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正反算(双面尺法)
双面尺法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视距之差⑾=⑼-⑽∑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⒁=⑶+K-⑻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⑺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⑷
⑸
S2=100*(4-
后 前
后- 前
⑶ ⑹
H1=3-6
⑻ ⑺
H2=8-7
1
BM 1~T 1 T1~ T2 T2~ T3 T3~ BM 2
2
3
4
DS=S1-S2 1.614 1.156 45.8 +1.0 2.188 1.682 50.6 +1.2 1.922 1.529 39.3 -0.5 2.041 1.622 41.9 -1.1
①后尺黑面下丝(1)、上丝(2)、中丝(3) ②前尺黑面下丝(4)、上丝(5)、中丝(6) ③前尺红面中丝(7) ④后尺红面中丝(8)
或:后(黑) ,后(红) ,前(黑) ,前(红)
二、计算与校核
(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
视距部分
视距≤100m 前后视距离差<3m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0m
DS3
20 L 20 K
≤100
三丝 读数
≤5
≤10
≤3
≤5
双面尺构造的特点
• 黑面起点0.000和0.000 红面起点4.687和4.787
• 一站上同时测得 黑面高差:h黑=a黑-b黑 红面高差:h红=a红-b红 h黑= h红±0.100
一、观测方法
每一测站上,安置仪器、粗平、估读前 后视距离差不超过2m,如超限则移动前尺或 水准仪,之后按如下顺序观测,记入手簿
高差部分
黑红面读数差<3mm 黑红面高差之差<5mm
外业施测(测、记、算、核)
BM1 后 尺 测站 点号 后距 下 上
1 TP1
A
前 下 尺 上 前距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视距差
标准版四等水准测量正反算(双面尺法)

1.221 1.418 -0.197
6.010 6.108 -0.098
4.687 4.787 后-前
1.340 1.246 0.094
6.030 6.035 -0.005
4.787 4.687 后-前
0.766 1.362 -0.596
5.554 6.052 -0.498
4.687 4.787 后-前
4.787 4.687 后-前
1.619 1.138 0.481
6.408 5.828 0.580
4.687 4.787 后-前
1.552 1.490 0.062
6.240 6.278 -0.038
监理工程师:
第页 共页
K+黑-红 高差中数
-2
-1
-1
0.837
-1
-3
2
0.139
-2
-1
-1
0.108
跃湖路新建工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双面尺法)
承包单位: 江苏至德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测站编号
后 上丝 前 上丝 尺 下丝 尺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视距差d
Σd
1.294
0.368
1 L1-JM1
1.479 -18.5
0.528 -16
-2.5
-2.5
0.645
1.272
2 JM1-ZD1
1.010 -36.5
末项12=∑9-∑10=996.3-985.4=10.9m
总视距=∑9+∑10=996.3+985.4=1981.7m
fn测=-471-(-473)=2mm
fn容=±12√1.981.7=12*1.407=16.89mm
四等水准测量正反算(双面尺法)最终版

后106 前105 39.6
-0.2200
后105 前106 44.9
0.6210
后106 前105 43.8
-0.4955
后105 前106 103.9
0.3510
后106 前105 114.5
57.4
后-前 0.352 0.250
-5
监理工程师:
日期:
K+黑-红
1 -1 2
-1 3 -4
-4 -1 -3
1 1 0
1 1 0
-1 0 -1
-1 -3 2
第1页共 5页
高差中数
备注 距离(m)
-1.1720
后105 前106 50.4
-1.3745
后106 前105 21.5
-1.1955
后105 前106 35.1
0.666
4.787 0.768 5.554
21.4
后-前 0.621 0.521
-3.2
1.600
4.787 0.841 5.629
1.073
4.687 1.337 6.024
52.7
后-前 -0.496 -0.395
-4.7
1.490
4.687 1.552 6.240
0.916
4.787 1.200 5.990
1.382
ZD2--K2
1.160 22.2
-0.6
1.334
K2--ZD3
1.080 25.4
0.9
1.612
ZD3--ZD4
1.382 23
-0.4
1.598
ZD4--ZD5
1.369 22.9
-1.3
记录:
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法

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法
题目
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式。
答案解析
答:(1)在测站上安置水准仪,使离前后尺距离尽可能相等,整平。
(1分)
(2)对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对准后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不是知足限差要求;若不知足则从头测量,取得知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4分)
(3)对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对准前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不是知足限差要求;若不知足则从头测量,取得知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7分)
(4)别离由黑面和红面计算高差,进行限差比较,若不知足则从头测量,若知足则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
(10分)。
双面尺法水准测量步骤及计算方法

双面尺法水准测量步骤及计算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双面尺法水准测量,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咱先说说这第一步,得把水准仪架好咯,就像给它找个安稳的家一样。
然后呢,瞄准水准尺,就像咱瞄准目标一样,要准准的。
接下来,读取后视尺的读数。
你想想啊,这就好像是在和尺子对话,它告诉咱一个数字呢。
然后呢,再去读取前视尺的读数,嘿,这前前后后的,不就把数据都拿到手啦。
再然后啊,可别小瞧了,要换另一对尺子,再重复刚才那一套动作。
这就好比是给它来了个双重验证,确保准确无误呀。
这测量的时候啊,就好像是在走一条精确的小路,一步都不能错。
那尺子就像是我们的引路人,指引着我们找到正确的高度差。
计算方法呢,也不难理解。
就是把后视尺和前视尺的读数一对比,得出个差值来。
这差值可重要啦,就像是解开谜题的关键钥匙。
你说这双面尺法水准测量像不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我们拿着尺子这个秘密武器,在各种地方探索,寻找着那些隐藏的高度秘密。
而且啊,做这个可得细心再细心,就像绣花一样,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一个小数字的差错,可能就会让整个结果都不一样咯。
咱再想想,要是工程师们在修大桥、建高楼的时候,不把这水准测量做好,那会出现啥情况呀?那桥可能就歪歪扭扭的,楼也可能不稳当呢。
所以说呀,这双面尺法水准测量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呢。
咱可得好好掌握它,让它为我们的工程建设出一份力。
总之呢,双面尺法水准测量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我们知道地面的高低起伏。
只要我们认真去对待,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再加上仔细的计算,就一定能把它拿下!大家加油哦,让我们一起成为水准测量的小能手吧!。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你想想看,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得放对地方,这四等水准测量也是如此!
比如说吧,水准测量时得先立好水准仪,这就好比搭积木的第一步,得稳稳当当的。
然后观测读数,那可比作仔细挑选合适的积木块呢!在计算的时候呢,可不能马虎,得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把数据拼起来。
看,高差怎么算?不就是后尺读数减去前尺读数嘛!就像减掉一块积木,得到一个高度差。
然后累计高差,这就是把一块一块的高度差堆积起来呀。
再说啦,闭合差怎么处理?那不就是发现搭积木过程中有不合适的地方,咱得调整调整嘛!咱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结果呀。
哎呀呀,掌握了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就像是掌握了一门超级厉害的技能,能让我们在测量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结论: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做好测量工作。
实验3 四等水准测量

实验3 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和路线的检核方法。
二、实验准备每实验小组的仪器工具:DS3水准仪一台、测伞一把、双面水准尺二把、尺垫二个、记录板(含记录纸)一块。
三、双面尺法观测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个测站、视线长度40-60m 为宜。
立尺点可以选择有凸出点的固定地物或安放尺垫。
2、在起点(某一水准点)与第一个立尺点的中间(前、后视的距离大致相等,用目估或步测)安置并粗平,观测者按下列顺序观测:(1)观测黑面:利用十字丝的上、下、中丝获得后视尺黑面刻划数字上黑、下黑和a 黑;利用十字丝的上、下、中丝获得前视尺黑面刻划数字上黑、下黑和b 黑;(2)观测红面:利用十字丝的中丝获得后视尺、前视尺的红面刻划数字a 红和b 红。
(3)观测程序:"a 黑--b 黑--b 红--a 红",即"a 尺黑面-b 尺黑面-b 尺红面-a 尺红面"。
3、观测者的每次读数,记录者应当场记下,按观测程序,表头说明观测、记录的内容,其中(1)、(2)……(18)表示记录计算的顺序;后视、前视完毕,应当场计算高差,并作测站检核。
填写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4、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回到出发的点。
5、全线路实测完毕,应作线路检核,计算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如果超限要重新进行测量;否则,填写完成成果整理表。
四、技术要求1、视距长度:≤100m2、视距差: ≤5m3、视距累积差:≤10m4、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差 ≤3.0mm5、基、辅分划(黑、红面)高差较差≤5.0mm6、闭合差 ≤±±206L n mm mm 或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测点编号后尺上丝前尺上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黑减红(mm)高差中数(m)备注下丝下丝黑面(mm)红面(mm)后距(m)前距(m)视距差累加差尺1#的K=尺2#的K=计算检核视距部分(9)(10)(12)=-=∑∑末高差部分(3)(6)(15)(8)(7)(16)(15)(16)2(18)-==-==-==∑∑∑∑∑∑∑∑∑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计算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尺 上 丝 下 丝 后视距 视距差d 前尺 上 丝 下 丝 前视距 Σd 标尺读数 方向及尺号 黑面 红面 K+黑-红
测站 号
编
(1) (4) 后 (3) (8) (14) (2) (5) 前 (6) (7) (13) 1 (9) (10) 后-前 (15) (16) (17) (11) (12) 说明:1、正算 :红色字体为输入数据部分,其余自动计算;反算 :红色字体为输入数据部分,其余自动 首先输入高差中数以确定两水准点高差,然后输入上丝、下丝数据以确定后视距离,最后输入 差(但要求黑面高差与高差中数不能相差1.5mm,主要是为了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2、三、四等水准48尺K105=4.787...47尺K106=4.687,(K为水准尺常数)。 3、三、四等水准一般计算方法: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前后视距差值(11)=(9)-(10),此值应符合表7-14的要求。 视距差累积值(12)=前站(12)+本站(11),其值应符合表7-14的要求。 (2)高差计算先进行同一标尺红、黑读数校核,后进行高差计算。 前视黑、红读数差:(13)=K106+(6)-(7) 后视黑、红读数差:(14)=K105+(3)-(8) (13)、(14)应等于零,其值应满足表7-14的要求。否则应重新观测。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后105、前106取正,后106前 105取-)。 计算校核:(17)=(14)-(13) 平均高差:(18)=[(15)+(16)+-0.100]/2或=(15)-(17)/2 式中0.100为单、双 号两尺常数K值之差。 (3)计算的校核 高差部分按页分别计算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读数总和之差,它等于红、黑面 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3)+(8)]-∑[(6)+(7)]=∑[(15)+(16)]=2 ∑(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3)+(8)]-∑[(6)+(7)]=∑[(15)+(16)]=2 例:(15)+0.833,(16)+0.932 0.83+(3+2)/2=0.8325 (17)值简单方法:不够减加10 红面(8)6.171最后一位减(3)1.384最后一位不够减加10等于11-4=7,(14) =7-7=0 红面(7)5.239最后一位减(6)0.551最后一位等于9-1=8,(13)=7-8=-1 (17)=(14)-(13)=0-(-1)=1 5、(13)、(14)不能超过3mm (17)不能超过+-5mm 1.571 1.197 0.739 0.363 4.787 4.687 1.384 0.551 6.171 5.239 0 -1
2
7,(14)
-8=-1
后105 前106
0.8325 表7-14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红黑面)读数 差(mm) 1 2 3
75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红黑面)高差 之差(mm) 1.5 3 5
差,应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表7-15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平地(mm) 山地(mm) 6 10 15 20 12√L 20√L 30√L 40√L 4√n 6√n 12√n
次数 附合或环线 往一次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往一次 往一次
。
1
1
37.4 -0.2
37.6 -0.2
后-前
0.833
0.932
1
等级 三Biblioteka 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 差(m)
DS1 100 3 DS3 75 DS3 100 四 5 DS3 100 五 大致相等 DS10 图根 ≤100 注:1.当成像显著清晰、稳定时,视线长度可按表中规定放长20%; 2.当进行三、四等水准观测,采用单面标尺变更仪器高度时,所测两高差之差,应与黑红面所测高 。 观测次数 水准 路线长度(k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尺 DS1 往一次 因瓦 三 ≤50 往返各一次 DS3 往返各一次 双面 DS3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四 双面 ≤16 DS3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五 单面 DS10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图根 单面 ≤5 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等级 水准仪型号
前后视距 视线离地 基本分划、辅助分 累积差 面最低高 划(红黑面)读数 (m) 度(m) 差(mm) 1 6 0.3 2 3 10 0.2
备注 高差中数 距离 (Km)
(18)
入数据部分,其余自动计算, 定后视距离,最后输入黑面高 范要求)。
求。
。
正,后106前
100为单、双
等于红、黑面 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