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一妻一妾

合集下载

《齐人有一妻一妾》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齐人有一妻一妾》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齐人有一妻一妾》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齐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这篇文章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

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

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

接着是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

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作品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1,其良人出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3。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4,则尽富贵也5。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6,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7,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8。

”蚤起9,施从良人之所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11。

卒之东郭墦间12,之祭者乞其余13;不足,又顾而之他14。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15。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6,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17,而相泣于中庭18,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9,骄其妻妾20。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21。

词句注释1.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4.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5.富贵:指富贵的人。

6.其:指良人。

7.未尝:不曾。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8.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

所之,所去的地方。

9.蚤:通“早”。

10.施(yí):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11.国中: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12.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

卒,最后。

之,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13.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

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

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齐人有一妻一妾》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是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齐人有一妻一妾全文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齐人有一妻一妾对照翻译: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第一段:齐人的诡秘行动及炫耀,引 起了妻子的怀疑,她要探个究竟。
蚤:通“早”; 蚤起,施从 施:通“迤”,斜行; 国中:京城。 良人之所之,遍 墦:坟墓;道,方法; 国中无与立谈者。 其余:(古今异义)今,“剩 卒之东郭墦间, 余”, 本文“他留下来的(祭 品)”。
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顾而之 品读: 他:此其为餍足 1.“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2.“不足,又顾而之他。” 之道也。
文言句式:
• 1.判断句式: •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 2.省略句式: •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 3.倒装句式: • (1)“而相泣于中庭” (2)“良人未之知也”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 2.判断句式。
第二段:妻子跟踪,良人真相显露。
讪:讥讽 其妻归,告 中庭:庭院中。 其妾曰:“良人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者,所仰望而终 骄:形—动,显威风 身也。今若此!” 品读: 与其妾讪其良人, 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 此!” 而相泣于中庭。 2.“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而良人未之知也, 文言句式: 施施从外来,骄 1.判断句式; 其妻妾。 2.倒装句式: (1)状语后置,“相泣于中庭”; (2)宾语前置,“而良人未之知也”。
2.之祭者,乞其余 3.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4.而良人未之知也
动词,往,到……去。 助词,相当于 “的”。
代词,指妻子已侦察到丈夫 “餍足之道”的真相这件事。
施 1.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读yí ,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国论》) 动词,实行、施行。 3.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动词,用。

《孟轲-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孟轲-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孟轲-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孟轲-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先秦孟轲齐人有一妻一妾亦题《乞食墦间》。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引言齐人有一妻一妾是指古代齐国人民常见的家庭结构,男性通常会同时拥有一位妻子和一位妾室。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家庭结构被视为常态,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齐人有一妻一妾的现象进行探讨。

历史背景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其领土辽阔,人口众多。

在那个时候,男女之间的婚姻并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受到严格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限制。

男性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主导地位,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对家庭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富裕的男性可以同时拥有多位妻子和妾室。

社会经济因素齐国社会的农业生产发达,社会经济相对繁荣。

部分富裕的齐国男性拥有较多的土地、财富和权力。

他们常常通过同时拥有一妻一妾的家庭结构,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

此外,妻子和妾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满足男性不同的需求,如生育后嗣、缓解婚姻的单调性等。

传统文化观念在古代的齐国社会,一妻一妾的家庭结构被认为是一种常态,并且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被视为正常和合理的婚姻制度。

妻子和妾室之间的角色划分清晰,社会舆论也多数认同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存在,使得一妻一妾的现象在齐国得以盛行。

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在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家庭结构中,妻子通常是合法的婚姻伴侣,而妾室则是非法或非正式的,在法律上没有完全承认的地位。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妾室与妻子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权益,甚至在家庭中有着相应的地位和角色。

妾室对于男性来说,常常是寻求情感与性生活上的寄托,同时也是社交和政治上的工具。

社会影响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家庭结构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这种家庭模式与传统观念相契合,被视为正常和合理的婚姻制度,从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其次,一妻一妾的家庭结构对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男性的社会形象和权力。

然而,对女性来说,这种家庭结构却常常意味着地位的下降和不公平待遇。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练习及答案《齐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齐人有一妻一妾》一文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材料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题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满足B.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观察C.卒之东郭?间: ?:坟墓D.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良人出/问其与饮食者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与其妾讪其良人C.吾将?良人之所之也/卒之东郭?间D. 而未尝有显者来/而良人未之知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C.则尽富贵也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B.蚤起C.施从良人之所之D.卒之东郭间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此其为餍足之道也C.刘备,天下枭雄D.而良人未之知也6.翻译下面两句话(1)而良人未之知也(2)不足,又顾而之他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完全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的。

B.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篇运用譬喻,近乎成为寓言故事。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言故事及寓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言故事及寓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言故事及寓意《齐人有一妻一妾》寓言故事及寓意齐国有一名男子,与一妻一妾住在一起。

他常常独自一人外出,然后酒足饭饱而归。

这人的妻子感到有些奇怪,心想:“没听说他在外面做什么大事,家里妻妾又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他怎么有钱经常在外大吃大喝呢?”于是便问其原因。

她男人说道:“我在外面结交的都是些富贵家的人,人家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请我去还用花钱吃酒肉?”这人的妻子半信半疑。

她悄悄对那妾说:“我们的男人每次出去,总是吃饱了酒肉才回来。

我问他经常跟什么人在一起吃喝,他说都是些富贵家的人。

可是我们家从来都不曾有一位贵客登门呀!看来我要了解一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天,齐人的妻子起了个大早床。

她躲躲闪闪地尾随在自己的男人身后。

但是走遍了全城,甚至没见到有谁和自己的男人讲一句话。

夫妻俩一前一后地在城里转了一阵子,忽然,这女人看见丈夫朝东门外走去,于是紧跟了上去。

哪知道东门外是一块坟地。

她只见自己的男人走东头、窜西头,向各家上坟的人乞讨着剩下的残酒冷菜。

这女人一下子全明白了。

她气呼呼地跑回家去,把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妾,并且伤心地说:“男人是我们女人的终身依靠,没想到咱们的男人竟然这么不争气。

”这两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那男人的不是,为自己这辈子命苦而痛哭流涕。

那男人并不知道自己在坟地里行乞的`事已经露馅,回家后仍像往常一样得意洋洋地在其妻妾面前夸耀与贵人聚会的热闹场面。

世上居然有这般恬不知耻的人!由此看来,那些已经求得万贯家产、高官显的人,不曾干过让其妻妾蒙羞、痛哭之事的,也许为数不多。

这则寓言中的齐国男子,他那好逸恶劳、为贪图享受而完全抛弃人格的行为,集中表现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用齐国男子的丑恶嘴脸来比喻官僚的腐败、无耻,正是这个故事的寓意所在。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翻译及寓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翻译及寓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翻译及寓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翻译及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翻译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

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

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

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

(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

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

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

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

现在却是这个样子。

”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

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

(2)、学习课文叙述故事的技巧。

(3)、继续加强语言积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

(2)、理解孟子对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誉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错误名利观。

3.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运用寓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利用上下章节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上下章节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学难点: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学练方法选择1、改写法。

课文的叙述毕竟是太浓缩、太精练,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尤其是从情感深处去理解,就有必要把齐人的性格通过外貌、神态、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情节的扩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2、剧本演出法。

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把课文改写为剧本,就需要编剧、导演、化妆等一大批工作人员,这是学习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课文艺术化的必要尝试。

有兴趣、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一试。

3、读后感写作法。

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寄寓,有许多话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这正好给我们学习时理解分析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如何正确对待名誉和地位,现实社会中人的一些丑恶的表现,都值得学习时去作点分析。

4、语言积累法。

注意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词义。

第一,借助上下文意义判定多义词的语境义;第二,注意参照词的语法地位判定多义词的语境意义;第三,要善于利用骈偶句、排比名句等对应句式提供的位置关系去推断词的相同或相反相对的意义。

还要注意推断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这主要是看所要辨析的词和它前后的词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

另外,要多做比较,抓住特征学好文言句式。

把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进行比较,容易理解什么叫“特殊句式”;把握文言句式的某些明显标志或者某种规律,力争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本质;把一些句子放到一定的语段中进行理解,容易掌握像省略句这样的一些句子,这也是文言句式的学习不能忽视整体阅读的具体含义。

●二、重点难点化解1、课文大意化解:本文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课文前三段是叙述,最后一段是评论。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简单地交待了背景,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炫耀,引起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悔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最后一段评论,点明主旨,提示故事象征的深刻含义,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加深了讽刺的内涵。

2、叙述的技巧化解:第一,冷静客观的笔法。

托尔斯泰曾说:“不要把你的读者当成傻瓜,你只管叙述你的故事就足够了。

一个作者可千万不要在那里空发议论。

”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就经这种冷静客观的笔法著称于世。

这篇课文在叙述上没有使用什么突出的笔墨,只是由浅入深,先写出现象,再点出事件的结果,层层提示“齐人”龌龊的灵魂,剥去他虚伪的外衣。

具体来说,先写“齐人”口头上的吹牛(“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引起其妻的疑心“未尝有显者来”;再写其妻侦察(“瞯”)所见:“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是说这个自吹自擂的家伙连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一个搭理他的,所谓“尽富贵也”纯属吹牛;“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揭示的谜底,原来亿不过是个乞丐,而且还是一个死皮赖脸的痞子。

末尾再补一笔“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写“齐人”厚颜无耻,真是从外表神态,透入到精神骨髓。

读这种冷静的叙述文字,特别需要我们从字里行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也是叙述文字最富魅力的地方,许多叙述类文字都有这个特点。

另外,课文的叙述也是暗含了一些技巧的,比如层层深入,就是一种“抽丝剥茧”的手法,最后再补一笔,人又谓之“颊上添毫”。

第二,繁笔与简笔的处理极有讲究。

“良人出”至“尽富贵也”在文中竟然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繁笔,目的是为了突出这一现象,并为下文写“瞯”作好铺垫,同时这一重复还与后文形成对照,相反而又相成,另外,这一重复也为后文蓄势,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使下文的反跌更有力。

而当其妻“告其妾”时,却只用了“今若此”三个字,好像把话说到半截又咽了回去,特别是那个“此”字,竟然包括了从“蚤起”以下的44字所描写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

这是因为前面的叙述已经淋漓尽致了,精彩的镜头如再出现反而显得乏味了;何况其妻的内心感情之复杂绝不是重述其所见的种种丑恶现象所能尽,反不如只说半句话更为含蓄有力。

就是下文一个“讪”字,一个“泣”字,也是极尽匠心的。

关于简笔与繁笔,《水浒传》中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写山神庙,只有“破落”两字;写景阳冈上恐怖的黄昏,只说太阳“渐渐地坠下去”;写大雪只下了一个“紧”字。

学习时可以再参照一下。

3、“齐人”穷得讨饭,怎么会有一妻一妾?化解:一种观点认为,妾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主题的突出和情节的安排。

比如妻发现了疑点便对妾倾诉自己的心事;盯梢回来,又把所见告诉了妾;妻妾二人互讪互泣,表达效果上显然比一个女人的自怨自艾更突出。

没有“妾”,“妻”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较大限制,故事的讽刺力量也会大大削落。

比如,只说“骄其妻”就远不如说“骄其妻妾”显得传神尽态。

另一种观点,也是笔者的观点,认为妾的出现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带有很重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却未必合理。

如果从理上去分析,这个问题是不会有答案的,即使说是为了情节的安排,也是牵强的。

事实上,“齐人”不过是比喻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人,如果看看那些人的影子,就是今天,我们的身边就多的是,为了升官,整天在复杂的人群中求张告李,是一种表现;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权力,在无数次的无可奈何中委曲求全,这不是与乞丐一样吗?更有甚者,为了物质上的享乐,竟然给某些要人或权臣送上自己的妻子、女儿,茅盾先生的《子夜》中不是有这方面的精彩描写吗?所有这些人,他们富裕的是物质,贫穷的是精神,他们的已有财产和将有财产,岂止是养一妻一妾?《孟子》中的这一段,讽刺的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群。

作为为人修养的一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4、“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是说故事者的解说之词呢,还是“齐人”之妻说出来的话?化解:有的说是作者站出来说话,有的则认为是齐人之妻说出来的。

其实,这是作者在替他的主人公表达内心的独白,这有点象鲁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对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最后的结论还是后者,这里“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也正是“齐人”之妻在恍然大悟后的一句内心独白,由说故事的人代他表达出来罢了。

●三、相关知识补充1、【而】“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起连接作用。

“而未尝有显者来。

”“而良人未之知也。

”起转折作用。

2、写作动机是什么?先要看课文的前一章:“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瞷”字,本意是窥视,本身并非光明磊落的行为,“瞷”人更属非礼,被“瞷”的人,想必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不是内挟阴私,就是外充伪善,齐王以王者之尊,竟然派人去“瞷”孟子,孟子当然很反感,所以,在上一章里就用“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这还不够,为了自我表白,在课文中,孟子又用“齐人”的故事对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课文的写作意思非常明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就不会做自欺欺人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幅伪善者的面孔做给人看。

这正是孟子证明自己的光明磊落。

3、谈谈讽喻。

课文从总体上是使用了讽喻的手法。

讽喻即用一种富有机智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道理的虚构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

是一种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是在本意不便于明说或者为了说得更形象、更明白的情况下使用的。

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叫讽喻。

讽喻着重在用事理打比方。

”讽喻与比喻不同。

比喻是在一句话中以与本体类似的事物为喻体同本体相比照,喻体不能单独成篇。

讽喻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作为喻体,说明道理,且作为喻体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

讽喻与讽刺也不完全一样。

它们都有讽刺意味,但讽刺主要是揭露性的,是直书其事,且具有贬责、指斥的意思。

讽喻则主要是寓事理于故事之中,含蓄、委婉,给人以启迪和诱导,有批评,但那是一种善意的规劝。

讽喻的使用灵活,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

按表达功能分,讽喻可以分为:(1)进谏性讽喻。

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政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

(2)启迪性讽喻。

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

(3)寓理性讽喻。

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

按结构分,又可以分为独立性讽喻和非独立性讽喻两种。

分别举例如下:(1)进谏性讽喻。

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2)启迪性讽喻。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

“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

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鲁迅《立论》)(3)寓理性讽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