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 健康的作息时间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认为每个时辰都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和经络,因此在不同的时辰进行不同的保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子时(23:00-01:00):肝脏养生,睡眠充足,不熬夜,不饮酒。
丑时(01:00-03:00):胆经养生,练习深呼吸,平时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寅时(03:00-05:00):肺脏养生,进行深呼吸,不要熬夜。
卯时(05:00-07:00):大肠养生,清晨排便,早餐要吃得清淡。
辰时(07:00-09:00):胃脾养生,早餐要吃得充足,不要过度劳累。
巳时(09:00-11:00):心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午时(11:00-13:00):小肠养生,午餐要吃得清淡,不要过度进食。
未时(13:00-15:00):膀胱养生,保持身体适度活动,不要久坐不动。
申时(15:00-17:00):肾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酉时(17:00-19:00):心包养生,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过度疲劳。
戌时(19:00-21:00):三焦养生,晚餐要吃得清淡,避免过度进食。
亥时(21:00-23:00):膀胱养生,睡前要保持放松,不要过度消
耗体力。
以上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时辰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应该如何保健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十二时辰养生

十二时辰养生凌晨3到5点肺经当令,这叫寅时。
古代一天为十二时辰,现在我们叫小时,就是把一个时辰分为两个小时。
凌晨3到5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深睡眠的时候,到五点以后就可以醒了。
5点到7点就是大肠经当令。
,到大肠经当令的时候,你要起床大小便,这是正常的。
7点到9点吃早饭,现在咱们很多人都搞反了。
胃上班是早上7点到9点,一天就这个时间是胃正常上班工作的时间段,所以你吃饭一定要重视。
你要尊重你的身体,尊重你身体的这个胃,按照它的要求,你在这个点一定要吃好饭。
不要早晨你糊弄,中午呢工作餐随便吃点,到了晚上你大吃二喝,这样你对不起你的胃,你伤害了你的胃,因为7点到9点是胃上班工作。
那么它选择这个时间段上班工作呢?因为这个时间段太阳升起来,阳气升发,我们这个胃它要食的这个说法。
上午7点到11点是脾胃的工作时间段。
到了下午了,脾胃干完它的活儿就准备休息了。
可是如果到了晚上你还大吃二喝,甚至吃的很晚,你这就把脾胃给伤了。
你就是强迫它给你加班干活,这样你就伤害了它。
长此以往,肯定你脾胃功能就下降了。
如果你晚饭吃得过晚过多,你一是睡不好觉,另外呢,你把脾胃累着了,第二天早晨你没有有食欲。
因为你把它累着了,它应该上班的时候它也没有精神没有力气了,也干不动活儿了,所以它就不愿意让你进食,你就没有食欲。
你就没有食欲,随便吃一口,就去上班了。
这样你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你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时间一长你脾胃就累坏了。
脾胃的病就攒下来了。
到最后爆发的时候,你想治好那要费很大的劲。
完了之后,你身体也搞坏了,到那个时候你后悔也晚了。
9到11点是脾经当令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喝点儿水。
到了脾干活的时候,把水给他补充上来,给脾的功能一个发挥。
这也是身体的需要,并不是脾本身的需要。
11到13点,这个时候时间段吃午饭。
完了之后呢,小睡一会儿。
因为这个时候是阴阳转换的时候,就是阳极阴生,就是阴气开始滋生。
这个时候,你要是稍微睡一会儿,对阴阳的转换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的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时(23∶00~1∶00)是深睡的时候子时是夜里11~1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
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
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心肾不交。
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
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二、丑时(1∶00~3∶00)适合养肝血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丑时是人体的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经值班。
肝的作用是藏血,主筋。
人体如果弹性出了问题,握力不行的话就是肝出了问题,血出了问题。
因为你的血不能濡润这条筋。
所以,肝病的人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否则,夜里不睡觉就会影响到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将军之官,主谋略。
人的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与否,肝气的足否是起很大作用的。
肝气足,反应敏捷。
丑时虽然属升发,但这时还得有所收敛。
三、寅时(3∶00~5∶00)肺经当令要“肃降”寅时,对应凌晨3~5点。
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
皇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

黄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1.子时养护胆经:气血流注,保护体内的暖阳时间:23:00-1:00,养生之道:胆的生理功能是供应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要按时睡眠。
调畅胆气:一定要吃早餐,夜宵阻挡胆汁的分泌。
2.丑时养护肝经:深度睡眠,让生命之树常青时间:1:00-3:00。
养生之道:要在精神上保持柔和,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和排毒功能,还要以熟睡来维持肝主藏的造血功能.3.寅时养护肺经:天亮起身,令气血整装待发。
时间:3:00-5:00。
养生之道:这时全身器官都要休息,让肺合理地分配气血。
4.卯时养护大肠经:排出毒素,轻微运动保健。
时间:5:00-7:00。
养生之道:养成在这个时段排便的习惯,可以喝一杯水,锻炼一下身体,都有助于排便。
5.辰时养护胃经:营养早餐,饭后百步助消化。
时间:7:00-9: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吃热早餐,比如豆浆,热稀饭,山药粥,蔬菜,等。
6.养护脾经:分解食物,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时间:9:00-11:00。
养生之道:早餐之后,这个时间段要消化食物,早餐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7.午时养护心经:睡好午觉,护好人体的君王。
时间:11:00-13: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安静的睡午觉,大约15-60分钟为宜。
最好是躺着睡。
8.末时养护小肠经:充足营养,让肠道气血顺畅。
时间:13:00-15:00。
养生之道:午餐一定要吃好,要精,要丰富,要主食,肉类,蔬菜配合着吃。
9.申时养护膀胱经:喝水养生,长久保持健康活力。
时间:15:00-17: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排尿。
10.养护肾精:休息调养,收藏脏腑的精华。
时间:17:00-19:00。
养生之道:此时运动量不能太大,也不能饮用大量的水,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此时应适当的休息。
此时散步,登楼梯都可以锻炼肾精。
此时可以喝些补肾脏的汤,11.戌时养护心包经:静心养神,与心脏拉好关系。
时间:19:00-21:00。
12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在11点钟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寅时: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
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汉令。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上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巳时:脾经当令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当令。
午时:心经当令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进候是心经当令。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趴一会儿,歇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
午饭要吃好,就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要丰富一些。
申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令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
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个很特殊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养生健康的作息时间
古代养生家认为,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古人有一套对应天时的作息时间,这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是符合人体的生物钟的,因此,一个懂得养生的人,就应该按照这个时间去作息,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晚上9-11点(亥时):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完全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
晚间11-凌晨1点(子时):肝脏在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3-5点(寅时):肺排毒时间。
有些人总是半夜咳嗽加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白天不咳嗽,而到了半夜就咳嗽,这是因为人体排毒的动作走到了肺,其实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证明人体自洁的功能在起作用。
这时,不应用药进行止咳,以免抑制废物的排出。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凌晨5-7点(卯时):大肠在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很多人晚上不睡,早上自然就起不来。
由于想睡懒觉,早上不起床,而一起床后,马上要赶着去上学上班,因此来不及大便,而改成晚上或其他不确定的时间大便,这实际上是强行改变人体的生物钟,时间长了对身体都没有好处的。
凌晨7-9点(辰时):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间段,应吃早餐,很多人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容易得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