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

合集下载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影像学诊断示例图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引言---------------------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常见的骨发育异常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而引起的骨骼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

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X线平片:FD在X线平片上可表现为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结构扩大、膨胀,骨质纤维化和囊样改变。

具体表现包括:单骨性、多骨性、长骨受累、扁平骨受累等。

2、CT扫描: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骨质纤维化和囊样改变,并能提供三维重建图像以帮助观察病变范围和形态。

二、MRI检查1、T1加权图像:FD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病变区可见囊样变化和骨质纤维化,有时可见囊内液体信号。

2、T2加权图像:FD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信号高或异常信号可见于囊变区、含脂部分,以及病变累及的软组织。

三、骨显像1、放射性骨扫描:FD在放射性骨扫描上显示为单骨或多骨受累,病变区呈等、低或稍高吸收。

2、PET-CT:FD在PET-CT上显示为病变区代谢活跃度增加。

四、其他1、骨密度检测:FD可导致骨密度降低,可通过骨密度检测进行评估。

影像学诊断特点---------------------一、影像学特点1、骨质纤维化:病变区骨质增厚、纤维化,可见骨小梁状改变。

2、囊样改变:病变区呈囊样改变,常见的形态包括囊状扩张和节段性囊状改变。

3、骨膨胀:病变区骨结构扩大、膨胀,可呈球形或椭圆形。

二、受累骨骼的影像学表现1、单骨性受累:病变局限在单个骨骼中。

2、多骨性受累:病变广泛分布于多个骨骼。

3、长骨受累:病变发生在长骨中,可引起骨曲张、长骨骨干外围化、骨质纤维化。

4、扁平骨受累:病变发生在扁平骨中,可引起骨外伤、骨软骨增生。

长骨骨端(及干骺端)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长骨骨端(及干骺端)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1、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通常发展缓慢,局部 症状较轻,以轻微疼痛为主;好发于股骨、胫骨 和肱骨的骨端/或骨骺。 2、软骨母细胞瘤的位置常为偏心性,有硬化边, 并常显示散在的钙化。 3、影像表现: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可 呈单房或多房性溶骨破坏,边界清,轻中度膨胀, 周边可见硬化边,内可见斑点状或半环状钙化影。 MRI无特异性征象,T1WI多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可见 不均强化,而瘤周水肿区不强化。

4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偏心生长分 叶状并呈分房样突入软组织时多无包壳破坏区内 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5 血管瘤:典型的栅栏状骨质改变,MRI呈血管 瘤灯泡征特性和慢进慢出的强化表现 6 内生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骨,但以手部发 病率为高,多位于干骺或骨干内,呈轻度膨胀, 易骨折,特征性表现为囊内有瘤软骨的钙化 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改变, 纤维组织易钙化及骨化,多有硬化边

诊断要点: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 在长管状骨上,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具有以下表现: (1) 一般骨质破 坏区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生 长,其长轴与所在骨长轴一致; (2) 骨质破坏区大多 呈卵圆形、多房形或地图样,且可见粗细不一的 骨性间隔致使骨质破坏区呈分房样改变,骨性间 隔的宽度较巨细胞瘤宽而少; (3) 骨质破坏区边缘 锐利且可见硬化征象,尤以髓腔面显著,并逐渐移 行为正常骨组织。 扁平状骨上,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多 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破坏区常临近关节,边缘 常有硬化,且以近关节面处为显著,钙化少见。

影像学特点: X 线平片:在干骺段或骨端椭圆形偏心型骨质破坏缺损, 病灶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可向骨干或骨端方向发展, 形态呈不规则样,不少作者认为蜂窝单方面或囊套囊样对 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病灶可见骨梁,粗细悬殊, 其实通过CT横断扫描发现,多房样改变并不存在,假像的 形成是因为病灶内多个骨嵴在平片前后左右重叠而成。 病变周围可见增生硬化,以近髓腔侧显著,病变于骨干 交界处常见骨膜反应。罕见病理性骨折。关于病灶内影 像特点要注意钙化灶的观察,以往的观点认为该肿瘤钙化 少见,是与其他软骨类肿瘤相鉴别的要点,但是近来不少 学者发现,该病灶内同样存在钙化特点。文献报道软骨 粘液纤纤维瘤平片的钙化发现率仅为1. 5 %~3 % ,这可 能与该肿瘤从幼稚粘液样间胚叶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软骨, 再由软骨发生钙化,要有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并且该肿 瘤的钙化为散在点状。

浅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浅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引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原因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因主要与胚胎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感染、外伤、内分泌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有关,但均未证实。

目前普遍认为本病不是真性肿瘤,在病变区纤维组织呈分枝状侵蚀破坏,纤维组织从多处侵蚀穿破骨内膜及骨皮质,骨皮质变薄、破坏和缺损、骨皮质膨胀、骨皮质断裂、骨增粗增厚、骨小梁逐渐断裂变得稀疏,骨质丢失、骨质坚度减弱、常因负重,产生弯曲畸形,合并病理性骨折。

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改变血管供应变异较大,病变组织大体呈白色、灰白色或苍黄色,比正常骨组织稍软,切割时有含砂感或弹性感,巨大骨损害多从骨髓向外侵蚀和扩展,管状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质仅留两层薄壳,去除外壳如去包膜。

镜下见:网状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不一,无规律地包埋于质地疏松或致密的富含细胞和血管的结缔组织中,此组织类似结缔组织化生的结果,骨小梁形态变异较大,多呈球形,在横切面呈曲线形、C形或弓形,边缘不规则,骨细胞腔隙宽阔,骨小梁紧密排列形成骨网,骨小梁由粗纤维的原骨构成,在偏振光镜下呈网状而非板状,偶见网状骨板状变形,有时见弓状骨小梁环绕一中心血管,多数骨小梁缺乏成骨细胞构成的轮廓,这可与骨化纤维瘤鉴别。

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有哪些症状?骨纤维结构不良也称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是一种骨内纤维组织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异常增大的病变。

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多发性病变常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和内分泌障碍。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缺损。

早期大多无症状,逐渐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病理性骨折,并可出现多种肢体畸形,如髋内翻、膝内翻、膝外翻等。

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还伴有以下症状:①皮肤色素沉着:为棕黄色皮肤色斑,边缘不规则,边界清楚,大小不等,不隆起。

②性早熟:多见于女性,婴幼儿期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并有第二性征出现。

③广泛骨质变化:可侵犯全身各骨,并出现各种畸形。

骨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为一种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 缔组织的良性肿瘤,无成骨倾向。病变较大累 及骨髓腔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若病变较小局限 性于皮质,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好发于膝关节(股骨 远端、胫骨近端)及胫骨远端。
❖早期一般无症状,多在外伤或骨折后检查时偶 尔发现。
❖CT:好发于长骨距离骺板3-4cm处,呈圆形、 卵圆
❖CT:因避免了骨性重叠,CT能更精确显示骨病 变范围及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是较为常见的颌骨良性肿瘤, 边界清楚。组织学上,肿瘤由富含细胞的纤维 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
❖常见于青年人,多发单发性,可发生于上、下 颌骨,但以下颌骨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影像学表现:类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高密度 ,含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 界,周边可有蛋壳样钙化;MRI信号混杂。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就诊年龄为3-60岁,其中11-30岁占70% 。男女性比例约为3:2。成年后进展更缓慢或 基本稳定。
影像学表现
❖X线:四肢躯干骨以股骨、胫骨、肋骨及肱骨 发病多见。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及枕骨好发 。长骨病变多始于骨骺或骨干并逐渐向远端扩 展。在干骺愈合前常为骺板所限,较少累及骨 骺。四肢躯干骨的病变可侵及骨髓腔,也可以 发生于骨皮质内。X线表现可分为以下四种病 变,常数中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
骨吸收、骨质软化、骨质硬化。
谢谢
影像学表现
❖ 成骨型:成骨型转移者较少见,多由于生长较缓慢的 肿瘤引起。转移瘤的成骨不是肿瘤细胞成骨,而是肿 瘤细胞引起宿主细胞反应性成骨,或者是肿瘤间质通 过化生而成骨。成骨型转移常为多发,表现为松质骨 内斑点状、结节状、片状或面团状高密度影,密度均 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而逐渐移行至正常骨结构中 ,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一般多无软组织 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简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种常见的骨骼发
育异常。

它是由于骨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长和骨重塑不完
全所导致的疾病。

影像学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CT和核磁共振(MRI)等。

影像学特征
X线检查
在X线检查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常见表现为:
骨质密度不均匀:病变区域的骨质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斑片
状高密度和低密度区域。

骨轮廓模糊:受累的骨骼轮廓不清晰,边缘模糊。

骨质膨胀:病变区域的骨质膨胀,可见骨皮质增厚和扩张。

CT扫描
在CT扫描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表现为:
病变区域的骨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的高密度和低密度区域。

骨皮质增厚:受累的骨皮质较厚,可见明显的骨质增生。

骨骼膨胀:病变区域的骨骼膨胀,可见骨皮质外突。

MRI
MRI对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组织构成和范围。

常见的MRI表现包括:信号不均匀:病变区域的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高信号和低信
号区域。

骨外软组织肿块:病变区域可见软组织肿块,常伴有纤维结缔
组织增生。

结论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CT和MRI等影
像学技术。

通过这些影像学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区域的骨密度不均匀、骨皮质增厚和膨胀,以及软组织肿块的出现,从而帮助医生快
速准确地诊断和评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情。

7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分析

7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分析
【关键词】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表现CT表现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是骨内成熟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和新生骨组织形成,是骨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可能与胚胎原始间充质发育异常有关[1]。病变多发生于四肢长骨,以股骨及胫骨多见,其次是肋骨。X线片能提示FDB的整体形态、密度及病变进展的结构性变化,然而CT在FDB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X线平片达不到的显示效果[2]。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诊断的7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且临来自资料完整的诊治情况做一简要总结:
综上所述,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通过X线片可整体观察其病变范围及形态改变,CT可多横断面来观察,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可对病变部位CT值进行测量,X线与CT联合应用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Iwasko N,Sreinbach LS,Disler D,et al.Imaging findings in Mazabrand s syndrome:seven new cases[J].Skeletal Radiol,2002,31(2):81-8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7岁,临床表现为局部高起、疼痛、病理骨折等为主。
1.2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
采用万东500mAX光机,对7例患者分别摄取胸部正侧位X线片,AGFA CR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正侧位显示不理想病例加照肋骨切线位片;5例行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机,CT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局部加5mm薄层扫描。
[2]邬海博,蔡幼铨,梁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MRI与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2):118-119.

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CT及MRI诊断分析

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CT及MRI诊断分析

硬 化边 在 MR 上均 呈低 信 号 , 强后 无强 化 。病 变 I 增 内合并 出血时 , I 呈 高信 号 ; Tw 可 合并 动 脉 瘤 样 骨 囊 肿 时 , 出现特 征性 的“ 液 平 面” 可 液一 。
2 4 病 理 学检 查结果 .
AC VI 6层螺 旋 C 扫描 仪 。扫描 参数 : 电 TI ON 1 T 管
De a t n J Ra oo y,Gu n o g Pr vn ilH opi lo mbn n a t n lCh n s e cn n se n p rme t dilg o a gd n o ica s t f Co i ig Tr dii a ieeM dii ea d Wetr a o
[ y wod ] B n ;Fb o sd s lsa;To g a h Ke r s o e ir u y pa i mo r p y,X a o p td ryc m u e ;M a n t eo a c ma ig g ei r s n n ei gn c
骨 的 纤 维 结 构 不 良 (ir u y pai,F 是 f o sd s ls b a D)
ay e lz d,o hih a lc s sa a e e e p r o me fw c l a e nd 19 c s s w r e f r d CT nd M R1w ih c t a te ha e x m i ton r s e tvey. Re a t on r s— n nc d e a na i e p c i l - s is Si l one p te n w a o u t ng e b a t r s f und n 2 a e i 0 c s s whih c c om p ie e ur 4 i a, 3 rs d 1 f m s, tbi 1 hu e u m r s, l l una, a fbul. nd 1 i a M ulil onepa t r a o tp e b te n w s f und o y i ne c s ho e f m u n i i e e sm ula e s y i ol d CT a ie t ton nl n o a e w s e r a d tb aw r i t n ou l nv ve . m n f sa i s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作者:黄作霖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简称骨纤)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检查对于骨纤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确诊骨纤的患者60例,收集其X线、CT、MRI、ECT等影像检查结果。

结果:X线结果敏感度高,分型复杂;CT表现通常为病灶内部密度不均,硬化与密度降低混杂;MRI可较清楚观察到周围软组织情况。

结论:X线平片对于骨纤诊断仍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CT对于诊断颅骨等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的病变有较大意义,MRI可作为重要辅助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变化。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96-0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简称骨纤,是一种以髓内骨纤维组织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良性疾病,通常呈自限性,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1]。

其确诊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临床上以X线平片为主,近年来CT及MRI的应用也越发普及[2]。

现分析60例我院确诊患有骨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综合影像检查对于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60例确诊骨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

其中男患32例,女患28例。

年龄19至57岁之间,平均(2144±131)岁。

病程22天至5年不等。

12影像学检查方法全部60例患者均有X线平片检查,CT检查24例,MRI检查14例,ECT检查6例,ECT结果示病灶皆呈高浓度聚集改变。

22X线表现对于长骨及肋骨,囊泡状改变(40例)为骨纤基本表现,病骨可见囊泡状病灶压迫骨皮质向外膨出,透光度增高,有明显硬化边缘,皮质外缘完整常无破坏,病灶内常可见骨小梁排列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