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团结小学邓晶).docx

合集下载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省一等奖)共18页文档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省一等奖)共18页文档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省一等奖)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课件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课件

03
中国电影与文学
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 军山》产生,标志着中国电影 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大 量优秀作品。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 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吸引 了众多国际电影制片人。
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
《霸王别姬》
这部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两 个京剧演员之间的爱恨情仇,获得了 国际影坛的高度评价。
《活着》
《我不是药神》
这部由文牧野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 个卖假药的商贩如何成为病人心目中 的英雄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 个普通农民的苦难历程,反应了中国 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楚辞》 等作品。
唐诗、宋词、元曲等各个时期都有特殊的文学风 格和流派。
02
中国音乐与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
总结词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特殊的音乐体系和丰富的音乐文化,成为了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详细描述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类型,每种类型都 有其特殊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宫廷音乐通常庄重典雅,民间音乐则充满了生活力息和 地方特色。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也非常丰富,如古琴、琵琶、二胡等,每一种乐器都有
其特殊的音色和演奏技能。
中国现代音乐
总结词
中国现代音乐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音乐的 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
详细描述
中国现代音乐在创作手法、音乐情势和乐器使用等方面都进 行了创新,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同时,中国现代音乐也 更加重视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进行交流 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音乐的繁华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五年级下册《9、吹向世界的中国风》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五年级下册《9、吹向世界的中国风》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江门海上丝绸之路
任务:
• 大洲湾有个美丽的名字,叫什么?
大洲湾遗址
• 大洲湾遗址,位于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大洲湾内。为开启大 航海时代之后西方第一个来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葡萄牙在华 建立的一个重要贸易地点,直至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入居澳门才 结束。 •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好望角到日本的贸 易航线,而上川岛就在这条航线的中间地带。随着明朝政府荡平 葡萄牙人在浙江近海的贸易据点。此后,上川岛很快发展为中葡 之间的商品交流中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而花碗 坪遗迹的青花瓷碎片,就是当年中葡贸易的遗留物。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五年级下册 《9、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江门海上丝绸之路
江门海上丝绸之路
新会官冲窑遗址
古溽洲(又称溽城,位于今天的江门台山市广海镇一带) 上川岛乌猪山
广海烽火台
大洲湾遗址 方济各•沙勿略墓园 现状
任务:
• 哪里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销瓷生产 基地?什么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见证?
台山川岛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重要中 转站和主要贸易场所。早在16世纪,便被葡萄牙人称之为 “贸易之岛”,法国人称其为“希望之地”,葡萄牙人被 准许居留川岛,川岛成为葡人初期的远东商业基地,在上 川岛停泊并上岸陈列货物,与当地人交易。
江门海上丝绸之路
任务:
• 为什么会命名为“乌猪岛”?
乌猪山——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
据《郑和航海图》记载,在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航路上,广海卫 附近的大海中有大金、小金、上下川山和乌猪门等地理航标。 另一本《顺风相送》中也留下了大量往返于中国沿海地区与越 南、马六甲和马来西亚半岛等地之间海上航行的西洋针路。这些西 洋针路许多都以乌猪山作为沿途航行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燮所著的《东西洋考》记载“南亭门对开打水四十七托,用 单坤五更,取乌猪山”。可以知道从中国东南沿海前往交趾、占城、 吉兰丹、柔佛、马六甲、亚齐、印度、锡兰等地的西洋针路。乌猪 山恰好在这条西洋针路之上。 另一部航海秘籍《指南正法》中也记录了有六条前往越南、柬 埔寨、暹罗、雅加达和马来半岛等各地的海上航线,途径乌猪山。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等伟大的先人在历史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习他们的,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伟大先人的事迹。

知识: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与事迹,学习他们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

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文化还以比较原始的状态存在于生活之中。

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得到有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信息,例如许多的民间传说等。

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获得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介绍或历史文化常识,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与贡献了解不多,甚至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戏说”的观点去认识历史。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对历史常识了解不多的环境里。

由于视野的狭窄,他们的历史知识不多,对古代历史名人们的伟大贡献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对于伟大先人的认同感、崇敬感难以被激发。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拉近这个话题的时间距离。

其次,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纠正部分错误认识。

通过“孔子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了解孔子的作为以及他对过去、现在社会的影响。

然后可以通过孔子故事、格言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扩展让学生知道孔子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价值观上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伟大先人们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单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文化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感受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乐于参与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活动。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不深刻;对中国文化现如今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认识尚浅,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缺乏自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将我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感受中华文化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贡献,感受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歌曲《中国话》(SHE),体验外国人学习中国话的乐趣,请同学们要注意歌词。

(播放课件)2.交流:师:通过歌词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汉语已经慢慢变成世界上流行的语言,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一种时尚。

师:为什么外国人都想学我们的中国话呢?生1:中国强大繁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生2: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会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3.提示课题。

师:是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正因为祖国繁荣、昌盛,中国文化才会走向世界,就像一股风吹向了世界各地。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文化之风,是怎样吹向世界各地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形式,一下子就将大家的兴趣和精神激发起来,通过歌词表述,了解到全世界都在学讲中国话,既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情境,又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好准备。

(二)交流探讨,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画面:(书中图片),交流观后感受。

(1)分别请同学们描述出图片的内容。

(2)交流:看了这些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此时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为外国生活中的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感叹、自豪。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9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9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9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

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新编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3篇

新编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3篇

新编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3篇【实用】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

使学生能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导致的,自身无法回避。

面对这样的烦恼,应该在接受现实的同时,面对现实,并寻求排解的方法。

有些烦恼则是“自寻烦恼”,如果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状态就可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教学理念: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减少那些人为的烦恼及在有了烦恼的时候如何去面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人都有烦心事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身相伴。

然而“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容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1.调查统计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

2)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我的烦恼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身的烦恼。

你有什么烦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

让学生想一想自身有什么烦心事无法排遣,并写出来。

3.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身的烦心事。

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高就好了。

2)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3)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

4)……第二课时走出烦恼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情境一: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讨论: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身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吹向世界中国风》教学案例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吹向世界中国风》教学案例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教案例教材剖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最后一个活动主题。

本单元旨在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密与认可感,使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得以弘扬和传承。

而本课是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赏识中,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而启迪学生珍爱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b5E2RGbCAP经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但关于中国文化现如今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认识浅易。

身为五年级学生,有必定的表述、察看能力。

p1EanqFDPw 教课目的:(1)能力培育:经过采集资料、沟通、议论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认识感觉中国以自己的文化魅力博得了世界,领会和感觉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DXDiTa9E3d (2)人品塑造:加强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社会化,培育学生爱国心。

(3)感情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启迪学生珍爱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教课重难点:让学生经过认识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欢,感觉中国文化的独到魅力,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采集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的案例和北京奥运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法、创建情境法教课手段:新讲课教课流程: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1、教师:“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大人小孩年年都盼着过大年。

现在,连外国人也迷上了,瞧!”播放课件《外国朋友过中国年》。

(件内容:世界各地外国友人在中国年,有的在高,有的在春,有的在包子⋯⋯,片极富裕感染力,一派喜色洋洋的情景。

背景音《乐融融》。

)RTCrpUDGiT2、切入,板《吹向世界的中国》。

(意:缺少感情是行德育的一种机能性缺点,所以,必高度重感情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价,播放孩子熟习的乐融融音,看着外国朋友做着自己再熟习不的事情,一来,既教课的睁开情境,又学生的感情升作好了准。

)5PCzVD7HxA二、沟通互激共1、同学翻开本,真的本第89----90 ,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外国朋友中国文化的喜?能够自己学,也能够和小伙伴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世界风
教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课题:《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内容:教学设计学校:富源县竹园镇团结小学教师:邓晶
一、教学活动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要达到课程的目标,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本在课堂中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本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选择恰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学生情感,并深入思考,感受到中国风吹向世界。

二、教材分析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这一单元是从文化的角度,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中国文化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也使得东西方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这种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本课是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欣赏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独特的美和魅力,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深刻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我们五年级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外国友人喜爱中国文化的事例。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也有表述能力,但是学生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对中国文化如今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了解浅显,所以在本课教学中通过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习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视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感受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以及在世界文化的影
响力。

3.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树立珍视和弘
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认识到只有中国民族强大繁荣
的时候中国文化才会走向世界。

2.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文化传统。

六、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九、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由“龙”字引出中国文化,请学生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
化。

2.教师播放有关中国文化的PPTo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更深切体会祖国文化的魅力,引起共鸣,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交流互助,激发共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本55页小故事・古老的丝绸之路。

2.学生自由发言丝绸之路的内容。

3.学生默读肯本57页小故事・郑和下西洋。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5•教师小结:郑和下西洋开辟了陶瓷之路,精美的陶器在许多国家刮起了“中国风”,其实中国风就代表中国文化。

6.小组合作学习课本56页小故事・鉴真东渡。

7.学生自由发言日本的文化有哪些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8•教师小结:告诉世界,中国有这么多丰富的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如风一样吹向世界。

9.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中国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原有认知,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到课堂,使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堂资源的梳理,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传播。

10•教师讲解如今的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
地再一次掀起了中国文化的热潮。

11.学生总结新闻链接的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PPT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关注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的参与,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三)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1.让学生自由发言这堂课的感想。

2•教师总结: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对西方人民有着巨大的吸
引力,中国文化浸透着五千年辉煌的华夏历史,汇聚了56个
民族的不同特点,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希望了解中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