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法水处理工艺
膜法水处理-预处理篇

膜法水处理-预处理篇预处理的作用及目标1.预处理系统的重要性反渗透系统包括原水的预处理、反渗透装置、后处理三部分。
RO系统对原水的预处理有它特定的要求。
由于原水的种类繁多,其成分也非常复杂,针对原水水质情况及RO系统回收率等主要工艺设计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系统,减少对RO膜的污堵、结垢,防止RO膜脱盐率、产水率的降低,尤其是针对目前水源日趋匮乏、水质日趋恶化,选择一个正确的预处理系统,将直接影响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功能。
众所周知,RO系统运行失败,多数情况是由于预处理系统功能不完善造成的。
为了确保反渗透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原水进行严格的预处理。
2.反渗透系统的水源反渗透原水的种类很多,有各种天然水、市政水和工业废水等。
天然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地表水的范围很广,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
地下水则存在于土壤和岩石内,由雨水和地表水经过地层的渗流而形成。
市政二级污水、电厂冷却排污水等工业水源将成新的途径。
水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和水处理成本。
3.预处理的目的使反渗透膜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有:(1)膜发生化学降解,如芳香族聚酰胺受氯等氧化剂及强酸强碱的破坏;(2)膜表面难溶盐结垢;(3)膜受进水悬浮物、胶体污堵;(4)膜受微生物、菌藻等黏附、侵蚀后造成污堵与膜降解;(5)大分子有机物对膜污堵以及小分子有机物被膜吸附。
反渗透效率与寿命与原水预处理效果密切相关,预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把进水对膜的污染、结垢、损伤等降到最低,从而使系统产水量、脱盐率、回收率及运行成本最优化。
因此,良好的预处理对RO装置长期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其目的细分为:(1)除去悬浮固体,降低浊度;(2)控制微生物的生长;(3)抑制与控制微溶盐的沉积;(4)进水温度和pH的调整;(5)有机物的去除;(6)金属氧化物和硅的沉淀控制。
4.预处理的目标为了保证反渗透系统的水回收率、透过水质量、透过水流量的稳定、运行费用的最低化、膜使用寿命的最佳化等,必须进行完善的预处理。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

环境工程
do
something
全膜法概念
1
全膜法的优点
2
全膜法存在的问题
3
系统流程
4
全膜法处理技术的应用
5
TableLeabharlann of Contents内容大纲
全膜法概念: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反渗透、EDI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一种水处理工艺。全膜法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要求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该工艺的关键技术EDI系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DI)有机结合,达到连续除盐、运行维护简单、无酸碱排放污染。而超/微滤、反渗透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及废水回用。
系统流程:
:原水预处理(超滤或微滤)→反渗透→电渗析除盐(简称EDI)→高纯水。
预处理:
膜法预处理为下游的脱盐系统提供可靠的进水水质保证。过滤精度在0.005μm~0.01μm 范围内,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及高分子有机物等。 超滤是一种利用膜分离技术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超滤过程无相转化,具有良好的耐温、耐酸、碱和耐氧化性能。超滤膜采用不同的孔径、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及工艺设计,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水质条件及分离功能。
(1)纤维过滤器在初期运行时,当压差为0.08 MPa时进行自动反洗, 反洗压差设定范围为0.05 ~0.12 MPa,反洗压差不能设定过高,设定过高会造成过滤水质恶化、水量减少、排管异常等。设备运行7个月后,发现当设备压差达到0.05 MPa 前系统出水悬浮物已经超出设计值5 mg/L,对纤维丝进行了人工清洗,反洗改为根据时间自动进行, 每70 min自动反洗一次。(2)在反洗时采用气水合洗,反洗水量控制为130~150 m3/h,反洗水压力0.15 MPa,反洗进风量为19.5 m3/min,压力为0.05 MPa,进气采用底部进气有两个目的:一是空气擦洗;二是利用空气上升的动力使纤维丝抖动,纤维丝之间产生摩擦,这样黏附的固体就比较容易去掉。擦洗过程中,纤维丝为脉冲式的放松和旋紧,持续放松25 s 后旋紧纤维丝5 s,再放松纤维丝25 s,运行初期,放松、旋紧过程为4 次,运行7 个月后放松、旋紧过程为7~8 次。
电厂化学水处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_1

电厂化学水处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2T03:53:51.010Z 来源:《河南电力》2020年8期作者:林晰[导读] 电力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基于此,强化对电厂的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的电厂运营中,会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环节引入化学水,这些化学水是形成电力输出的重要媒介,只有保障了其运行稳定性,才能确保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林晰(广东粤电新会发电有限公司)摘要:电力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基于此,强化对电厂的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的电厂运营中,会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环节引入化学水,这些化学水是形成电力输出的重要媒介,只有保障了其运行稳定性,才能确保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电力化学水;运行问题;创新优化;推广应用从我国大多数电厂生产的整个流程来看,化学水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为此,需要针对化学水的生产和处理环节,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提高化学水的应用效率,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确保电厂生产稳定的同时,提高其经营效益和技术保障能力。
尤其是制水系统的运行,需要确保其生产质量和整体效率,并可以为整个电厂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作用。
这对于制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有较高技术要求,也是电厂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1.电厂化学水运行概述热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主要模式是通过高温蒸汽带动发电机组的叶片转动,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发电,并将电力整流处理向外输送形成电力能源。
为保证整个过程持续高效,高温蒸汽的产生必须稳定连续,这对于锅炉以及水质有非常高的要求。
自然水中含有较多对锅炉有损害作用的杂质,比如二氧化碳、镁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一些固态杂质等。
离子交换法和全膜法技术应用比较

离子交换法和全膜法技术应用比较作者:钟文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9期[摘要]本文通过工艺、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离子交换法和全膜法技术的应用比较,主要介绍了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全膜法装置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与离子交换法的比较,并指出了全膜法技术在发电行业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离子交换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应用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66-021 前言由于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是根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设计的,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而设计水处理方案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是出水水质长期稳定达到要求的保证。
在70年到80年代末离子交换法在我国除盐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在使用中具有预处理要求简单、工艺成熟,出水水质稳定、设备初期投入低,应用区域运行成本较低的优点。
从80年末开始,膜法水处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全膜法工艺就是除盐处理工艺的膜法水处理工艺之一,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技术先进、稳定、有效的优点,尤其是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易于自动控制、不需酸碱再生、彻底取消了再生酸碱储运和再生设施、无再生污染产生、工艺过程洁净、不需污水处理设施、水的回收率高、可进入系统再利用、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 工艺比较2.1 离子交换法1)离子交换处理工艺流程:河水→泵站→5000m3原水池→原水泵→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1000m3清水池→工业水泵→机械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器→脱二氧化碳塔→中间水箱→中间水泵→弱阴离子交换器→强阴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除盐泵→锅炉用水2)流程简介:河水经厂外补给水泵送入厂区5000m3水池再经水泵进入水力循环澄清池及无阀滤池进行预处理直流入1000m3清水池,再通过工业水泵经双层机械过滤器送水至阳床上部,在床中与强酸阳树脂接触,树脂将Ca2+、Mg2+、Na+、K+、等阳离子从水中置换到树脂上,除去阳离子后的水从塔下流出并送入脱CO2塔上部,在塔内与塑料多面空心球接触形成水膜,HCO3-很快分解成CO2和H2O,通过风机将CO2从塔顶吹除,从而大大减轻阴床的负荷。
全膜法工艺及应用

护 、 动化程度高 、 自 设备运行成本低等诸 多优点 。
高压锅炉给水规范, 电导率≤ 2 m, O 质量浓度≤2 o S 2 i 0
32 工艺流程 . 中水厂来水一原水池一综合水泵房一波节管加热器一 氧化剂加药一
2 全膜 法 理论
2 膜分离技术 . 1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 的介质 ,当溶液 或混合气体与膜接
最新的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是随着膜 法处理技术 的发展 而产生的 ,
3 全膜法 水处 理工 艺 的应用
31 系统概 况 .
其预处理部分采用微滤或超滤代替 了传统 的机械过滤方 法 , 加上反渗 再 透、 D 技术进行深度处理 ,从而构成 当前最 为先进 的全膜 法水 处理工 EI 艺。其流程为 : 原水预处理( 微滤或超滤 ) 一反渗透一E I D 一高纯水。 与前两 种水处理工艺 相比 , 全膜法工艺具 有设备 占地 面积小 、 现场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 0 8 1— 2 10 10 — 0 3 2 0 )4 0 1- 2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 M
艺在 火 电厂 的 应 用 , 出采 用 全 膜 法 工 艺 的锅 炉 补 给 水 处理 系统 运 行 稳 定 , 水 水 质 指 产 优 良, 完全 满足 锅 炉 用水 要 求 。
关键词 : 全膜 法; 水处理 工艺: 锅炉补给水
中图分类号 :M6 1 T 2. 2 文献标识码 : A
1 m)电渗析膜、 、 w 电极膜 、 气体分离膜等。膜本身可以由聚合物或无机材
料或液体制成 , 其结构可以是均质的或非均质的, 多孔 或无孔的 , 固体 的或
全膜法黄河水处理

全膜法黄河水处理李文国,王爱民(山东招金膜天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全膜法处理黄河水作为电厂锅炉补给水的新工艺。
阐述了超滤、反渗透和EDI随运行时间、出水通量及出水水质的变化情况。
超滤做反渗透预处理,可以保障RO进水SDI15<3。
EDI替代离子交换床,可实现自动再生,出水电导率≤0.5μs/cm。
运行实践证明,本工艺达到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并可以实现运行成本和劳动强度的大幅度降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无污染排放。
关键词:全膜法;锅炉补给水;超滤;反渗透;EDIThe integrated membrane system in supplying water for boilerLI Wenguo, WANG Aimin(Shandong Zhaojin MOTIAN CO., Ltd., Zhaoyuan, 2654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method:integrated membrane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treat the water of Yellow River for boiler, and the changing of flux and quality of UF, RO and EDI vs. the operating time was set forth. The result of treated water is: the SDI15 of the UF production is less than 3, the rate of conductance of EDI ≤0.5μs/cm. This method can reduce the costing and physical labor, and It can be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and has no pollutant leak out.Keywords: all membrane method, supplying water for boiler, UF, RO, EDI随着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的迅速发展,对高压锅炉和超高压锅炉的补给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汽质量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全膜法与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运行成本分析.TextMark

2.1 水的预处理 水的预处理是为保证除盐段后续设备的 正常运行,提高水质而预先进行的初步处理。 因原生水体中都含有大量的泥沙,粘土,有机 物,微生物和其他杂质。 这些杂质的存在,严 重影响着除盐水的水质及后续除盐设备的正 常运行。 因此必须在水进入后续除盐设备之 前将有害杂质降低或除去。 这就需要预处理。 水的预处理大体上分混凝、沉淀、澄清、杀菌、 过滤等几个分级净化过程。 但根据原水水质 的不同在过程选择上存在差异。 对于水质较 “清”的地下水源,锅炉补给水处理一般仅采 用过滤方法即可达到除盐段的水质要求。 而 地表水由于水质差别巨大, 选择的净化过程 不尽相同,有简有繁。 上述的混凝、沉淀、澄 清、 杀菌过程可由水力循环澄清池或机械搅 拌澄清池等装置来完成, 而过滤过程有着多 介质、活性碳或离子交换床、盘式过滤器等机 械过滤器和采用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的超滤 (Ultrafiltration 简称 UF)、 微滤等过滤材料和 设备来承担。 用这些方法处理之后,可以除去 绝 大 部 分 水 中 的 悬 浮 物 (浊 度 )、 色 度 、 胶 质 、 有机物、 微生物等杂质或使他们降低到一定 的程度。 2.2 水的除盐 除盐阶段水处理工艺有传统的离子交换 工艺和现阶段比较流行的采用膜分离技术的 反渗透工艺, 以及电渗析和揉合了电渗析和 离子交换 技术的 EDI (Electrodeionization)装 置等。 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传 统的离子交换除盐工艺也更加完善, 并且实 现了自动控制。 由于其有着除盐彻底,产水水 - 58 -
制药行业全膜法水处理工艺

制药行业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制药行业全膜法水处理工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而制药工业是一种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其流程和工艺要求特别严格,更加重视原材料和环境的质量和安全。
其中水处理技术是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本文便侧重介绍一种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的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与优缺点。
一、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即采纳超滤、纳滤、反渗透等不同膜分别技术,依次通过一系列膜组分别污染物、去除颜色、溶质、无机物、有机物等杂质,使水的质量完全符合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的核心是多重膜组合使用,将一系列不同的过滤器和膜工艺串联,使水质从无机离子到有机物,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从单级到多级,渐渐升级,最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水质要求。
将膜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一般地包括预处理系统、膜分别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可掌控设备系统。
1、预处理系统:将原材料水排出悬浮物、泥沙、生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对膜有损害的物质。
2、膜分别系统:包括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
各种膜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水质过滤和纯化系统。
3、后处理系统:通过加入消毒剂和处理药剂,提高水质的细菌杀灭率和化学成分完善等级。
4、可掌控设备:实现整个系统对水流量、膜压、膜流、清洗和消毒过程等的自动调整和掌控。
二、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特点1、技术先进: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混凝、澄清等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品,而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只需要一个完整的组件,通过膜组分别技术实现水质的升级和纯化,干净、安全、牢靠。
2、系统化: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快速、高效、自动化的处理系统。
系统集成性强,可快捷适应不同的流程和工艺。
3、维护成本低:由于工艺设计的完整性和自动化程度高,使得安装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原材料、水的使用也大大削减,削减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全膜法水处理工艺重要适用于制药行业中的高药物、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高级别的水质要求的生产工艺中的水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反渗透、EDI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一种水处理工艺。
全膜法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要求。
反渗透处理装置EDI电渗析水处理设备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EDI系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DI)有机结合,达到连续除盐、运行维护简单、无酸碱排放污染。
而超/微滤、反渗透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及废水回用。
1、膜分离技术及其优势膜分离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
和水处理有关的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类。
目前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占主导地位是高分子材料类的产品。
这些膜分离产品均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颗粒大小的杂质。
在压力驱动下,尺寸较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尺寸较大的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大小组分的目的。
其过滤的精度和滤膜本身的孔径大小有关。
通常习惯把孔径较大的称为微滤(Microfiltration),而较小的称为超滤(Ultrafiltration),而“孔径”更小则是钠滤和反渗透。
上图显示了水中各种杂质的大小和去除它们所使用的分离方法。
反渗透主要用来去除水中溶解的无机盐;而超滤则可以去除病毒、大分子物质、胶体等;微滤一般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灰尘,具有很好的除浊效果。
这些都是传统的过滤(如砂滤、多介质过滤等)无法实现的。
这些膜分离的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反渗透、超滤、微滤等;从形式上分为中空纤维、管式、卷式、平板式等;从材质上分PP、PE、PS、PVDF、Nylon、PAN等多种;从操作方式上分为错流过滤和终端过滤两种,或者分为内压式、外压式等。
这些膜产品能够具备优异的分离能力,是和它的结构及材料密不可分的。
下面几张图显示了聚合物膜材料的结构。
可见,各种形式的分离膜大都属于非对称的结构,即包括致密的皮层(真正起分离作用)和多孔的支撑层。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又提高了膜通量,降低运行能耗,并抗污堵。
这些因素使得膜产品最终能够实现大工业化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最近受到了污水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优点:1.对杂质的去除效率高,产水水质大大好于传统方法;2.彻底消除或者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二次污染;3.系统易于自动化,可靠性高。
运行简易,设施只有开启,关闭两档;4.占地面积要求小;5.与常规水处理系统费用相当2、废水回用面临的挑战在下图中归纳了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的方式。
首先,尽量使水能够循环使用,把原来外排的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作为新水源,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需求,也减少了向外排放的污水量;其次,在循环利用水的同时,各种废水中积累的污染物经过浓缩、焚烧、填埋等等方式转化为对环境无害或者少害的形式,可以大大缓解对生态的破坏。
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水价的调整,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而得以充分实现。
但是使用废水作为新水源,在技术上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污染物非常复杂,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包括生化处理、混凝、澄清、气浮、吸附、砂滤等等,往往不能高效地去除这些污染物,将废水变成满足使用要求的净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电力、冶金、石化等行业纷纷开展了污水回用的工作,计划把循环水排污水、市政废水、含油生产废水等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给水、工艺用水、甚至锅炉补给水等。
在一些缺水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也纷纷开展了以市政污水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工作。
这些需求大大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成熟—这就是膜分离技术。
3、我国废水回用现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目前,我国黄淮海及内陆河流域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
其次,近些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给水体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从太湖到滇池,从松花江、黄河到长江、珠江,水质逐年恶化。
恶化的水质危及工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增加了整个社会获取水资源的成本。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2001年,我国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为90立方米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
今后经济及人口的增长势必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据有关研究报告,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全国总取水量有可能接近可用水资源量的极限。
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
为此,国家在“十五”规划中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控制水污染和用水量的增长。
其中包括三大类:1.采用清洁生产的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高纯水制备中采用反渗透、EDI等膜分离技术代替离子交换技术,可以消除酸碱废水的排放;2.采用低耗水的工艺,减少新鲜水的用量。
例如火力发电厂使用空冷技术、干除灰代替水力除灰等;3.废水回用。
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深度处理后,重复使用,甚至实现零排放。
这实际上是将污水作为一种新的水源加以充分利用,即减少了新鲜水的利用,又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
其中,实现废水回用或者零排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去除污水/废水中的各种杂质或者污染物,使净化后的水满足各种工业或者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
因此,工程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工业或者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排放,今后越来越多的时候还要考虑将这些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循环使用。
为了节约水资源,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水价调控、排污权交易等,这些都将通过经济的杠杆,促进废水处理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发展。
4、全膜法水处理应用的工程案例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由超/微滤、反渗透、EDI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
出水需求领域: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实际应用领域:轧钢废水炼油废水电厂循环水市政污水全膜法应用于市政供水荷兰“Jan-Langrand"——最早最大的双膜法水厂"Jan-Lagrand"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附近的Heemskerk城,于1999年投运至今。
"Jan-Lagrand"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双膜法市政供水厂,产水量2250m3/h。
Heemskerk供水厂,将经过预处理的地表水连续的由X-FLOW超滤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出水直接混合后用于饮用,不经任何化学消毒。
Heemskerk水厂有很多创新之处:1.反渗透膜(RO)的选择和预处理原则在1994年初,Heemskerk水厂在设计阶段,醋酸纤维素RO膜加介质过滤器是当时通常采用的膜法地表水处理工艺。
但是PWN决定考虑采用复合RO膜加膜法进行预处理。
当包括微滤和超滤在内的中试试验结果出来后,PWN决定采用复合RO膜,由此Heemskerk成为世界第一个大型的采用复合RO膜加UF预处理的工程项目。
2.预处理膜的选择微滤MF和超滤UF膜的选择是该项目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处理膜的选择需要考虑非常成功的中试试验结果,系统选择前首先对超滤膜供应商进行资格认证,使真正“先进”的和有实力膜产品在Heemskerk这样大型水厂中应用。
当时一般的膜要满足Heemskerk水厂的要求,需要30到40套超滤膜设备。
荷兰X-FLOW公司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包括采用与NF/RO类似标准的产品。
3.采用膜过滤的消毒方式在项目开始阶段,普遍认为UF和RO在理论上可以提供完全无菌消毒的供水。
但是在90年代没有可用的在线监视装置可以在线连续检测去除率达到3个log或以上的精度,PWN面临由实际数据验证理论概念的挑战。
为此在Heemskerk水厂采用了两种监测系统:1)对RO系统,采用了硫酸盐监视器。
当硫酸盐的去除率超过99.9%时,硫酸盐监视器可以提供足够精确的指标保证对病菌的去除率超过3个log以上。
2)对UF系统,采用了颗粒计数器。
每套超滤装置上都安装有0.2um 的颗粒计数器,并且还有一个0.05um的备用颗粒计数器(用来临时监测单套装置,单个压力容器甚至单个膜组件)。
通过测定对某级别大小的颗粒去除率的测定,可以精确反映出超滤系统对于该大小范围的病菌的去除率。
在线完整性监测系统是膜应用在市政水处理方面的一个突破。
4.双楼层设备布置理念通常的膜装置有两种布置形式,要么布置在沟渠中,要么在管道系统上方。
检修不方便、管道布置复杂。
而双楼层设备布置,可以实现扩建方便,维修容易、环境美观。
因此Heemskerk采用了双楼层设备布置的方式:1)膜装置布置在地面一层,由于8个发电机组在楼下均通过木箱进行了消声处理,因此,一层车间没有一点声音,代表们误以为系统没有运行。
2)管道布置在地下室。
管道系统固定在地下室的天花板上。
并且根据用途不同分成不同的区域如入水管道区、化学药剂投加线、产水管道区、废水管道区、电控管线等。
不仅维护方便、施工方便、而且美观。
3)膜清洗投加系统,包括泵和相关设备,安放在地下室中。
巴黎梅里奥塞水厂——全球最大的市政纳滤工程纳滤膜技术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它可以去除水体中的三氯甲烷中间体、低分子有机物、农药、激素、砷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同时,纳滤膜分离过程还具有操作压力低、出水效率高、浓缩水排放少等优点。
因此,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生产方面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法国梅里奥塞水厂是世界纳滤膜应用的先驱。
梅里奥塞水厂位于法国巴黎北郊,始建20世纪初,前后经过几次重大的改造。
1980年增加了一座贮水水库,这里目前已成为一个鸟类的栖息地。
由于水质污染不断加剧,1993年水厂安装了一套纳滤中试验装置,开始为阿沃斯奥塞小镇提供膜处理用水,两年的试验结果最终证明了纳滤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1999年法国水务企业联合集团(SEDIF)投资1.5亿欧元建造了日均产水量为14万吨的新型水处理工厂,为巴黎北郊39个区大约80万居民提供经过纳滤膜处理的优质饮用水。
四年过去了,梅里奥塞水厂目前仍保持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运用纳滤膜技术净化地表水的水厂。
被处理的原水是受污染的奥塞河水,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杀虫剂,而且河水的温度和有机物含量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
采用纳滤膜技术处理这种水质在水处理领域是重大创新,其出水水质及其各项性能参数非常令人满意。
当然,它的创新点还在于其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