不行,也至少作到能用汉语复述。 4.真题解析及预测 自学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复率高,所以历年试题是必惫的复习材料,不可缺少。有人说:“一套真题等于3套模拟题!”这话绝对没错。所以要花大力气在上面。记得我考那回就有一道10分大题和前一年的一模一样。 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分析在2000~2002年中,连续考了三次。 经验:注意历年真题,尤其是去年的。去年的10分大题大致如下: a.《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 b.《白鲸》选文作品复述几分析象征意义。 ================================================ 4月14日]投机取巧教你过英美文学[压题篇] 本文是投机取巧过英美文学的最后一篇,收录北京市2004年4月10日英美文学考试的试题(除选择题外),是我在北京自考论坛处网友处所得,特此对提供帮助的朋友表示感谢。 二、1、Thomas Gray:Elegy in the Country Churchyard的第一段 2、Yeats的Down by the sallen garden,考的是他俩站在河边,那个女孩*在他肩头,他觉得自己年轻懵懂,而且泪流满面。 3、Emyly Bronte的Whuthering Heights里面Hethcliff在他lover临死之前的那段表现,还问了narrator 是谁 4、Emlily Dikinson的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问那个blue Buzz是什么意思

中国法制史论文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就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进行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就儒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法律、礼与法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几乎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华文明性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提倡的“礼治”、“德治”、“人治”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自从西汉武帝“罢黔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引礼入法”便成为了法律儒家化的萌芽,历经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和完善,到隋唐时期代《唐律疏议》的颁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了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封建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影响的影子。历史证明,儒家的“德治”思想是符合古代中国国情的。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对中国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儒的含义及其法律思想 “儒”原来是指专门从事教育和执掌礼义的人。儒家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两个阶段的儒家思想有所继承,但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都是以“礼”为核心,主张等级制度;强调德治的作用,注重统治者个人的德行。但二者又是有所区别的,也正是这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旧儒学的命运。以孔子为代表的旧儒家,主张克己复礼,用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周礼来统治天下,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自然是不被统治者所重视的。然而这种不被重视的局面到了西汉尤其是汉武帝以后就大不相同了。董仲舒,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集各家之所长。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学说。充分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局面的需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种改变使得儒家思想得以统治中国近两千年。儒家的法律思想

现代管理专题四次作业及论文

以下作业为老师布置,四次作业只有在确定没有形成性考核册的情况下才要写,交作业时间为第3次上该课时(老师说的)。 还有要写一篇论文 题目方向:知识管理队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要求: 1、必须手写,打印论文无效,要用A4打印纸写。 2、字数为2000字左右。 3、题目自拟。 4、格式以下为准: 题目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参考文献】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概念 1、企业再造: 2、魅力型领导: 3、同步工程: 4、平行式流程: 二、简答题 1、企业再造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把握企业再造的含义?

2、企业再造的原则有哪些? 3、企业再造的程序有哪些?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再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形态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智能导向型向新型的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的根本转变。() 理由: 2、连续式流程和平行式流程的最大特点是各工序之间随时都可以交流,可以互动。( ) 理由: 3、企业再造与企业重组没有太大的区别。() 理由:

作业二 一、解释下列概念 1、学习型组织: 2、自我超越: 3、团队学习: 二、简答题 1、学习型组织有哪些特征? 2、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什么?

3、简述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组织学习就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 理由: 2、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两个阶段。() 理由: 3、在一个组织中,人人都在学习就是学习型组织。() 理由: 4、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