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55张ppt)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4.进行实验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 和锥形瓶B(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煮沸 冷却后的葡萄糖溶液。
思考讨论: 为什么葡萄糖溶液需要煮沸后冷却再加入?
煮沸:灭菌、除去葡萄糖溶液中的氧气。
高中必修 1 分子与细胞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素养目标
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生命观念) 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施方案, 观察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科学探究) 3.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作出科学解释。 (社会责任)
视频导入
2min 酵母菌介绍
问题探讨
酵母菌细胞富含蛋白质,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 。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装 置通气或进行振荡,以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在 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却需要密封发酵。
讨论 1、都是培养酵母菌,为什么有的通气有的需要 密封? 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繁殖; 发酵生产葡萄酒的车间
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为什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多,为细胞增殖提供充足的动力。
3、在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对自身有什么意义?
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时,也能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做馒头、 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
D
柑橘用塑料袋密封保存
可减少水分散失,同时提供低氧环境,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
知识点5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例5-9 豌豆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所释放的氢能将无色的氯化三苯四氮唑 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 释放速率和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选项
分析
判断
A
分析题图中曲线Ⅰ和Ⅱ的变化趋势,刚通入,当浓度为 时,曲线Ⅰ随浓度增加而下降,据此推出,曲线Ⅰ表示 的产生量,曲线Ⅱ表示的消耗量。浓度为 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综合来看,此时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的能量大多储存在酒精中
例3-6 (2024·四川成都开学考)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若发生图中所示的呼吸作用过程,则个体必须生活在无氧环境中B.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分解途径仅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酶1、酶2、酶3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D.葡萄糖 丙酮酸仅存在于无氧呼吸过程中
【解析】抓题图关键信息,找突破口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无线粒体,而图示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部分过程,D错误。
例2-5 (2024·北京海淀区模拟)新生无毛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含有大量线粒体的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质 ,其不影响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但能抑制呼吸过程中转化为。据此推测当蛋白质 发挥作用时( )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RJ-必修1第5章- 第3节

消耗完,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中的CO2 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 本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即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两个实验组),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未知
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O2 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具体步骤
例如,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时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根据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酵母菌能酿酒和发面)作出假设。例如,酵母菌在无氧 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在有氧条件下会产生CO2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10 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240 mL 质量分数为5% 的葡 萄糖溶液(锥形瓶A、B 相同)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下:
内容精解
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实验材料选择酵母菌的原因 •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因此,酵母菌适合用来研究细胞呼
吸的不同方式。 ➢ 实验原理 • 反应过程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 + 少量能量 C6H12O6+6O2+6H2O 12H2O+6CO2 + 能量 • 产物验证 酒精+ 重铬酸钾(酸性条件)→灰绿色 CO2+Ca(OH)2 → CaCO3 ↓ +H2O CO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高中生物学 必修1
3 第 5 章
第
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
1. 描述线粒体适于进行有氧呼吸的结构。 2.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阐明细胞呼吸的实质。 3. 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H]+O2
项目 阶段 与氧的关 系 能量的变 化 总反应式 及各元素 的去向
第一阶段①
第二阶段②
第三阶段③
无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关系
必需氧参与
热能 稳定的有氧呼吸 转移 水解 ――→ 化学能――→ ATP ――→ 供给 化学能 生理活动
(1)各反应物参与的阶段:如葡萄 糖在第一阶段参与,H2O在第二阶段参与, O2在第三阶段参与。 各生成物产生的阶段:[H]在第一、二阶段都 产生,CO2在第二阶段产生,H2O在第三个阶 段产生。 (2)好氧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和细胞膜。 (3)生成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于O2;CO2中的 氧一半来自于C6H12O6,一半来自于参与反应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 胞呼吸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氧 _____的参与下,通过 1.概念:是指细胞在 彻底氧化分解 CO2和水 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同时释 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丙酮酸 第二阶段:___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 乳酸 酒精和 2 解成CO _____________ 或转化成————。 第一 4.能量转化:只在_______阶段释放出少量 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 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 吸速率下降。 (4)含水量。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 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 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二、O 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C 6H 2O+能量O 2浓度CO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弱,最宜存放。
—1—光与光合作用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含量排名︓2主要吸收:主要吸收:二、光合作用过程总反应式: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三、光照和CO 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CO 2+H 2O光能叶绿体四、专有名词辨析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
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一、高中生物反应式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吸收CO 2放出CO 2O(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光合作用产生的O 2—呼吸作用消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3、酒精发酵4、乳酸发酵5、醋酸发酵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学课件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嵴
基质
思考1?
线粒体哪些结构是与它的功能 相适应?
2、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
?思考
能量的去向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 酶 2CH3COCOOH +4 [H] + 2 ATP C6H12O6 (丙酮酸)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酶 6CO2 +20 [H] + 2 ATP 2CH3COCOOH (丙酮酸) +6H2O ③ [H]的氧化 24[H] + 6O2 酶 场所:线粒体内膜
粮食储藏 果蔬保鲜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 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 存期限。 例: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 14.5%时,呼吸速率就会骤然增加 , 释放出的热量和水分,会导致粮食霉 变。
果蔬保鲜
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 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例:苹果、梨、柑、橘等果实在0~ 1℃时可储藏几个月不坏;荔枝一般只能 短期保鲜,但采用低温速冻等方法可保鲜 6~8个月。 农村广泛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 菜,也是利用水果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抑 制细胞呼吸的原理。
5、无氧呼吸的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 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 缺氧环境条件。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 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 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 足人体的需要。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动物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 在有氧存在时受到抑制。
例:高等动物的肌细胞、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作业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第五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解析:选C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A.二氧化碳B.丙酮酸C.[H]和ADP D.ATP解析:选D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释放出能量,合成ATP。
3.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解析:选D 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乙醇。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C6H1812O6→C3H184O3(丙酮酸)→C18O2。
5.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A.Ca2+、丙氨酸B.甘油、二氧化碳C.氧气、水 D.脂肪酸、乙醇解析:选C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同期减少。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解析:选B 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B正确。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曲线图

四、有关高等植物非绿色器官的 细胞呼吸的曲线图
D
O B P D 表示有氧呼吸曲线:O2 的吸收量 = CO2的释放量
有氧:1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那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呢?
无氧:1C6H12O6 酶 细基
2C2H5OH(乙醇) + 2CO2
P点时开始,只 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
二、高等植物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呼吸的曲线图
0
5
C
有关高等植物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呼吸的曲线图
有氧:1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CO2 的
A
释B
放C
F O2吸收量
Ⅱ 表示细胞呼吸CO2的释放总量 Ⅰ表示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或者O2的吸收量
那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呢?
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 是无氧呼吸的_3___倍。
(3)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__R__ 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
因为:CO2释放总量最低时,细胞呼吸最弱,此时,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BC 表示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
氧气浓度大于G(包括G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氧气浓度为B到G(不包括B点和G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2、绿色区域代表的含义是: 不同氧气浓度下无。氧呼吸的强度
3、如果DE=3CD,那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为 1∶1,
Hale Waihona Puke 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CD和DE的长度之比为: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
总反应式:
酶
大部分散失
1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合成38ATP
1.追踪18O2的去向: O2→生成物H2O
2.追踪C6H1218O6的去向: 葡萄糖→丙酮酸→CO2 3.追踪H218O的去向: 反应物H2O→CO2
2.有氧呼吸的过程
内膜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少量DNA和RNA、 还含有核糖体等
❹ 线粒体的颜色:
无色。
❺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吗?
有些真核细胞 【寄生虫:蛔虫细胞、绦虫细胞】; 以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它们没有线粒体。 它们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❻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线粒体的 内膜上和线粒体基质 中含有许多种与 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2. 有氧呼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产生少量 的4[H])
酶1 2丙酮酸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C3H4O3)也叫三碳化合物
1C6H12O6
酶1 细基
2C3H4O3+ 4【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24_[_H_]_+6_O_2_酶 ――→12H2O源自_少__量__ _大__量__
有氧呼吸过程中:
①C6H12O6的利用 Ⅰ 、H2O的利用 Ⅱ 、O2的利用 Ⅲ ;
②CO2的生成 Ⅱ 、H2O的生成 Ⅲ 、能量的产生 Ⅰ、Ⅱ、 Ⅲ ;
③[H]产生的阶段 Ⅰ 、Ⅱ 、 [H]利用的阶段
Ⅲ
;
④产物H2O*中的氧元素来自于反应物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放能多少
第一阶段 _细__胞__质__基__质__
葡萄糖 ―酶―→ 2_丙__酮__酸__+4_[_H_]_
_少__量__
第二阶段 _线__粒__体__基__质__ 2丙酮酸+6_H__2O__―酶―→ 6_C__O_2_+20_[_H_]_
第三阶段 _线__粒__体__内__膜__
O2
中的O*
⑤能量产生最多的是 Ⅲ
判断正误
× (1)有氧呼吸全部在线粒体中进行( ) √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但第三阶段产生的最多( ) × (3)氧气作为反应物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参与( ) × (4)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既消耗水又产生水( )
学以致用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2 C3H4O3 + 6 H2O
酶2 线基
6 CO2+20 【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24
【H】+
6
O2
酶3 线内
12 H2O +大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34ATP
以上反应式中的能量是否全部储存到ATP 中?
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能量储存到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 失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及概念
总反应式:
酶
大部分散失
1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合成38ATP
是指细胞在 氧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 酶 的催化作用,把 葡萄糖 等有机物 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 能量 ,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870kJ/mol 小部分转移到ATP中(1161kJ/mol,约40%) ;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1709kJ/mol,约60%) 。
注: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 无色或浅色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这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材料是一样的。
思 考:
线粒体
1.从结构上看,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的原因?
内膜 线粒体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什么意义?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two
02 二、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1、线粒体-“动力车间”
❶ 形态: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动植物细胞(真核细胞)
❷ 分布:
新陈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含量越多。
❸ 结构特点:
双层膜 (外膜、内膜)
内膜的有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
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酶1
能量(少量)
4[H]
2丙酮酸
(2C3H4O3 )也叫三碳化合物
酶3
6O2
酶2 20[H]
6H2O 能量(少量)
12H2O+能量(大量)
6CO2
24
【H】+6O2
酶3 线内
12H2O+(大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34ATP
1 C6H12O6
酶1 细基
2
C3H4O3+ 4
【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内膜的有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3.为什么线粒体多集中在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大量的能量
1.线粒体的结构 膜间腔
基础梳理
外膜
嵴 内膜
线粒体具有 双 层膜,[3] 内膜 向内腔折叠形成[2] 嵴 ,大大增加了 内膜的表面积,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4] 线粒体基质 。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C6H12O6
酶1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产生少量的4[H]
2丙酮酸 ( 2C3H4O3 )也叫三碳化合物
产生大量 的20[H]
6H2O
酶2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6CO2
2C3H4O3+6H2O
酶2 线基
6CO2+20【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C6H12O6
注意:
❶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❷有些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硝化细菌、醋酸杆菌、
谷氨酸棒状杆菌等它们没有线粒体,但它们细胞质中含有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它们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所以,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用低倍镜、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 它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 蓝绿 色, 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能量
能量 能量
(1)图中①②④表示__能__量__,其中数值最大的是__④__(序号)。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参与催化作用,其酶的种类_不__同__(填“相同”或“不同”), 图中③和⑤分别表示___H_2O_和__O_2__,消耗水和产生水的阶段分别在第__二__、__三__阶段。 (3)丙酮酸的产生场所是__细__胞__质__基__质__,CO2的产生场所在_线__粒__体__基__质_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