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一、概述中国地理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东亚的东部。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到53°33',东经73°34'到135°00'之间。

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西部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二、地理环境1. 地势地貌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川地、高原、山地、盆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地势地貌分布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水资源等方面。

2.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同时,西藏等西部地区是严重干旱的高原气候。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温度变化较大。

三、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亚热带植被带、温带植被带和寒带植被带。

同时,中国拥有众多的植物资源和动植物物种,保护植被资源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

其中,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同时,中国境内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和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资源配置、城乡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9.湖北省与山西省
? 答:区位,湖北九省通衢,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省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和黄河中
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位,全国最大的产煤地,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自然环境,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众多,无冰期,流域面积广。山西,河流稀少,含沙量大,冰期长。人文环境:湖北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农业占比重大,人口众多,米食为主。山西经济依托煤炭资源,农业比重小,人口众多,一面食为主。
2. 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
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
3. 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
5. 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6. 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
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中国地理教程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教程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位于东亚,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靠太平洋,南濒中国海。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地貌多样,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多山脉和丘陵,这里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寒温带、北温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中国境内还有丰富的水文资源,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河流和大量湖泊。

这些水文资源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支持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资源分布丰富多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稀土资源拥有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国家之一。

中国地理教程还包括中国的地方特色和文化。

中国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例如,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历史遗迹吸引着无数游客。

此外,中国的美食、传统手工艺、节日和民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地理教程是一个涵盖了中国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综合性教材。

通过学习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地方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有更深入的了解。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中国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国家。

由于其庞大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中国地理包括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这篇文章将对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复杂,地形多样。

中国的地形地貌主要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西昆仑山等;山地分布在东、西、南部地区,有秦岭、大巴山和南岭等;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东北平原等;平原则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有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丘陵则分布在中部地区,有黄土高原和辽河平原等。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

中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旱,气候温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昆仑山等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少。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锰矿、稀土矿等。

中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西南和东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渤海、东海、南海及西南地区;锰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贵州地区;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

经济地理中国的经济地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中国的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和黄淮海平原等地区;工业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化学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服务业主要以金融、商贸、交通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

总结中国地理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等方面都很丰富。

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对中国地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相信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地理会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1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①人口自然构成:性别结构不均衡,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②人口社会构成: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③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就业人口增长较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2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特征:①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②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③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多分布于高原和山地④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3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①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②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和高原人口稀疏③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旱地区人口少④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4中国地理特征:①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丘陵;东西差异,南北差异)②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受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③人类活动对自认环境影响深刻5 中国地势特征及其意义:㈠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㈡地势的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江大河的走向,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度流急,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③陡坡山地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④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6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气温:①冬寒冷夏暖热②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③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降水: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7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西南地区以林地的变化为主要特征,西北干旱与绿洲农业区,传统绿洲边缘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同时绿洲内部的原有耕地因土地退化而撂荒。

①黄淮海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主要是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②东北山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林地和草地的开垦为显著特点,东北平原以旱地、水田相互转换为主③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区及秦岭山区草地开垦、退耕还林还草及撂荒现象并存④东南、华南山地丘陵区林地面积明显扩大⑤华中湖泊密集地区还湖明显,华中丘陵区毁林与造林并存⑥四川盆地周边山地、贵州及云南西部山区林地减少,云南中部地区以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要特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第一节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东方大国⏹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98%的疆土位于20 ~50 N之间, 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好⏹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中心的三大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区(EEA)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形成三足鼎立(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中国处于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遥感影像—— 东北平原农田-聚落景观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2005年,粮食产量为7 419×104 t,占全国的15.3%
粮食作物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 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
水稻生产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 型灌区,水稻种植有向北、向西推移的趋势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是东北地区冷湿
环境的综合反映。季节性冻土普遍存在,从南向北冻结厚度
逐渐加大,冻结时间逐渐加长。
冻土的广泛分布增加了气候寒冷程度,同时阻碍了地表水与土
壤水的下渗,尤其是在地势比较低缓、排水不良的地段,草甸 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沼泽的广泛分布、类型多样是东北地区冷湿地理环境的另
位,拥有发达的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还拥有十分发
达的林业与农业

直到1978年,东北三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在全国处 于领先地位。这一期间,东北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远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21世纪后,东北经济开始出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增 大。这一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
山环水绕、平原广袤
森林、森林草原景观 沼泽、冻土
辽吉黑地区区位:中国东北部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一、地理区位
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也称东北地区,介于 38°43′N~53°33′N, 118°53′E~135°05′E ;中国纬 度最高、经度最偏东地区,属于寒温带与中温带 面积78.73×104 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2%;位于亚 欧大陆东北端,具有边疆、临江、近海的特点 处于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可通过哈大铁路线经满洲里与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成为连接欧、亚、美三大洲的 “大陆桥”枢纽,是亚洲太平洋各国通向欧洲的陆上捷径
径流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年均径流深在25~700 mm之间。 河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冰雪为辅,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也 存在比较明显的丰枯交替 大部分地方属于中温带气候,气温南北差异显著,降水量 在300~1 000 mm之间,东多西少。具有寒冷干燥而漫长的 冬季,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热量不足,并且年际波动较 大,冻害平均3~4年发生一次,相比而言,北部和山区受害 程度严重
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稳定增长.总体结构优于全国水平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三、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当 地群众称之为“黑土地”。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具有良 好的团粒结构和团块状结构,土壤疏松多孔,蓄水性能强, 对农作物蓄水的供应和调节起着良好的作用,是自然肥力 很高的土类。 商品粮生产基地 日照充足,光合作用潜力大,夏季普遍高温,并且雨热 同季。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一熟制(南部为两年三熟)作 物种植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 已探明储量的有100
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
位的达45种,尤以能源和
铁矿资源最为丰富,而且
资源分布范围广,相互配
合良好,便于开发利用。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状况
经济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1) 人 第 一 产 业 年份 1952 1978 2005 1952 1978 2005 1952 1978 2005 1952 1978 2005 1952 1978 2005 辽宁 41.4 229.2 8 005.0 218 680 吉林 16.6 82 3 614.9 153 381 黑龙江 26 174.8 5 510.0 238 564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其中以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成为中国的“玉米带” 谷子分布比较普遍,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比重较大 高粱是本区传统的粮食作物,以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第 二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交 通 与 经 济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边境开放与开发 具有对外开放的优越区位,而且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边
贸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利用外资与技术引进,已建
立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国 家级出口加工区、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大连保税 区,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图们江下游地区,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倡导下,中、俄、朝、蒙、韩、日等有关国家 经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将该地区建成为一个 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并成为东北亚的海、 陆、空交通枢纽。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四、哈大工业走廊
形成以铁路为主体, 以公路为基础,包括管道 (输油)、内河航道、海 运和航空运输在内的综合 交通运输网。 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 网为加速东北地区的资源
开发、产业发展、区内外 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其 中,尤其是以哈大沿线为 基础的哈大工业走廊凸现
一个重要特征,湿地之多名列全国前茅,基本上都属于沼泽
类型的湿地。沼泽分布由北向南递减,黑龙江省沼泽面积最大。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二)资源结构
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
原,人均耕地是全国人均量的两倍,居全国之首。本区是全国宜农荒地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带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本章前言
中国东部地带包括辽吉黑地区、京津冀鲁豫地区、沪苏浙皖湘鄂
赣地区以及粤桂闽港澳地区4个地理区域,共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和特别行政区。 东部地带是中国地理区位最优越、自然条件最好、人口最密集、经 济最发达的地带。 海陆兼备,气候湿润,位于第三级阶梯,集中了中国的三大平原, 成为中国农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带,具有多个重要 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哈大工业 走廊为核心的都市群。 东部地带大多处在大江大河的下中游,洪涝和台风灾害、环境污染 以及湿地保护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东部地带受热量驱动呈现南北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呈 现纬度地带变化。
保护黑土地的措施: 一是科学种田、合理轮作与施肥; 二是防止风蚀沙化; 三是保持水土,强化中部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治理。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三)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指导下,东 北迅速成为国家的重化工业基地,汽车、石油、煤炭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长三角 珠三角
(Beijing-Tianjin-Tangshan Are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Zhu River Delta) (Ha-Da Industrial Corridor)
哈大工业走廊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中国东部地带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关键词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Northeast China Plain) (North China Plain)
长江中下游平原 (Middle and Lower Plain of Yangtze River)
京津唐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农业生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 从南到北划分为:


海洋渔业地带 粮、棉、柞、果、花生、烤烟地带 粮、豆、甜菜、亚麻、林牧地带 新垦区粮、豆、林猎地带
从东向西划分为:


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 以农为主的农林地带 农耕地带 农牧地带 牧业地带
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势平坦,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开发条件优 良,质量较好,肥力较高。
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 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本区
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用材林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左右。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16.8 27.4 52.4 44.4 17.0 18.3 38.8
23.5
12.2 30.0 61.0 53.9 23.8 15.6 33.9
20.0
12.5 38.5 64.3 53.9 21.9 15.7 38.0
28.1
12.5 20.9 48.2 47.3 28.6 23.7 40.2
产 业 结 构 /%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草地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为主 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饲养多 种牲畜。其中,东北草甸草原是中国温带天然草地中产草
量最高的草地。
水资源总量为2 156.4×108 m3,人均占有量少
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和绥
芬河等水系,水资源分布不均,东丰西欠、北多南少,径 流年际变化幅度大,有明显的丰枯水段交替变化的特点。 本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第二节 京津冀鲁豫地区 第三节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 第四节 粤桂闽港澳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