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和冷链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一、疾控机构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

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二、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种单位应根据免疫程序、年度工作计划、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冷链储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储存数量。

三、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采用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

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

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含吸附剂疫苗不可贴壁放置。

四、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可冷冻保存的疫苗存放在底部、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冰箱上部,避免冻结。

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____疫苗等在2-8℃条件下避光储存和运输。

六、脊灰减毒活疫苗在-20℃以下保存,运输过程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

七、其他疫苗和疫苗稀释液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____药典》和使用说明的规定执行。

八、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

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九、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分发疫苗。

十、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十一、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应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____年备查。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二)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是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它包括疫苗的储存条件、储存设施、储存管理、疫苗运输等方面。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疫苗管理制度是指对疫苗的生产、存储、运输、分发、接种等环节实施监管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疫苗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疫苗的生产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医药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能力。

监管部门会对疫苗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和抽检,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疫苗的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监管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和运输单位按照标准进行疫苗的存储和运输。

3. 疫苗分发和接种:疫苗在分发和接种过程中需要保证流程的透明和追溯性,确保疫苗能及时送到接种点并被正确使用。

监管部门会建立疫苗分发和接种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4. 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监管部门需要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接种人群的安全。

冷链管理制度是指对疫苗冷链设备、技术和管理流程实施监管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冷链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冷链设备和技术要求:疫苗的冷链运输和存储需要使用专门的冷链设备和技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监管部门会对冷链设备和技术进行认证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定。

2. 冷链管理流程:疫苗的冷链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温度的监测和记录、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监管部门会对冷链管理流程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冷链管理的规范和有效。

3. 冷链监督和检查:监管部门会对冷链设备和管理流程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冷链运输和存储的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是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严格执行和监管,确保疫苗的有效供给和安全接种。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模板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模板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模板1. 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控制和管理疫苗冷链运输、储存及接种过程中的温度管理,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管理标准2.1 冷链设备和车辆管理1.所有冷链设备和车辆必须经过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故障设备和车辆应及时维修并记录维修情况;2.冷链设备和车辆应安装温度传感器,并定期检查和校准传感器的准确性;3.冷链设备和车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按照规定温度进行监控,并记录相关温度数据;4.确保冷链设备和车辆有充足的电力或燃料供应,避免温度异常波动;5.冷链设备和车辆应定期进行温度验证和校准,确保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2.2 疫苗运输管理1.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应放置在专门的疫苗运输箱或容器中,并确保其密封性和隔热性;2.运输过程中,疫苗容器应放置在专用的冷冻盒中,确保温度稳定;3.疫苗运输车辆应根据疫苗的特点和运输距离,合理安排车辆和运输时间,避免长时间停车或运输时间过长;4.疫苗的运输箱或容器上应标注疫苗名称、批号、运输温度要求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2.3 疫苗储存管理1.疫苗储存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确保室内温度恒定、干燥、通风等条件;2.不同种类的疫苗应分别存放,严禁混装、混放;3.疫苗应储存在专门的冷藏或冷冻设备中,并设置合适的温度;4.储存设施内的疫苗应定期进行参数检测和记录,并确保温度控制合格;5.对于过期的疫苗或疫苗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

2.4 疫苗接种管理1.接种点应设立专门的疫苗接种区,保证温度控制合适;2.接种点应定期检查疫苗冷藏设备的温度记录,并保存相关数据;3.疫苗接种前应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保存期限等信息,并记录;4.接种过程中应根据疫苗的要求,合理控制注射器的使用、注射部位、注射速度等,确保接种质量;5.接种过程中应记录接种人员的信息、疫苗批号、接种日期等相关信息,以便日后追溯和记录。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4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4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确保证适龄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杜绝疫苗因储存和运输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损害,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

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

二、县疾控中心所进疫苗均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由市疾控中心疫苗冷藏车负责运送;县所辖各接种单位进苗由县疾控中心使用冷藏设备(放置有冰排及温度计的冷藏箱、冷藏包)由疫苗运输车负责运送,或由各预防接种门诊派专车通过配发的冷藏设备(放置有冰排冷藏箱、冷藏包)进行运输。

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应马上放置于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条件应符合疫苗储存要求。

三、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及资料。

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县疾控中心在向接种单位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五、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县疾控中心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分发疫苗。

疫苗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位和疫苗生产厂家、品种、数量等,按照先进先出和按批号出库的原则发放,并做好出库记录。

七、县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由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异常的疫苗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做好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工作,保障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的环节和人员。

第三条职责分工1.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的协调和监督工作;2.各科室负责本科室疫苗接种和疫苗冷链管理的具体实施;3.医院供应部门和仓库负责疫苗的采购、储存和库存管理;4.医院医务部门负责疫苗接种工作的宣传和引导;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二章疫苗接种管理第四条接种对象1.依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疫苗接种规划,确定接种对象;2.接种对象包含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生、成人和特殊人群等。

第五条接种服务流程1.接种服务供应前,应向接种对象及其监护人供应相关知识和信息;2.完成接种的人员应及时填写接种记录,包含姓名、年龄、性别、接种时间、接种地方、疫苗名称和批号等;3.对于需多次接种的疫苗,应建立个人接种健康档案,及时记录接种情况。

第六条接种设施和设备1.接种设施应设置在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分的场合;2.接种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3.接种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消毒棉球等器具。

第七条接种风险评估和防备1.接种前,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相关病史和禁忌症的评估;2.对于存在明确接种禁忌的对象,不得进行疫苗接种;3.对于有过敏史或其他疾病的接种对象,应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

第八条疫苗异常反应报告与处理1.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接种过程中显现的异常反应情况,并记录在接种者个人接种健康档案中;2.对于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应立刻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三章疫苗冷链管理第九条冷链设施和设备管理1.医院应建立符合疫苗冷链管理要求的设施和设备;2.冷藏设备应定期检查温度,防止温度波动超出规定范围;3.冷藏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温度记录应及时填写和保管。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

疫苗冷链管理制度疫苗冷链管理制度是指针对疫苗的储存、运输、配送和接种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力不受影响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为疫苗冷链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一、疫苗储存环节的管理1.疫苗库房的建设与管理要求:(1)选择合适的库房,确保温度、湿度和消毒等环境符合要求;(2)建立库房温度和湿度的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和校准;(3)制定库存清单,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期。

2.疫苗储存的操作要求:(1)确保疫苗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避免高温和低温的影响;(2)采用合适的包装和容器,避免疫苗受到光照、氧化和冻结的影响;(3)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确保疫苗的有效期。

二、疫苗运输环节的管理1.疫苗运输车辆的管理:(1)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保证车载设备和保温设施的完好和有效;(2)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疫苗运输过程中的操作要求:(1)确保车内温度符合要求,避免高温和低温的影响;(2)避免剧烈振动和异物对疫苗的影响;(3)加强车内环境的卫生和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三、疫苗配送环节的管理1.疫苗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求:(1)建立合理的配送网络和物流体系,确保及时和准确的配送;(2)建立配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疫苗配送过程中的操作要求:(1)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配送过程中不受高温和低温的影响;(2)加强包装和容器的防护,避免外部因素对疫苗的影响;(3)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疫苗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疫苗接种环节的管理1.疫苗接种点的建设与管理要求:(1)建立合适的接种点,保证符合安全、卫生和隐私保护的要求;(2)建立接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接种的安全和技术水平。

2.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操作要求:(1)接种前进行疫苗的核对和确认,确保正确的疫苗接种;(2)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疫苗接种,避免接种误差和交叉感染;(3)记录接种信息并妥善保管,确保接种效果的评估和跟踪。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模版(2篇)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模版(2篇)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模版一、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箱,领取疫苗时必须配臵相应冷藏设备。

二、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疫苗发放、运送、接收人员要进行温度监测记录。

三、接种单位购进疫苗以及接收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供应的疫苗时,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

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同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

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____年备查。

四、接种单位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储存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留有1-2厘米的空隙,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使用。

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使用、疫苗记录。

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____年备查。

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季度盘查____次,做到帐、苗相符。

五、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疫苗储存和运输应符合温度要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麻疹类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脊灰疫苗在-20℃以下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五、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臵,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

制定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

六、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____次(上午和下午各____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并妥善保存温度记录本。

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七、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柜严禁存放过期疫苗及其他物品,保持冰箱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

八、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

九、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疫苗过期、破损、失效、接种门诊应及时上报领导进行核实、登记、领导签字,并对报废疫苗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销毁。

疫苗冷链系统规章制度

疫苗冷链系统规章制度

疫苗冷链系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提高疫苗接种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疫苗冷链系统是指在疫苗生产、储存、运输、接种等各个环节中,保持疫苗在推荐的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系统。

第三条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经济、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范围包括疫苗生产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单位。

第五条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冷链管理能力。

第七条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疫苗冷链追溯制度,确保疫苗来源可追溯、质量安全可控。

第二章疫苗冷链设施管理第八条疫苗冷链设施应当具备相应的冷链设备,保障疫苗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

第九条疫苗冷链设施应当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疫苗冷链设施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第十一条疫苗冷链设施应当建立健全温度异常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疫苗质量。

第三章疫苗冷链运输管理第十二条疫苗冷链运输应当遵循冷链要求,确保疫苗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

第十三条疫苗冷链运输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运输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疫苗来源可追溯。

第十四条疫苗冷链运输中应当设置专人负责疫苗冷链监测,及时监测温度信息。

第十五条疫苗冷链运输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包装和保护措施,防止外部环境因素对疫苗的影响。

第四章疫苗冷链接种管理第十六条疫苗冷链接种单位应当建立规范严谨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安全使用。

第十七条疫苗冷链接种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具备冷链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疫苗冷链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疫苗冷链接种记录和报告系统,确保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九条疫苗冷链接种单位应当进行疫苗冷链管理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疫苗冷链监督管理第二十条疫苗冷链监督管理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疫苗冷链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和冷链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箱,领取疫苗时必须配置相应冷藏设备。

冷藏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二、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疫苗发放、运送、接收人员要进行温度监测记录。

三、购进疫苗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

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同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

健全疫苗保管制度,建立疫苗出入库台帐,做到日清月结,帐苗相符。

每个新批号疫苗均需单独分页进行登记。

疫苗出入库登记必须填写齐全完整无逻辑性错误。

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领取或接种疫苗时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储存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留有1-2厘米的空隙,以及先产出、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的使用。

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使用、疫苗记录。

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月盘查1次,做到账苗相符。

五、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冷链设备要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

制定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

六、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2次(间隔6小时)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并妥善保存温度记录本。

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七、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柜严禁存放过期疫苗及其他物品,保持冰箱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

八、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白拆卸。

九、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疫苗过期、破损、失效,应及时上报领导进行核实、登记、领导签字,并对报废疫苗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