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
摄影技术基础---拍摄实例(伦勃朗布光)

拓展练习
2018
2018
拍摄实例:伦勃朗布光
伦勃朗布光
伦勃朗式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巧。在拍 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 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此而得名。
在摄影上伦勃朗布光也称作三角光,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以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摄影家 借鉴了这位油画大师的“布光手法”确定了光斑的形状。
伦勃朗光
伦勃朗布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主灯在人物一侧45°角左右,闪灯要尽量高于人物,最
低要与被摄者头顶齐平。
辅灯以正面补光为主,用来消除过大的光比,灯为平
视,靠近相机的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比越大照片 反差越大,感觉越硬,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主题来制定 合适的光比;
当我们在拍摄鼻骨和眉骨立体感不好的模特时我们要
慎重用三角光,这样被摄者不仅不能体现光线美感,反 而会暴露、夸大被摄者的缺点;
另外主光没有固定的光位,以能打出倒三角形的光块
为目的去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布光,当三角形光块是朝向 相机一侧时,人物的脸部会显瘦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伦勃朗布光
伦勃朗布光
伦勃朗布光
其它布光案例
其它布光案例
利用自然光
利用环境光
人像摄影室内用光:主光与辅光、发型光和背景光

人像摄影室内用光:主光与辅光、发型光和背景光人的面部是有很多个小平面组成的,但没有一个平面是真正平整的。
面部是有立体感的,肖像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表现脸的轮廓和形状,而这一工作主要靠亮区和阴影来完成,亮区就是被光照亮的那些区域;阴影就是没有光照的那些区域。
亮区和阴影共同作用表现丰满,显示形状。
除了表现立体感,照明与摆姿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照明技巧,你就不可能美化和完善最好的摆姿。
而且,照明是摆姿的延伸,特别是掩饰性摆姿,可以选择某种照明来掩饰或美化拍摄对象身体或者面部的某个特别之处。
大卫拍摄这张漂亮的高调肖像,在拍摄现场使用了一块儿带花边的白色窗帘,柔和的光线透过窗帘洒满拍摄现场。
在这个例子中,主光来自拍摄对象的身后。
在拍摄对象前面有一个柔光箱,照亮了所有的阴影区,产生的光比为2:1,使用离拍摄对象很近的柔光照明,可以产生漂亮的环境光,几乎没有阴影。
大卫提高了亮区的曝光水平,使照片效果保持高调,这个摆姿简单又可人。
室内的照明:主光与辅光主光和辅光无论是在反光器还是散射器里,诸如抛物面反射器、反光伞或者柔光箱等,都应该是高强度光。
盘状反光器(常被叫做抛面反射器)是镀银的“盘子”,能够把光聚集在里面并以聚光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向外发射光线。
从抛物面反射器反射出来的光仍是很亮的光,它产生清晰的亮区,在阴影的边缘有一道明显的界限。
未被背散射的光照出的整个亮区内,常常还有一些细小的反光区域,这一现象通常被称为亮区光泽,大多数摄影师不在使用抛物面反射器,而选择散射的主光和辅光光源。
散射光的光源利用装在反光伞或者柔光箱里的小型反光器,把光聚集在散射器最外面的半透明表面上,散热器可能会很大。
把拍摄对象照亮,散射光没有比被散射光更好用。
不管它们叫柔光箱、反光伞、条形灯还是制造商为它们取的其他名字,这些散射装置只有一个功能:改变输出光的照射方向,当光经过这些仪器的散射材料时,立即折向多个方向,由此而形成散射。
人像摄影布光方法+人像摄影三灯布光法

⼈像摄影布光⽅法+⼈像摄影三灯布光法⼈像摄影布光⽅法选光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光的质感及⾊温都是不⼀样的。
室内的传统影室灯应选择⼀些输出稳定,光质好,⾊彩还原准确的品牌。
现在许多国产灯具感觉很不错,光质很好,对⼈物⽪肤质感的反映尤其棒。
⽤光也就是布光的⾓度、打光的⽔平,直接决定影像的质量和效果。
不管是单台还是多台,布光应从同⼀⾓度进⾏,否则光线会显得⾮常零乱,有时甚⾄会产⽣⽭盾光,这样⼀来会破坏整体画⾯及构图。
总⽽⾔之,布光是对摄影师要求相对⽐较⾼的技术层⾯。
⼏种常⽤的布光⽅式:1、⼤平光这是传统影像最常⽤的布光⽅式,⼀般需要5-6台灯,主灯.、辅灯、地灯、顶灯各⼀台,背景灯⼀到两台。
然后以被拍摄⼈物的眼神为测试标准,使所有测试的灯具达到同⼀数值,这种布光⽅式使影像光线⽐较柔和,各处的曝光⽐较均匀,影像唯美。
典型光位图实例作⽤:去掉眼袋、消除⿐沟阴影,影像唯美。
三⾓光典型光位图实例主灯位于被拍摄⼈物正上⽅45度向下打,⽤相机对着眼睛,其余辅助光源、光⽐控制要⽐主灯稍弱。
这样在⿐台两边⾯颊部位会出现⼀个三⾓形状,能使⿐梁挺拔。
作⽤:使⿐梁挺拔。
阴阳光典型光位图实例主灯位于被拍摄⼈物侧⾯斜上⽅45度,以⿐粱为界,⼀⾯亮,⼀⾯暗,此种布光⽅式更利于刻画⼈物⼼情,若主灯位于正上⽅再调正⼀点,会在⾯颊的另⼀边出现⿐梁的投影,使⿐梁看上去很坚挺,眼神也有⼒度。
作⽤:使⿐梁挺拔,眼神出采。
修饰光典型光位图实例光位⼀般在主灯的对⾓线位置,主要是对整体影像进⾏⼀些光⽐控制、⾊彩的变化。
灯光要硬⼀点,使⼈物与背景脱离,突显出轮廓光。
这样既可以丰富画⾯,也可以突出层次感。
⽽如果没有这个光的话,⽚⼦就有点死,⼈物了⽆⽣⽓。
作⽤:打亮头发,⽪肤线条产⽣阴影,质感强,⼈物有⽴体感。
影楼⼈像⽤光1.选光,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光的质感及⾊温都是不⼀样的。
那么室内的传统影室灯应选择⼀些输出稳定,光质好,⾊彩还原准确的品牌。
他对现在所使⽤的灯具感觉很不错,特别是光质很好,对⼈物⽪肤质感的反映⾮常棒。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二(三)持续光正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如图5 光位图5图5光位图5人物正面,主灯位于人物的前侧方稍高的位置。
使用1000W的持续光照明,光质柔和过渡细腻,立体感柔和,色温偏暖,适合拍摄画意人像作品。
2、使用反光板补光如图5-1 光位图5-1图5-1光位图5-1配合持续光使用反光板补光比较合适,光质都较为柔和,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细腻、柔和,但又有立体的变化。
3、使用灯光补光图5-2 光位图5-2图5-2光位图5-2主光使用持续光那么我们还可以使用持续光对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控制补光的距离、合理的调整明暗的反差。
注意事项1、持续光光质较软,对人物的质感表现较弱,所以我们要保证持续光的强度以及要使用三角架。
2、持续光色温偏低,所以我们要合理的选择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3、合理的选择三角光可以对脸型较宽的人物进行合理的修饰。
侧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图6 光位图6图6光位图6人物侧面使用持续光照明出三角光的效果,光影效果明显、过渡柔和、立体感强。
对人物的形体轮廓都有很好的表现。
2、使用反光板补光图6-1 光位图6-1图6-1光位图6-1使用反光板进行对暗部补光,提亮暗部突出人物的五官。
3、使用灯光补光图6-2 光位图6-2图6-2光位图6-2使用灯光补光要注意和主光的色温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人物的亮部与暗部的色彩还原正常。
注意事项1、在角度的选择上,人物的3/4的面部角度比较适合三角光的塑造。
2、注意三角区的下面的点要基本与鼻子端部对齐,如果过长就会破坏脸型和五官结构。
二、后三角光三角形亮区面在人物脸部的里面,基本是和镜头相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后三角光。
这样的布光可以使被摄者脸部的后面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因为大部分的脸的亮部对着镜头,所以它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丰富表情变化,增强人物的立体变化。
下面我们分别从三种不同的光质照明来给大家讲解。
(一)硬光1、硬光后三角光光效图7 光位图7图7光位图7使用硬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质感得到很好的加强。
伦勃朗光经典案例

伦勃朗光经典案例
伦勃朗光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布光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
这种布光方法受光面窄,人物面部大部分都在阴影中,五官得到强烈的凸显与强调,适合矫正脸型拍摄。
伦勃朗光的拍摄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光源位置也需高过头部,让鼻子的影与面颊的影相连。
这种布光方式适合颧骨较大的人,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
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或者是反光板的作用。
以下是伦勃朗光的经典案例:
1. 伦勃朗自画像:伦勃朗的《自画像》被认为是可能是画家最早的一幅自画像,画中呈现的是约23岁的伦勃朗,画面中的人物年轻、朝气蓬勃,展现出勃勃的野心与傲气。
在这幅画中,伦勃朗进一步发展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照,呈现出戏剧化而不失柔和的阴影效果。
2. 《夜巡》:这幅画是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一定戏剧性。
在人物脸部背光侧的眼角处会形成一个明亮的倒三角形,这是判断伦勃朗式用光的一个依据。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伦勃朗光的案例,建议咨询摄影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摄影中的伦勃朗布光法

伦勃朗用光法照明素材灯伦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
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
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
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灯光布置主光的布置:先安装好背景布,在中间偏左位置摆放一个小凳子供模特使用。
将闪光灯套上柔光罩,装在灯架上放在相机右前放。
灯的大概位置摆好之后,请模特就坐。
正式拍摄之前跟模特进行一些沟通,说明我们需要拍摄的效果。
跟模特的沟通很重要,无论你准备怎样拍摄,要让模特感到舒适并配合你的拍摄。
,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灯光布置主光的布置:先安装好背景布,在中间偏左位置摆放一个小凳子供模特使用。
将闪光灯套上柔光罩,装在灯架上放在相机右前放。
灯的大概位置摆好之后,请模特就坐。
正式拍摄之前跟模特进行一些沟通,说明我们需要拍摄的效果。
跟模特的沟通很重要,无论你准备怎样拍摄,要让模特感到舒适并配合你的拍摄。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始正式布置主光。
主光放在相机右前方45度角位置,高度基本与模特的头部齐平,光对着模特的脸。
主光布置好之后准备试拍。
由于闪光灯的色温接近于太阳光,我们将相机的色温设置为5500K,感光度设为ISO 100,使用手动对焦。
我们先将闪光同步器接到测光表上,测光表放在模特面部,对着镜头方向测入射光,测得曝光组合为1/60秒,F8。
将相机按测光结果设置,装上同步器试拍。
从试拍结果看,基本合乎预期效果,主光强度、角度比较理想。
反光板补光:现在用反光板对模特进行补光。
将一块32寸的双面反光板固定在架子上,按上图位置放置,用银色面给模特阴影面补光,反光板中心对着模特肩部。
反光板架好后,关闭主光,利用反光板反射的现场光试拍一张:可以看到,原来处于阴影的部位有了细节,调整反光板位置和角度,取得最佳补光效果。
[逆光人像摄影技巧]人像摄影十种光位布光
![[逆光人像摄影技巧]人像摄影十种光位布光](https://img.taocdn.com/s3/m/6b68f3c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a.png)
[逆光人像摄影技巧]人像摄影十种光位布光夏天是阳光明媚的,我们有时甚至会有些憎恨那刺眼的日光。
不过,汤姆巴特利(ThomBartley)反其道而行,故意将逆光造成的眩光作为构成画面的一种元素。
“我等待太阳到达完美的高度后,再来确定自己拍摄的位置,而模特所在的区域将允许我将逆光利用到最大限度。
”“由于强烈的逆光,模特脸部的曝光最初会很暗,我不得不降低快门速度,以得到更明亮的曝光效果,这同时也提升了镜头的光晕效果。
我用不同的曝光值做了几次拍摄测试,直到出现完美的效果后再切换到手动曝光。
”确定自己的拍摄方位,让模特挡住大部分的光线,锁定焦点到她们的脸部,随后移动你的位置来尝试拍摄不同光量进入画面的照片。
拍摄窍门1.用RAW格式拍摄,可以在曝光和白平衡上获得更多的后期调整空间。
2.先用光圈优先模式得到合适的曝光参数,然后再保持这个曝光组合切换到手动曝光模式。
3.使用标准到中长焦距的镜头,尽可能大的光圈值来拍摄。
4.相信你足够聪明,不需要我们说也知道为什么不要通过取景器直接对着太阳对焦。
浅析逆光人像摄影技巧人像构图方面我就不说了,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在测光方面,建议对着脸部使用点测光,同时至少增加一档曝光,因为逆光时即使对着脸部测光也不会十分准确,尤其是进行强逆光人像拍摄时!如果想要照片有光斑,镜头取景时必须要包括太阳,此时对焦会十分困难,如果有必要使用手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建议光圈数值也不要太大,以免进入阳光太多烧坏传感器,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是使用反光板进行补光,切忌不可让光从底部反射到脸上,因为逆光拍摄时的强烈阳光斜下直射到脸上形成的阴影会非常难看,正确的方法是把反光板举起来,让阳光从斜上直射到脸上,不要怀疑其可行性,试下就知道了!其实基本上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最后说一下,摄影虽然是用光的艺术,但是我可以认为,人的思想更重要,这就像小时候也作文一样,如果你不知道你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么再华丽的词藻又有什么用再有对于摄影来说,“感觉”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一瞬间的感动……最开始学摄影时,总是看到这句:在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应尽量避免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物体,的确,最开始逆光很难拍,各种教程教材也是在教我们如何用反光板和闪光灯补光。
黑白人像摄影的用光

黑白人像摄影的用光高调高调人像摄影作品是以白到浅灰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加上少量的深灰影调。
在拍摄高调黑白作品时,为了达到明亮通透的效果,通常情况在拍摄时所采用的灯具较多,或者少量的灯加若干块反光板进行照明。
在拍摄高调人像作品时,光比不宜过大,在1:1到1:4之间为宜,这样采光可以使高光区域至暗部区域保留更多的细节和层次。
图1图1 在这张照片中采用了600w/s闪光灯加柔光伞作为主灯以为柔和的光线从相机左上方对人物进行整体照明,使人物达到明亮通透的效果。
从人物较暗的一面加了一块漫射反光板,对人物进行均匀柔和的补光,从而使整体明暗过渡自然。
在人物周围悬挂了几盏球体灯,但其强度较低,所以对人物的受光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人物后方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两盏加有柔光箱的400w/s背景闪光灯,用于均匀的照明背景。
图2图2 在拍摄这张照片时,从相机右上方较高的位置放置了一盏1000w/s的闪光灯加反光伞作为主灯对人物进行整体照明,使人物整体通亮(光比1:2)。
在人物后方用两盏加有柔光箱的600w/s闪光灯作为背景灯均匀地打亮背景。
另外在人物后方用两盏加了柔光箱的400w/s闪光灯对人物轮廓进行照明,使人物轮廓鲜明。
中灰调中灰调则是画面中绝大部分以中灰为主,再配合少量的白、浅灰或黑,多灯或单灯拍摄,各有各的韵味。
在拍摄时灯具采用量相对高调作品要少一些,一般情况下包括主灯、修饰灯、背景灯等不超过四盏。
在布光时要注意光亮区和深暗区的比例不可过大,一般情况下各占一半。
打光时采用中等的光比进行拍摄,1:4到1:16之间为宜。
这样的采光可以使画面中从高光到暗部的层次细腻,变化丰富。
图3图3 多灯中灰调。
在拍摄这张作品时,从相机左上方用了一盏加有硬光反光伞的600w/s闪光灯对人物进行照明,从而突出人物的立体感。
在靠近相机的位置放置了一盏加有柔光箱的300w/s闪光灯作为辅助光,但是这盏灯的强度很弱,作用时在不影响整体立体感的情况下对人物暗部补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一)环形光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环形光鼻阴影是环形光与其他布光模式相区别的特征。
创造一个环形光的布光方案,要求主光要与之相对的一侧面颊上投射出一个向下的弧线形鼻阴影(如图1)。
如果布光的位置和角度合适,主光投射到人脸上的阴影应该在鼻子未被照亮的一侧,但是不能明显地延伸到另一侧的面颊上。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鼻阴影就会变得过于宽大,这时的人脸就会显得又宽又平。
环形光创造出的光效既可以是平光的,又可以是狭光的。
但是灯的位置必须足够高,以便能在颊骨的下方投射出恰到好处的弧形阴影。
对于所有的用于公众场合的人像照,使用环形光恐怕是最常见也是最合适的。
但是要记住,一旦你的拍摄对象转动他的头,那么完美的阴影就会随着头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还有,你还必须小心眉毛的下方和眼睑的上部,这些部位应该得到尽可能完美的照明。
在这个布光设计中,(如图2)主光用了一只中号柔光箱,放置在照相机的右侧。
它的尺寸大小对于这幅照片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模特处于环形光的照明环境中时,她的脸庞的轮廓会变得非常清晰,同时又能保留着一些不太浓重的阴影。
(如图3)一个便携式柔光箱被设置在吊杆上,用来做头发光,其发光强度与主光的光比为1:1,它被固定在45°倾角的位置。
由于模特站在离背景纸只有大约6英寸(厘米)的地方,有少量的溢出光投射到背景上。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光的多面性,我仅仅在照相机的左侧加了一块布肯板,然后让模特转过脸来朝向主光,于是就有了这幅人像照片(如图4)。
近环光在环形光和近环光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后者允许鼻阴影向下颌骨的方向延伸,直到它融入未被照明的那一侧面颊的过渡性阴影中。
因此它被称为“近环形光”(如图5)近环光的布光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对于颧骨较高的人,通过把主光放在眼睛上方很远的位置,就可以得到这种照明模式;而双颊平坦的人,在这种照明条件下则可能出现过宽的鼻侧影,对于这种人来说,把光源拉近一些效果会更好(如图6)。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二)伦勃朗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伦勃朗用光这是一种真正具有绘画风格的用光类型。
它的命名使用了那位荷兰人引以为豪的著名画家的名字,是因为这种布光效果再现了伦勃朗的人物绘画中对光影的描绘。
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就像他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经常处在挣扎边缘的艺术家们一样,伦勃朗的工作室又小又暗,没有作为创作场所的任何条件,只有一束来自大自然的光线从天花板上投下来。
这个天窗光形成了深暗的、长长的阴影,使他画中人物的双眼窝、鼻子和下巴都隐藏在这种阴影中。
于是,一种对现代人来说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就以他的名字而流传下来(如图7)。
不过这种布光模式非常适合于人像摄影,尽管比较起来它对男人更合适。
阴影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光的方向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沉闷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压抑的气氛。
一般来说,男人们更倾向于欣赏这种风格的画面,这使他们看上去显得很忧郁,或是正在沉思默想(如图8)。
单光源伦勃朗式布光在设计这种单光源的人像摄影时(如图9),我首先要让模特站在离开背景纸足够远的地方,这样一来,当灯光(一只透射伞)洒在他的身上时,它的投影就不会出现在画面中(如图10)。
在这种布光设计中,背景和人物的衣服都应该是暗的。
重要的是,光要落在人物身后的背景上并被人物自身遮住。
这将使人物的轮廓变得清晰,并让阴影加重,同时又能避免这种深暗的阴影人物和背景贴在一起。
降低一点机身,大约6英寸(厘米),拍出来的人像会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感觉。
因为在观看者的角度看,你的拍摄对象似乎正在从上往下地看着他(如图11)。
我又把机身位置抬高,并在离人物.3英寸(厘米)旁放置了一块反光盘,用来打开阴影部分。
这个距离形成的光比是1:4(如图12、13)。
为了看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我把反光盘移到了离开人物英寸(厘米)的地方,又得到了1/2档的曝光量,光比变成了1:3.再次提高一点机身,使镜头视点接近于人物脸的水平,这样会使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亲切感人的表情(如图14)。
第二种伦勃朗式布光对于这种伦勃朗式布光设计,我选择的主光照明是一只18英寸(厘米)闪光灯加40°栅网罩,从照相机左侧的高处向下对准模特。
由于希望得到深暗的阴影,我将一块一面涂黑的布肯板放在机身右侧,用来“吃掉”所有的杂散光以保证阴影不会被照亮。
背景光是一只6英寸(厘米)闪光灯加20°栅网罩,对准地板并且让它的光束刚好掠过背景。
为了吸掉任何有可能反射到背景中的光线,我还在地板上铺了一块黑色天鹅绒。
测得的主光读数为,光比为1:(如图15、16)。
然后我把背景灯抬高一些,并让它离开墙更远一些,这样一来光就可以照到模特的头顶了。
拍出的效果还不错,不过我还是认为它太亮了,而且实际上它的光强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主光(如图17)。
虽然我把背景灯降了下来,但是我没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于是,人物的深色头发与背景的暗处融合,形成了更浓重的暗色调。
不过,为了在阴影的旁边加上一点视觉反差,我用了一块小型反射板以捕捉很窄的一束光来照亮他的脸。
我又调整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使入射角远大于反射角,这样就能让一束光准确地被反射到他一侧的脸上,形成一个不太大的亮斑(如图18)。
在最后一幅画面中,我把背景灯提高到离地面7英寸(厘米)的位置,让它的光落在模特双肩的后面。
减掉落在双臂上的光以强调他脸上被照亮的部分。
我还用一小块遮光片放在主光下方,调整角度,使模特在机身左侧的手臂比右侧的手臂能得到更多更深的阴影(如图19、20)。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三)测光照明作者:北京名人向诚侧光照明侧光照明具有一种戏剧性,且对人物有某种限定作用(如图21)。
在不平坦的照明条件下,人物脸上的阴影会加深,而且线条轮廓也总是三维的。
我一直以为,最成功的侧光摄影作品需要对每一侧的光进行不同的调整控制,于是,人物的头部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使人看上去不会感到是那种四平八稳的对称。
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在这里展示的几个例子中(如图22),两只灯的亮度是相同的,光比1:1。
但是调整设备的结果会使这个比例有所变化。
设计侧光照明的人像摄影进行这种布光实验的第一步,是确定放在照相机右侧的白色透射伞的位置,把它作为主光,而且它的曝光读数要高到.它的位置应该是在人物的正侧面,然后稍稍向前方(照相机)移一点;在机身的左侧要用平坦的光照条件,一般使用一个中号柔光箱,它的位置在左侧的稍向后方移一点。
正如你所见到的那样,它不一定要把两边的灯置于一条直线上以表现两侧的受光,塑造人物的明暗造型和姿态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把一只便携式柔光箱固定在支架上,使它处于人物头顶偏背后的位置,它的光强是f32.由于模特的深色皮肤,以及他的黑头发和黑T恤,都会“吃”掉一些光,所以在大部分来自背景的光被这些部位分散吸收后,余下来的亮度正好够用(如图23、24)。
这样看人物脸上的阴影重了一些。
于是我加了一块白色布肯板来使他的面部稍亮一点(如图25)。
再来考虑背景光。
用另一只便携式柔光箱放在地板上,紧贴背景纸,并且仰起一个角度。
使用它的目的是显示出背景的质感(如图26、27)。
其曝光读数为f22,恰好照到模特的肩部。
第二种侧光照明这一类作品的布光设计常常是杂志封面人物的偏爱,但是它也常被用于个人肖像和公众领域的大头像。
它能赋予人物一种梦幻般的神态。
即使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布光方案是在模特的两边用同样亮度的光,我也会选择不同的调控设备来使两边的光照条件有所区别。
在照相机的左边放置一个大号柔光箱,发出柔和明亮的泛光,既能保持足够的亮度,又不会形成过多的阴影。
机身的右侧是一个便携式柔光箱,而且反差更大,(如图28、29)但是光比是1:1。
现在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当我们让模特稍稍转过身来,变成半侧身状态时,就感到阴影部位的光有些凌乱。
我需要改变一下,但又不希望是平坦的效果,于是我把一块布肯板放在了照相机的左侧。
这样一来,阴影部分变得浅而柔和,同时,它还可以唤起视线对鼻侧阴影的注意力,由于双侧光使模特腰部以上形成一些暗区,它们之间就产生了某种呼应与连贯(如图30)。
这个画面的调整方案是把便携式柔光箱向模特的身后移动一点,这样可以使一个侧面的阴影产生变化。
现在,当模特转向照相机,使他的脸正对镜头时,我们看到他脸上的光影依然是不平坦的,这些面部阴影足以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如图31)。
为了加重阴影并强调出两边光照的不同,我又在照相机的左侧加入一块“吸光”的黑色布肯板,用来减弱大号柔光箱的一部分光;白色布肯板则移到右侧以打开阴影(如图32、33)。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四)蝶形光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蝶形光布光在所有的布光类型中,蝶形布光是仅有的一种既不是平光模式又不是侧光模式的布光方式(如图34)。
对于女人来说,它是最能美化人物的布光模式。
蝶形布光的关键,是将光源设置在照相机镜头的正上方,使光直接落在人物的脸上,形成饱满的面部照明(如图35)。
从技术角度讲,它的命名来自鼻子下方的阴影的形状,它就好像在光影中向我们飞来的一只蝴蝶。
蝶形光人像的设计为了拍出满意的蝶形光人像,我选择的主光是一只带18英寸(厘米)反光碗的闪光灯加40°栅网罩。
它被固定在支架上,放在照相机中轴线上方大约2英寸(厘米)的位置。
头发光使用了2只6英寸(厘米)闪光灯,也加40°栅网罩,其发光强度比主光高出1/2挡(如图36、37)。
考虑到我们顾客的面部特征,我认为如果光再亮一些有可能会使她的脸更有型,而且我希望用更深的阴影来衬托出她卷曲发亮的头发。
于是我把两只头发灯的亮度提高到比主光高出1挡。
她的肤色比较容易接受更亮的光,而且我也很欣赏光线透过她的头发把几缕阴影洒在她胸前的样子。
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她鼻子上的高光点,我意识到如果它太大或太亮,就有可能毁掉这幅照片。
我的解决办法就是确保她的头转过来直接对着我的镜头(如图38)。
为了消除那些浓重的阴影,我又在机身的下方加了一个中号柔光箱,对准模特的下巴,它的亮度比主光低一挡。
但是这时的光源会产生一个视觉上的问题,它将在人物黑眼球的下方制造出一个多余的而且是较大的眼神光光斑。
我不得不对这些照片进行后期的润色加工以修掉多余的亮点。
同时,两边的头发光也要再增加1/2挡的亮度,最后得到的光比是3:1(如图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