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价及意义
宜宾市江安县稻田土壤重金属现状评价

宜宾市江安县稻田土壤重金属现状评价吴到懋;李茂洁;熊春莲;黄刚;王敏;余利军【摘要】为了解宜宾市江安县稻田土壤重金属现状,以土壤中常见且与人类密切相关的8种重金属元素(砷、镉、铬、铜、汞、镍、铅、锌)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及对应区稻米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检测,并参照相关背景值和国家标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及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国家土壤二级标准值为参照,该地区镉污染最严重,受污染比例高达77.1%,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约1/3样点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以背景值为参照,江安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低,为134.59,处无风险状态.单项风险系数大小为:汞>镉>砷>铅>铜>镍>铬>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分布规律为:北部>中部>南部,交通干道区>农业耕种区>工业集中区>自然保护区,平地>河漫滩>丘陵.【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8页(P128-135)【关键词】江安县;稻田土壤;重金属;现状评价【作者】吴到懋;李茂洁;熊春莲;黄刚;王敏;余利军【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 环境评价·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遭受工农业生产、降尘及酸雨等多方面约90%污染物的威胁[1]。
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以其难于被生物降解、迁移性小、不可逆转的特性[2],不断在土壤中富集,由此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据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耕地土壤超标点位占19.4%,由此推算,约3.5亿亩耕地被污染。
地球化学对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地球化学对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土壤质量评估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可以揭示土壤发育过程、环境变化以及土壤污染情况,从而评估土壤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方法与应用。
一、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样点,并避免人为污染。
采集好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
2. 元素分析技术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信息。
3. 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是通过分析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二、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应用1. 土壤发育和演化研究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土壤中不同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而推测土壤发育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分析磷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磷风化程度,从而判断土壤成因及演化过程。
2. 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
通过比较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差异,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 土壤肥力评估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如氮、磷、钾等,从而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农田土壤管理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农田土壤的合理管理。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者过量,从而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壤调理和施肥措施。
三、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局限性与挑战1. 土壤样品选择与采集的难度地球化学分析中,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调查评估报告

土壤调查评估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某特定区域的土壤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了解该区域土壤的性质和质量,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本次调查评估基于实地采集的土壤样本和相关数据分析。
调查方法1.确定调查范围:选择特定区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土壤类型、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
2.土壤样本采集:根据调查范围,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采样点的选择应均匀分布,并覆盖各种地形和土壤类型。
3.样本处理:采集的土壤样本需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干燥、研磨等步骤,以获取准确的土壤样本。
4.实验室分析:将处理后的土壤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见的土壤分析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分析结果根据对土壤样本的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土壤类型:根据颜色、质地等特征,我们确定该区域主要为黏土土壤。
黏土土壤具有较高的保水性和肥力,但在排水性方面较差。
2.含水量:土壤样本的平均含水量为30%,说明该区域土壤含水量适中,有利于植物生长。
3.有机质含量: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为2%,属于一般水平。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保水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议适量施用有机肥料。
4.pH值:土壤样本的平均pH值为6.5,属于中性偏酸性。
这种pH值范围适宜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但一些对酸性土壤敏感的植物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5.养分含量:土壤样本中主要养分含量为氮、磷和钾。
其中,氮和磷的含量略低,而钾的含量适中。
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考虑在种植过程中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壤性质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以下建议:1.优势利用:由于黏土土壤的保水性较好,可以适合种植一些对水分需求较高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
2.有机肥料施用:鉴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建议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3.pH值调节:中性偏酸性的pH值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但对于对酸性土壤敏感的植物,可以考虑适量进行pH值调节。
浅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作者:马志超孔凡吉武敏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在土地优质资源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的同时,土地质量也日益凸显。
结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土地生态管护中的作用,应用于环境管护、土地管护、生态管护三方面,做到推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
从而为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农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地质专业的借鉴。
1.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资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耕地是农业之本,当前我国耕地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从数量上看我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从质量上看,耕地负载逐年加大,区域性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在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的同时,耕地质量也日益凸显。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以来,注重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需求。
开展国土资源的生态管护工作,促进土地资源质量保护与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及今后发展的重大任务。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中也明确提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而生态管护则是长期有效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
同时,生态管护也是当前及今后土地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相关研究显示,GIS等空间分析工具能够为区别化生态管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空间格局评价,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就是基于GIS平台进行的数据评价。
为了摸清我国土地质量的状况,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基础,1999年我国开展了《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这项工作对于我国改善和调控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制定农业经济规划区和为土地生态管护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质检测评估报告

土质检测评估报告尊敬的客户,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撰写了关于土质检测评估的报告,请您详细阅读:1. 检测目的:本次土质检测评估旨在确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植被类型,为种植和农业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2. 检测方法:本次土质检测采用了标准的土壤采集方法,并应用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测试方法。
土壤样品是通过在种植区域内采取随机的土壤样本,然后将样本混合均匀得到的。
3. 检测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土壤样本的质地主要为粘土质,含水量为20%,有机质含量为2%,pH 值为6.5,碱性溶液中的可溶性盐的含量为0.1%。
4. 结果分析:4.1 土壤质地:粘土质土壤含有较高的黏性和塑性,因此对于保水能力较好,透气性较差。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湿润环境下的作物,如水稻等。
在种植干旱环境下的作物时,需要通过合理的灌溉系统和增加改良措施来维持土壤湿度和透气性。
4.2 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为20%,这意味着土壤的排水性良好,相对湿度适宜种植多数作物。
但是在雨季或大量灌溉的情况下,需要注意排水问题,以避免土壤过湿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4.3 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2%,这个含量属于中等水平。
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有机质含量较低,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添加腐殖质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
4.4 pH 值:土壤的pH 值为6.5,处于中性偏酸性水平。
这对大多数植物来说是适宜的范围。
但是,对于喜碱性环境的植物,可能需要调整土壤的pH 值,以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4.5可溶性盐含量: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为0.1%,非常接近正常水平。
然而,在干燥地区或盐碱地可能存在盐分累积的问题。
因此,在灌溉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盐分的含量,以防止盐分对植物的伤害。
5. 结论与建议:综合分析,根据土壤检测评估结果,该土壤质地为粘土质,适宜种植湿润环境下的作物。
有机质和可溶性盐的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内,pH 值接近中性。
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此过程中飞速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型大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很大面积优质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数量以及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并实际落实到环境管护、土地管护以及生态管护三个方式,在实现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合一的集中管理的同时促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还能给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农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使每一步骤做到有据可循,带来低质专业借鉴。
本文主要研究环境管理、土地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探讨出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对土地生态点管理所起的作用,以促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在土地生态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生态文明建设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概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首次在我国大规模开展是在1999年,它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开展的一项全国性工作,又被称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是以资源和环境两大方面考虑为土地质量进行评估,并在此结果下确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时我国土地的环境质量和资源质量均处于较坏情况,比如,研究发现我国多个地方的土地资源中含有汞、铅等有害重金属,它们呈现分布范围大以及数量大的特点,这些重金属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就养分状况而言,存在部分地区缺乏农作物成熟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匮乏将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以及产出的农作物的品质。
造成出现此类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地址过程影响、人类活动影响以及自然活动和人类的叠加影响。
针对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的重金属元素分布情况,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系统研究了元素从岩石到土壤、水、动植物,最后到人体的迁移转化。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报告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一、引言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调查评估报告旨在对其中一地区的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土壤质量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该地区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具体任务包括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等,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综合评估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该地区的10个采样点。
采样点的选择考虑了不同用途区域的土壤环境特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重金属污染状况2.有机污染物状况对土壤样品进行有机污染物分析,我们发现在5个采样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其中,农田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超过了标准的3倍。
其他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均在允许范围内。
3.土壤质量评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上较差。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四、建议与措施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为了改善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企业和农业用地进行监管,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的执行,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
2.做好土壤修复:对于超标的土壤区域,需要采取适当的土壤修复措施,如添加吸附材料,利用微生物等进行生物修复,以减少污染物的残留。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土壤环境问题。
4.定期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壤环境的定期监测机制,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结论通过对该地区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差,存在着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的问题。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是土地质量评价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
果可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必要的条件。
本规范目的是规定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评价的内容,以及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评价与解释等,为评价工
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技术支撑。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土壤和地表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二、环境土壤检测条件
1.检测地点:多样化采样点,以覆盖环境质量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
2.检测内容:环境土壤应检测pH、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部
分碳酸钙、部分重金属等指标。
3.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全国环境土壤地球化学正式检测方法。
三、检测结果评价与解释
1.检测结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等级,
并评价当地土壤近年来变化趋势。
2.检测结果解释:以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解释
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四、检测质量控制
本规范规定: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及监控要求,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可比性及可追溯性,减少检测误差。
五、检测过程安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eo
<0 0~1 1~2 2~3 3~4 4~5
>5
级 别 1 2 3 4 5 6 7
污染程度 无污染 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到强污染 强污染 强污染到极强污染 极强污染
Igeo
<0 0~1 1~3 3~5 >5
级 别 1 2 3 4 5
污染程度 无污染或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或强污染 强污染 极强污染
211 分析结果 将测试样品重金属元素数据结果与调查区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进行比较 (见表 4) , 从表中 看出 , 该区除了 A s、 Pb含量比中国土壤重金属 背景值低外 , 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 土壤重金属土壤背景值 。Hg元素高出 2倍以上 , 尤其是 Cd元素含量高出 4倍以上 (如图 3) 。由 此可见 , 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 研究 图 3 区内土壤元素与中国土壤 A层对应元素的比值 区土壤已经受到了威胁 , 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超标表明该区土壤已经出现重金属元素污染趋势 , 应 予以重视 。
250 m 的网格进行布点 , 样点一般布置
图 2 研究区地质图
在采样单元中间 , 能代表采样单元内
Fig 2 Geological map of research area
的水田或旱地等主要土壤类型 。实际采样点采用便携式 GPS测定其地理坐标 , 系统采集土壤正
样 194个 , 重复采样 24件 , 水样 6件 , 植物样 10件 。土壤采样深度为 0~30 cm , 采集对象为旱
窝头山组地层 。
项目区所在宜宾市位于长江上游 , 属四
川盆地浅丘地貌 , 翠屏区为相对较平缓的浅
丘地貌区 , 其丘陵呈孤立的馒头山 , 坡度较
缓为 5°~11°, 局部较陡 , 如高峰寺与土地
坳之间 , 坡度在 30°~70°之间 。项目研究区
面积 约 10 km2 , 地 理 座 标 : 东 经 104°04′
·22·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年 GUANGDONGW E IL IANG YUANSU KEXUE 第 14卷第 7期
11512 污染程度 污染程度 ( contam ination degree) 是评价重金属污染的最直观且常用的参数之
一 , 该参数表示为被监测的重金属元素的超标情况 , 可表示如下 [ 6 ] :
n
wd = 6 wf, i i=1
其中 :
w f, i
= wA, i 21,
wN , i
表示的是第
i个元素的污染因子 ;
wA, i表示的是第
i个元素的分析值
(样品中
的含量 ) ; wN, i表示环境中元素含量的允许上限 , 一般为环境质量标准 (表 3) , 本文根据实际情
况采用一级标准 。该指数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灾害元素的污染状况 。污染因子大于 0表
图 1 研究区位置图 Fig 1 Station map of research area
M apGis操作平台上通过 6度带的高斯 2
克吕格投影和椭球体参数转换 , 将用
GPS坐标的采样点和带北京 1954 坐标
的区域地质图投影到统一的坐标系下 ,
以便对实际采样点投点对应一致 (图
2)。
项目区土壤耕地主要为水田 , 约
地种植的紫色土和水田种植的水稻土 ; 水样主要采集灌溉水和饮用水 , 采样点分别选在水渠 、水
系和民用井井水 ; 植物样采集食用或作为食物原料的蔬菜 、瓜果 、大宗农作物等 。采样工具包括
铁锹 、半圆竹筒 、白布样袋 、自封袋 、标签以及手持 GPS等 , 在采样过程中 , 确保了采样位置
的准确和避免了样品污染 [ 9 ] 。
示该元素发生污染 ; 污染因子越大 , 该元素的污染程度越严重 [ 7 ] 。
表 3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质量分级标准 ( GB1561821995)
Table 3 Environment quality grade standard of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 GB1561821995)
而 ANON (1994) 分为 5个级别 [ 7 ] , 不同的级别代表着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 5 ] 。本文根据实
际具体情况采用 7个级别的分类方法 (见表 2) 。
表 1 中国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1 ]
Table 1 Background value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China
Igeo = log2
wn
115wB E
式中 : wn为样品中元素 n 的含量 ; wBE为背景含量 , 115 为修正参数 , 通常用来表征沉积特征 、
岩石地质及其它影响 。本文采用中国土壤 (A 层 ) 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参考标准 (见表 1) 。
地质累积指数是国际通用的用来评价水系沉积物中有害元素的污染状况的指标 , 并根据 Igeo 的大小进行污染分级 。地质累积指数可分为几个级别 , 如 FORSTNER 等 (1990) 分为 7个级别 ,
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有 , 而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地球科学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是母岩 、 气候与生物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 是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贮存库和交换库 。以生物为中心 , 土 壤与岩石 、水体 、植物和大气间有着活跃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 。长期以来 , 由于现代工业的 发展和人类自身活动的增加 , 大量带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被排入江河湖泊中 , 煤炭等 燃烧后的煤渣也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属 , 这些污染物质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 ,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 环境 , 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
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是四川省第一批 “金土地工程 ”农业地质评价示范区之一 。“金土地工 程 ”的基本任务是土地整治 , 土地的根本是土壤 。土壤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 也是与 人类关系密切的环境要素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 因此 , 对该区土壤进行 地球化学调查 , 是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 。在对该区土壤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和填图的基础上 , 得出了该区土壤质量为二级标准 , 其原因就是当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出现超标的趋势 。对于重金属 镉 (Cd) 超标 , 通过复查测试和实际调查研究 , 总结出其原因可能与当地农民频繁使用过磷酸 钙有极大的关系 。
40″—104°06′45″北 纬 30°47′30″—30°49′02″
(图 1 ) 。区内土壤主要为紫色土和水稻土 ,
其成土母岩为侏罗系中 、上统的沙溪庙组 、
遂宁组 、蓬莱镇组及第四系残坡积 。
区域地质地图采用 1∶20万宜宾幅区域地 质调查地质图和 1∶5 万李庄幅地质图扫描矢 量 化 , 并 按 专 题 图 进 行 制 作。在
·21·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年 GUANGDONGW E IL IANG YUANSU KEXUE 第 14卷第 7期
113 样品加工 土壤样品利用日照自然风干 , 除去生物残骸 、植物碎片 、碎石和砾石等杂物 , 粉碎过 20目
尼龙筛 , 保证剩下的残余不超过 2 g, 四分法留样 500 g, 送实验室 300 g作分析用 。将所采样品 装入统一的聚乙烯塑料自封袋 , 贴上标签 , 并做好记录和描述 。清理完毕后集中装箱送至国土资 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 测试样品中的土壤常量元素 ( SiO2 、A l2 O3 、 TFe2 O3 、 CaO、 M gO、 K2 O、Na2 O ) 、重金属元素 (A s、C r、 Cd、 Cu、Hg、 Pb、 Zn、N i) 、其它有益元素 ( C l、 M n、Mo、N、 P、 Se、 S) 以及土壤的有机物 (O rg) 和土壤 pH 值 。对水样和植物样等样品进行 相应指标测试分析 。 114 样品分析
占 90%以上 , 旱地土壤耕地较少 。旱
地土壤多分布于浅丘 , 颜色呈紫 、红
色 , 具团块状 、疏散状及板结状结构 。
水稻土多分布于山丘间的沟谷平缓地
的水稻田内 , 因长期淹没于水中 , 呈
深灰色泥状 。
112 样品采集
野外以 1 ∶10 000 地形图作为工作
手图 , 采样前在地形图上按 250 m ×
收稿日期 : 2007203223 基金项目 : 四川省 “金土地工程 ”区农业地质评价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 王玉婷 (1977—) , 女 , 硕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环境地球化学 。 E2mail: wytbtt6@ yahoo1com1cn
·20·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年 GUANGDONGW E IL IANG YUANSU KEXUE 第 14卷第 7期
pH 615~715
25 30 300 200 100 200 016 0150 250 250 50
pH > 715
20 25 350 250 100 200 110 110 350 300 60
pH > 615 30 40 400 300 100 400
115 500 500 200
2 结果与讨论
单位 : 1026
项 目
一级
pH 二级
三级
水田 A s 旱地
水田 Cr 旱地
农园 Cu 果园
Cd Hg Pb Zn Ni
自然背景
≤15 ≤15 ≤90 ≤90 ≤35 — ≤012 ≤0115 ≤35 ≤100 ≤40
pH < 615
30 40 250 150 50 150 013 0130 35 200 40
(11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59; 2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 要 : 在表层土壤系统采样调查的基础上 , 进行了相关的灌溉水 、饮用水以及土壤有机物和大 气降尘等的测试 , 分析结果显示 , 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土壤存在重金属元素超标趋势 , 尤其是 镉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污染程度分析对翠屏区宋家乡地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 为该 区土壤资源 、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实用地球化学信息 。 关键词 : 重金属 ; 土壤 ; 地球化学 ; 地质累积 中图分类号 : X 825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