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层解读文本

如何深层解读文本
如何深层解读文本

如何深层解读文本

杨敏

解读是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事件、人物、性质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具隐性的思考,它不仅不拼弃文章原有的价值,而是更深入地、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欣赏。

《最后的辉煌》曾是小学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如果只是解读诺贝尔的无私精神同样是解读的缺陷,收不到真正意义的效果,诺贝尔的形象是空洞的、高虚而空大的。一味地强调人物的高尚道德,学生也就跟着唱“高调道德”,此有何用?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的文章越来越多,而这样做到的学生越来越少,也正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通病之一。用这种“高调道德”来要求学生是不公平的,我们都知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无利益也就无所谓道德,小学生也是如此。虽然文中人物的品质超群,但作为一个不成年的孩子未必理解。浮上去只能适可而止,沉下来才尽其意。

今天是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人们已经没有了智商的差别,只有情商的距离。某校的三年级(1)班搞了一次以“我为班级做贡献”的班会活动,班主任老师要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班级献力。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班上买了一包洗衣粉作打扫卫生用,当天回到家却被奶奶大骂其蠢、愚笨,并责令其收回洗衣粉。作为孩子他已经算是无私了,良好的用心所受到无情批评与责令使幼小的心灵如何理解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当然我们明知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可是孩子今后再读到诺贝尔的故事,他也就把他当作“童话”故事读一读罢了。时代的发展使人们都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这些孩子会受到何种伤害呢?家长的自私面、社会的冷漠面,与诺贝尔的“激情”相比天壤之别,用其文本的正面批判个人和社会的反面,正面教育的反向作用更胜一筹。

选编到小学教材的作品除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古诗词外,都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歌颂,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引发思考等作品。不同的作品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读毫无定论;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章的解读也存有不同,随着教师个人生活阅历的增长和不断的阅读反思,每次解读同一文本的观点较之以前也有相异之处。通过解读不断形成个人有效的阅读批判。

当然,解读并不是去挖文章的“死角”。某省在选编初中教材时有人提出朱自清的作品《背影》中他的父亲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过铁路,翻越栅栏,因此不应该选入教材供学生学习。大家都知道

《背影》这篇文章为什么传于世人经久不衰,再者岂能用今天的交通法律法规去衡量那个年代?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解读时,一定要把文章内核纵深入、横联展,派生出来的精神食粮才可谓更多、更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