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试题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书E. 数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开始实行?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E. 明朝3.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A. 蔡元培B. 张伯苓C. 胡适D. 梁启超E. 鲁迅4.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提倡白话文B. 强调科学与民主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 所有以上选项E. 无影响5.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E. 1953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
##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推动作用。
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数学)2. B(唐朝)3. E(鲁迅)4. D(所有以上选项)5. B(1950年)### 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
其主要特点包括:考试选拔、公平竞争、文官制度等。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后世教育制度提供了借鉴。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推广普及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 三、论述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1、鸿都门学2、六艺3、朱子读书法4、三舍法5、三纲领、八条目6、生活教育论二、简答题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3、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5、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6、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题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
(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3、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
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
书是读书、写字。
数是计数。
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4、三舍法: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兴学”)制定的太学生升级与出仕的制度。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
“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六艺”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算2. 以下哪位教育家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老子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4.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家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蔡元培5.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中,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在哪个时期?A. 抗日战争时期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D.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6.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指面向什么?A. 现代化、世界、未来B. 农村、工厂、市场C. 学生、教师、学校D. 理论、实践、创新7.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教育的哪项基本原则?A. 公平性B. 普及性C. 终身性D. 多样性8. “双一流”是指中国高等教育的哪两个目标?A.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B. 一流教师和一流学生C. 一流设施和一流管理D. 一流研究和一流教学9. 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主要目的是?A. 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B. 规范民办教育的管理C. 提高民办教育的质量D. 保障民办学校的权益10. “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中被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B.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C. 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D. 应试教育的弊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2. 汉代设立的太学,是为了培养_______人才,以满足中央和地方政权的需要。
3. 宋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_。
4.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同年设立了_______,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始。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C. 宋代2.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名教B. 官教C. 儒教D. 法教答案:C. 儒教3. 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接受教育?A. 私塾B. 儒家学堂C. 宫廷教育D. 藏书阁答案:A. 私塾4. 《高等学校法》是哪年出台的?A. 1901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C. 1949年5.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下列哪所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现代大学?A. 北京大学B. 清华大学C. 复旦大学D. 上海交通大学答案:C. 复旦大学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结束于明朝。
3. √ 清朝时期,官方对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 √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进入了停滞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大力推行,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文学诗词和策论等。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废止。
2. 请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首先,教育被列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之一,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全面普及。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 请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六艺”中,属于文学教育的是:A. 礼B. 乐C. 射D. 书2.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无类”的平等观念,这一思想体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4.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教育贡献?A. 创立白鹿洞书院B. 注释《四书》C. 编写《资治通鉴》D. 提出“格物致知”的教育方法5.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新式教育,下列哪所学校是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A. 京师大学堂B. 南洋公学C. 复旦公学D. 交通大学6.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是在哪个时期?A. 抗日战争时期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D.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7. 1986年,中国颁布了哪部法律,标志着中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C. 普及高等教育D. 实现教育现代化9.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中哪一项成就最为显著?A. 高校数量的增加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C.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D. 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10.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素质教育B. 应试教育C. 精英教育D. 职业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赋、__________ 等。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含答案解析)

1.(2013年教育学统考)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2.(2016年教育学311)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C)德国退回的部分赔偿(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3.(2009年教育学统考)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B)粱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4.(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以吏为师。
5.(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独尊儒术。
6.(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致良知”。
7.(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双轨制。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8.(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癸卯学制的特点是什么?9.(2014年教育学统考、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简述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1.(2013年教育学统考)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正确答案】B2.(2016年教育学311)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C)德国退回的部分赔偿(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清华学堂为清末新政时期留美的预备学校,其经费主要来源于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中国付给各国战争赔款,称“庚子赔款”。
其中美国决定从1908年开始,将美国所得白银,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用于中国派遣留学生教育的经费。
3.(2009年教育学统考)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B)粱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哲学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含答案解析)

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3.(2016年辽宁师范大学)朱子读书法。
4.(2013年厦门大学)南洋公学。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5.(2016年内蒙古大学)简述孟子的德育原则。
6.(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333)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7.(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简述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8.(2013年福州师范大学)评述清末新政时期的嘉庚兴学。
9.(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壬戍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是什么?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是西周小学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比小学程度要高。
学习的内容也有变化,大学列入计划的是《诗》《书》。
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对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意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学而时习之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温故而知新答案:A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400年答案:C3.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D. 百日维新答案:A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5. 明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是______。
答案:国子监6. 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______。
答案:京师大学堂三、简答题7. 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
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在教育领域,五四运动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强调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8.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几次重大改革。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
1951年,实施了“新学制”,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1958年,进行了“教育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高等教育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新机制。
1985年,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1999年,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教育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制,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对后来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现代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科举制度的一些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的首要条件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汉代私学学生直接从师受教的,称为________;只在名儒学者门下着其名不必亲来受业,称为______________。
3、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一体,______________的,这是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4、《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关于________方面的名着,它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____________,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6、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始于,开科考试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_____,而不是由地方察举。
7、王夫之提出_________的人性论,主张人性是________而成的。
8、朱熹整理注疏的____________是元、明、清各代官学的必读教科书,他编着的________是封建教育的正统的儿童教材。
9、我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_,它自一八六六年增设_____________开始,变为综合性学校。
10、黄炎培1917年在上海发起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1925年认识到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行不通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变化的主要标志是………………………………………()
①学在官府,官守学业
②宫学哀落,私学兴起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礼不下庶人
2、苟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把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节
……………………………………………………………………………………()
①存、养、内省、自得
②学、思、习、行
③闻、见、知、行
④目见、耳闻、口问、手为
3、汉代设大学以养士,行察举以选士的统一标准是………………………………()
①儒木②法术③治术④玄学。
4、人性论是孟子论述教育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他的人性论是…………………()
①性善论
②性恶论
③性无善无不善论
④性可善可不善论
5、国子学作为我国古代专为土族子弟设立的高等学校是创始于…………………()
①汉代②魏晋南北朝③唐代④宋代
6、王守仁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他的理论基础是………………………………()
①“知行合一”论
②“致良知”说
③“即物穷理”说
④“知先行后”说
7、元代国子孝在教学上实行…………………………………………………………()
①“三舍法”
②“升斋积分法”
③“分斋教学法”
④“个别教授制”
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理论上主张…………………………………………()
①“存天理,灭人欲”
②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
③变化气质之性
④禁欲主义
9、我国最早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是在………………………………………………()
①鸦片战争时期
②洋务运动时期
③戊戍变法时期
④辛亥革命时期
10、康有力的未来社会的教育理想主要反映在他1884年写的……………………()
①《请开学校折》
②《公车上书》
③《孔子改制考》
④《大同书》
三、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错误的文句下方划一横线,并将正确的文句写在该题的“()”内。
只画横线,不写正确文句的该题无分,只写正确文句不画横线,该题只得0.5分。
]
1、“瞥宗”是夏朝创立的一种注重习射、培养武士的学校。
()
2、董仲舒“目不能二视,耳不二听,手不能二事”之语,是强调学习必须循序渐进。
()
3 、《学记》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封建教育的纲领。
()
4、西周诸候所设大学,分为五学,辟雍居中,此外,四周分设四学。
()
5 、开创国子学以养上,推行察举以选士。
是汉代封建教育一大特点。
()
6、韩愈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关“授业”。
()
7、朱熹制订的“岳麓书院教条”是宋代最着名的书院学规。
()
8、王夫之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注重“行”的意义,他主张“行先知后”、“知可兼行、行不可兼知。
”()
9、我党在解放区创立的第一所工、农、文、理、医、艺综合性大学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
10、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学校的过程中,逐渐提出并丰富他的“活教育”的理论。
()
四、翻译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
五、名词解释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3、师法与家法
4、苏湖教法。
六、简答题
1、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2、简析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新的教育方针。
七、论述题 16分
剖析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并谈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