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制造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及2024年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正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服装行业也不例外。
智能制造的引入对服装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2024年,智能制造在服装行业将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生产设备的普及在2024年,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普及到服装行业的生产环节。
智能生产设备包括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缝纫机、3D打印等,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生产设备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二、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大量的数据将被收集和分析,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三、智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推动服装行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仓储和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营风险。
四、个性化定制的兴起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服装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通过虚拟试衣、3D扫描等技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进行量身定制,获得符合自己身材和喜好的服装。
个性化定制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减少库存和资源浪费。
五、智能化的购物体验智能制造在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将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进行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试穿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服装,提前感受到产品的质感和风格。
智能化的购物体验还包括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购买决策的准确性。
服装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服装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服装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服装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下是对服装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些现状的描述。
首先,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服装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
传感器可以嵌入到服装中,实时监测身体数据和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定制化的服装设计和生产。
例如,智能运动服装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运动员的体温、心率和耐力等指标,为训练和竞技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其次,人工智能在服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服装设计样本进行分析和学习,进而生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优化排程、提高质量控制并实现自动化生产。
第三,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为服装智能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
变化。
传统的服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试衣和修改,而借助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打印出服装模型,实现快速的设
计和生产。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此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服装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互联网,设计师和消费者可以直接交流和合作,实现个性化定制。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连接和共享,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
总的来说,服装智能制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问题、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人机协作等。
只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进一步推动服装智能制造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品质、个性化的服装产品。
时尚与科技智能服装的未来发展趋势

时尚与科技智能服装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尚与科技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在当今社会中却开始融合,科技的发展给时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服装作为时尚和科技的结合体,正逐渐成为时尚界的新宠,引领未来时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智能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时尚产业的影响。
一、智能材料的应用扩展在智能服装的发展中,智能材料是关键所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材料被应用于服装设计和制作。
例如,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感应器等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智能服装中,使得服装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和交互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智能材料将会推动智能服装的发展,例如可自清洁、自发光、防尘防水等功能,使智能服装更加实用和便捷。
二、智能设备的进一步融合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和便携,这也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未来,人们将不再依赖手机等传统设备来获取信息和进行交互,而是通过智能服装直接实现。
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设备可以与智能服装相互连接,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方式来实现与外界的交互。
这种设备的融合将使得智能服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智能时尚设计的创新智能服装不仅在功能上有所创新,在时尚设计方面也呈现出全新的趋势。
未来,智能服装将更加注重与时尚的融合,使得智能服装不仅具备实用性,还具备时尚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智能材料的运用,打造出更加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使智能服装成为时尚的代表。
此外,智能时尚设计也需要注重人体工学,合理考虑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提供更加舒适和符合人体工学的穿戴体验。
四、智能服装的市场前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智能服装市场前景看好。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智能服装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
智能服装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健康领域,还将进入到时尚、娱乐等领域。
这将为智能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智能服装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智能服装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时尚界,智能服装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服装技术的发展现状智能服装技术源于对穿戴式设备的探索和研发。
最早的智能服装主要是指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的电子元件嵌入到衣物中。
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智能服装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
现今,智能服装技术已经远非简单的电子元件嵌入衣物那么简单。
一方面,很多高科技企业开始在智能服装领域进行深度研发,推出了各种与人体健康和运动相关的智能服装产品。
例如,智能运动T恤可以通过感应器来监测运动员的体温、心率等生理指标,并即时反馈给搭配的手机APP,以便用户进行运动健康管理。
另一方面,设计师们也开始将科技元素融入到时尚设计中,创造出了独具创意和前卫感的智能服装。
例如,一些品牌推出了能够调节温度、改变颜色和播放音乐的智能外套、智能裙子等。
智能服装技术的未来趋势智能服装技术的未来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
随着传感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进步,智能服装的功能将越来越丰富多样。
首先,智能服装将朝着更加健康和可穿戴的方向发展。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帮助智能服装实现更好的透气性、抗菌性以及防紫外线等功能。
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也将使智能服装能够更准确地监测健康状况,对疾病进行早期预警。
其次,智能服装将与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可以想象,未来的智能服装将能够将用户的情感和状态以图像、声音甚至触觉的形式传递给其他用户。
这意味着人们不再单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沟通,而是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状态,增进沟通和交流的效果。
最后,智能服装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智能服装可能成为可持续时尚的一种解决方案。
例如,智能服装材料的研发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友好和循环利用。
人工智能服装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服装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一项技术的革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
其应用领域之一为服装行业,人工智能技术为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带来了创新的机会。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人工智能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相关产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人工智能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 智能设计助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服装设计数据和风格趋势,为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设计助手。
通过与设计师的互动和学习,智能设计助手能够生成创新的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2. 智能面料选取传统的面料选取往往需要人工经验和大量试验验证,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服装设计要求,通过对各种面料的特性和性能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的面料选取,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3. 智能服装定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服装定制更加精准和高效。
通过使用专业的扫描仪、3D建模等技术,可以获取消费者的详细身体数据,然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最终实现个性化的服装定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体验。
三、人工智能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1. 能源管理传统的服装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能源消耗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能源使用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质量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利用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通过对大量样本图像的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准确判断产品的缺陷和质量问题,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协调困难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进行供应链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市场需求、库存和生产能力等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
四、人工智能在服装销售中的应用1. 智能推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电商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偏好和浏览行为等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
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及2024年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正逐渐渗透到服装行业中。
本文将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并分析2024年的发展趋势。
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并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一、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服装行业的影响提升用户体验: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装体验。
例如,智能手表可以监测用户的健康数据和运动情况,智能眼镜可以提供增强现实的视觉效果,智能鞋可以记录步数和跑步轨迹等。
这些设备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功能需求,还注重了时尚与科技的结合。
打造智能服装生态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为构建智能服装生态系统提供了机会。
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连接,服装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定制选项。
例如,智能衣橱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天气预报推荐合适的穿搭方案,智能配饰可以自动调整颜色和亮度以适应不同场合。
创新设计和材料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催生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应用。
服装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时尚元素与智能科技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智能时尚产品。
此外,各种智能传感器和柔性电子材料的应用,也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使得服装更加舒适、功能更强。
二、2024年的发展趋势智能健康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的智能服装将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指标,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警示。
这对于用户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定制选项。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和设计,定制出独一无二的智能服装。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服装行业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挑战。
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加精准的生产和销售,减少库存和废品,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行业中的应用。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可穿戴设备涉及到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因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正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服装行业。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人工智能在服装行业的应用智能设计与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帮助设计师预测时尚趋势、优化设计流程以及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
例如,利用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AI可以自动生成时尚设计草图,提供创意灵感。
还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偏好和社交媒体数据,帮助品牌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智能生产与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服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从面料选择到生产计划,都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
利用AI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和优化算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中,AI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优化库存管理、配送和物流规划,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智能销售与个性化推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品牌进行智能销售和个性化推荐。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历史、偏好和行为数据,AI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购物建议,提高购物体验和转化率。
同时,AI还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客服和在线咨询,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务。
二、未来发展前景智能定制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服装定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AI技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化设计和生产,提供更贴合消费者身材和喜好的服装产品。
这种智能定制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库存和资源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虚拟试衣与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结合虚拟试衣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
通过虚拟试衣,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进行试穿,更直观地感受服装的效果和质感,减少退换货的风险。
同时,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的服装和现实场景结合,让消费者更好地判断服装的适合度和搭配效果。
智能可穿戴技术: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的结合,将给服装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智能服装经济可行性分析

智能服装经济可行性分析引言随着人们对智能科技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服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类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能服装能够融合传统服装和先进的电子技术,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穿着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智能服装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市场上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智能服装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穿上时尚、舒适、适应气候的服装。
智能服装不仅能够提供传统服装的基本功能,还具备智能感应、传输数据、监测和反馈等功能,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此外,智能服装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化。
技术现状智能服装主要依赖于先进的电子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智能服装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逐渐降低,智能化技术得到了普及。
例如,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温度、湿度、心率等多种参数的监测。
智能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得智能服装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等。
潜在市场智能服装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
首先,个人消费市场是智能服装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消费者对于时尚、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升,智能服装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智能服装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预警和诊断疾病,对于病人的康复和健康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运动健身、儿童保护和老年人照料等领域也有智能服装的应用需求。
经济可行性从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智能服装具有以下优势。
市场规模全球服装市场规模巨大,每年的销售额都达到数千亿美元。
智能服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类型,虽然目前市场份额较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认可度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创新驱动智能服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不断推动着智能服装的发展和更新。
创新驱动使得智能服装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于新产品和功能的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智能服装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柳文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智能服装是一种新型服装,它以人的生理特征为借鉴,在服装上加入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来做出反应的元素。
它是纺织与现代信息的集合体,利用各种领域(如智能、电子、材料和服装等)中的现代化技能改变传统服装,使其性能大幅度提升。
生活质量的提升、科技的发展,将智能服装推到了流行的前列,服装行业也因此有了新的风向标。
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服装产生的大环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未来走向。
关键词:智能服装;发展趋势;现状中图分类号:TS9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233-02——————————————作者简介: 柳文海(1982—),男,湖北荆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服饰设计。
1 研发智能服装的大环境全球生产方式因为“工业4.0”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此为契机,中国将“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发展的目标,由此“制造”转向为“智造”。
智能服装是服装行业在本世纪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因为传统的品牌服装缺乏创新,差异性和多样性更是严重缺失,新的服装类型便呼之欲出。
然而,“制造”和“智造”虽仅有一字之差,要真正实现,中国的服装行业还是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研究开发智能服装的步伐。
智能服装能在21世纪得到蓬勃的发展,依托的是日益提了新的精神的追求——服装的高品位和个性风格。
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智能服装成为消费者的日常便服。
作为科技和时尚的综合体,智能服装满足了人们的新需求,也成为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向,就其前景来看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
2 国内外智能服装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智能服装的研究。
然而受落后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制约,智能服装没有能走多远,而且由于服装过于笨拙、功能简单,使用的领域比较狭窄,仅用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如军事军工和航空航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零部件体积缩小而性能大增,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智能服装受到高度关注也是必然之事。
飞利浦公司在2005年推出了一款具有智能功能的运动服,将传感器植进服装,观测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卡路里的消耗状况,并将数据进行记录。
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运动员能对身体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并作为制定调整运动计划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依据。
该传感器还具有另一项功能:依据运动员打高尔夫和网球时胳膊的动作,对手臂的摆动幅度及时做出调整。
“Drythermo C”是日本某公司发明出的空调服装材料。
大家都知道,湿气被棉纤维吸收后产生的水气会在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散发热量,棉织物刚被穿上时会有热的感觉;但是如果出汗,汗湿后的衣服会蒸发出水汽,蒸发时会吸热,人体就有凉的感觉产生。
这种变化因为“Drythermo C”这款空调织物得以避免。
具体的原理是将一些特殊物质加入服装纤维中,此类物质对减小温度变化有较大的作用,可以对普通棉纤维随环境变化引起人体舒适度变化进行调节和改善。
所以,穿上此款衣服,人们不会有闷热感的产生,并且在空调房中,衣服能对冷暖进行自动调节。
这款织物最为奇特的是耐水洗,衣物的性能不会因为洗衣的次数有所减少。
防烫伤保护服是英国防护服装和纺织品机构研发出来一款服装。
人们在制作服装材料时加入镍钛合金纤维,这类纤维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研究人员将之制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后又加工成平面状,在服装里料中进行固定。
一旦遇到高温,这种纤维将会迅速改变形状,恢复到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在衣物材料的层次间制造出一个大的空间,穿着者就不会被烫伤。
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开展智能服装的研究迟于国外,现阶段的研究层面集中在服装面料上。
和传统的普通织物相比,对智能服装进行的研究不占优势。
但是由于这几年各学科相互融合和交叉发展比较深入,尤其是在材料学、电子信息学和纺织学方面,国内研究智能服装的机构和成果都有所增长。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就是比较杰出的一家,它采用混纺的方式,将碳纤维和低熔点涤纶、普通涤纶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的非织造布微波吸收力极强。
非织造布的制作过程重点是涤纶纤维和碳纤维依据不同质量比进行混合、梳理以及铺层,采用的制作技术是热风法非织造布絮片,而且将碳纤维的表面作出绝缘处理,得到一种能具有良好吸收性能的布絮片,能很好地吸收的微波频率为8~18GHz,这种布絮片轻便、性能稳定。
军事上多将这种材料用于伪装战场目标,电磁屏蔽产品也多使用这种材料,可以隔绝电磁对人体的污染。
3 智能服装的前景科技性与功能性是智能服装的两大性能,未来的智能服装还需要具有人性化,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智能理念。
3.1 产品的微型性与舒适性可穿戴的智能产品应当具有质轻、型微、隐蔽性良好的特点。
同时,从使用黏度考虑,要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随处可以使用此类产品,那么在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人体舒适性和便捷性,减少或避免产品带给人的异物感,这是使用者无意识地接受产品的重要环节。
体现在技术要求上,需要将硬件部分如传感器、电池、屏幕和芯片等进行微型化和柔性化,研发出的处理器具有低功耗特点,而且将电池续航能力提升。
3.2 交互方式的多元性现阶段智能服装与用户之间存在的是单一的交互形式,信息收集与呈现方式单相化,而且没有和用户之间进行真实的交流。
未来的智能服装应当呈现的是交互方式的多元性,诸如手势交互、语音识别交互、生物反馈交互、眼球追踪交互和情景感知交互,甚至还有脑机交互方式。
用户接受信息反馈可以主动使用简单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操纵,日常需求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019年7月下3.3 产品的多功能性与专业性智能服装既要用多样化功能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又要用精、专技能革新领域,这其中核心问题是用户的关注需求。
产品的多功能性。
现阶段的智能服装仅有简单的功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新奇感比较短暂,用户黏性不能长久,市场必须通过创造多功能产品使用户的多元需求得到满足。
这样既要将社会配套资源进行提升,又要将软件生态系统构建完好,在整合数据、应用与服务中,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智能可穿戴体验。
产品的专业化。
智能产品要求信息的提供应当精确、专业、可靠和及时,这也是获得良好人机互动的重要环节,鱼龙混杂的信息反馈带给使用者的将会是烦恼和压力,会使用户工作效率降低。
智能产品需要将操作的便捷与实用性提高,体现专业化特点,解决用户的核心关注点问题比较重要[1]。
4 产品设计的场景化与人性化“以人为本”体现在智能服装方面,应当是将产品的使用场景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从穿着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出发,体现出产品的人性化与智能化[2]。
产品设计的场景化。
同其他智能产品不同,智能服装的使用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内,而且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场景的切换比较频繁,智能服装的设计应适合穿着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出席的场景。
智能服装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将用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关注点,比如可以深入特殊人群对他们的特殊需要进行研究,利用移情设计,对用户的体验进行掌握,对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做到真实真切,为推动社会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提供助力[3]。
产品设计的人性化。
功能性与智能化是设计智能服装的两个方面,但是用户心理与情感需要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智能服装是由众多硬件模块集成的,它的冷硬、冷漠特性给服装与人体造成一定的距离感,所以设计师需要将温情添加到智能服装中,使其获得“生命”,在减轻或消除距离感的过程中使用艺术化的方式,帮助智能服装与用户之间产生可相互交流、信赖以及情感渠道[4]。
5 结束语“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服装作为具体战略中的一个组成,这也是服装产业进行升级转型的一个渠道,无论有哪些阻碍,服装走向智能化都势在必行。
目前智能可穿戴产品众多,但智能服装能崭露头角,暗示着国内外该类市场的未来趋势。
放眼国内,智能服装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行。
既要对国外同类产品进行调研、取长补短,也要对产品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更要在综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使中国的智能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黎淑婷,张海煊,滕万红.智能服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纺织科技进展,2019(4):4-7.[2]何佳琦,龚紫晗,吕璐,等.智能定位服装的现状与发展[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4):1-3.[3]方东根,沈雷,胡哲.智能服装材料及其在安全性服装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5,36(12):158-164.[4]沈雷,洪文进.服装安全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丝绸51(1):45-49.(收稿日期:2019-7-15)(上接第212页)施合理的择取,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落果植物种植在道路的两侧,继而有效规避落果对道路的常规通行产生不利的作用。
其次,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把严谨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中。
在设计工作开始以前,对现实情况实施全面的勘察;在定稿以前,联系弱势群体和园林的现实状况,对设计稿实施多次推敲和斟酌,提高设计稿的科学合理性;在作业过程中,全面配合作业人员的施工,在保证施工材质合格的前提下,对作业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实施即时地处置和改良;在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以后,对这些设施实施适时维保和管控。
通过上述种种有效措施来全面增强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科学适宜性和稳定可靠性,最终确保社会特殊群体能方便且安全地游览园林景观。
4 结束语园林景观是城市规划的关键构成单元,强化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理念,不但是展现人文关怀的关键路径,而且也是达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这种情况,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在具体的设计流程中,全面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运用,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持续增强对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认知;丰富无障碍设计的类型;提高无障碍设计的科学适应和稳定可靠性;同时把无障碍设计理念全面融会贯通到园林景观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最终给社会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舒适惬意、安全可靠的娱乐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1]胡立辉,李树华,吴菲.园林无障碍设施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3(5):56.[2]欧阳丽莎.中国特色无障碍设计研究:以故宫无障碍设计研究项目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2):5.[3]卢璐,宋保平.残障游客无障碍旅游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7):8.[4]张昉,张晓莲,李丽娟.关怀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场所:浅谈城市公厕无障碍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版),2012(8):7.(收稿日期:201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