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人像布光

合集下载

摄影棚常见的五种打光方法,简单实用

摄影棚常见的五种打光方法,简单实用

摄影棚常见的五种打光⽅法,简单实⽤“光”是决定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要素。

⼀名合格的⼈像摄影师需要有能⼒把握好⾃然光与环境光,并且合理适时地加⼊⼈造光摄影灯来进⾏拍摄。

我们来了解⼀下有关⽤光的基础词汇有哪些⼀、正⾯光正⾯光是摄影中常⽤的光,它常⽤来照亮主体,有增强主体光效的作⽤。

我们通常看到的时装模特照⽚,其使⽤的光多为正⾯光。

在证件照⽚拍摄时,必须使⽤正⾯光。

在⼀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像摄影中,正⾯光常常是作为主光使⽤的,⽤它来展现主体的细节和⾊彩。

然⽽,单独使⽤正⾯光,会使画⾯产⽣单调、刻板的感觉,缺乏⽴体感。

这也是有些摄影⼈在室外单独使⽤阳光做正⾯光,光效不够⽣动的原因。

⼆、侧光侧光也常常被⽤于辅助光源,拍照时,凡是⾃被摄物的左右侧⾯45°?90°⾓打来的光源,都可以泛称为侧光。

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甚⼴。

即使是看似平淡⽆奇的拍摄对象,都能利⽤侧光创造的阴影表现出戏剧张⼒,或是藉由光影对⽐增加⾊彩的层次感。

⼀般说来,侧光适合应⽤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或纹理,或是⽤来强调甚⾄夸⼤被摄物的⽴体感与深度,因此⾮常适合在⿊⽩摄影中使⽤。

四、蝴蝶光蝴蝶光是⼀种⼈像摄影中经典的布光⽅式,即将主灯置于被摄者的正上⽅,在⼈像⿐⼦下⽅形成美丽的类似蝴蝶状的阴影,也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中常⽤的极富魅⼒的布光⽅式。

蝴蝶光在拍摄⼤头照的时候,⾮常实⽤和常见;也是⼤家鉴别摄影师的最基础的问题。

五、轮廓光和造型光轮廓光是⼀种辅助光源,它的作⽤是在被摄体的边缘勾勒出轮廓,使⽤此光源时,背景应较暗,例如在舞台摄影、艺术摄影、静物摄影中,常常见到轮廓光。

在⾃然环境下,有些摄影师也常常利⽤斜阳,为逆光拍摄的⼈物勾勒出轮廓光。

在轮廓光使⽤上,常见的有整体轮廓光和局域轮廓光。

造型光来⾃斜上⽅的光,⽤于照射头顶,令发质健康亮泽,附有活⼒,同时跟轮廓光⼀样,在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起到分别⾊块的作⽤。

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布光方法在人像摄影这块,常用的照明方式还是挺多的。

第一种,最基本的是正面光,你就把光源正对着模特的脸,效果简单明了。

这种正面光照可以突出模特的五官特征,使面部轮廓清晰,整体效果温和自然。

例如,在拍摄肖像时,可以使用一盏大功率的摄影灯正对模特的正脸进行照明,这样可以获得柔和洁净的光影效果。

除了正面光,侧面光也是常用的一种照明手法。

你可以将光源放置在模特的侧面,这样可以营造出立体感和阴影效果,凸显模特的五官轮廓。

比如在拍摄时装大片时,可以使用两盏摄影灯分别照射模特的左右两侧,形成交错的光影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张力。

此外,你还可以尝试使用背光照明。

将光源置于模特的背后,可以形成剪影效果,突出模特的轮廓线条。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创意性较强的人像摄影作品,能够营造出神秘动人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拍摄舞蹈类作品时,可以使用背光照明,让模特的动作轮廓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再来是侧光,把光源放在模特身边,能营造出立体感。

侧光可以创造出明暗对比,使得模特的轮廓和线条更加清晰可见。

例如,你可以把光源放在模特的左侧,这样就会形成左侧较亮,右侧较暗的效果,突出了模特的面部轮廓和身体线条。

再或者,你可以把光源放在模特的上方,这样就会形成上半身较亮,下半身较暗的效果,突出了模特的立体感。

总之,通过巧妙地运用侧光,你可以让模特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更加引人注目。

还有背光,把光源放在模特背后,可以突出轮廓,特别有感觉。

这种背光技巧在电影和广告拍摄中应用广泛。

例如在拍摄肖像时,可以利用背光突出人物的五官轮廓,营造出神秘、高级的视觉效果。

又如在拍摄汽车广告时,可以用背光照射车身,突出车型的流畅线条,让整体造型更加动感十足。

总之,合理利用背光可以为画面增添独特的视觉魅力,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另外,还可以用环形光,把光源环绕在镜头周围,会让整个脸庞都被光照亮。

这种环形光源可以营造出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能够消除面部阴影,突出人物五官轮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人像摄影之--摄影布光.ppt

人像摄影之--摄影布光.ppt
▲照射头发的另一光源应放置在 主光的同一边,以获得自然 光的效果。
▲通过反射光使模特儿的头发获 得均匀的辅助光原则是辅助 光的光量一定要低于主光(" 头发光"为主光),如主光的 通光量为f/5.6,辅助光的通 光量为f/8-f/11。
(4)要拍出一张具有立体感的人像 照片,就要善于使用头发光和背 景光。
人像摄影
基本布光
一、常用布光方法
1、男性人像摄影布光
(1)一张男性人像照片佳作应能显示出被摄对象的特征, 因此,拍摄成高反差的照片,通 常是最合适的。
▲ 选用光束小的光源。它的光线较集中、较强,可以表 现出皮肤的质感。这种光源刻画男性性格特征比光量 较大的光源效果好,光束小的光线虽强,但很柔和。 光量较大的光源在岗拍摄女性人像时也是可取的,因 为它光线漫散射,照射面大。
▲第三个光源是"保丽佳"125灯头, 装上一个反光镜和32度蜂巢网罩, 放在被摄对象背后的上方。
▲第四个光源是"保丽佳"125灯头上 装一个聚光罩,用来打背景光。
(2)这张照片中所提供的 "保丽佳"闪光布光法, 适合于拍摄证件照或以 宣传为目的的人物照片。
▲"关键性"的步骤是用"保 丽佳"照明灯对着一把 反光伞,利用反射光进 行拍摄。
▲另一个带有聚光罩的"保 丽佳"125灯头放在被 摄对象身右后侧,正对 着照明灯,并与之成一 直线。
▲这种用光技巧在拍摄办 公室环境时特别有用, 它能表现出一种有深度 感的空间。由聚光罩聚 射的背后光,把被摄对 象同背景分隔开来。
五、双人像摄影布光
在拍摄两个人以上的照片时,要 把光源置于离被摄对象远一些的 位置,采用光量大一些,光线较 柔和的光源。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二(三)持续光正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如图5 光位图5图5光位图5人物正面,主灯位于人物的前侧方稍高的位置。

使用1000W的持续光照明,光质柔和过渡细腻,立体感柔和,色温偏暖,适合拍摄画意人像作品。

2、使用反光板补光如图5-1 光位图5-1图5-1光位图5-1配合持续光使用反光板补光比较合适,光质都较为柔和,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细腻、柔和,但又有立体的变化。

3、使用灯光补光图5-2 光位图5-2图5-2光位图5-2主光使用持续光那么我们还可以使用持续光对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控制补光的距离、合理的调整明暗的反差。

注意事项1、持续光光质较软,对人物的质感表现较弱,所以我们要保证持续光的强度以及要使用三角架。

2、持续光色温偏低,所以我们要合理的选择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3、合理的选择三角光可以对脸型较宽的人物进行合理的修饰。

侧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图6 光位图6图6光位图6人物侧面使用持续光照明出三角光的效果,光影效果明显、过渡柔和、立体感强。

对人物的形体轮廓都有很好的表现。

2、使用反光板补光图6-1 光位图6-1图6-1光位图6-1使用反光板进行对暗部补光,提亮暗部突出人物的五官。

3、使用灯光补光图6-2 光位图6-2图6-2光位图6-2使用灯光补光要注意和主光的色温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人物的亮部与暗部的色彩还原正常。

注意事项1、在角度的选择上,人物的3/4的面部角度比较适合三角光的塑造。

2、注意三角区的下面的点要基本与鼻子端部对齐,如果过长就会破坏脸型和五官结构。

二、后三角光三角形亮区面在人物脸部的里面,基本是和镜头相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后三角光。

这样的布光可以使被摄者脸部的后面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因为大部分的脸的亮部对着镜头,所以它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丰富表情变化,增强人物的立体变化。

下面我们分别从三种不同的光质照明来给大家讲解。

(一)硬光1、硬光后三角光光效图7 光位图7图7光位图7使用硬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质感得到很好的加强。

伦勃朗光经典案例

伦勃朗光经典案例

伦勃朗光经典案例
伦勃朗光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布光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

这种布光方法受光面窄,人物面部大部分都在阴影中,五官得到强烈的凸显与强调,适合矫正脸型拍摄。

伦勃朗光的拍摄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光源位置也需高过头部,让鼻子的影与面颊的影相连。

这种布光方式适合颧骨较大的人,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

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或者是反光板的作用。

以下是伦勃朗光的经典案例:
1. 伦勃朗自画像:伦勃朗的《自画像》被认为是可能是画家最早的一幅自画像,画中呈现的是约23岁的伦勃朗,画面中的人物年轻、朝气蓬勃,展现出勃勃的野心与傲气。

在这幅画中,伦勃朗进一步发展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照,呈现出戏剧化而不失柔和的阴影效果。

2. 《夜巡》:这幅画是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一定戏剧性。

在人物脸部背光侧的眼角处会形成一个明亮的倒三角形,这是判断伦勃朗式用光的一个依据。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伦勃朗光的案例,建议咨询摄影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人像摄影布光 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 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
人像摄影布光
一、光线特性 二、常用布光灯具 三、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四、布光技巧 五、几种常见人像布光方式 六、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七、闪光灯布光场景
一、光线特性
光线的特性分为光质、光位、光色、光型、 光比和光度六个方面。
光质
光和其他物质一样,有着自己的质地。
光质有软有硬,闪光灯直接照射到的物体
伞灯
将不同质地、规格的反光伞装在闪光灯上就成为伞 灯。伞灯的特点是发光面积大,光性柔和,反差弱。
柔光灯
在各种闪光灯灯头上
加上柔光罩,就成为柔光灯。
柔光灯所发出的光是由闪光 灯发出的直射光与反光罩的 反射光混合后,再经柔光罩 透射扩散而成的。柔光灯的 特点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 照明,发出的光光性柔和, 但方向一般强于伞灯,反差 清晰,投影浓于伞灯,富有 良好的层次表现。
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辅助光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在 使用各种灯具作辅助光的同时,别忘了尽量多使用反光板, 它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3.设置背景光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因此,在对背景 光的处理时,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
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 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 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 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 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 度。
3.选择合适的灯距
首先,灯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被摄体的受光 强度,被摄体的受光强度是按灯距的平方倒数变 化的,光强随灯距的变化非常大。
此外,灯距的大小还会影响被摄体的明暗反 差效果。当灯距很小,并且光源面积小于被摄体 时,光源可看作点光源,被摄体的反差较大;反 之,当灯距很大时,光源可看作面光源,被摄体 的反差较小。

人像摄影常用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常用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常用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布光是人像摄影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下面是人像摄影常用的布光方法:
1. 自然光
自然光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线,它可以通过窗户、门口等自然光源进入室内。

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可以营造出自然、柔和的氛围,但是需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避免出现阴影。

2. 灯光
灯光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的一种光线,可以通过闪光灯、灯泡等人工光源进行照明。

使用灯光可以控制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温,营造出多种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线性光
线性光是一种光线方向非常明显的光线,可以通过灯光的反射或折射产生。

使用线性光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线条,营造出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4. 散射光
散射光是一种非常柔和的光线,可以通过灯光的弱化或遮挡产生。

使用散射光可以营造出柔和、温暖的氛围,适合拍摄婚纱、家庭等场景。

5. 反光板
反光板是一种可以反射光线的工具,可以通过反射光线来调整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使用反光板可以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避免出现阴影和过度曝光。

以上就是人像摄影常用的布光方法,不同的光线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需要根据拍摄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光线。

人像摄影布光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
.
1
人像摄影布光
一、光线特性 二、常用布光灯具 三、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四、布光技巧 五、几种常见人像布光方式 六、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七、闪光灯布光场景
.
2
一、光线特性
光线的特性分为光质、光位、光色、光型、 光比和光度六个方面。
光质
光和其他物质一样,有着自己的质地。
光质有软有硬,闪光灯直接照射到的物体
拍摄时,一旦确定了主光,则画面的基础照明及
基调就得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被摄体
来说,主光只能有一个,若同时将几个光源作
主光,被摄体要么受光均等,分不出什么是主光,
画面显得平淡;要么几个主光同时在被摄体上产
生阴影,画面显得杂乱无. 章。
7
辅光 辅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产生阴影部位的
亮度,使阴暗部位也呈现出一定的质感和层次, 同时减小影像反差。在辅光的运用上,有一点应 明确,辅光的强度应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 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 现明显的辅光投影,即“夹光”现象。
灯。柔光灯所发出的光是 由闪光灯发出的直射光与 反光罩的反射光混合后, 再经柔光罩透射扩散而成 的。柔光灯的特点是能提 供平均而充足的照明,发 出的光光性柔和,但方向 一般强于伞灯,反差清晰, 投影浓于伞灯,富有良好
的层次表现。
.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室灯光不像自然光,摄影师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构思和 表现需要,运用娴熟的布光技巧,去营造出奇妙的光影效 果。但由于影室布光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它从一方面 来说,可使摄影师将布光的效果发挥到极至,而从另一方 面来说,却增加了布光的难度。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 度,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采用前侧光照明,由于被摄者面部大部分 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像的影调比较明快; 又由于有一部分阴影,所以立体感也很好。这是 肖像摄影中常用的一种光线。 光比控制:拍黑白,人脸亮部和阴影部分的亮度 一般可以控制在2:1~4:1;拍彩色,可以控制在 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分别近测被摄者脸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亮度,然后折中计算暴光。如果有轮廓光, 测光时要关掉。测亮面时,要把辅助光打开;测 阴影面时,要把主灯关掉。



特点:采用顺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及身上没有明 显的阴影,被摄者面部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照明 光线的明暗反差造成,而是靠被摄者面部自身的 起伏表现出来。这种照明方法,尤其适合于拍摄 脸型非常漂亮的女性,产生富有魅力的造型效果。 光比控制:由于顺光照明光线的投射方向正,不 产生明显的阴影,所以被摄者面部两侧的亮度应 是相等或相近的,脸部两侧的光比应为1:1。背 景的亮度控制将在下面具体讲解各种布光方案时 介绍。 量光与暴光方法:用测光表靠近被摄者近测其脸 部的反射亮度,按照测光表推荐的数值暴光。测 光时,不要使背景的亮度进入测光表的受角,以 免影响正确测读脸部的亮度。
聚光 聚光


散光
背景有明暗变化的侧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相机右侧 90度。 辅助光:散光灯,在相 机后方较远处。 背景光:聚光灯,在被 摄者阴影背后对准背 景。
聚光 散光
散光
中间调背景的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在相 机左侧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第二辅助光:散光灯, 在被摄者阴影面一侧 90度。 背景光:散光灯,在 被摄者身后。

主光:散光灯,左侧 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2:1。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聚光 聚光


散光
散光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背景光:散光灯,照 明被摄者阴影身后的 背景。
散光 散光 聚光


轮廓光照明

布光要领:在被摄者身后两侧大约170度的 位置分别布置两盏轮廓光,是它照亮被摄 者的头发轮廓,表现出被摄者的发型。轮 廓光的强弱,以能保留头发的细部层次为 宜,不要过亮。被摄者面部的正面,可以 采用顺光照明或侧光照明。不过面部正面 的影调要暗一些,以便显出较亮的头发轮 廓。采用轮廓光照明,宜使用暗背景,将 轮廓光衬托出来。
正面人像布光


从正面拍摄,仅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 型匀称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 两侧不匀,或两眼一大一小,鼻子、嘴型 不正的人,均要尽量避免从正面拍摄。 正面人像,有以下几种照明方法:
顺光照明

布光要领:顺光照明是将主光灯尽量靠近相机的 位置,使灯光从相机的方向投向被摄者,使被摄 者脸部及身体受到比较均匀的照明。主灯用一盏 或两盏均可。用一盏主灯时,要将它放在相机的 正后方,从略微高于相机的位置上将光线投向被 摄者;假若使用两盏主灯,可在紧靠相机两侧的 地方放置灯光,使两盏灯的光线同时从相机的方 向投向被摄者,但两盏灯的功率要相等。此时可 以用暗背景、亮背景或中间调的背景去衬托被摄 者。



特点:采用侧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 部位的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被摄者面 部的起伏,特别是将鼻型、嘴型表现得很 生动。不过,鼻梁歪的人则不适合用侧光 照明,因为它容易暴露鼻梁的缺陷。 光比控制;拍黑白,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光比可以控制在3:1~4:1;彩色片, 可以控制在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与前侧光照明相同。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亮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一盏,在相 机左侧30度的地方。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紧 靠相机。光比3:1。 背景光:散光灯两盏,从 两侧照亮背景。
散光 散光 聚光



轮廓光:一盏,从侧逆方 向。
散光 聚光
暗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一盏, 在相机一侧约45度处。
聚光
聚光
中间调背景顺光照明


主光:500W散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400W散光灯 一盏从侧逆稍高处打 向背景;
轮廓光:聚光灯,在 侧逆方向
散光
聚光

前侧光照明

布光要领;主灯从相机一侧{左侧或右侧} 大约在30度~60度的方向将光线投向被摄者, 使他的面部和身上大部分受光,形成较明 亮的影调;被摄者的小部分不直接受光, 而产生阴影,表现出被摄者的名暗分布和 立体形态。同时,要在紧靠相机的部位在 放置一盏辅助光,用来调整被摄者阴影部 分影调的深浅。辅助光靠被摄者近一些, 或者灯的功率大一点,阴影部分就亮一些; 反之,阴影部分就暗一些。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亮背景布光照明: 主光:400W聚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两盏500W散 光灯从侧逆稍高处打 向背景,背景亮度控 制在比人脸亮两级; 轮廓光:不用。
散光
散光
聚光
暗背景顺光照明


主光:500W聚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不用。 轮廓光:400W聚光灯 一盏,在侧逆方向。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主光:聚光灯相机右侧90 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比3: 1。
散光
散光

第二辅助光:聚光灯加蜂 巢,在被摄者阴影面的侧 逆方向。
背景光:两盏散光灯,均 匀照亮背景。 背景亮度超过面部亮面两 级半。
聚光
聚光

散光

暗背景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相机右 侧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在阴影一侧 的侧逆方向。
散光 散光
侧光照明

布光要领:要从与相机构成大约90度夹角的 位置布置主灯,使被摄者面部一半受光, 而另一半处在阴影中。同时,在紧靠相机 的位置放置一盏辅助光,调整被摄者阴影 部分的亮度。也可以在被摄者面部的阴影 一侧与相机大约构成90度~120度夹角的地 方放置一盏微弱的“第二辅助光”,在阴 影面靠近轮廓边沿的部位形成一点淡淡的 反光,曾强阴影部分的立体感。

暗背景侧逆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聚光

辅照明: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聚光灯在阴 影一侧。
聚光 聚光 散光



背景光:散光灯在被 摄者身后。
散光
背景有明暗变化的侧逆光照明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 紧靠相机。光比4:1。 轮廓光:聚光灯一盏, 在侧逆方向。 背景光:不用。
聚光



聚光 散光
中间调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一盏, 在相机一侧约60度处。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 紧靠相机。光比3:1。 背景光:散光灯一盏。 轮廓光;聚光灯一盏, 在侧逆方向。
聚光 散光


聚光 散光


散光

散光
侧逆光照明


布光要领:主灯在被摄者侧后大约与相机 构成120度夹角的地方,从侧逆方向投向被 摄者。在紧靠相机的地方在布置一盏辅助 光,用它调整被摄者阴影面的明暗反差。 特点: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受光 面积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 面部的影调显得比较深重。这种光线比较 容易突出被摄者面部的颧骨和脸围轮廓, 故颧骨高和腮胖的人不宜使用这种光线。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顺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在相 机正后方。
聚光 聚光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散光
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相机 右侧45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散光 聚光 聚光


聚光
侧光照明

特点:这种光效适合拍摄发形很漂亮的女性,强 调发型的美,男性肖像一般不用。
光比控制:为了不削弱轮廓光的效果,被摄者面 部即便是采用前侧光、侧光照明时,光比也不要 太大,以2:1~3:1为宜。轮廓光由于来自侧逆方 向。它的亮度无法测量,只能凭眼睛判断,以不 失去头发的细部层次为好。 量光与暴光方法:用测光表近测被摄者面部亮面 的亮度,并依此计算暴光。

光比控制:拍黑白,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光比可以控制在3:1~4:1;彩色片, 可以控制在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在相机方向分别测量被 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的亮度,折中计算 暴光。测量亮面时,主光和辅助光都要打 开,勿使主光照射到测光表;测量阴影面 时,主灯要关掉。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