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新校区G

合集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新校区G-18规划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新校区G-18规划说明

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规划说明1 概况1.1 项目背景1.1.1项目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著名高等学府,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北师大现校区位于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占地约59公顷,现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约1.8万人,外国留学生约1700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近3万人。

现状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用地约33公顷,不能满足学生人均33.85平方米教学生活用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改善现有校区用地不足的状况,2002年,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作出重点建设北师大的决定,其中,北京市将划拨2000亩办学用地,支持建设新校园。

2003年,北师大与昌平区政府签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办学用地划拨协议》,在沙河高教园区中进行新校区建设,一期用地1315亩,(根据2004年已批的《沙河卫星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编号,建设用地包括F-2、F-4.、F-6、F-7、F-9、F-11、F-13、G-18),即为本次规划研究用地。

2005年教育部批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昌平建立新校区的立项,并核定北师大发展总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含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3.4万人,“十一五”期间发展规模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4万人,外国留学生2000人。

其中沙河校区计划三年建成、五年完善,建设完成后能满足1.8万本、研学生的住宿、学习和学校开展相应科学研究的要求;北太平庄校区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2000人。

结合北师大昌平校区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市政府和市规委领导的批复精神,2006年8月,我院编制《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

1.1.2关于中心城内校区和沙河新校区的规划情况根据北师大学校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北太平庄校区将进行资源调整,老校区主要开设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育技术学院、心理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汉语文化学院等,将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2000人,同时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3万人的学习需要。

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docx

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docx

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规划说明1概况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 )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著名高等学府,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北师大现校区位于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占地约 59 公顷,现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约 1.8 万人,外国留学生约 1700 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近 3 万人。

现状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用地约 33 公顷,不能满足学生人均 33.85 平方米教学生活用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改善现有校区用地不足的状况, 2002 年,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作出重点建设北师大的决定,其中,北京市将划拨2000 亩办学用地,支持建设新校园。

2003 年,北师大与昌平区政府签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办学用地划拨协议》,在沙河高教园区中进行新校区建设,一期用地1315 亩,(根据2004 年已批的《沙河卫星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编号,建设用地包括 F-2、F-4.、F-6、F-7、F-9、F-11、F-13、G-18),即为本次规划研究用地。

2005 年教育部批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昌平建立新校区的立项,并核定北师大发展总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含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 3.4 万人,“十一五”期间发展规模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2.4 万人,外国留学生 2000人。

其中沙河校区计划三年建成、五年完善,建设完成后能满足 1.8 万本、研学生的住宿、学习和学校开展相应科学研究的要求;北太平庄校区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 6000 人左右,外国留学生 2000 人。

结合北师大昌平校区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市导的批复精神, 2006 年 8 月,我院编制《昌平沙河高教园区“控规”调整研究》。

1.1.2 关于中心城内校区和沙河新校区的规划情况根据北师大学校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北太平庄调整,老校区主要开设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育技术体育与运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院等,将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6000 人左右,外国留学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 3 万人的昌平新校区计划开设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文学院、等学科,建设完成后能满足全日制学生 1.8 万人的学习和生1.2 位置及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位于昌平新城的沙河组团高教园区中心地段,东,六环路以南,北沙河以北,回昌路以西,北距六环路约 24 公里,距昌平组团约 3 公里。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评价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二零零九年五月目录1 总论 (1)1.1 任务来源 (1)1.2 评价目的 (2)1.3 编制依据 (2)1.3.1 法律、法规依据 (2)1.3.2 技术规范依据 (2)1.3.3 编制依据 (3)1.4 评价等级 (3)1.5 评价范围 (4)1.6 评价时段 (5)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5)1.7.1 评价内容 (5)1.7.2 评价重点 (5)1.8 评价标准 (6)1.8.1环境质量标准 (6)1.8.2污染物排放标准 (6)1.9 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 (9)1.10 技术路线 (11)2 建设项目概况 (12)2.1 项目概况 (12)2.1.1 基本情况 (12)2.1.2 项目工程内容及规模 (13)2.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3 污染源分析与评价因子筛选 (16)3.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6)3.1.1 施工期 (16)3.1.2 营运期 (16)3.2 评价因子筛选 (17)3.3污染负荷分析 (18)3.3.1施工期污染源强 (18)3.3.2运营期污染源强 (20)3.4项目选址合理性和相关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 (24)3.4.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24)3.4.2 项目与相关规划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24)3.4.3 项目政策协调性分析 (26)4 建设项目及其周边环境状况调查 (27)4.1 自然环境 (27)4.1.1 地理位置 (27)4.1.2 地形地貌 (27)4.1.3 气候与气象 (28)4.1.4 水文地质 (28)4.1.5 水文 (28)4.1.6 生态环境 (29)4.2 社会环境 (29)4.2.1总体概况 (29)4.2.2工业 (30)4.2.3 农业 (30)4.2.4旅游业 (30)5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1 水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2 环境空气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3 环境噪声回顾性评价 (32)5.4 生态环境回顾性评价 (33)6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6.1 现状污染源调查 (34)6.1.1 水污染源 (34)6.1.2 大气污染源 (34)6.1.3 固体废物污染源 (34)6.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6.2.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6.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7)6.2.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8)7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42)7.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8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8.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45)8.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8.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46)8.6.1对区域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 (46)8.6.2对区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46)8.6.3征地拆迁对社会的影响评价 (46)9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47)9.1 水环境容量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7)9.2 环境空气容量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7)10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48)10.1 环境保护要求 (48)10.2 生态建设措施 (48)10.3 环境保护措施 (48)10.3.1 施工期环保防护措施 (48)10.3.2 营运期环保防护措施 (50)10.3.3 清洁生产措施 (53)10.4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1 项目环保投资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2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3 项目大气、固废和噪声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 (55)11 环保投资及效益分析 (56)11.1环保投资及运行费用 (56)11.2效益分析 (57)11.2.1环保设施的环境效益 (57)11.2.3社会效益 (57)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58)12.1 目的 (58)12.2环境管理计划 (58)12.2.1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及职责 (58)12.2.2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58)12.2.3 环境管理制度 (59)12.3 环境监测计划 (60)12.3.1 监测项目、地点、时间和频率 (60)12.3.2 监测数据的管理 (61)13 公众参与 (62)13.1 依据和目的 (62)13.2 调查方式和范围 (62)1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62)14 评价结论与建议 (64)14.1 综合评价结论 (64)14.2 建议 (64)1 总论1.1 任务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著名高等学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沙河大学城“开城”赵凤桐出席启用仪式.

沙河大学城“开城”赵凤桐出席启用仪式.

沙河大学城“开城” 赵凤桐出席启用仪式
9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位于沙河高教园区的新校区正式启用,该校4300多名大一、大二学生将在新校区开始新学年的学习和生活。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出席启用仪式。

位于昌平的沙河高教园区是北京市近年来教育领域重点建设项目,整个园区1万余亩,除中财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也将入住,入住规模将达8万余名学生,2万教职工,近50个院系、约110余个专业,构成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兼有文科、财经、外语、师范类学科的办学结构。

赵凤桐对长期关心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的教育部、财政部及相关人士表示感谢。

他祝福首批入住的中财师生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要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高教园区的工作,积极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将沙河高教园区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令师生员工满意的现代化大学城,成为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区。

31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志(简稿)(定稿)( 改 9)

31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志(简稿)(定稿)( 改 9)

第四章北京沙河高教园区(修改九 5890字)11.06.09建设高教园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首都教育事业发展,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高教园区之一,是北京市整体规划的昌平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和昌平区重点工程之一,是以高等教育为中心,融学习、工作、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学园都市。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示意图第一节沙河高教园区管理体制与职能1999年,为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在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中,开辟2—3个占地面积为8000—10000亩的高教园区。

”2000年12月,昌平区人民政府上报《沙河高教园区选址规划方案》获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批复,园区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一、管理机构2001年3月,昌平区政府成立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筹建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担任。

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园区办)负责日常工作,属区政府派驻临时机构(无编制),办公室主任由昌平区政协副主席沈玉宝兼任,其他工作人员由区有关职能部门抽调和社会招聘组成。

办公地点设在沙河镇政府。

2002年7月,园区办办公地点迁至昌平区沙河镇王庄村。

2002年10月,园区办内设综合管理部、高校协调部、工程建设部、规划发展部、拆迁安置部5个部门,制订了园区各项管理制度。

2006年7月,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筹建协调领导小组改名为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调整了小组成员。

表16— 2001年—2010年园区筹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一览表注:赵凤桐,2001年3月,时任昌平区政府区长;2001年12月至2006年 3月,时任昌平区区委书记。

关成华,2006年7月,时任昌平区政府代区长;2007年3月,时任昌平区政府区长。

园区办主要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建设沙河高教园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学生食堂及服务综合用房工程施工方案__电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学生食堂及服务综合用房工程施工方案__电气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施工准备 (3)第一节、项目管理策划 (3)第二节、施工准备 (4)第四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6)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法 (6)第二节、质量通病与防治 (26)第三节、成品保护措施 (27)第五章、雨、冬期施工措施 (28)第六章、主要管理措施 (30)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 (30)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35)第三节、安全及职业卫生与健康保证措施 (36)第四节、消防保卫措施 (38)第五节、文明及环境保护措施 (39)第七章、竣工验收 (41)第一章、编制依据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学生食堂及服务综合用房工程电气施工图。

二、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20022、《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300—2001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01—26-96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149—90三、施工图集1、《建筑电气施工通用图集》92DQ1-13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一期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工程,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的西侧,为一栋地上三层,地下局部一层建筑物.其中食堂地下一层层高4.8米,一层至三层层高4.8米;综合服务用房一层至三层层高3。

9米.建筑物高度为16.85米,建筑面积为16500m2 。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单位为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监理单位为轻鑫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一、电气部分:本工程投标范围包括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屋面防雷与基础接地系统。

弱电、消防系统只预留管线通路。

1、供电电源:本工程楼内地下一层设变电所和配电室,由两回路10KV电源引至楼内变电所内,两路电源同时使用,互为备用。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评价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二零零九年五月目录1 总论 (1)1.1 任务来源 (1)1.2 评价目的 (2)1.3 编制依据 (2)1.3.1 法律、法规依据 (2)1.3.2 技术规范依据 (2)1.3.3 编制依据 (3)1.4 评价等级 (3)1.5 评价范围 (4)1.6 评价时段 (5)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5)1.7.1 评价内容 (5)1.7.2 评价重点 (5)1.8 评价标准 (6)1.8.1环境质量标准 (6)1.8.2污染物排放标准 (6)1.9 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 (9)1.10 技术路线 (11)2 建设项目概况 (12)2.1 项目概况 (12)2.1.1 基本情况 (12)2.1.2 项目工程内容及规模 (13)2.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3 污染源分析与评价因子筛选 (16)3.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6)3.1.1 施工期 (16)3.1.2 营运期 (16)3.2 评价因子筛选 (17)3.3污染负荷分析 (18)3.3.1施工期污染源强 (18)3.3.2运营期污染源强 (20)3.4项目选址合理性和相关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 (24) 3.4.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24)3.4.2 项目与相关规划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24)3.4.3 项目政策协调性分析 (26)4 建设项目及其周边环境状况调查 (27)4.1 自然环境 (27)4.1.1 地理位置 (27)4.1.2 地形地貌 (27)4.1.3 气候与气象 (28)4.1.4 水文地质 (28)4.1.5 水文 (28)4.1.6 生态环境 (29)4.2 社会环境 (29)4.2.1总体概况 (29)4.2.2工业 (30)4.2.3 农业 (30)4.2.4旅游业 (30)5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1 水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2 环境空气质量回顾性评价 (32)5.3 环境噪声回顾性评价 (32)5.4 生态环境回顾性评价 (33)6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6.1 现状污染源调查 (34)6.1.1 水污染源 (34)6.1.2 大气污染源 (34)6.1.3 固体废物污染源 (34)6.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6.2.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6.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7)6.2.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8)7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7.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42)7.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8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3)8.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8.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45)8.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8.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46)8.6.1对区域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 (46)8.6.2对区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46)8.6.3征地拆迁对社会的影响评价 (46)9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47)9.1 水环境容量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7)9.2 环境空气容量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7)10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48)10.1 环境保护要求 (48)10.2 生态建设措施 (48)10.3 环境保护措施 (48)10.3.1 施工期环保防护措施 (48)10.3.2 营运期环保防护措施 (50)10.3.3 清洁生产措施 (53)10.4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1 项目环保投资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2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4)10.4.3 项目大气、固废和噪声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 (55)11 环保投资及效益分析 (56)11.1环保投资及运行费用 (56)11.2效益分析 (57)11.2.1环保设施的环境效益 (57)11.2.3社会效益 (57)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58)12.1 目的 (58)12.2环境管理计划 (58)12.2.1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及职责 (58)12.2.2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58)12.2.3 环境管理制度 (59)12.3 环境监测计划 (60)12.3.1 监测项目、地点、时间和频率 (60)12.3.2 监测数据的管理 (61)13 公众参与 (62)13.1 依据和目的 (62)13.2 调查方式和范围 (62)1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62)14 评价结论与建议 (64)14.1 综合评价结论 (64)14.2 建议 (64)1 总论1.1 任务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著名高等学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
帕金斯&威尔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校园区内,占地总面积
为200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31b亩,分成F区1065亩和G区250亩两块。

二期工程自F区向东扩展685亩,昌平校区建成后。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帕金斯&威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百年师苑,人文范园——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F区)总体规划及一期建筑设计方案 [J], 刘安;贺奇轩;陈铭
2.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总体规划 [J], 北京阿奇贝斯设计公司
3.高校传统校区景观改造--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为例 [J], 童舟
4.基于自助服务的新校区图书馆建设探析——以北京师范大学分馆为例 [J], 尹相权; 吕岩彦; 刘迎春
5.南国北师传木铎金声——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教授 [J], 李盼盼;王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规划说明1 概况1.1 项目背景1.1.1项目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著名高等学府,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北师大现校区位于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占地约59公顷,现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约1.8万人,外国留学生约1700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近3万人。

现状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用地约33公顷,不能满足学生人均33.85平方米教学生活用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改善现有校区用地不足的状况,2002年,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作出重点建设北师大的决定,其中,北京市将划拨2000亩办学用地,支持建设新校园。

2003年,北师大与昌平区政府签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办学用地划拨协议》,在沙河高教园区中进行新校区建设,一期用地1315亩,(根据2004年已批的《沙河卫星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编号,建设用地包括F-2、F-4.、F-6、F-7、F-9、F-11、F-13、G-18),即为本次规划研究用地。

2005年教育部批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昌平建立新校区的立项,并核定北师大发展总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含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3.4万人,“十一五”期间发展规模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4万人,外国留学生2000人。

其中沙河校区计划三年建成、五年完善,建设完成后能满足1.8万本、研学生的住宿、学习和学校开展相应科学研究的要求;北太平庄校区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2000人。

结合北师大昌平校区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市政府和市规委领导的批复精神,2006年8月,我院编制《昌平沙河高教园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

1.1.2关于中心城内校区和沙河新校区的规划情况根据北师大学校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北太平庄校区将进行资源调整,老校区主要开设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育技术学院、心理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汉语文化学院等,将本科、研究生数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2000人,同时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3万人的学习需要。

昌平新校区计划开设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天文系、信息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等学科,建设完成后能满足全日制学生1.8万人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1.2 位置及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位于昌平新城的沙河组团高教园区中心地段,规划南丰路以东,六环路以南,北沙河以北,回昌路以西,北距六环路1000米,距市区约24公里,距昌平组团约3公里。

规划用地分为两区,东区(F区)位于沙河镇王庄村和百善镇东沙屯村交界处,规划范围东至回昌路,南至高教园中街,西至南丰路,北至高教园北三街,总面积约72.9公顷。

西区(G区)位于沙河镇满井东村,规划范围东至北沙河西三路,南至北环北路,西至北沙河西四路,北至高教园南二街,总面积约16.3公顷。

合计规划用地总面积89.2公顷。

1.3 土地使用现状F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试验站的用地。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为中央直属的12家大型科技企业之一,试验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立,包括一座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养牛场,美籍专家阳早、寒春夫妇长期在此生活工作。

现状用地功能包括试验站和试验农田,其中试验站包括奶牛场、办公区以及专家住宅等。

G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农田、水塘,以及部分满井东村的居住用地和1所满井中学。

1.4土地权属F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全部为国有用地,G区规划用地范围内以满井村集体用地为主,只有满井中学为国有用地。

1.5道路情况F区规划用地周边及内部道路均未按规划实现,其北侧为规划城市主干道—高教园北三街,红线宽50米;南侧为规划城市主干道—高教园中街,红线宽50米;东侧为规划城市主干道—回昌路,红线宽50米;西侧为规划城市主干道—南丰路,红线宽60米。

用地内西部有两条规划城市次干道:南北向联系各个校园的北沙河东三路,红线宽35米;东西向高教园北一街,红线宽30米。

用地内东部有两条规划城市支路:南北向北沙河东四路,红线宽25米;东西向高教园三号路,红线宽30米。

G区规划用地仅北部道路按规划实现,为规划城市次干道—高教园南二街,红线宽45米;用地东侧为规划城市主干道—北沙河西三路,红线宽45米;用地南侧为规划城市次干道—北环北路,红线宽40米;用地西侧为规划城市次干道—北沙河西四路,红线宽35米。

1.6周边学校入驻情况沙河高教园区入园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等五所。

北京师范大学北部为中央财经大学,其一期用地已获得市规委规划意见书批复(2005规意选字第0082号);北京师范大学南部为北京邮电大学,也已获得一期用地的市规委规划意见书批复(2005规意选字第0191号)。

2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2.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对昌平新城的定位: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

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

2.2 《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

发展目标要将昌平新城建设成为“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

其中建设“科教创新基地”的目标是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以及高等院校聚集的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多元化科教新城。

规划用地位于沙河组团沙河北片区的东部,沙河北片区东部的职能为依托沙河高教园区发展高等教育产业。

沙河高教园区与奥运铁人三项赛场、昌平高教园区、巩华古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共同构筑了沿十三陵水库、东沙河和南北沙河连接而成的人文生态走廊,体现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是新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

规划轻轨S2支线在沙河组团经过北环路和南丰路串联沙河各个单元用地,并在南丰路和规划高教园北三街交叉口处设有一个轻轨站。

2.3《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规划用地北侧的沙河高教园区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并得到了市规委的正式批复。

在高教园区内拟入驻五所大学,高教园区总人口规模控制为10万人。

其中学生人数规模8万人,教师人数2万人。

规划将高教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教育用地基本单元”和“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两大部分。

“教育用地基本单元”主要满足教学行政等需求,容积率控制为0.65,建筑高度控制为30米,用地标准大约25平方米/生;“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满足学生食宿等需求,容积率控制为1.7,建筑高度控制为24米,用地标准大约8.85平方米/生,两项合计33.85平方米/生。

规划功能布局以“两横两纵”城市主干路为发展轴线,考虑高教园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将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设置在南北两条发展轴线之间,中心绿地两侧,形成共享资源带。

教育用地基本单元环绕分布在南北两条发展轴线的外侧,并在教学用地和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之间建立一条贯穿各校际的林荫步行通道,加强校园之间的联系。

2.4原有控规分析表1 原有控规汇总指标表根据原控规,北师大划拨用地中,教学科研用地为29.93公顷,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为31.09公顷,合计61.02公顷。

比照北师大1.8万全日制在校生用地需求标准来看,需要教学科研用地45公顷(25平方米/生),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15.93公顷(8.85平方米/生),合计60.93公顷。

原控规指标总量满足要求,但教学科研用地和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的分配比例不符合标准,本次规划将重点调整两类用地的具体指标,使之更趋合理;并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对校园内城市支路进行局部调整。

3 规划方案3.1控规调整原则(1)符合《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

(2)与周边已有规划相衔接。

(3)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

3.2功能结构分区规划F区用地功能分为教学科研区和配套服务区两个部分。

教学科研区主要位于规划用地的东部及南部地区,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体育设施等用地;宿舍后勤区主要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北部,主要包括学生公寓和食堂等用地。

由于G区较为独立,且位于高教园区西南角,八达岭高速公路进入园区的门户位置,具有标志作用,地理位置较为重要,规划设置若干所较为独立的院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用地。

沙河高教园区北师大新校区控规调整研究规划说明3.3用地规划(1)根据F区用地规模,建设用地共计约49.6公顷,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约1.47万人,规划保留原F-2、F-4、F-6、F-9、F-11用地的用地性质,将原F-7地块调整为两个部分,其北部结合F-2地块规划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南部规划为教学科研用地。

配套教学科研用地约33.98公顷,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总计约15.65公顷。

F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8.69万平方米。

规划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与教学科研用地之间应保证有充足的绿化进行过渡与分隔。

(2)根据G区用地规模,建设用地约10.9公顷,可容纳师生0.33万人,规划将G-18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北部规划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南部规划为教学科研用地。

配套教学科研用地约5.44公顷,配套服务设施用地5.45公顷。

G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3.4道路规划F区规划用地为北师大校区,规划拟将其东部教学区内的城市支路结合校园规划方案具体布局,将东西向高教园三号路北移,与高教园北一街连接,其道路等级、红线宽度均保持不变,使校园路网更为有机。

规划应结合北沙河东三街设置贯穿各个学校之间的校际林荫步行通道,其用地宽度不应小于50米。

如校园内城市道路线型根据实际情况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确实需要调整,则必须保证道路性质、等级、红线宽度不变,并满足相关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保持与外部道路的接口不变,保证高教园区内部道路系统的完整性和畅通性。

3.5建筑高度及容量规划仍保留原控规规划控制指标不变,教学用地建筑高度控制为30米,容积率控制为0.65;校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建筑高度控制为24米,容积率控制为1.7,F区、G区合计总建筑面积控制为61.49万平方米。

G区位于高教园区入口处,对于个别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在保证容积率和建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结合景观设计的要求,允许有适当程度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