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成井的基本知识.87页PPT
合集下载
地热井供暖培训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行业政策影响 市场需求变化 综合发展预测
分析当前地热井供暖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高效化 等。
预测未来行业政策对地热井供暖系统发展的影响,如环保政策 、能源政策等。
分析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如消费者对供暖质量、环保性 能的需求变化等。
结合技术发展趋势、行业政策影响和市场需求变化,对地热井 供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预测。
政策支持力度介绍
国家层面政策
介绍国家对于地热井供暖项目的 相关政策,如补贴、税收减免等
。
地方层面政策
介绍地方政府对于地热井供暖项 目的具体支持措施,如土地、融
资等。
行业组织支持
介绍相关行业组织对于地热井供 暖项目的支持和服务,如技术指
导、市场推广等。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介绍某个成功实施地热井供暖项目的案例,包括项目背景、实施 过程、运营效果等。
地热资源的形成
地热资源的分类
根据地热资源的温度、用途和开采方 式等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高温地热资 源、中温地热资源和低温地热资源等 。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 运动密切相关,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 、构造运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地热井供暖原理
地热井供暖系统组成
01
地热井供暖系统主要由地热井、地热热泵、供暖管网和用户端
系统布局与管网规划
系统布局
管网规划
根据地热井位置、建筑物分布和供暖需求 ,合理规划系统布局,缩短管道长度,降 低能耗。
设计合理的管网结构,实现供暖水的均匀 分配和循环流动,避免出现死角和短路现 象。
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连接方式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
采用可靠的管道连接方式,如焊接、法兰连 接等,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无泄漏。
地热井成井的基本知识

04
地热井成井工程实例
某地区地热井成井工程概况
地区简介
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 的开发潜力。
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层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地热资源主 要赋存在某层岩性中。
开发目的
该地区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洗浴、农业灌溉 等领域。
某地区地热井成井技术方案
钻井设备
采用先进的钻井设备,如钻机、泥浆泵等,确保钻井 效率和安全性。
地热井的分类与用途
分类
根据地热资源的类型和用途,地热井 可以分为热水井、蒸汽井、干热岩井 等不同类型。
用途
地热井主要用于供暖、制冷、发电、 工农业烘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地热井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地热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浅层地温采集、中期的中深层地热开采和现代的 干热岩开采等阶段。
土地恢复与利用
在钻井完成后,对土地进行恢 复和绿化,使其能够再次利用
。
03
地热井成井质量检测与评价
地热井成井质量检测方法
钻孔结构检测
检查钻孔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孔径、 孔深、孔斜等参数。
热储层评价
对热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水性等进行检测, 评估热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
井身质量检测
通过井内电视摄像等方式,检查井身是否光 滑、有无坍塌、掉块等现象。
钻井液处理
在钻进过程中对钻井液进 行净化、除砂、调配等处 理,以保证钻进过程的顺 利进行。
地热井钻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控制钻屑排放
通过有效的泥浆循环系统,将 钻屑及时排出地面并进行处理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控制钻井液污染
使用环保型钻井液添加剂,减 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地热能发电ppt课件

• 地热电站对环境的影响 开采地热过程中 会向外排放少量的CO2 、CH4 、 H2S 等, 但比火电要少得多。废水中含有硼、砷等 有害 元素.大量采水也对地层稳定有影响. 通过回灌可以减轻。
地热电站尾水的综合利用 地热电站 发电后排出的尾水,温度都在60-70 度左右或更高,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可以作为生活热水,也可以与冷水混 合后灌溉农田。还可以提取有用的化 学元素。
地热能的来源???
1、地热能来源于地球物质中的放 射性元素衰变在衰便过程中不断释 放热能,这些元素有铀 238、铀 235、钍232和钾40等。
2、地热能是地球生成时炽热的火 球留下的。
3、地球上的天然裂变堆
•1972年法国科学家在加蓬发现了天然裂变堆。证 据:当地铀-235的含量竟只占铀的0.29%,远低于 天然油矿中铀-235的丰度,71%,而且矿石周围还 有稳定的裂变产物钕、钐、镉等。
• 这些热能随地球内部的剧烈运动,通过火 山爆发、地震和温泉的形式释放出来。
地壳中地热能的分布从上到下可分 为 3 个 带 , 变 温 带 (15m) , 常 温 带 (20m)和增温带。
①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和季节影响大;
②常温带温度几乎保持恒定;
③增温带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地表15km内的增温带温度梯度一 般为15-33℃/km.热能来此于地球 内 部 。 80℃ 地 下 热 水 大 致 在 地 下 2000-2500米左右。
• 除1号机组外其余均采用两级扩容法发电, 汽轮机全部采用凝汽式,冷却水直接取自藏 布曲河。
•羊八井目前共有40多眼地热井,根据地质测 评,其发展潜力为28~32MW。 与羊八井相 近的地热源还有羊易乡地热田和拉多岗地热 田。
地热研究进展
• 干热岩发电 在地壳深处干热岩区人工制 造裂缝系统,然后将地表水注入地下取出 热能进行发电。
地热电站尾水的综合利用 地热电站 发电后排出的尾水,温度都在60-70 度左右或更高,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可以作为生活热水,也可以与冷水混 合后灌溉农田。还可以提取有用的化 学元素。
地热能的来源???
1、地热能来源于地球物质中的放 射性元素衰变在衰便过程中不断释 放热能,这些元素有铀 238、铀 235、钍232和钾40等。
2、地热能是地球生成时炽热的火 球留下的。
3、地球上的天然裂变堆
•1972年法国科学家在加蓬发现了天然裂变堆。证 据:当地铀-235的含量竟只占铀的0.29%,远低于 天然油矿中铀-235的丰度,71%,而且矿石周围还 有稳定的裂变产物钕、钐、镉等。
• 这些热能随地球内部的剧烈运动,通过火 山爆发、地震和温泉的形式释放出来。
地壳中地热能的分布从上到下可分 为 3 个 带 , 变 温 带 (15m) , 常 温 带 (20m)和增温带。
①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和季节影响大;
②常温带温度几乎保持恒定;
③增温带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地表15km内的增温带温度梯度一 般为15-33℃/km.热能来此于地球 内 部 。 80℃ 地 下 热 水 大 致 在 地 下 2000-2500米左右。
• 除1号机组外其余均采用两级扩容法发电, 汽轮机全部采用凝汽式,冷却水直接取自藏 布曲河。
•羊八井目前共有40多眼地热井,根据地质测 评,其发展潜力为28~32MW。 与羊八井相 近的地热源还有羊易乡地热田和拉多岗地热 田。
地热研究进展
• 干热岩发电 在地壳深处干热岩区人工制 造裂缝系统,然后将地表水注入地下取出 热能进行发电。
地热学--课件

3.温泉、地热的热损耗 4.地震
三、地球热平衡
地球的总散热量略大于地球内部的总 生热量,基本处于热平衡状态。
第四节 地壳的内热及属性
一、地表热场(大地热流密度)
1. 定义:地球表面能直接量测到的热流场, 是地球内热在地表最为直观的显示。
dT q k dz
2. 热流测量:
k --实验室测得;
2.热量:
Q W
3.热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流出的热量
Q/t
4.热流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单位面积
流出的热量
q ( / A)n
岩石热物理性质
1.热导率(k) :表示传热物质的属性
q kgradT
2.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
• 从技术经济角度,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深 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m,其中2000m以 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2000m至5000m为 亚经济型地热资源。 • 总体上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资 源总量为;可供高温发电的约5800MW以 上,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约2000亿吨标 煤当量以上。
二、大地构造背景
中温
90≤t<150
热水
60≤t<90
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
40≤t<60
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
25≤t<40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工
地热资源规模分类
高温地热田
中、低温地热田
电能(兆 瓦)
能利用年限 计算年限
电能(兆瓦)
能利用年限 计算年限
大型
>50
30
>50
100
中型
10-50
30
10-50
100
三、地球热平衡
地球的总散热量略大于地球内部的总 生热量,基本处于热平衡状态。
第四节 地壳的内热及属性
一、地表热场(大地热流密度)
1. 定义:地球表面能直接量测到的热流场, 是地球内热在地表最为直观的显示。
dT q k dz
2. 热流测量:
k --实验室测得;
2.热量:
Q W
3.热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流出的热量
Q/t
4.热流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单位面积
流出的热量
q ( / A)n
岩石热物理性质
1.热导率(k) :表示传热物质的属性
q kgradT
2.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
• 从技术经济角度,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深 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m,其中2000m以 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2000m至5000m为 亚经济型地热资源。 • 总体上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资 源总量为;可供高温发电的约5800MW以 上,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约2000亿吨标 煤当量以上。
二、大地构造背景
中温
90≤t<150
热水
60≤t<90
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
40≤t<60
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
25≤t<40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工
地热资源规模分类
高温地热田
中、低温地热田
电能(兆 瓦)
能利用年限 计算年限
电能(兆瓦)
能利用年限 计算年限
大型
>50
30
>50
100
中型
10-50
30
10-50
100
完井的工程地质基础PPT课件

5)洞隙型油藏
• 溶洞、孔洞、孔隙和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 • 储油层均属可溶性盐类沉积层,基本上没有原生孔隙,只有次生孔隙。
26
第26页/共37页
四、 油气藏分类
2. 油藏按几何形态分类: 1)块状油藏
油层有效厚度大(大于10m) ,有气顶、底水, 统一水动力系统和良好连通性,底水有补给能力。
2. 渗透率——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 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 影响孔隙度的地质因素也影响孔隙系统绝对渗透
率 • 渗透率同孔隙度、粒径、分选、排列方式关系密
切 • 国外: 0.01µm2为孔隙型油层高渗和低渗区分标
准 0.1µm2 为裂缝型油层高渗2和0 低渗区分
第20页/共37页
三、储层流体
储层流体充填于岩石孔隙,油、气、水三大类。
1. 原油
• 原油是由各种烃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 原油的重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凝固点等。
• 我国按粘度将原油划为常规油和稠油两大类: 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小50mPa·S常规油, 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稠油。
➢地应力:岩层产生一种反抗变形的力,这种内部
产生的并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地应
力。
29
第29页/共37页
五、地应力的概念与确定
➢假设油田地层处于三轴地应力作用,其三个主 方向的主应力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地 应力和垂向应力。
➢来源:1. 岩体自重
2. 构造应力
3. 温度升高产生附加应力
7
第7页/共37页
一、 储层岩性特征
根据储集空间孔隙与裂缝搭配,四类储层: 1) 裂缝—孔隙型 2) 裂缝—洞穴型 3) 孔隙型 4) 裂缝型
• 溶洞、孔洞、孔隙和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 • 储油层均属可溶性盐类沉积层,基本上没有原生孔隙,只有次生孔隙。
26
第26页/共37页
四、 油气藏分类
2. 油藏按几何形态分类: 1)块状油藏
油层有效厚度大(大于10m) ,有气顶、底水, 统一水动力系统和良好连通性,底水有补给能力。
2. 渗透率——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 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 影响孔隙度的地质因素也影响孔隙系统绝对渗透
率 • 渗透率同孔隙度、粒径、分选、排列方式关系密
切 • 国外: 0.01µm2为孔隙型油层高渗和低渗区分标
准 0.1µm2 为裂缝型油层高渗2和0 低渗区分
第20页/共37页
三、储层流体
储层流体充填于岩石孔隙,油、气、水三大类。
1. 原油
• 原油是由各种烃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 原油的重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凝固点等。
• 我国按粘度将原油划为常规油和稠油两大类: 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小50mPa·S常规油, 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稠油。
➢地应力:岩层产生一种反抗变形的力,这种内部
产生的并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地应
力。
29
第29页/共37页
五、地应力的概念与确定
➢假设油田地层处于三轴地应力作用,其三个主 方向的主应力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地 应力和垂向应力。
➢来源:1. 岩体自重
2. 构造应力
3. 温度升高产生附加应力
7
第7页/共37页
一、 储层岩性特征
根据储集空间孔隙与裂缝搭配,四类储层: 1) 裂缝—孔隙型 2) 裂缝—洞穴型 3) 孔隙型 4) 裂缝型
成井工艺PPT

四、过滤器基本尺寸的确定和计算
过滤器基本尺寸有:滤水孔大小,孔隙否合理,将影响过滤器工作性能、水井
的水质与水量等。
1.滤水孔尺寸的确定 滤水孔尺寸的大小必须与含水层
粒度相适应,合理的滤水孔尺寸确定
原则是允许含水层中50~70%的细砂 粒通过,使含水层井壁的剩余粗颗粒 形式“圆形拱”。
(3)最大限度的耐腐蚀能力和不因滤水管被腐蚀而影响
水质的卫生要求。
(4)具有良好的滤水挡砂能力,滤水孔不易被地层中的 物质堵塞。 (5)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以及取材容易等。
一、过滤器的类型和结构
目前,常用的过滤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种类型:
(1)骨架式过滤器 (2)缠丝过滤器 (3)网状过滤器 (4)砾石过滤器 过滤器类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含水层颗粒大小和岩 石的性质。
滤水管
滤水管是水井井管的一部分,当钻进成孔达到设计要
求时,为了将井内地下水抽取至地表,必须首先在钻孔内下 入井管。
梯形丝滤水管
桥式滤水管
设计与选择滤水管时,应满足它的基本要求。对滤水
管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5点: (1)具有最大的进水面积,以减少地下水经过它时的 阻力。滤水管阻力越小,地下水在这里的流速变化越小, 发生结垢的可能性越小,从而可以延长滤水管使用的年限。 (2)具有足够大的机械强度,能满足安装井管时的负 荷和抵抗地层的压力。
下管的基本 步骤
下管基本方 法
了解:适用范围,基本步 骤及工具、材料
第三节 填砾
将选好的砾料投入过滤器与井壁之间的环状间隙中,这 一工序称为填砾。
填砾的目的是在滤水管与井壁之间形成人工过滤层。此
人工过滤层可以增大滤水管四周的孔隙率和透水性,减小进 水时的水头损失,以增加单井出水量。同时,可以起滤水挡 砂作用,以防止含水层中的细小砂粒涌进滤水管内。因此, 可以延长水井的使用寿命。
地热能课件

• 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 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 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 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 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 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 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 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 如果把地球上贮存的全部煤炭燃烧时所放出的 热量作为标准来计算、那么,石油的贮存量约 为煤炭的3%,目前可利用的核燃料的贮存量约 为煤炭的15%,而地热能的总贮存量则为煤炭 的1.7亿倍。
2、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 根据现在的认识,地球的构成是这样的: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球体,表面积约为 5.1×108km2,体积约为1.08×1012km3,赤 道半径为6378km, 极半径为6357km。
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 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我国利 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 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 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 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 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 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 沼气的产量 等。
机。 2.所流出的热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 3.一些有毒气体会随着热气,而喷入空气中,
造成空气污染。
2、地热直接利用
地热能直接利用于烹饪、沐浴及暖房,已有 悠久的历史。至今,天然温泉与人工开采的地 下热水仍被人类广泛使用。据联合国统计,世 界地热水的直接利用远远超过地热发电。中国 的地热水直接利用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日本。
地源热泵地质知识培训讲义-PPT文档资料

侏罗系﹙J﹚ 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与 沉积碎屑岩,揭露的最大视厚 度达2208m
白垩系(K) 只有下白垩系,岩性主要为砾 岩、泥岩与岩屑砂岩,夹凝灰 质砂岩,主要分布在北京迭断 陷内,揭露的视厚度达 1755m
地质图
地质构造
北京地区大地构 造位置处于中朝 准地台燕山台褶 带中段以及华北 断拗的西北隅。
地层自冲积扇的 顶部到下游,地 层颗粒由粗变细, 由单一层变为多 层结构,富水性 降低,水井单位 降深的出水量减 少。
密云水库往南东向水文地质剖面
中上元古界 (1)长城系(Ch) 常州沟组(Chc)石英砂 岩 串岭沟组(Chch)页岩 团山子组(Cht)白云质 灰岩和白云岩 大红峪组(Chd)砂岩 高于庄组(Chg)白云岩
地层
• •
•
•
中上元古界(续): 蓟县系﹙Jx﹚ 杨庄组﹙Jxy﹚:紫红色含粉 砂泥晶白云岩 雾迷山组﹙Jxw﹚:该组厚度 大,分布范围最广。其岩性为 硅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 藻团白云岩、纹层状泥晶白云 岩及砂屑白云岩。区内沉积厚 度2000-3500m 洪水庄组﹙Jxh﹚:岩性为灰、 灰黑色页岩,夹黄绿色粉砂质 页岩,沉积厚度较薄,区内揭 露的视厚度一般为60-90 m, 最大可达147m 铁岭组﹙Jxt﹚:岩性主要为 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与泥晶白 云岩,沉积厚度一般小于 400m
青白口系﹙Qn) 下马岭组﹙Qnx﹚:岩性为深 灰色页岩、黑色碳质页岩夹粉砂 质页岩,沉积厚度200-500m, 平原地区揭露的最大视厚度达 687m 龙山组﹙Qnl﹚:岩性为页岩、 中粗粒石英砂岩夹砾岩与海绿石 砂岩,沉积厚度多在100m左 右,区内揭露的最大视厚度达 316m 景儿峪组﹙Qnj﹚:岩性为紫红、 黄绿色泥灰岩与泥晶灰岩,沉积 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小于 150m,区内揭露的最大视厚 度为25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