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最新我的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篇

最新我的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篇篇一:妈妈的“唠叨”我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她爱唠叨,这几乎成了她的标志。
小时候,我常常觉得她的唠叨像苍蝇一样烦人,嗡嗡地在我耳边飞舞,挥之不去。
她会唠叨我写作业的姿势,要坐直,不能趴着;会唠叨我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会唠叨我穿衣要保暖,不能只图好看……那时候,我常常对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会故意和她对着干。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的数学只考了70分。
妈妈知道后,就开始了一场“唠叨风暴”。
她分析我的错题,指出我的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并一再强调要认真对待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当时心里非常烦躁,觉得她是在故意找茬,便顶撞了她几句。
事后,我冷静下来,仔细回想妈妈的话,发现她说的都是对的。
我的学习态度确实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也存在问题。
正是因为妈妈的“唠叨”,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开始努力改进。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的成绩也逐渐提高。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也逐渐理解了妈妈的“唠叨”背后的爱。
那不是简单的唠叨,而是她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她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拥有美好的未来。
虽然她的表达方式有些粗糙,但她的爱却是真挚而深沉的。
我感谢妈妈的“唠叨”,它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篇二:爸爸的沉默教育我的爸爸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用语言来表达对我的爱,但他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父爱的伟大。
他不会像其他爸爸那样,经常带我去游乐场玩耍,也不会像其他爸爸那样,经常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玩具。
但他却默默地为我做着一切,用他的沉默教育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紧张得手心都冒汗了。
爸爸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在一旁不停地鼓励我,而是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用他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我。
他的沉默,让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平静下来,勇敢地走上舞台。
比赛结束后,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我感到很沮丧。
爸爸并没有责怪我,也没有安慰我,只是静静地把我搂在怀里,拍着我的肩膀。
作文关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文关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
他们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用自己的方式给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百家讲坛》。
每当我看到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我就会被他们的才情所吸引。
于是,我开始向父母提出学习诗词的要求。
起初,他们并不太支持我,认为这些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但是,他们还是答应了我,并告诉我:“只要你喜欢,我们就支持你。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诗词之旅。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都会拿起笔来写诗。
有时候,我会写得很好,有时候又会写得很烂。
但是,无论好坏,父母都会鼓励我继续下去。
渐渐地,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诗词之外,父母还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他们告诉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直是我的榜样和引路人。
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总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家,但是父母对我的教育仍然在继续。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会给我鼓励和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和指导,我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是一段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故事。
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关怀。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我家的教育故事15篇

我家的教育故事15篇我家的教育故事15篇我家的教育故事(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作为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没有长辈的经验能够借鉴,所以我们应当多加思考和探索,既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多施加压力,给孩子造成思想负担;也不能过多宠爱孩子,放任她构成不良习惯和做法。
我的女儿张芷晴,今年已读小学二年级,已构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身素质也大大提高。
此刻的小孩已经有自我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不但不应当去干涉和阻止,还要启发培养其多样化。
可是,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课外活动或业余爱好影响学习任务的认真完成。
我从她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就和她商定,先把学习任务完成好才能进行其他活动,这个习惯一向坚持到此刻。
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之后自我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证。
就拿周末来说,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周末的安排要有规律,并且要合理,不能因为两天不去学校就能够贪睡、晚起,或出去玩儿一整天,不光当天不能复习功能,还会造成第二天身体困乏,精力不充沛。
体力消耗大的像骑自行车、跳绳的活动安排在周末上午,午时进行课外阅读、手工或小制作以及书法练习或课外英语儿歌欣赏。
另外,电脑的简单操作和使用,她也大都是在周末掌握的。
此刻她也学会自我调整和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了。
孩子从小自理本事就很强,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独立做一些事。
如洗手帕、洗小袜子等。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我外出办事回来,发现房间整齐又干净,我当时愣住了。
然后我诧异地说:哟,我是不是走错家门啦然后,我又走进卫生间,见到孩子把毛巾、桌布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晾在毛巾架上,我更为惊讶了。
当时,孩子见到我一脸惊奇的神态,红着脸,难为情地扑到我的怀抱里,我欣慰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眼前的孩子长大了,能够帮忙妈妈做家务了。
此刻的孩子观察力很强,也进取去理解和模仿。
记得有一次冬天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她去看望我生病住院的父亲,因为天气冷,我本来要她在家等我,可她不一样意,坚持要和我去医院看姥爷。
我家的教育故事(15篇)

我家的教育故事(15篇)一、母亲也有学习的乐趣母亲给我上课,老师就是她。
母亲是一位勤奋的人,她学习的精力十分充沛。
母亲教我的内容多种多样,从英语到数学,从社会学到物理,从音乐到绘画,母亲给我们孩子普及各门学科的知识,积极向上的精神,直到今天,我仍然深刻的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
二、我有幸上了一所优秀的学校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有幸上了一所优秀的学校,在那里拥有着完美的学习环境。
学校会每年举行各种比赛、辩论会、科技竞赛,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有机会去实践和发掘自我的潜力。
三、学校的作业和个人的锻炼毕竟,我也并不例外,学校的作业总是要熬到深夜才能完成,而且,每周还要承担一定的个人锻炼计划,为了能健康身体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我开始练习乒乓球,以保持体能。
四、家庭在教育上的不同化在家庭教育方面,爸妈也是很重视和重视我们孩子的,他们经常提出不同化的教育方式,例如,爸爸总是给我们搞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熟悉新的知识;妈妈则会在课余时间和我们谈论各种实际问题,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五、演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校园里的课程当中,有一门叫做“演讲”的课程,教师经常给我们安排起脱口秀、真人秀等多种形式的演讲,让我们可以在演讲中掌握表达技巧,增强表达能力和公众讲话的信心。
六、体育也是教育乐趣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可以说,体育也是我学习生活中教育乐趣的一部分,每一位学生每周都要上一节体育课,从体操,打篮球,踢足球到跑步,这些运动都能让我们锻炼身体,保持体魄,增强体质。
七、暑假的特殊的学习环境此外,暑假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暑假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参加过很多次实习,通过对企业工作者的交流,不仅增长了很多实践经验,还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这对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八、爸爸把文学课当成宝贝在我的学习当中,文学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爸爸也很重视文学课,他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教会我们如何经由阅读,去对比起来,文学作品的背景,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以及更深入地鉴定作家意图。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多篇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多篇家长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家庭教育故事(一):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用心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
一位母亲忙碌着,身旁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身旁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留意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样样”“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久是天使!”家庭教育故事(二):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家长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一起来看看吧!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一陈林是平寨三(1)班的普通队员。
他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从来没有为班级扣过行为规范方面的分。
从来没有迟到过早退过请假过,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文明休息,两分钟预备铃做得也很好,眼保健操和室内操也很规范。
做值日生也很有责任心。
作业保质保量,对待学习的态度非常端正,尤其是他的字写得工工整整,端端正正。
就是这样一位同学,他却主动向班主任辞去小队长的光荣职务,而且他还是生长在单亲再组合的家庭中。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单亲的孩子在很多时候在学习和行为规范上是有很多缺陷的。
很多学生面对中小队长的职务都是跃跃欲试并引以为豪的,而不管他们是不是管的好自己和别的同学。
但林和他们不一样。
至少他有自知之明。
我想一定是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
经过了解,我发现确实如此。
陈林的妈妈和陈林的继父在一起很久了,他们用无私的爱和严格的要求平等地对待着对方的孩子。
爱让陈林生活在充满温暖平静的家庭中,爱让陈林享受到不亚于亲生父亲般的父爱,爱让陈林在健康平和的状态下成长。
因此首先是陈林的父母做得好,公平又无私。
其次他们也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而是爱中有严。
有规矩,并坚持按规矩做事,是陈林父母给林的要求。
字一定要写好,一个字写不好就要重写,而且不但重写,还有惩罚的措施,天长日久就练成了陈林对待任何作业都认真的态度,看他的字像雕刻一般,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给陈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待平时作业,父母再忙都会认真检查陈林的作业,如果出现问题,会有批评,如果还有就要被惩罚。
直到做好,才签名。
这一点再难都坚持去做,陈林父母做到了,现在他们省心多了因为陈林已经养成了自己检查的好习惯了。
看来,言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教。
反思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做到了多少呢?陈林的故事可以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5篇范例]
![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df8a6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2.png)
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1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
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
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
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2《三块巧克力》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
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忽然,篮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咚” 的一声,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
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的波旁王朝时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
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于在撒谎,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
母亲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
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
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
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

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小故事篇1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家庭教育小故事篇2孩子16岁,寒假。
我受邀请去某大学做演讲,想着能长见识,就把孩子也带去了。
当天晚上,孩子一直情绪不高,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爸爸,我很不安。
”“不安,为什么?”“因为,这一路上的待遇太好了。
来可以坐飞机,住的话也是住宾馆,我还以为住招待所呢,早知道不来了。
”我不解,孩子接着说:“爸爸你来做演讲,是他们的贵宾,有这样的待遇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什么事都没做,就算是您儿子,也不应该享受别人的服务,这叫德不配位。
我真怕能量守恒,之后遇到不好的事情发生。
”我听了之后真的热泪盈眶,打心底高兴,还有什么比孩子学会做人,让父母来的高兴。
我对孩子说:“儿子,就凭你的这番话,你这辈子也不会遇上什么难事,即使遇上了,也能解决。
明天,你去会场帮爸爸做一点事。
”孩子笑了,一夜睡得安稳。
看着他的睡容,我想,我已经可以对他放手了,他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左手,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说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翔起来。
借此我想谈点学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总结如下几点同大家交流一下。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孩子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
为此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就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
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
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
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
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不断的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报名参加绘画学习。
每周末坚持学下去,孩子兴趣很浓,学习进步很快。
孩子喜欢听故事,在上一年级后,我们就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兴趣。
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现他很喜欢,
拿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有益处的,能增长不少知识。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
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
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我期望能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让身心都得到良好健康发展的具有坚强的毅力,有爱心的男子汉。
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了,我想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好公民。
家庭教育:把大爱教给孩子
侯越坤父亲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无法比拟。
所以古人才有“苟不教,父之过”以及“孟母三迁”为教子的说法和故事。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家长视之如宝,但孩子放学后却少了原来的“伙伴群”。
如此,家庭生活就更显得重要了,寓家教于家庭生活也就成了每个家庭的必须。
首先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家长,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师长,家长的脾性、好恶和一举一动,聪明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在生活中反复效仿。
所以,
要想让孩子脾气好,家长必须自己先常带笑容;要想让孩子爱读书,家长必须带头把书本捧在手;要想让孩子爱整洁,家长必须带头讲卫生;要想让孩子爱劳动,家长必须自己先勤奋……在这方面,我们有的地方做到了,但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
比如有一次,越越不好好吃饭,爸爸看着着急上火,就忍不住大声呵斥,还仗着自己是“专家”给孩子讲起了“忆苦思甜”理论。
结果,孩子虎着脸听完后忽然一拍餐桌,站起来反驳道:著名的卢勤阿姨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你们好好反省吧!一时间,我们做家长的无言以对!
其次,与孩子平等耐心的心灵沟通是必须常做的功课。
现在的孩子多系独生子女,被宠爱过多,所以素有“小皇帝”“小格格”的娇脾气。
然而,由于伙伴群的匮乏,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有些心里话无处诉说,有些同龄人的沟通无法在家里完成。
正因如此,家长就必须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段和孩子谈心,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而不是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事实上,在中国最古老的典籍《道德经》中,老子从水的智慧出发,早已对家长的教育有明确训导。
他说:“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虽然老子讲的是大道,但这句话用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玄德”。
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也就知道该如何对待子女了。
即我们把孩子生下来,养大成人,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但生下来并不是让我们占有,对孩子有所作为但不能因此恃势压迫孩子,而作为家中的长辈,我们也不能试图以此主宰孩子的命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自己的命运曲线,自己的爱好抉择,对此,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尽量让他们活得开心,活得自在,活得更加精彩。
如今,孩子离家出走事件频繁发生,表面看多是因为家暴、学习压力大等,但深层心理方面,我以为与家长孩子缺乏平等对话沟通,导致孩子心理的负面能量积压过多有密切关系。
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但许多家长对此并无清醒认识。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反思。
再次,家庭教育的另外一课就是要让孩子走出去。
因为安全等考虑,现在城里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蹲”,放学后既缺乏与伙伴群的交流嬉戏,又难以和大自然亲近,充其量是在小区里转悠玩耍,大抵还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
因为,我以为利用放学闲暇,利用周末,利用假期,带孩子走出去,到公园去,到郊区去,到农村去,便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当然,为了让孩子在了解大自然、了解城市以外的生活的同时,也有伙伴式交流,多位同龄孩子的家长互相沟通,约定一起走出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必须承认,在这方面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
虽然假期里也带着孩子去了澳大利亚,去了珠海,去了山西老家,但却没有约更多的孩子。
这是失误。
最后就是爱心教育了。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虽说不是专门唱给孩子的,但却道出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就是要让
孩子从小有爱心,爱家长,爱同学,爱老师,爱一草一木……为此,带孩子看相关展览或影片电视,参加公益活动,走进贫困山区等等,便成为家长们尽可能要做的事。
上次在三亚开会碰到北京人大附西山分校的校长,听他讲了该校的一些做法,颇受启发。
第一,该校考试无人监考,全凭自觉,以此培养孩子们自尊自爱;第二,该校每年和贫困山区学校设立交流月,所有学生每年必须择期去山区学习一到两个月,以此让孩子了解中国,了解世界。
我以为,北京的学校都该向人大附西山分校的做法学习。
以越越为例,她从小成长环境优越,至今可能都以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天赐的,这很危险。
总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理应尽心竭力,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但家庭的爱不能是溺爱,把广博的爱、理智的爱、健康的爱教给孩子,才是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故事,理当是家长们心灵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