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标志物对评估预后意义
乳腺癌pr判读标准

乳腺癌pr判读标准
乳腺癌的PR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是一种重要的生
物标志物,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PR
受体的判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R受体的表达情况。
根据染色的程度和范围来判读PR受体的阳性
程度。
2. PR阳性标准,一般来说,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当乳腺
癌组织中核内出现棕色颗粒,且超过细胞核的10%时,即可判定为
PR阳性表达。
3. PR阴性标准,若乳腺癌组织中未观察到PR受体的表达,或
者表达量低于10%,则判定为PR阴性表达。
4. 临床意义,PR受体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较好;而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则可能不太适合激素治疗,
预后相对较差。
总的来说,乳腺癌PR受体的判读标准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确定其表达情况,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
这些标准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监测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监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预后评估和进行随访监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和随访监测的重要性。
一、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预测病情发展和疗效,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基础,它包括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器官转移(M)。
根据TNM 分期,可以初步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2.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预测病情和预后。
例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好,HER2阳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差。
3. Ki-67指数: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的标志物,高Ki-67指数意味着乳腺癌细胞增殖活跃,预后相对较差。
4.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以评估乳腺癌的基因变异情况,帮助预测预后。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
二、乳腺癌的随访监测乳腺癌的随访监测是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旨在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乳腺癌随访监测方法:1. 体检:包括乳房触诊和淋巴结检查。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肿块和异常情况,提高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的机会。
2.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观察乳腺组织的变化,及时发现病变。
3. 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A15-3和CEA。
这些肿瘤标志物可以体现乳腺癌的活动情况,对随访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骨密度检查:乳腺癌的骨转移是常见的复发方式之一。
定期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转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和随访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预后评估,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意义解读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意义解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的乳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读乳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意义。
1. CA15-3CA15-3是一种糖蛋白,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监测。
正常情况下,CA15-3的水平较低。
然而,在乳腺癌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会释放更多的CA15-3,导致其水平升高。
因此,检测CA15-3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癌的存在和进展情况。
CA15-3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如果治疗有效,CA15-3的水平会逐渐下降。
2. 前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糖蛋白,也是乳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CEA的水平较低。
然而,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EA 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因此,检测CEA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癌的存在和进展情况。
同时,CEA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和判断复发的可能性。
3. 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一种酶,参与骨骼和肝脏等组织的代谢调节。
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以侵袭到骨骼和肝脏,导致ALP的水平升高。
因此,检测ALP的水平可以帮助判断乳腺癌是否侵袭骨骼和肝脏,以及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4. 癌胚抗原(CA-125)CA-125是一种糖蛋白,广泛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
然而,研究发现,CA-125在乳腺癌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水平的CA-125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但其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临床检查综合判断。
5.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neu蛋白ER、PR与HER2/neu蛋白是乳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ER和PR是乳腺癌中常见的激素受体,其阳性与否决定了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乳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评估一直备受关注。
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分子标志物等方面。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进行介绍。
一、患者的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年龄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预后评估指标。
年轻患者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
研究发现,年轻患者乳腺癌的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同时也更容易转移和复发。
而年长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好。
性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男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女性差,这可能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筛查不及时以及基因特征等因素有关。
家族史是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往往有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这可能与家族性乳腺癌遗传因素的作用有关。
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早期乳腺癌(分期I和II期)的预后通常较好,而晚期乳腺癌(分期III和IV期)的预后较差。
此外,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也对预后评估有重要影响,如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预后通常较好,而浸润性小叶癌(ILC)的预后较差。
二、病理特征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内容。
肿瘤大小是乳腺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来说,肿瘤越大,预后越差。
大肿瘤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通常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淋巴结转移意味着乳腺癌的进展和扩散,预后相对较差。
三、分子标志物分子标志物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等。
ER和PR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激素受体,其阳性表达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和存活率分析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和存活率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身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其预后评估和存活率分析仍然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和存活率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为了判断患者的疾病发展和预测其存活率,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管理提供指导。
以下是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常用方法:1.病理学指标评估: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的病理检查来获得,提供了乳腺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肿瘤特征。
2.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疾病预后与其分子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某些基因、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
例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标志物的状态,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3.临床分期评估: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分期,以进行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常用的临床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ASO)分期系统。
4.预后评分系统:预后评分系统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指标,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预后风险组别。
例如,Nottingham乳腺癌评分系统(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和Adjuvant!在线预测模型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二、乳腺癌的存活率分析乳腺癌的存活率分析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存活情况,以评估不同患者群体的预后。
存活率是指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比例,常用的存活率包括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特定病期的存活率等。
1.总体生存率:总体生存率是指所有乳腺癌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比例。
一般以5年总体生存率为主要指标,即患者从确诊之日起,存活至少5年的比例。
利用PET-CT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

利用PETCT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能力不断提高。
然而,乳腺癌的预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因此,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PETCT是一种将PET和CT两种检查手段相结合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同时获取功能代谢图像和结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PETCT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PET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活性,而CT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的组织结构和大小信息。
通过将这两种信息相结合,PET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有力依据。
PETCT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转移病灶。
乳腺癌患者在就诊时,部分已经出现远处转移。
PET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发现潜在的转移病灶,为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PETCT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在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PETCT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判断肿瘤是否得到控制,从而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就诊。
经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医生建议进行PETCT检查,以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代谢活跃,且在左侧腋窝和肺部发现潜在的转移病灶。
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定期接受PETCT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肿瘤得到控制,转移病灶消失。
最终,患者康复出院,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重点和难点解析PETCT在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优势值得我们关注。
PET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活性,而CT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的组织结构和大小信息。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与诊断准确性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与诊断准确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身上。
早期诊断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然而,由于乳腺癌组织异质性以及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因素的限制,单一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并不十分可靠。
因此,结合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一、乳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5-3、CA27.29、CEA等。
这些标志物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来进行,可以辅助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然而,单独任何一个标志物并不能作为乳腺癌的特异标志,因为它们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有升高的表达。
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准确性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与特异性有关,以及还与诊断时乳腺癌的阶段密切相关。
早期乳腺癌常常肿瘤标志物水平不高,而晚期乳腺癌常常伴随较高的标志物水平。
因此,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来诊断乳腺癌是不可行的。
三、结合多标志物的诊断策略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结合多标志物的诊断策略。
通过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结合临床病史及乳腺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例如,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检测CA15-3和CEA的情况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可达到80%以上。
四、新兴的乳腺癌标志物除了CA15-3、CA27.29和CEA等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外,近年来还有一些新兴的标志物被提出。
这些标志物包括CYFRA21-1、HER2、BRCA1等,它们在乳腺癌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这些新标志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才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
五、肿瘤标志物与其他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除了结合多标志物的诊断策略外,肿瘤标志物还可以与其他乳腺癌的诊断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如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核磁共振等。
临床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诊断意义

临床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诊断意义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目前,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依赖于乳房X线摄影、乳腺超声以及组织活检等检查手段。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依赖于专业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是指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异常的分子,在临床研究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参考意义。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分析,科研人员发现了许多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这些分子标志物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乳腺癌的分子机制,还可以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首先,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传统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较低。
通过研究乳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BRCA1的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检测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乳腺癌,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次,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可以为乳腺癌的分类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乳腺癌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研究乳腺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不同亚型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检测HER2基因的表达以及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此外,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干预这些分子标志物的活性,可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近年来,一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上市并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例如HER2受体抑制剂Herceptin,通过抑制HER2受体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标志物对评估预后的意义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7日出处:Internet 作者:张涛已经有98位读者读过此文
张涛综述,张保宁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021)
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高峰提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放疗和(或)化疗,会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预后指标如下:淋巴结转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年龄、绝经状态、类固醇受体等等,但这些指标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其它更好的预后标志物,本文将对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Her-2/neu
Her-2/neu位于17q21,编码分子量为185kD的跨膜蛋白,该蛋白与EGFR高度同源,具有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样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蛋白水解酶的分泌,并增强细胞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
高表达者表示细胞增殖旺盛,侵袭力强。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Her-2/neu呈低表达,当呈高表达时有致癌性,该基因的激活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并无基因的突变,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约为20%~40%[1]。
Her-2/neu高表达与瘤组织分级高、淋巴结转移、分期晚呈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且表达越高,预后越差[2];另外Her-2/neu的表达情况还可以预测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3],高表达预示着对化疗尤其是CMF方案的抵抗,而对以阿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相对有效,且呈量效关系[4];ER(+)病人服用三苯氧胺,Her-2/neu(-)时有效率为48%,Her-2/neu(+)时为20%,因此对Her-2/neu高表达者,应加大治疗强度。
2PS2
PS2是Masialowski于1982年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提取出来的雌激素诱导蛋白之一,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约为43%~58%,其基因位于21 q ,该蛋白由8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其结构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相似,与细胞分化有关。
测定PS2可用免疫组化、放免和Western Blot法。
PS2主要在小于2cm的肿瘤和分化好的肿瘤(组织学评分为Ⅰ、Ⅱ级)中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状态、年龄无关,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Gillesby等[5]报道ER(+)者中有59%,PR(+)者中有60%PS2呈阳性。
检测PS2对判断预后及指导内分泌治疗均有价值[6],阳性者预后好,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内分泌治疗有效。
如果PS2配合ER、PR进行判断,则更加准确,当三项均阴性时,内分泌治疗很少有效,预后甚差。
3钙结合蛋白S100A4(P9KA)
S100A4是从转移性小鼠乳腺癌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转移相关基因,过去称为P9KA,是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成员,其编码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S100蛋白可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如细胞生长,细胞间通讯联系,细胞收缩及细胞信号传导等。
该蛋白与非肌肉的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增加细胞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侵袭和转移,另外它也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而调节细胞粘附,或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系统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当S100A4基因转染到大鼠良性乳腺上皮细胞系后,该细胞系获得转移表型;当S100A4基因转染到侵袭能力低的人乳腺癌系MCF-7中后,其侵袭力显著增强;另外反义S100A4 RNA可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由此可见,S100A4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7]。
在乳腺癌病人中S100A4阳性者预后不良,Rudland等[8]报道S100A4阳性者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而阴性者为228个月,有显著差别。
另外S100A4与下列3种指标在判断预后时有协同作用:淋巴结受累、胸壁受侵、C-erbB-2(+), 当S100A4(+)且伴有上三者中之一时,预后更加不良。
有人认为S100A4比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绝经状况、C-erbB-2、Cat D、ER、PR、PS2、p53、C-erbB-3有更大的预后判断价值[9]。
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它受到一系列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促进因子之一是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VEGF,它的编码基因位于
6P21.3,由8个外显子构成,由于mRNA不同的剪切形式,形成5种不同的VEGF,分别含有121、145、165、189、206个氨基酸,其中以VEGF165最重要,在各种细胞中表达占优势,VEGF121和VEGF189在大部分表达VEGF的组织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 VEGF145和VEGF206非常少见,其中VEGF206只在人胎肝cDNA 库中可以检测到。
VEGF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后才有活性,它的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型膜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当VEGF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这样肿瘤细胞一方面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而迅速增殖,另一方面也容易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流从而发生远处转移。
VEGF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小部分来自细胞间质,它是独立预后指标,与年龄、绝经状态无关,与ER、PR呈负相关[10],高表达者易转移复发,预后不良[11],且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效果差,建议对VEGF高表达者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10],如利用VEGF单抗阻断与受体结合,重组VEGF与VEGF竞争受体,将VEGF与小分子毒性物质结合,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VEGF表达等等。
5nm23
nm23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17q22,产物是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7kD,与二磷酸核苷激醇(NDP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人类nm23基因有2个亚型:nm23H1和nm23H2,两者有88%同源性,nm23H1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更密切。
nm23蛋白具有NDPK功能,通过影响微管聚合而调节细胞运动,并通过影响G蛋白的信号传递而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nm23是独立预后指标,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ER、
PR和C-erbB-2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有显著关系[12],nm23高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低表达者[13]。
通过检测nm23可以把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和腋淋巴结阴性病人中有潜在高转移倾向的病例筛选出来,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6p27
肿瘤细胞的增殖也表现为周期性,依次要经过G1、S、G2、M期,从而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在整个G1期,细胞在不同时相受到各自的cyclin/cdk复合物(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调节。
在G1早期受cyclin D/cdk4、6复合物调节,在G1中后期受cyclin E/cdk2复合物调节,它们均是细胞周期的正相调节因子。
p27是cyclin E/cdk2复合物的抑制剂,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G1期负相调节因子,使细胞停滞于G1期,进而发生分化、凋亡或进入静止期。
p27基因定位于12p1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与p53不同的是p27基因极少发生纯合子缺失或突变,p27蛋白表达往往在翻译后水平受到调节。
检测p27蛋白常用免疫组化方法,它染色定位于细胞核,以正常导管上皮、肌上皮、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核着色作为内对照,p27高表达者,组织学分级低,分化好,淋巴结转移少,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14],通过检测p27可以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重点治疗。
7骨骼唾液酸蛋白(Bsp)
Bsp是一种羟基化的磷酸蛋白,分子量为70000kD~80000kD,含有大量的唾液酸成份,是骨骼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蛋白成份之一,在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滋养层细胞、血小板中已发现有Bsp和其mRNA。
Bsp包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酸”粘合素识别序列,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与骨小梁表面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清中的Bsp大部分源于肿瘤,是独立预后指标,有骨转移时含量升高[15],其价值优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它的升高除见于乳腺癌骨转移外,还见于复发性骨髓瘤,Paget's病、甲亢。
Diel等[16]报道Bsp在良性乳腺疾病中平均值为8.8ng/ml(3.2ng/ml~16.3ng/ml),乳腺癌病人为14.1ng/ml(1.9ng/ml~152.9ng/ ml),如果Bsp≥24ng/ml,则在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相当高,通过检测Bsp可以筛查出有骨转移倾向的病人并进行重点监测。
8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Tracp)
骨骼是乳腺癌易转移部位,在诊断骨转移时,临床上常用的骨扫描和X线检查,不是费用高、病人依从性差,就是不能在早期发现骨转移。
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其它的检查方法,Tracp就是最近发现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它检测方法简单,费用低,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分别为91.0%、65.7%、8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