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

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

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当缺乏资料或资料不足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获得编制设计书所需的资料。

2.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对调查区已有研究工作的评述和阐述调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①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②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③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④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第二部分,调查工作设计,内容包括:①各项调查工作设计应包括计划使用的调查手段,各项调查工作布置方案,调查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调查工作量及每项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布置调查工作时,既要满足有关规范对工作量定额及工作精度的要求,又要考虑保证完成关键任务(如供水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防止平均使用勘察工程量。②物资设备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及施工进度计划等。③预期调查工作成果。

(二)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应按照设计书的要求在现场进行各项地下水资源调查。要求调查人员对设计内容及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应高质量地进行观察、测量,认真进行原始资料的编录,正确绘制野外图件。野外工作中要注意各工种与各工作组之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发现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工作进展和资料的积累,丰富和修改原设计,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客观实际。

(三)室内工作

室内工作是将野外调查获得并经过正式验收的各种资料及采集的样品,带回室内进行校核、整理、分析、测试、鉴定,经过综合分析,编制各类成果图件,论证调查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运移规律,对水质水量进行分析计算,探讨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编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高质量的图件和报告书。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调查方法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部分,由于其埋藏于地下,其调查方法要比水资源调查更复杂。除需要采用一些地表水资源调查方法外,因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还要采用一些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有: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又称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物探、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检测、模拟试验及地下水动态均衡研究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方法,包括航卫片解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同位素技术、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物探方法及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技术方法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第三节地面调查的观测项目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又称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种调查方法。其工作特点是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及填绘各种界线和现象,并在室内进一步分析整理,编制出反映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各种图件,并编制出相应的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书。

地面调查一般应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目前我国除个别边远地区外,都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个别地区还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只需收集已有地质资料即可满足地下水地面调查对地质资料的要求。地面调查观测的项目一般包括:地下水露头调查、水文气象调查、植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当没有或已有地质调查内容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全面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貌调查。地质调查和地貌调查项目的要求和内容将在本章第四节中结合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要求分别进行阐述。

一、地下水露头的调查研究

地下水露头的调查是整个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核心,是认识和寻找地下水直接可靠的方法。地下水露头的种类有:①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即泉、地下水溢出带、某些沼泽湿地、岩溶区的暗河出口及岩溶洞穴等;②地下水的人工露头,即水井、钻孔、矿山井巷及地下开挖工程等。

在地下水露头的调查中,应用最多的是水井(钻孔)和泉。

(一)泉的调查研究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水的出流表明地下水的存在。泉的调查研究内容有:

1)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

2)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水质和泉水的动态特征,现

场测定泉水的物理特性,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

3)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4)对矿泉和温泉,在研究前述各项内容的基础上,应查明其含有的特殊组分、出露条件及与周围地下水的关系,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

通过对泉水出露条件和补给水源的分析,可帮助确定区内的含水层层位,即有哪几个含水层或含水带。据泉的出露标高,可确定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泉的流量、涌势、水质及其动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含水层(带)的富水性、水质和动态变化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是承压水还是潜水。据泉水的出露条件,还可判别某些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如断层、侵入体接触带或某种构造界面的存在,或区内存在多个地下水系统等。

(二)水井(钻孔)的调查

在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中,调查水井比调查泉的意义更大。调查水井能可靠地帮助确定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出水段岩性和构造特征,反映出含水层的类型,调查水井还能帮助我们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和动态特征。水井(钻孔)的调查内容有:

l)调查和收集水井(孔)的地质剖面和开凿时的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资料;

2)记录井(孔)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情况;

3)测量井孔的水位埋深、井深、出水量、水质、水温及其动态特征;

4)查明井孔的出水层位,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使用年限,水井结构等。

在泉、井调查中,都应取水样,测定其化学成分。需要时,应在井孔中进行抽水试验等,以取得必需的参数。

在调查中,对某些能反映地下水存在的非地下水露头现象(如地表植物、土壤盐碱化等)及于钻孔等也应予以研究。

二、地表水的调查

在自然界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地球大陆上水循环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一般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2.1和图2.2分别反映石羊河流域和北方岩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情况,且具普遍规律性。只有查明两者的相互转化关系,才能正确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量,避免重复和夸大;才能了解地下水水质的形成和遭受污染的原因;才能正确制订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对于地表水,除了调查研究地表水体的类型、水系分布、所处地貌单元和地质构造位置外,还要进一步调查以下内容:

1)查明地表水与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2)观测地表水的流速及流量,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量的转化性质,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段或排泄地下水地段的位置;在各段的

上、下游测定地表水流量,以确定其补排量及预测补排量的变化。

3)结合岩性结构、水位及其动态,确定两者间的补排形式,常见的有:①集中补给(注入式),常见于岩溶地区[图2.3(a)];②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上部的渠道两侧[图2.3(b)];③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中部的河谷阶地[图2.3(c)];④越流补给,常见于丘陵岗地的河谷地区[图2.3(d),为越流补给形式之一]。从时间上考虑,则常将补给(或排泄)分为常年、季节和暂时性三种方式。

4)分析、对比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查明它们的水质特征及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5)调查地表水(主要为江河)的含沙(泥)量及河床淤积或侵蚀速度。

6)研究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现状,掌握远景规划。

三、气象资料调查

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的调查。

降水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一定面积上的水体积,一般用降水深度表示,即将降水的总体积除以对应的面积,以毫米(mm)为单位。降水量资料应到雨量站收集。降水资料序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调查区大多数测站的观测系列的长短,避免过多的插补,又要考虑观测系统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在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时,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序列。调查区面积比较大时,雨量站应在面上均匀分布;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雨量站应加密,以满足分区计算要求,所采用降水资料也应为整编和审查的成果。

因蒸发面的性质不同,蒸发可分为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和植物散发,三者统称蒸发或蒸散发。水面蒸发通常是在气象站用特别的器皿直接观测获得水分损失量,称为蒸发量或蒸发率,以日、月或年为时段,以毫米(mm)为单位。调查区内实际水面蒸发量较气象站蒸发器皿测出的蒸发量要小,需要进行折算,折算系数与蒸发皿的直径有关,各个地区也有所差异,收集水位蒸发资料要说明蒸发皿的型号,查阅有关手册确定折算系数。

土面蒸发量与土壤的孔隙性(孔隙大小、数量、形状等)、土壤含水量及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有关,土面蒸发量中包含包气带水和潜水地下水量的损失,土面蒸发量一般使用专用仪器在野外实测获得。

植物散发量是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叶面散发到大气中的水量。目前只能根据植物种类、植物覆盖情况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也可通过一个地区的总蒸发量反求。

第四节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任务和内容因地下水系统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而不相同,根据不同地貌、地质与构造格局的区域特点,将地下水系统分布的区域划分为平原区、基岩丘陵区、岩溶地区、黄土地区、沙漠地区及冻土地区6个地区。

一、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及滨海平原区。

(一)调查任务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貌类型、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特征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化学成分,咸淡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调查研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第四系含水层与下伏基岩含水层之间的关系,地表水系的分布及其水文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和井灌区的开采量与地下水的动态关系,研究大量采、排地下水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调查特殊的水文地质问题,如盐碱化、沼泽化、特殊水质、地方病及水质污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防治措施,在具备回灌条件的地区,应开展人工回灌条件的研究,还应开展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山前冲洪积扇地区

山前冲洪积扇地区一般含水层埋藏浅、厚度大,水量丰富、水质好,易于开发利用,是工农业供水的重点地区。应重点研究山前冲洪积扇、河谷阶地、山前冰水台地、坡积洪积扇、掩埋冲洪积扇等的结构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对邻近山区(补给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山区与平原区的交接关系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这类地区应详细研究下列内容:冲洪积扇的分布范围,扇前、后缘及两侧标高和地面坡度变化;通过观察天然剖面和人工露头,配合物探、钻探,研究组成冲洪积扇的第四纪堆积物的物质来源、地层结构和岩性特点,确定由冲积扇顶部到前缘的岩性变化,注意动植物化石,研究与实测典型露头剖面,结合钻孔对地层岩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冲洪积扇不同部位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深、富水性和水质变化情况,从扇顶到前缘方向地下水由潜水区过渡到承压水区,自流水区的分带规律;地下水溢出带的分布范围,溢出泉流量及总溢出量;寻找埋藏冲积扇并研究其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同时也要研究扇门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在山前河谷地区,应注意调查河谷形态、阶地结构及其富水性。应研究河谷阶地分布范围、河谷类型(上叠、内叠)、阶地性质(侵蚀、堆积、基底)、阶地的级数及其绝对和相对标高、河谷断面形态、支流冲沟发育情况及其切割深度;各级阶地的地层结构、岩性成分、厚度及岩性变化,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在河谷平原区,分布有不同河流交互堆积及由河道变迁形成的古河道堆积,某些地区还有海相堆积和冰水堆积,一般第四纪厚度大,含水层次多,水质复杂。应重点研究下述内容:不同河流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含水介质的富水性,水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古河道带及古湖泊堆积物的分布、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海相、陆相地层的埋藏与分布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微地貌形态、水质、水位埋深对盐碱化、沼泽化形成的影响。

通过地貌调查,查阅历史记载(县志),了解河道变迁的时代与范围,采用物探方法确定古河道带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岩性变化,并与机井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对古湖泊堆积物,应通过岩性、岩相、湖积层动植物化石、基底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及实验工作(颗粒分析、有机质、含碳量、孢粉及微体古生物鉴定等)了解湖积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及分布范围,并注意对地层岩性、颜色、泥炭层的发育程度的研究及石膏的含量与分布。

对盐碱化地区,应初步了解盐碱化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成因,为土壤改良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另外,应注意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及其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了解地下水位临界深度。选择典型地段逐层采取土样,了解盐类垂直分布与变化规律,盐碱化与微地貌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

对沼泽化地区,应了解沼泽化的分布与成因,为保护利用沼泽化地区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对滨海平原地区应调查海岸地貌、海岸变迁及现代海岸的升降变化;海相沉积物的岩性、颜色、厚度及其分布范围;通过对各含水层的抽水试验及水质分析,研究水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确定淡水含水层的富水段及其分布范围以及咸、淡水分布界线。在咸水区,要着重研究成淡水界面埋深,淡水层的埋藏条件与水量,淡水和咸水产生水力联系的可能性,为咸水的改造和利用提供资料。

二、基岩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一)调查任务

1)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着重分析研究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主导因素和条件;划分含水层、组、带及地下水的类型,并研究各类地下水的形成、富集、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质状况;访问和搜集有重大供水意义的井(孔)、泉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

2)查明基岩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水斜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及岩体、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风化带中地下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3)第四系发育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等松散砂砾石含水层的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4)查明区域水化学的一般特征,初步了解热矿水成因、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注意水化学找矿。

5)探索和了解地方病与环境地质的关系,了解由于水质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病”的状况和致病原因。

6)初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以水利工程地质为主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二)调查内容

一般基岩丘陵山区,地下水受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分布极不均匀。地质构造往往是控制地下水的主导因素,大的构造体系控制着区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则受次一级低序次构造所制约。在调查中必须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法,即由低序次的富水构造着手,找出控制地下水的高序次构造,据此预测低序次构造的富水性。

在分清构造体系及其生成序次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断裂构造,应查明其力学性质、断层规模、产状要素、胶结和充填程度、岩脉与岩体活动和蚀变破碎情况、后期构造作用、被切割岩石的力学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及地下水活动痕迹等。

主要应对下列构造的富水性进行调查。

l)各种构造形迹,特别注意调查挽近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对压性、压扭性断裂,注意研究断裂带上盘硬脆岩层及可溶性岩层分布地段断裂带的富水性及断裂带本身的封闭阻水性;各种构造形迹的交汇部位,构造共轭扭面的交叉部位,褶皱轴部张性、压性断裂的交汇处等;

2)调查区域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不同构造、地层部位的关系。注意

其力学性质、发育程度、裂隙充填情况、裂隙面有无地下水活动的痕迹,如次生碳酸盐和二氧化硅薄膜等。分析裂隙所属构造体系,了解裂隙的一般分布规律。

3)调查褶皱构造的形态类型、规模、地层组合关系、破碎程度和地貌汇水条件等。如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存的背斜谷、向斜谷和地堑式背斜谷等的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富水性;规模较大的宽缓向斜盆地形成自流水的可能性和槽线部位的富水性。

褶皱两翼地层由陡变缓处、褶皱倾没端、地层转折部位、弧形构造的拐弯突出部位以及硬脆岩层的近尖灭端等处的裂隙发育程度、汇水条件和富水性。

横切和斜切褶皱的沟谷的成因,注意被切含水层的地下水溢出带和沼泽湿地的分布,了解含水层的富水性。

4)注意单斜构造形成自流斜地的可能性。调查影响单斜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和富水性的下列因素:地层倾角、分布规模、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地层组合情况和岩层产状与地形坡向的关系等。注意单斜岩层最低处的地下水溢出带。

5)调查岩脉的岩性、产状、厚度、长度和侵入时期。特别注意:①岩脉受后期构造作用,破碎成富水带的可能性;②岩脉本身阻水,造成脉侧富水的可能性;③岩脉横切沟谷挡水并倾向上游时,岩脉迎水面富水的可能性;④岩脉与断裂带相交部位的富水性。

6)调查地方病与环境地质和水质的关系。应先调查病区与非病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岩性、土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饮用水质,通过对

比,发现其异常性,以便探索病因。调查中应在不同地貌和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别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屯),调查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淋溶—迁移—累积过程。研究一般水化学组分及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有“三废”排除的工矿区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地区,应调查和搜集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污染而引起“污染病”的状况,水中有毒成分含量、污染途径和污染质来源等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更应注意污染问题的调查。

7)碎屑岩山区的调查一般应着重查明含水层较稳定的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斜地。还应注意调查:软硬相间和厚薄相间的地层中硬脆薄层的层间裂隙水和在界面处出露的泉;柔性地层中相对硬脆岩层和裂隙发育的构造部位局部富水的可能性;对单一硬脆岩层主要着眼于断裂构造富水带的调查;在不整合面和沉积间断面上出露的泉及其构成富水带的可能性;灰岩和泥质灰岩夹层的富水性。

8)花岗岩类地区应调查:①风化带性状、厚度及影响因素,尤其是半风化带的厚度和分布规律,充分注意地貌汇水条件较好的剥蚀丘陵的风化网状裂隙水和堆积在沟谷、洼地的石英砂层的富水性;②围岩接触蚀变带的类型和宽度,尤其要注意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带的破碎和裂隙发育程度及其富水性。

9)玄武岩地区应调查:①喷发方式、各期台地的分布、高程、柱状节理和气孔状结构等与地下水赋存的关系,中心式喷发的台地要注意火山口的调查,由火山口向周围观察玄武岩岩性、岩相厚度与地下

水位、水质及富水性的变化规律,注意边缘地下水溢出带的分布。②多期喷发地区,应注意调查各次喷发熔岩流之间接触带的性质、分布及其富水性,注意研究凝灰质岩层的隔水性及裂隙性熔岩的富水性。

③侵入其他地层中的安山玄武岩,应注意其地面露头的分布标高、柱状节理发育程度、风化带厚度,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带宽度及侵入裂隙发育程度与地下水的关系。④非玄武岩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地区应调查薄层状层理裂隙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的层理裂隙水;流层发育的流纹岩的成岩裂隙水;软硬相间岩层中硬脆岩层的层间裂隙水;喷发和沉积间断面的富水性。

10)变质岩类分布地区应注意对大理岩、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硅化页岩等的调查。还要调查:①薄层大理岩夹层的岩性、厚度、产状、稳定性和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对富水的影响;厚层大理岩则要调查其与不同岩性接触带的岩溶裂隙水,特别是粗粒大理岩、角闪大理岩和表部风化成层状的大理岩要注意下部岩溶发育程度与地下水的关系。②片麻岩类的风化带性状、厚度、分布、汇水面积及富水性;了解沟谷中不同地貌部位的泉水动态;注意山麓和沟谷中风化物稍经搬运堆积成的含水砂层的富水性。

三、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调查岩溶含水层分布,研究地层、构造、岩脉与岩溶水的关系。调查地表有规律分布的各种岩溶形态,如串珠状洼地、于谷、漏斗、溶井、落水洞、塌陷等;各种岩溶水点,如岩溶泉、地下河出口、出

水洞等是调查的重点;测定空间位置、水位、流量、流速、水质,调查补给范围、补给来源。对岩溶水点的水位和流量,应力求获得最枯时期资料,并访问雨季动态变化。岩溶水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相互转化的速度较快,特别是裸露、半裸露型及一些浅覆盖地区,地表河水流量变化较大,应研究其伏流情况,对流量变化显著的河流,应分段测定其流量,常年有水的河流宜在枯季测流,间歇性河流可在雨季测流。要调查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不同类型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的要求各有侧重。裸露地区主要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岩溶水点的详细情况。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尤其要查清地下暗河的分布、补给面积、流量与水质等状况。在覆盖型岩溶地区,要调查主要地下通道的位置及埋藏情况,查明岩溶强烈发育带,勾绘出强径流带及富水地段,评价其水质、水量。埋藏型地区,要获得各岩溶含水层组的埋深、厚度、水量、水质等初步资料。

四、黄土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我国北方分布着54×104km2的黄土(包括黄土台塬、黄土丘陵和河谷平原一丘间谷盆区),厚度由数十米至数百米。黄土地区土质疏松、沟谷深切、地形破碎、水土易于流失,地表缺水严重,多呈半干旱景观。

黄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侧重调查黄土地区的地貌特征。黄土区的地貌往往反映基底构造轮廓及下伏地层的分布与发育情况,控制地下水的赋存、运移。注意调查黄土台塬(包括呈阶梯状的台塬)、

黄土丘陵(梁、峁、沟壑)、山前洪积扇(裙)和河谷阶地的形态等,收集黄土层中溶蚀、湿陷、沟谷切割密度及深度等数据,观察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等。通过对井、孔、泉水的研究,确定黄土层中的含水层位,分析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黄土地区的下伏基岩,多是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灰岩、砂岩或页岩,应注意寻找基岩地下水,确定其富水层位及富水地段。研究黄土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地方病与水土、地貌的关系,探讨致病水与非致病水的差异,查清致病水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合理开发黄土地区地下水的方案,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五、沙漠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有大片沙漠地带,年降水量仅50~100mm,蒸发强烈,该区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地生活、生产和治理沙漠用水而寻找地下水源,因此,要对所有地下水露头(钻孔、井、泉、湿地等)进行观测。在查清从边缘山地到沙漠内部,松散沉积物形成特征的基础上,查明砂丘覆盖的淡水层和近代河道两侧淡水层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沙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关系,注意可能汇水的冲洪积扇、冲湖积层的分布特征,寻找被掩埋的冲洪积扇、古河道带及冰水堆积物;调查山地与戈壁带的接触条件和地下水溢出带,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运动规律及排泄特点;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关系,从山前到

地下水资源管理(全)

1、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规划;(3)地下水资源管理;(4)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5)地下水资源保护;(6)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 3、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调查分配,取水许可实施及监督管理和保护等组成的整复杂体系。这是社会政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职能的系统体现。涉及到自然,人,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对方面多层次因素集技术性,政策性,社会性为一体,内涵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地下水资源规划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且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要求,从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而进行系统的规划工作,从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地下水资源规划原则:(1)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原则;(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4)坚持可持续利用,力争供需平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规划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3)需水预测;(4)供水预测;(5)供需平衡分析;(6)未超采区开发规划;(7)超采区开发规划;(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7、水资源承载力: (1)水资源开发规模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2)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的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容量 (3)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论,水资源承载力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8、地下水功能区划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地下水的多种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管理,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而开展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建立地下水管理制度的基础技术平台,是进行地下水规划、指导开发利用行为、保护生态与环境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工作。 9、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1)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2)保护优先、合理开发;(3)统筹协调、全面兼顾;(4)以人为本、优质优用;(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6)可操作性强、服务管理;(7)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 10、地下水功能区划类型: 一级功能区:(1)开发区:指地下水补给、赋存和开采条件良好,地下水水质满足开发利用的要求,当前及规划期内(2030年,下同)地下水以开发利用为主且在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的区域;(2)保护区:指区域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地下水开采期间始终保持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的区域;(3)保留区:指当前及规划期内由于水量、水质和开采条件较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作为储备水源的区域。。 二级功能区。 11、地下水资源保护目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水质,使其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污染,还要保护水量的可持续利用。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变,加强水源保护,减少人为水灾,促进人水和谐。 12、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技术路线: (1)工作范围核定:根据地下水超采范围,合理核定工作范围。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部门、开采井的地区分布和数量、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整理、核算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和可开采量;分析超采的主要原因和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压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基础。(3)制定不同阶段治理目标:根据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制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目标。 (4)替代水源分析:根据有关成果,分析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分析不同阶段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及其它水源开发利用量中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已有规划成果,通过供需分析来确定地下水压采的替代水量。 (5)确定地下水压采量:根据替代水源水量或供需分析结果,结合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评价和工程配套措施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量。 (6)落实压采措施: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压采量和已有的工程情况,地下水管理现状,提出压采实施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地下水压采的配套工程列入当地有关的规划体系。 (7)建立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地下水压采涉及到很多部门,从管理、监测等方面提出系统的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水资源调查

水资源调查 基本概念调查内容水资源调查通过区域普查、典型调查、临时测试、分析估算等途径,在短期内收集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基础资料的工作。 水资源调查它是长期定位观测、常规统计及专门试验的补充。 调查内容如下:主要对流域内已有水文站网没有观测到的水量进行调查估算,包括古水文调查。 当水文站上游有水工程时,需要对它的耗水量、引出水量、引入水量和蓄水变量进行调查估算,以便将实测径流还原成天然状况。 在平原水网区,将定位观测与巡回观测相结合,收集有关流量、水位资料,用分区水量平衡法推测当地径流量。 对于没有水文站控制的中小河流,必要时应临时设站观测,取得短期的实测资料。 通过普查,大体了解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的贮存、补给、径流和排泻条件,划分淡水、咸水的分布范围,掌握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的地区分布情况,为划分地下水计算单元及确定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在收集专门性水文地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缺测项目或缺资料地区,进行简易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工作,确定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及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渗透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未来供需水预测和实测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工作,重点调查对象为河道外用水。 按照用户性质分类,河道外用水可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而工业、生活用水要求保证率高。 由大型水利工程供水的灌区和自来水厂供水的用户,一般有供水记录作为核算用水的依据。 由小型水利工程、自备井分散供水的用户,则需根据灌溉面积、工业产值、人口等社会经济资料和典型调查获得的用水定额,对各类用水进行估算。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水资源现状调查

水资源现状调查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水资源现状调查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与人体的关系 每天,一个人大约需要7升水来消化食物,3.5升水用于唾液,排出2升多水。 毛细血管每分钟润滑你的眼睛25次。没有水,人不可能看见东西,也不能哭泣。 人的一生中,喝下大约80吨水。 国家节水标志的含义 中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今年“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中国水周”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作者: ————————————————————————————————日期:

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研背景 当我从合肥回到成都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成都的空气质量相比于三年前,似乎有污染比较严重,在长跑训练时,惊讶的发现,除了空气质量下降以外,水资源的环保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天府之国的一员,曾经学习过环境科学的相关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想着做点力所能能及的事情,所以开始到开始对离家最近的东风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用水习惯对水质的影响,并同时做简单的水质检测来获得更加真实的水质情况。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满足自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下,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完善自我,投身到自我创新发展的道路中。而这次社会实践正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主要特点: (一)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4.5万公顷;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 (二)水质优良。成都地处岷江流域中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濮阳市地下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地下水资源通常是指作为工农业和生活水水源使用的地下水。生产和生活需要利用而又可能利用的地下水,统称地下水资源,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水质较优、不易被污染、动态稳定、调蓄能力强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比如区域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严重地质灾害。为了合理地、长期地使用地下水资源,在开发之前,一般均应对其量和质作出评价,以便据此制定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规划。 一、我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埋深、动态变化) 濮阳市地处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濮阳气象站1954—200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08.3毫米,蒸发量1678.0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067.6毫米(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仅204.5毫米(1966年),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而蒸发以5—6月份最为强烈。

气象条件决定了濮阳市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濮阳市是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仅为7.53亿立方米,居全省的第14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的1/2,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一般干旱年缺水1.89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缺水2.96亿立方米。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及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且无蓄水工程,濮阳市的地表水资源实际可利用量很小,除引黄供水之外,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是濮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特别随着我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加上水环境和水质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地下水资源来源主要是浅层地下土层贮藏的地表渗水,以北金堤为界,黄河流域因受黄河侧渗的影响,地下水补给及时,水位偏高,一般在2--8米。海河流域因超采严重,加上外来水源少,补给欠缺,造成全市地下水量严重下降,已形成我省豫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北金堤以北的海河流域,漏斗区面积18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最深地下水埋深南乐寺庄乡达30米,平均埋深23米(上世纪70年代平均埋深7米,90年代平均埋深20米,水文局提供)。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是地下水采补均衡状态的直观表征,也是检验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效果)的客观依据。为了给濮阳市区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1989年起,市节水办在濮阳市区(城市规划区)建立了地下水动态

水资源调查报告

珍惜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我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及其建议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据统计,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除了缺水,水污染问题也较突出。根据2001年对我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可以进入自来水厂的最低要求的仅占29。5%,而劣五类水质却高达44%;另外,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国一些地区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目前全国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上篇] 2010-03-26 |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大中小】【打印】 【关闭】 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全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的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于1984年底提出了评价成果:即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871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2940亿立方米。自第一次评价工作距今近20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水循环条件已发生了改变,导致地下水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次评价成果已不能反映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为此,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计算和评价,提出了评价成果。 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统一组织,中国

水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

水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 水的现状调查报告一、我市水现状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贫乏。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水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亿立方米,人均水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逐渐减少。 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 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 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大量流失。 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 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 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

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 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 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 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 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 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 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响着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畜饮水。 二、如何开发利用现有水我市的水大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外来客水及经使用后的

水资源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性。 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 3.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如何维持水资源的循环 性和储量有限性的特征? 4.未来水资源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势。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水量平衡原理,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及流域水量平衡的异同点。 2.简述地球水的储存与循环。 3.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为什么要考虑水体的更替周期? 4.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文循环? 5.简述研究水量平衡的重要性。 6.简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关系。 7.水资源是否会枯竭? 8.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9.简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

2.简述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地下水循环 3.简述地下水运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的计算? 5.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为什么有重复计算问题? 6.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的评价? 7.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8.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9. 重现期?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如何? 10.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 11. 为什么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12. 研究河流补给的意义 13. 水面蒸发量? 14. 陆面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15. 干旱指数?研究干旱指数的意义? 16. 正常年径流量(理论数量)?设计年径流量? 17.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18. 简述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的分区年径流量计算方法。 19. 简述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20. 如何分析径流的年内变化 21. 简述具有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用设计代表年法推求年内分配的方法步骤? 22. 各分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4.1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1 4.1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2 大家好。 上一章我们讲述了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经过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等野外工作后,获得了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水文地质图件编制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等室内综合地质编录工作。 Ppt3 课程引入 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知识,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计算与评价及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等。 本次课我们先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具体包括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特点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概念等内容。 下面开始讲述: Ppt4 一、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和特点 (一)地下水资源的含义 地下水资源是含水层中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

质决定的,即只有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量才是可资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Ppt5 图片为中国地下水资源图。 Ppt6 (二)地下水资源的组成 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资源是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如图)。地下水补给资源是各种入渗量,一般包括降水和凝结水入渗量、河(渠)水和洪水及田间水入渗量、山区对平原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河流侧向入渗量;地下水储存资源是地下水储存量,包括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两部分。 图片为地下水资源组成关系示意图。 Ppt7 (三)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系统性(整体性) 地下水一般是按一定的含水系统形成和分布的,存在于同一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是一个统一整体,有着共同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在含水系统的任一部分注入或排出水量,其影响将波及整个含水系统。 Ppt8 2.流动性(活动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性) 地下水是流体,是一种动态资源,处在不断运动循环之中,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和热量随外界环境的变化会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所以大都具有流动性或活动性。 Ppt9

水资源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水资源调查报告正式版

水资源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

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

地下水资源勘查设计要求

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附编写提纲) 地下水资源勘查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其成果可作为水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实施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地区,已完成了1:200000-1:100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因而目前部署的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开展区域地下水资源勘查。 1.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目标和任务 (1)基本查明区域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导水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边界特征。 (2)基本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的转化关系、控制因素及其转化量。 (3)在基本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室内测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4)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或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按照地下水系统评价区域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 (5)初步建立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 2.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 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地下水资源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包括区域地质、物探、化探、气象、地表水文和遥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工作区的GIS地理信息系统。 (2)遥感图象解译或航空照片解译,一般采用卫星图像解译,必要时可进行专门遥感飞行,并进行野外验证。 (3)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为1:250000。 (4)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物探测井。地面物探应圈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初步查明控水构造、岩溶发育带及其深度,覆盖层的厚度等。 (5)水、土、岩样品的采集分析。包括常规水化学分析、水中同位素分析和特征微量元素分析。

市水资源现状调查精修订

市水资源现状调查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x市水资源现状调查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 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响着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畜饮水。 二、如何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

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 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当缺乏资料或资料不足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获得编制设计书所需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