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诗词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古诗词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古诗词鉴赏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古诗词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朝: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胜,优美的。
三吴:。
“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
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蝶恋花》是一首怀人之作,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词集赏析]柳永词集
![[柳永词集赏析]柳永词集](https://img.taocdn.com/s3/m/f4b720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2.png)
[柳永词集赏析]柳永词集柳永词集一:《凤栖梧》赏析蝶恋花·凤栖梧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八声甘州古诗词鉴赏

八声甘州古诗词鉴赏
《八声甘州》是一首经典的古诗词,柳永的这首词以深秋萧瑟、凄凉的气氛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深秋雨后的苍凉景象。
作者用“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来描述雨后的江天,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接着,作者又用“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来描写深秋的风寒和山河的冷清,进一步烘托出苍凉的气氛。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再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来描写凋零的红花和枯萎的翠叶,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生命力的衰退和时光的无情。
词的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思归之情。
作者用“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接着,作者又用“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来描述自己的漂泊经历,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这样的情感下,作者再用“想佳人、妆楼蹴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来描写思妇在楼上凝望远方,希望能看到丈夫归来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思妇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深秋雨后的景物描写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让人们感受到生命无常、时光无情,也让我们认识到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柳永诗词鉴赏名句

柳永诗词鉴赏名句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感情真挚而著称。
下面是一些柳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
1. '山花红似火,山鸟语如箫。
' 这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用红花和鸟鸣来表达山中的美丽和宁静。
2.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这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表达了离人思念之情和落寞之感。
3.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表达了人生短暂如梦的哲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这句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季的欢快与繁华,以及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这句出自柳永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以落霞和孤鹜的形象来表达秋天的美丽与寂寥,以及对于自然的情感体验。
柳永的词作,既有婉约柔美的情感表达,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他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情的领悟,令人产生共鸣。
他的词诗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柳永婉约派诗词5篇有鉴赏

柳永婉约派诗词5篇有鉴赏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婉约派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名:雨霖铃|朝代:宋朝|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定风波·自春来词牌名:定风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柳永古典诗词鉴赏5篇

柳永古典诗词鉴赏5篇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
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
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永古典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定风波·自春来词牌名:定风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自春来》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伤春怨别的恋情词。
上阕叙述这一痴情女子别后百无聊赖的情形。
“惨绿愁红”,以怨妇的眼光,春色均着“惨愁”之色调。
人憔悴,不梳妆,都只缘“薄情一去,音书无个”,直接写怨别伤春思妇的愁苦情状及原因。
下阕写怨妇的心理活动,系内心独白,坦露她的一片痴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实在而又单纯。
全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通俗真实,富人情味和朴素美。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词牌名:迷神引|朝代:宋朝|作者:柳永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是宋代词人柳永晚年游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上阕写江上景色。
由孤舟停泊“楚江”“孤城”的所见所闻,突出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
写寒江山林暮色,映衬抒情主体“怨”“惊”“寒”的情绪体验。
下阕抒情,写对往昔的回忆。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为点睛之笔。
柳永《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及鉴赏

柳永《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及鉴赏柳永《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及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宋代:柳永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台柳之袅娜,似昭阳飞燕之轻柔。
多少有钱有势的人,富贵人家的筵会上,都争着以千金之价选她去作陪。
只见她回头看了看,音乐开始飘扬,她随之翩翩起舞,似杨柳扶风,身上的佩环也随着舞蹈微微颤动。
突然转入了《霓裳羽衣曲》中节奏急促的段落,她更加施展出自己柔媚轻盈的身段,紧紧地依檀板声而舞。
英英一会儿慢舒广袖,一会儿急动莲步,进退之间仪态万方,表情丰富多变,妩媚多姿。
看英英之美,何止是倾国倾城,她突然回头的一刹那,足以令万人为之消魂!《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注释英英:不详。
当为词人虚拟的歌妓名。
章台,本为汉代长安一条繁华街道名。
昭阳燕,指赵飞燕。
这里是以赵飞燕之“柔若无骨”与前句“腰肢软”相照应的。
是处:到处,处处。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说是唐玄宗聆听天乐后而制成(详《唐逸史》、《广德初异录》)。
促、遍,古代音乐术语,促是促拍;遍是大曲的段落。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盈,通“赢”。
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檀板:檀木所制的拍板。
《旧唐书·音乐二》:“拍板,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扦。
”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制官归宣州因题赠》:“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连十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
李清照在《词论》中曾对柳永的词评价道: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在这些大家看来,柳永的词作似乎与俗分不开,然而我却认为柳永的词只是通俗并不俗气。
《雨霖铃》是柳永诗词中传唱度较高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为欣赏与喜爱的柳永词。
原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诗词离不开分析词人,首先从柳永本人讲起。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
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却初试落第,但他仍抱有美好的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却得到了再度落第的结果,可他依旧没有放弃。
天禧二年,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在不尽的无奈悲愤下,他选择了离开那个满沾泪水的京师,然而离开京师也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子,《雨霖铃》
就是在这时在柳永笔下静静写成的。
这就是柳永挥毫书写《雨霖铃》的背景,由希望生绝望,由绝望生别离。
即使不言《雨霖铃》的背景,仅仅从柳永笔下的一字一句其实就已经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那段岁月里事情如何存在,他是何等悲痛。
以文句顺序进行赏析,先看看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
安史之乱卷走了大唐的盛世之气,唐玄宗带着他心爱的杨玉环逃离长安城,却在马嵬兵发生了兵变,将士们纷纷呐喊要处死杨玉环,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此时却什么也做不了,最终杨玉环缢死。
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当年恢弘的大殿此时却萧瑟不已,悲凉的环境更加重了他对杨玉环的思念之情,于是他作此曲来抒发心中的悲痛与思念之情。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起笔就奠定了这首词灰色的格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寥寥数字,时间、地点和天气就已明了,天色渐渐昏暗,刚刚还是狂风骤雨此时也已停了,本来还可以借着噼啪雨声来抒发心中的压抑,此时雨却停歇,安静让这个世界更加荒凉,荒凉让词人更加悲哀,秋蝉不解人心也在一旁短促凄惨的叫着,让人真正难过的就是他人也替自己悲伤,此时大自然竟为了词人而伤感。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在都门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人们常常会借酒消愁,但此时的词人竟连拿起酒杯的心
情都没有,可见词人是何等的悲伤。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两个人的双目中满含着泪水,两双手紧紧相握,如此的依依不舍却被不远处传来的催促声所打断,时间愈是短暂就有愈多的话想说,越是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就越是无语凝噎,越是无语凝噎就愈是不忍离去,词人在这里未说只言片语,但是借助船夫的一声催促就把离别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同时,这两句也自然的开启了词的下阕,词的上阕写离别前,词的下阕写送别后。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
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在对比中词人为自己的悲情饱添文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句是虚写,这也是它的绝妙之处,因为酒醒后谁又知道词人将身处何地,他只能自己猜测,大概是一个微风拂柳之地吧,这种不确定的迷茫使得诗人的背影更加孤独萧瑟。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
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
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王昌龄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
《雨霖铃》就完美的包含了这三境,寒蝉、长亭与兰舟是三个物境,酒、杨柳和月是三个情境,物境与情境共同营造出意境,它成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是词人抒情的载体。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这是一首最为简单的诗,因为它仅仅只写了自己心中的感情,但这也是一首不简单的诗,因为它淋漓尽致的写出来了自己心中的全部情感,并在时间的长河里让世间的所有离别者都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