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简单介绍

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简单介绍排球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运动,一直以来也都是破位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
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排球知识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排球知识的介绍【中国排球之排球的起源】排球运动开始于1895年,在美国马萨诸洲霍利约克城,一位名叫威廉·G·摩根的天主教青年会体育教育督导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起来的篮球运动固然很好,但运动剧烈,不太适合年纪大的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创造了一种新游戏:在网球场上用篮球内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不限但要相等,各据一方。
将球胆在球网两边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排球最早的雏形。
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
很快这个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的传播起来,最早被摩根和斯普林菲尔德市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林奇署长共同商定名位"小网"Mitontte,1896年第一次表演赛之后,改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排球运动的传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后又传入亚洲、欧洲等地。
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
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始的,首先是印度,然后波及亚洲诸国。
传入亚洲是经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最后发展到6人制。
传入欧洲的时间比亚洲稍晚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1918,排球运动随着美军士兵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当时正是排球规则开始逐渐走向完善的阶段,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和6人制。
1917年进入意大利、法国和前苏联,1919、1921年先后在捷克和波兰等地开展。
1964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运动。
排球知识的介绍【球网、网柱】1球网构造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
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
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排球运动于1895年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先生发明的。
它最初是一种消遣游戏,比赛时场上队员无人数限制,只要双方人数相等即可。
1896年美国开始了排球比赛,第一部规则也发表在1896年7月出版的体育杂志上。
自1900年起,排球运动相继传入亚洲和欧洲,1905年传入我国。
排球运动传入亚洲后,为了让让更多的人参与运动,首先传入的是16人排球,即场上每队人数16人,分成4排站立,每排4人。
由于比赛按排站立,因此称为排球。
1919年比赛人数逐渐演变为12人,1927年又改为9人制排球,场地也相应缩小。
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决定世界性的排球比赛采用美式6人制。
1950年开始,正式推广现行的6人制排球比赛。
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赛有世界锦标赛奥运赛世界杯赛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和残疾人奥运会排球赛。
1949年举行了首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1952年举行首届女子排球世界锦标赛。
1964年在第18届奥运会上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65年又成功举办了第1届男子世界杯赛,1973年举办了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赛。
1987年2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郊的沙滩举行了第1届沙滩排球锦标赛。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既可以作为一项比赛项目,又可以作为一种闲暇型的体育运动。
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状态的改进。
同时,通过训练,比赛可以发展力量,弹跳,速度,反应,灵敏,耐久力等身体素质,并能培养人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自排球传入我国后,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排球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是女排的辉煌时期。
她们创造性的把我国快速,多变的特长运用到比赛中去,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比赛中成功应用了短平快,单脚背飞,时间差,位置差等一系列新的技术。
中国女排依靠攻防技术全面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相继在1981年的世界杯赛,1982年的世界杯锦标赛,1984年的奥运会,1985年的世界杯赛和1986年的世界锦标赛上荣登冠军宝座,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关于排球运动的介绍

关于排球运动的介绍排球,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2月9日,由美国麻省霍利奥克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排球运动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排球运动简介排球(volleyball)运动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马萨珠塞州(旧称玛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
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
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
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
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
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
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规则发展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
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
____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
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
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
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
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
排球运动的概念

排球运动的概念一、引言排球是一项以手为主要工具的运动,它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之一。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对抗性、技术性和协作性强的运动。
在排球比赛中,两个队伍分别站在两侧,通过发球、传接球、扣球等技术手段,竞争得分。
二、历史1. 起源排球最初是由美国人威廉·摩根于1895年发明的。
当时他是在马萨诸塞州荷尔约克学院(Holyoke College)教授体育课程。
威廉·摩根希望创造一项新的室内运动项目,既可以让学生们在冬季练习体育锻炼身体,又不会像篮球那样需要太大的场地和设备。
2.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球逐渐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并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普及。
1900年,在巴黎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排球比赛项目。
1913年,在菲律宾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杯排球赛。
1922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
1947年,第一届世界杯排球赛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
此后,排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发展。
三、规则1. 球场排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度为18米,宽度为9米。
场地中央有一条网线将场地分成两部分。
网高男子比赛为2.43米,女子比赛为2.24米。
2. 比赛人员每队最多可以有12名队员参加比赛,但每局只能派出6名队员上场比赛。
3. 比赛时间排球比赛一般分为五局三胜制。
每局比赛的得分是25分(除第五局外),先得到25分并领先对方两分以上即可获胜。
如果第五局打成24平,则继续进行直到某一方领先两分。
4. 得分方式得分方式包括:接发球失误、进攻得分、对方违例等。
如果双方同时犯规,则重新发球。
5. 技术要求排球运动需要掌握许多技术要求,如发球、传接球、扣球、拦网等等。
这些技术要求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四、比赛流程1. 准备比赛开始前,两队队员需要在场地上进行热身和准备工作。
2. 发球比赛开始后,一方队员进行发球,另一方进行接发球。
3. 进攻接发球成功后,进攻方队员进行扣球或其他进攻手段,防守方队员则进行拦网或其他防守手段。
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是参与者以身体的任何部位(手、臂为主)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以隔网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性的比赛,也可以不设球网互相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合理击球的动作和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
扣球:运动员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或手臂将本方场区上空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叫扣球。
排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的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竞赛的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
个人战术:是队员在比赛中根据临场变化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运用个人技术动作。
阵容配备:是参赛队根据比赛的任务、本队战术组织的特点及队员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充分的调配力量,科学的组织人员的筹划过程。
“四二”配备:有四名进攻队员(两名主攻队员和两名副攻队员)和两名二传队员组成他们分别站在对角的位置上。
“中二三”进攻:在后排进攻大量和广泛之前,称为“中一二”阵型。
是指有3号位队员作二传,将球传给3、2号位或后排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边二三”进攻阵型:在后排进攻大量和广泛运用之前,称为“边一二”阵型。
是指有2号队员作二传,将球传给4、3号位队员或后排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强攻:没有同伴掩护的情况下,在对方有准备的拦防情况下,强行突破的进攻。
快攻:指各种平快扣球以及平快扣球掩护同伴进攻或自我掩护进攻所组成的各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的总称。
简答题:(1)排球运动特点;1、击球技术特点:a、空中击球且时间短促 b、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击球 2、战术配合特点 3、竞赛规则的特点:a、独特的计分方法 b、攻防技术的两重性 4、场地设备的特点:室内室外均可。
(2)排球运动功能:a、具有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b、培养勤奋、助人、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 c、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d、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e、增进健康、强健体魄(3)正面传球动作方法:a,准备姿势:采用稍蹲姿势,上体稍挺起,两手自然抬起,屈肘放松置于额前。
排球简介文案

排球简介文案排球,又称为排球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于美国。
它是一种室内运动项目,比赛双方各六人。
排球比赛的场地为长方形,场地长度为18米,宽度为9米。
场地中间有一条高2.43米的网,将场地分为两半,每半场面积为9米×9米。
排球比赛的目的是通过将球击落在对方场地上得分,同时阻止对方球队将球击落在本方场地上。
排球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比赛项目主要有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
室内排球是在室内场地进行的比赛,而沙滩排球则是在沙滩上进行的比赛。
排球比赛的比赛规则简单明了,比赛双方各六人,比赛分为五局三胜制,每局比赛先得到25分者为胜方,若比赛进入第五局,胜方需先得到15分。
在排球比赛中,球员可以使用手、臂、肩、头等身体部位触球,但不得使用脚踢球。
排球比赛的技术动作主要包括发球、扣球、拦网、接发球、传球等。
发球是比赛开始时由发球员发球,发球员站在发球区内,将球发向对方场地。
扣球是球员将球击落在对方场地上得分的动作,是排球比赛中最具观赏性和进攻性的技术动作。
拦网是球员在对方进攻时利用身体挡住对方球员的进攻动作,是排球比赛中重要的防守技术。
接发球和传球是球员在比赛中接到对方发球后将球传给队友进行进攻的技术动作,是排球比赛中重要的配合和传球技术。
排球比赛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亚洲和欧洲地区,排球运动备受青睐。
排球比赛的比赛节奏快、激烈,比赛过程中球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敏捷的反应和高超的技术。
排球比赛不仅考验球员的个人技术,更需要球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默契配合。
排球比赛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备受青少年和青年朋友们的喜爱。
总的来说,排球是一项富有激情和活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考验球员的个人技术,更需要球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默契配合。
排球比赛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备受青少年和青年朋友们的喜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排球运动,让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大学生体育教程》第7章 排球 教学课件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排球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 于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
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根据场上位置不同可以左脚在前或右脚在前,也可平行站立。 移动:滑步、跨步法、交叉步法、跑步、后退步法。 (一)移动步法:移动步法包括并步与滑步、跨步和跨跳步、交叉步、跑步。
大学体育教程
技 能 篇
第7章 排球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 排球运动的概述
02 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03 排球基本战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04 排球运动竞赛 05 排球运动常见损伤及处理
第一节 排球运动概述
一、排球运动的简介
排球运动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是两队各6 名队员在长18 米、宽9 米的场地上,从中间隔开的球网 (男子网高2.43 米,女子网高2.24 米)两边,运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术,进行攻 防对抗,使球不在本方场内落地的一种球类运动。
第二节 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五、发球
队员在发球区用一只手将自己抛起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称为发球。 (一)发球技术:发球技术主要包括正面上、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正面、勾手发飘球,跳
发球。
正面上手发球
正面下手发球
第二节 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二)练习方法
1. 徒手模仿发球练习。 2. 抛球练习。在网边、墙边或篮圈下面,抛击固定目标,要求平稳上抛,
第二节 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七、拦网
前排队员将手伸向球网上空阻挡对方的来球并触及球称为拦网。拦网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 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
拦网技术分为单人拦网和集体拦网两种。
排球理论知识

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理论知识要点一、排球运动简介排球运动是1895年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摩根。
最早的排球比赛,场上每队有16人,站成4排,每排4人,故称之为“排球”。
1905年,排球运动开始传入了我国。
随着运动技术水平与战术的发展,以后逐渐改变为12人制,9人制,直至50年代才改为6人制,场地也相应缩小。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时,排球被正式列为竞赛项目。
当时实行的是9人制比赛。
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在巴黎成立,并统一了竞赛规则,排球运动随之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目前世界排球比赛情况如下:1。
世界排球锦标赛:男子比赛从1949年开始举行,女子比赛从1952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
2.奥运会排球:1964年,排球在第18届奥运会上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3.世界杯排球赛:男子比赛始于1965年,女子比赛始于1977年。
每四年举行一次。
195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排球联合会二、排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身体的价值1.排球对场地要求低,设备简单,容易掌握主要规则,运动量大或小,不受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限制。
因此,它的质量范围很广。
2.排球比赛是在激烈对抗、快速移动、突然变化、连续动作和复杂竞争中进行的。
基本技术要领优良,形成排球高技术。
3、排球比赛规则要求位置轮转,每个队员都必须掌握全面的攻、防技术,所以排球运动可以促使机体各部的全面发展。
4、排球比赛中,除发球和一次击球过网外,如果没有二人以上的密切配合,是无法发挥个人技术和进行比赛的,这就培养了运动员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5、排球比赛中,球落地即为失误,又受到击球次数的限制,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时间和窨概念,在比赛中要有精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并迅速作出相应的技术动作。
这些动作对于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弹跳力及耐久力等身体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的作风。
三、排球基本技术综上所述,排球基本技术包括六大类:准备姿势和动作、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球运动简介排球运动简介排球(volleyball)运动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马萨珠塞州(旧称玛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
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
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
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
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
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
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规则发展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
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
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
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
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
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
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
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
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
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
”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 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
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
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
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运动特点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
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
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
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
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
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
水平越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
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
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排球运动发展历史排球项目标志,这是排球的垫球姿势排球(volleyball)运动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
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
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排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
二、是把改变排球外形,其圆周改为为25-27英寸,重量为225-340克。
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
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
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
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
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过斯波“每局15分”,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
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专科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也最早举行首次排球表演赛。
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
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
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
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
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
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
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
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
”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 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
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
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
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自1949年举行第 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以来,国际排球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1964年奥运会把排球运动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后,各国对它普遍重视,它的技术、战术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0年代,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排球运动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60年代,日本女排一跃而夺得世界冠军。
70年代,日本、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等亚洲队,以快速多变的打法著称于世;在拉美以弹跳见长的古巴队,和进步较快的美国女排,也引起人们注目。
1980年初,世界女排呈现出中、日、苏、古、美五强对峙的形势。
从男排的情况看,身材高大、实力雄厚的苏联队仍处于领先地位。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中国、波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南朝鲜等队也争相全面提高技术。
而在当今的排坛,更是巴西、中国、美国、荷兰、古巴、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德国、波兰等队伍几强相争,泰国、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队伍进步也很快。
发展形成的排球战术特点当代世界排球技术、战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技术全面有所专精当前发球虽无更多新技术,但各队竞相采用长距离远程飘球、“高吊球”和一些新的发球方法与策略,以努力寻求破坏对方的垫球,进而破坏其快攻战术的组成。
在一传方面,由于训练时间和比重的增加,以及垫球技术的改进,失误率已大大减少,到位率明显增加。
今后必须适应各种形式的发球,以便为组成快攻创造条件。
在扣球方面,一是打破了按一定步法、一定方向助跑起跳的限制,采用各种变步、变向的起跳,以适应各种临场情况;二是打破了专位分工的限制,要求兼备扣快球和打强攻的两手;三是打破了定位扣球的限制,要求在积极跑动中实现进攻;四是打破了3点进攻的限制,发展为前排的活点进攻和后排的纵深进攻。
在拦网方面,对付强攻时,采用助跑摆臂高跳后充分展肩、伸臂的技术,而在对付快攻时采用连跳技术;对付换位进攻时,不仅采用人盯人、人盯区域的拦网,有时还采用新型的重叠拦网;对付个人战术扣球时,强调提高单人拦网的独立作战能力,有时利用手在空中的移位去拦阻变线扣球,利用手后仰拦网,力图将球拦起后组织快速反击。
在后排防守方面,强调掌握多种防守技术和不断发展新技术,如肩滚翻发展为横滚动的防守技术及各种挡球技术等。
高打、快变互相促进世界排坛的战术风格,多年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的亚洲型和以高打强攻为主体的欧洲型两种主要的不同风格。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技术战术的发展,两种风格不断取长补短,相互为用,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别,趋向于互相揉合,结合运用。
有些队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在继承发扬原有特长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打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亚洲型的队在继承发展快变打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强攻突破能力。
欧洲型的队在不断提高强攻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取快攻的打法。
从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向看,单纯依靠高度和力量,或单纯仰赖快速和技巧,都难以战胜强大的对手。
中国的强队都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吸取各国之长,坚持把高度与速度、强攻与快变结合起来,并发展各自的独特打法。
身高弹跳不断增长,扣拦矛盾更加突出随着规则的修改和技术的发展,高度因素已成为当前世界强队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
高度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高手长。
从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赛看,世界强队,女排平均身高都在1.77米左右,一般都拥有4~5名1.80米以上的队员;男排平均身高都在1.92米以上。
1.94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各队均有7~9名,一些身材较矮的队也正在极力物色高大选手进行培养。
二是弹跳高度。
各队都极重视专项弹跳力的训练与提高。
作为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女排摸高一般都在3.05米以上,高者可达3.30米左右,男排摸高一般都在3.50米以上,高者可达3.76米。
队员的高度增加和进攻能力加强,加剧了网上扣拦的对抗。
现代排球比赛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全面技术基础上的网上争夺能力,扣球和拦网是比赛得分的最重要手段。
没有强大的攻势和严密的拦网与防守,单靠后排防守是顶不住进攻、赢不了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