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卫星通信导论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PPT模板课件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PPT模板课件
•双跳工作方式及示意图(经卫星两次转发) 双星双跳 单星双跳
卫星通信系统工作方式
A: 用于国际通 信,两个地球 站看不到同一 颗卫星,传输 时延大;
B: 用于星形网, 平时不通信, 需要时进行通 信,不允许国 内话音通信, 用于数据通信。
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归纳起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照卫星制式,分为随机、相位和静止3类 卫星通信系统; (2)按通信覆盖区的范围,分为国际、国内和区 域3类卫星通信系统; (3)按用户性质,分为公用(商用)、专用和军用 3类卫星通信系统; (4)按业务分为固定业务(FSS)、移动业务 (MSS)、广播业务(BSS)、科学实验及其它业务(如教 学、气象、军事等)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 信的通信系统。
通信卫星指用于实现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 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 力向太空的延伸。
• 图1-1 卫星通信过程示意图
通常以空间飞行器或通信转发体为对象的无线 电通信称为空间通信(宇宙通信),它包括三种形式:
(1)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2)各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3)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进行的各地球站之 间的通信。 把第三种形式的空间通信称为卫星通信,这里 说的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海洋或大 气层)的通信站。
几个概念
1、对地非静止卫星: 相对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卫星的位置不
断地变化。又称运动卫星。
统四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对在轨道上的卫星的通信性能 其控上道正及通器频运作制的、参后功频行用卫指位数的率率和是星定置进例、和工对准位、行行天带作卫确置姿业监线宽。星地,态务测增等进进并进开与益,行入对行通控、以跟静卫监前制地保踪止星视的,球证测轨的和监其发通量道轨校测中射信,和包功卫业括率星务转、正开发射常

卫星通信原理PPT

卫星通信原理PPT
31
卫星的日凌中断
在春分点和秋分点前后,当卫星处于地球和太阳 之间,即太阳处于地球站天线的波束内,太阳就像一 个极大的噪声源,完全淹没了卫星的信号。
日凌从二分点(春分点或秋分点)之前6天开始, 在二分点之后6天结束。
持续时间与地球站的纬度有关,一般最大中断时 间约10分钟。
32
卫星通信系统
收发地球站
卫星空中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卫星卫星地球站地球站1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
卫星电视与视频会议系统
1
第1章 卫星通信原 理
本章主要内容
• 无线电波; • 开普勒定律 ; • 对地静止轨道 ; • 卫星通信系统 ; • 卫星电视接收 ;
22
卫星轨道要素
➢长半轴 ➢偏心率 ➢平均近点角 ➢近地点幅角 ➢倾角 ➢升交点的右旋升交点赤经
23
卫星按轨道分类(高度)
➢低高度卫星:H<5000km,T<4h; ➢中高度卫星:5000km<H<20000km,
4h<T<12h; ➢高高度卫星:H>20000km,T>12h。
24
卫星按轨道分类(倾角)
37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二)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2、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极化通常是指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瞬时电场矢量的方 向。在极化波中,以地平线为准,当极化方向与地面平行时,称 为水平极化。当极化方向与地面垂直时,称为垂直极化。
线极化: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圆极化:左旋极化、右旋极化
38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解析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题解① T= V= s ② T= V= s ③ T= V= s ④ T= V= s ⑤ T= V= s① 84231km ,281ms ② 160ms ③ 37500km第2章题解(1), (2) , (3) , (4) ,d=37911km 03.39=α f L =G/T=K馈线输入端 105.0105.0010110LNA A T T T T +⎪⎭⎫ ⎝⎛-+==171°KLNA 输入端 LNA AT T T T +⎪⎪⎭⎫⎝⎛-+=105.00105.0101110=153°K 3×2110-W/Hz217°KEIRP=48dBW G/T=K(1) ; ; (2)4.8 m(K T 2900=)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0T = (K T 2900=)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0T = (K T 2900=)++100+3=179K噪声温度为 =++⎥⎦⎤⎢⎣⎡-+41.01.010500010029010111050EIRP=47dBW(1) 03981.001585.01011014.18.1+=+=CNC/N=(2) 002328.0003981.0006309.01011014.22.2=-=-=CN于是,所需的上行C/N=(1) 链路损耗 L=+20lg37500+= (2)卫星转发器输入功率 C=20++26= – 卫星转发器输出功率 C=110–==11W (3) N= –+10lg500+10lg36M= – (4) C/N=(1) 卫星转发器发射的每路功率为 –14dBW/路=路(2) 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 C= ––206+30+40= –150Dbw地球站输入端噪声功率 N= –+10lg150+10lg50K= –载噪比 C/N=(3)余量=–=(1) 链路损耗L=+20lg38500+=(2) 接收天线增益G=202459.05.0⎪⎭⎫⎝⎛π=接收载波功率 C=10lg200+34–3+––1= –(3) 噪声功率 N= –+10lg110+10lg20M= –(4) C/N=余量(5) 强降雨时接收载波功率 C= ––2= –噪声功率 N= –+10lg260+10lg20M= –载噪比 C/N=余量 dB(1) 链路损耗 L=+20lg37500++2=(2)噪声功率 N= –+10lg500+10lg36M= –(3) 转发器输入载波功率 C=10lg100+54+26–= –载噪比 C/N=(4) 卫星发射功率 110–=或链路传输损耗 L=+20lg2000+=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 C=+(18–3)+1–= –地球站噪声功率 N= –+10lg260+10lg20K= –载噪比 C/N=第3章题解由图3-3得输入回退6dB ;由图3-4得输出回退3dB 。

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软件无线电的现在和未来

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软件无线电的现在和未来

开关,( ,(b) 开关俯视图,( ,(c) 开关闭合。 图4 MEMS开关,( ) 开关开,( ) 开关俯视图,( ) 开关闭合。 开关,(a) 开关开,(
Adjustable MEMS Antenna MEMS Switches
MEMS Switchable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
对于专用通信系统,各种不同功能的专用系统用户 对于专用通信系统, 数有限,因此价格很高。采用软件无线电后, 数有限,因此价格很高。采用软件无线电后,不仅 得到各系统可以互通的好处,而且由于统一了硬件, 得到各系统可以互通的好处,而且由于统一了硬件, 扩大了市场,价格也会下降。 扩大了市场,价格也会下降。 对于军队, 对于军队,由于军内各不同单位采用不同的通信设 互通很难。 备,互通很难。有时一部通信指挥车上要有几部不 同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机,造成电子兼容问题。 同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机,造成电子兼容问题。一部 软件无线电可以和各种不同制式的通信机通信, 软件无线电可以和各种不同制式的通信机通信,可 以方便各军事单位的联系。 以方便各军事单位的联系。如果全军都采用软件无 线电,所有通信机采用同一硬件, 线电,所有通信机采用同一硬件,用软件实现不同 功能,从而降低通信系统的采购成本。 功能,从而降低通信系统的采购成本。
另一种开发中的新型的ADC是超导 另一种开发中的新型的ADC是超导ADC。这种 是超导ADC。 ADC的名字叫做 ADC的名字叫做RSFQ (rapid single-flux 的名字叫做RSFQ singlequantum)。这种ADC具有功耗低 速度快, quantum)。这种ADC具有功耗低,速度快,灵敏 )。这种 具有功耗低,高的特点。采样率可达20G次 室阶段,相信很快就会开发出产品。 室阶段,相信很快就会开发出产品。 数字处理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有三种:ASIC, 数字处理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有三种:ASIC, FPGA和DSP。ASIC速度最快 灵活性最差; FPGA和DSP。ASIC速度最快,灵活性最差; 速度最快, FPGA 居中;DSP灵活性最高,速度最慢。三种器 居中;DSP灵活性最高 速度最慢。 灵活性最高, 件选择哪种,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斟酌决定。 件选择哪种,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斟酌决定。 现在的DSP的速度可以满足软件无线电的要求 的速度可以满足软件无线电的要求, 现在的DSP的速度可以满足软件无线电的要求,但 是速度越高,功耗越大,价格也越高。 是速度越高,功耗越大,价格也越高。 选择一般速度的DSP加加速器 accelerator) 加加速器( 选择一般速度的DSP加加速器(accelerator)是一 种可行方案。 是这一方案的示意图。 种可行方案。图6是这一方案的示意图。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为了提高星载转发器的可靠性,一些容易失效的模 块或器件都有冗余配置,并配有各种切换开关,以 便在工作单元失效时切换至备用单元 。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16
3.遥测指令分系统
l)遥测部分
此部分主要收集卫星上设备工作的数据,如电流、
电压、温度、传感器信息、气体压力指令证实等信 号。这些数据经处理后送往地面监测中心站。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34
(2)处理转发器
指除了信号转发外,还具有信号处理功能 的转发器。与上述双变频透明转发器相比,处 理转发器只是在两级变频器之间增加了信号的 解调器、处理单元和调制器。先将信号解调, 便于信号处理,再经调制、变频、功率放大后 发回地面。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35
3 卫星通信地面站
卫星通信系统
一.通信卫星 二.同步通信卫星组成
三.卫星通信系统特点 四.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五.数字卫星通信系统 六.卫星地球站
七.典型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通信导论卫星通信课件
1
一.通信卫星
地球卫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这种轨
道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轨道所在的平 面称为轨道面,轨道面都要通过地心。

























天线 馈电 设备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

第1章题解① T= V= s ② T= V= s ③ T= V= s ④ T= V= s ⑤ T= V= s① 84231km ,281ms ② 160ms ③ 37500km第2章题解(1), (2) , (3) , (4) ,d=37911km 03.39=α f L =G/T=K馈线输入端 105.0105.0010110LNA A T T T T +⎪⎭⎫ ⎝⎛-+==171°KLNA 输入端 LNA AT T T T +⎪⎪⎭⎫⎝⎛-+=105.00105.0101110=153°K 3×2110-W/Hz217°KEIRP=48dBW G/T=K(1) ; ; (2)4.8 m(K T 2900=)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0T = (K T 2900=)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0T = (K T 2900=)++100+3=179K噪声温度为 =++⎥⎦⎤⎢⎣⎡-+41.01.010500010029010111050EIRP=47dBW(1) 03981.001585.01011014.18.1+=+=CNC/N=(2) 002328.0003981.0006309.01011014.22.2=-=-=CN于是,所需的上行C/N=(1) 链路损耗 L=+20lg37500+= (2)卫星转发器输入功率 C=20++26= – 卫星转发器输出功率 C=110–==11W (3) N= –+10lg500+10lg36M= – (4) C/N=(1) 卫星转发器发射的每路功率为 –14dBW/路=路(2) 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C= ––206+30+40= –150Dbw地球站输入端噪声功率N= –+10lg150+10lg50K= –载噪比C/N=(3)余量=–=(1) 链路损耗L=+20lg38500+=(2) 接收天线增益G=202459.05.0⎪⎭⎫⎝⎛π=接收载波功率C=10lg200+34–3+––1= –(3) 噪声功率N= –+10lg110+10lg20M= –(4) C/N=余量(5) 强降雨时接收载波功率C= ––2= –噪声功率N= –+10lg260+10lg20M= –载噪比C/N=余量dB(1) 链路损耗L=+20lg37500++2=(2)噪声功率N= –+10lg500+10lg36M= –(3) 转发器输入载波功率C=10lg100+54+26–= –载噪比C/N=(4) 卫星发射功率110–=或链路传输损耗L=+20lg2000+=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C=+(18–3)+1–= –地球站噪声功率N= –+10lg260+10lg20K= –载噪比C/N=第3章题解由图3-3得输入回退6dB ;由图3-4得输出回退3dB 。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PPT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PPT
各种用户终端。
1.3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选择工作频段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1)电波传播衰减及其它衰减要小;(图 1-14) 在0.3-10GHz频段,大气吸收衰减最小,称为“无线
电窗口”。另外,在30GHz附近也有一个衰减的低谷, 称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
(2)天线接收的外界噪声要小;(图 1-15) 从降低接收系统噪声的角度来考虑,工作频段最好选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 由于卫星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网的综合造价成本 高,终端贵,因此,卫星通信的市场定位应该是 地面通信网的延伸和补充,主要服务于地面通信 网不能覆盖的区域及有特殊通信需求的人群。
• 卫星覆盖区域广,可以较经济地为地面蜂窝网覆 盖范围以外的用户---“唯星用户”提供移动通信 业务。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卫星通信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用于国际通信; 第二阶段:开始提供电视传送; 第三阶段:提供国内公众通信和各种专网通信; 第四阶段:提供卫星移动通信。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用于支持: 1、卫星视频广播业务 2、卫星电话等交互式业务 3、数据通信和Internet业务 4、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通信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 幅员辽阔; • 人口众多; • 地区发展不平衡; • 中国有60%左右的地区是地面网盲区,如
海洋、高山、沙漠和草原等,通信的困难 甚至成为人们生存的障碍。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ITU定义的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有三种: 固定卫星业务FSS (Fixed satellite service) 移动卫星业务MSS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广播卫星业务BSS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

第1章 概述_yxm

第1章 概述_yxm

通信卫星的测控管理系统通常由卫星控制中心和 一个或多个测控站组成。 对卫星发送指令,对卫星进行控制;通过接收遥 测信号监视卫星工作状态;测量计算卫星运行轨 道Biblioteka 25地面段26
用户段
27
卫星直播电视接收应用
高频头
卫星电视接收机 (机顶盒)
28
卫星通信地球站组成
射频 发射设备 调制设备 编码设备 接 口 设 备

38
卫星通信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

39
卫星移动通信在中国


由于卫星移动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网的 综合造价成本高,终端贵,因此,卫星 移动通信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地面通信网 的延伸和补充,主要服务于地面通信网 不能覆盖的区域及有特殊通信需求的人 群 中国有60%左右的地区是地面网盲区, 如海洋、高山、沙漠和草原等,通信的 困难甚至成为人们生存的障碍
33
电磁波频谱
f (HZ) 超 长 长 波 波 分厘 毫亚 中 短 米 米米 米毫 波 波 波 波波 波米 波 λ(m) 红 外 线 紫 外 线 X
射 线
可见光
34
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选择,会影响系统 的传输容量,地球站和转发器的发射功 率,天线尺寸的大小和设备的复杂程度 及成本的高低等。 卫星通信系统常用的频率范围为150MHz ~ 300GHz。 卫星通信的频率窗口:大气对不同频率 电波传播的吸收损耗差异很大,形成星 -地传输的频率窗口。吸收损耗在22和 60GHz有峰值。
15
同步卫星
根据力学理论,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的旋转运动可以仿 效地球和行星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以及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运 动。 科学家们通过周密、细致地分析和计算,发现有一个轨道 很特殊,那就是运行在赤道上空,高度为35786km的轨道上的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相对于地 球表面是静止不动的,这种卫星称为静止卫星,又称同步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卫星通信的地位
• 地面核心网络的补充、扩展和备份 • 通向无缝覆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之路!
13
1.2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 卫星通信之父 Arthus Clarke:1945年, Wireless World上发表论文《地球外的中 继》
• 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启:1957年10月4日,前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I
卫星通信
刘功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Tel: 0631-5687148 Email: liugl@
1
关于本课程
•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 了解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 掌握卫星基本覆盖特性的计算方法
• 掌握卫星通信链路设计方法
• 了解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
GPS
GLONASS
Outer Van Allen Belt
ICO, Spaceway NGSO
1500~5000 km 外 Van Allen 带: 13000~20000 km
Concordian of Ellipso
Borealis of Ellipso
Inner Van Allen Belt
• 覆盖区大,通信距离远,三颗同步卫星可覆盖全球 • 频带宽,容量大(典型频带宽度:500MHz) • 机动性好,不受地理条件限制 • 通信可靠性高,质量好,稳定 • 费用与距离无关 • 有多址能力,组网灵活 • 可实现区域及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全球定位
9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通信卫星的分类
10
Autumn
• 被间谍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资 源探测卫星等广泛采用 • 通信卫星使用较少
Summer
Spring
Winter 31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14
• 从轨道周期性进行分类
• 回归(Regression)轨道 卫星在一个恒星日内飞行整数圈 • 准回归(Quasi-regression)轨道 卫星在几个恒星日内飞行整数圈
21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4
• 从轨道形状进行分类 • 圆轨道: GEO,GSO,MEO,LEO • 椭圆轨道: HEO
22
Pentriad (Molnya HEO)
Teledesic Skybridge Globalstar
Iridium Orbcomm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5
内 Van Allen 带:
•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卫星DFH-1
• 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供卫星广播业务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供海事卫星通信服务 • 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供航空通信、陆地移
动通信和个人卫星通信服务 • 1998年11月1日,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
一个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 (Iridium)开始商业运营
• 中等的星座延时抖动 • 中等的星座管理复杂度
27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10
• HEO的主要优势
• 高纬度地区的仰角大 • 单星覆盖范围大 • 对地相对运动速度较慢(在服务时间内)
• HEO的主要缺点
• 传输延时和衰减大 • 穿越范·艾伦带,卫星寿命较短 • 大多普勒频移
28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11
sun To fixed stars
20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3
• 从轨道高度进行分类
• 静止轨道GEO:GEostationary Orbit,35786 km • 同步轨道GSO:GeoSynchronous Orbit,35786 km • 中地球轨道MEO:Medium Earth Orbit,10000 ~ 20000 km • 低地球轨道LEO:Low Earth Orbit,700 ~ 2000 km • 高椭圆轨道HEO:Highly Elliptical Orbits,最高点可达 40000km
• 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其第一颗卫星 Explorer-I,发现范·艾伦电磁辐射带
• 1963年,美国发射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 Syncom-II
• 第一批实用的通信卫星,美国的电星 (Telstar)系列
• Arthur C. Clarke:1917-2008 • 二十世纪三大科幻作家之一,卫星
宇宙通信的三种形式
星间通信
星地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6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利用卫星构成的通信的系统
7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静止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GEO:静止地球卫星——赤道上空 GSO:同步地球卫星
(极点位置)
8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卫星通信特点
最大特点:功率受限 和 带宽受限
(盲区位置不确定)
37
1.5 工作频段划分 续1
• ITU划分的频率区域划分
• 区域1:欧洲,非洲,前苏联地理区域,蒙古和西亚半岛 • 区域2:南北美洲和格陵兰岛 • 区域3:亚洲(除区域1部分),澳洲和西南太平洋
38
1.5 工作频段划分 续2
• 频段标识
频率范围 (GHz) 0.1-0.3 0.3-1.0 1.0-2.0 2.0-4.0 4.0-8.0 8.0-12.0
• GEO/GSO的主要缺点
• 大的传输延时和衰减 • 仰角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GEO) • 不能覆盖极地地区(GEO) • 轨位资源缺乏 • 发射费用高
25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8
• LEO的主要优势
• 低传输延时和衰减(利于使用手持终端) • 灵活的系统设计 • (单星)发射费用低
• LEO的主要缺点
• 对地的快速相对移动 • 大多普勒频移 • 单星覆盖面积小(因此需要几十到上百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 LEO星座的延时抖动大 • LEO星座的管理复杂性高
26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9
• MEO:GEO和LEO的折中
• 单星的中等覆盖面积(需要几颗到十几颗卫星 实现全球覆盖) • 中等的传输延时和衰减 • 中等的对地移动速度(即中等的多普勒频移)
40
PS:固定移动服务,终端设备可以做的较大,提供较强的功率,因此上行频段高于下行
频段。而移动业务终端往往很小,功率不会太大,其上行频段与下行频段相当或者更低。
1.5 工作频段划分 续4
• ITU无线组定义的无线通信服务频段 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业务 频段
频率范围 (GHz)
• 了解基本的卫星星座设计方法
卫星星座:人造卫星构 成的拓扑结构
• 了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特性
• 了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特性
• 了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
关于参考书
• 吴诗其等,《卫星通信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 陈振国等,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北邮出版社 • Dennis Rodd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The
32
1.3 卫星轨道类型 续15
33
1.4 卫星业务
• 移动卫星服务MSS: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陆地移动卫星服务LMSS:Land MSS • 海事移动卫星服务MMSS:Maritime MSS • 航空移动卫星服务AMSS:Aeronautical MSS
• 固定卫星服务FSS:Fixed Satellite Service • 广播卫星服务BSS:Broadcast Satellite Service • 无线定位服务RDSS:Radio Determina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清华大学出版社) • 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and Jeremy Allnut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John Wily and Sons, Inc.,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张乃通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第2版),电子工业出 版社
15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16
卫星通信从固定业务向个人移动通信、宽带多媒体通信发展17
1.3 卫星轨道类型
• 开普勒定理
第一定理(1602年):小物体(卫星)在围绕大物 体(地球)运动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并以大物体 的质心作为一个焦点



b
r



a
CO
ae
Re
a (1+e)
(a)
a (1-e)
Satellite Service
define by ITU
34
1.4 卫星业务 续1
• 卫星视频广播业务 • 电话等交互式业务 • 数据通信和因特网业务 • 移动通信业务
35
1.4 卫星业务 续2
• 不同业务所需的带宽比较
36
1.5 工作频段划分
• 两个权威组织
• 国际电联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导论
4
第1章 卫星通信导论
•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 1.2 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 1.3 轨道类型 • 1.4 卫星服务类型 • 1.5 工作频段 • 1.6 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 1.7 卫星通信的特点 • 1.8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5
1.1 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equator
equator
(a)equator orbit
(b)polar orbit (c)prograde inclined(d)retrograde inclin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