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元)卢挚《沉醉东风》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寒蝉——悲苦忧愁
意象拓展
长亭 谢亭 劳劳亭 西楼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 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李白 《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南浦 灞桥/南桥
今宵酒醒后的凄凉
离别之后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虚写
PS:问“突出表达特征/主要艺术手法/主要艺术特色”, 须先从全词整体来考虑,然后分析细小字句手法。
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虚: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域来反衬现实。
•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析: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 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 自古伤——多情更伤——秋更伤——清秋更伤——冷 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 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 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 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 期难料的纷纭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 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寓
风急天高猿啸哀,
意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柳—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
《柳永词二首·蝶恋花》优秀课件

倚(登)楼——登楼远望思悠悠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清平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凭阑(栏)
4.该句中的“伊”还可以指很多别的人们所执着的事物,譬如 事业,譬如理想等等,其被赋予的巨大的想象空间成就这句词千 古绝唱的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4;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二、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 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草色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睹草色而思离人,愁思幽深。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
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蝶恋花
柳永
赏析全词
一、明词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全词
一、明词意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 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 , 里,无言 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来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出 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课件6:第4课 柳永词两首

“都门帐饮”写情事,“无绪”直写离别的苦涩; 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从矛盾中窥见 情深。“执手相看”写情态,纯用白描手法写眷恋 之情,无奈之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浩渺烟 波、迷蒙暮霭映衬离人黯淡的离愁,是哀景写哀— —漂流无依的一叶行舟,行舟里的孤孑行人,行人 无比寂寥的内心。此情此景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 体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离 别的节令、时间、地点、天气:以寒秋、昏暮、急 雨烘托悲苦凄凉气氛,哀景写哀,这是一般理解, 联系下面的情节,景物描写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对长亭晚——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骤雨初歇——必得离别,逼出“兰舟催发”; 寒蝉凄切——无语凝噎,反衬悲痛; 骤雨初歇——相看泪眼,反衬凄苦。
感受画面色调。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 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 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寄托眷眷之情。另外, “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 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 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 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 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3.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 炙人口”。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余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 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 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 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设疑激智
(1)词的上片是如何赞美杭州的?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 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 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 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 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 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两首课件

壹
探究与点拨
1.精读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画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答: 《__望__海__潮_》__描__画__了_一__派__太__平__、_富__庶__、__安_定__、__祥__和_的__都__市__生_活__景__象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 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写_杭__州__突__出__了_以__下__几__个_方__面__:__从_地__理__位__置__上_说__,__它__是_东__南__的__重_镇__,__作__者_ _在__词__中__全_面__、__细__致__地_描__画__了__古_都__杭__州__的_繁__华__与__美__丽_,__充__分__表_达__了__作__者_对__杭__州__ _风__物__的__惊_叹__、__赞__美__与_艳__羡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作品背景
壹
望海潮
这首词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 见。柳永想见,而无从入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伎唱给孙何听,因打 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贰
雨霖铃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 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更觉得痛苦万 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应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壹
预习检测
1.注音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 豪奢.(shē )
羌.管( qiāng)
叠巘( yǎn ) 骤.雨(zhòu)
凝噎.( yē )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 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 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 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 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
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 ,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 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 “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 ,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 :“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 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 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 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 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 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 卿将相。
各
《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
写
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 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
作
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
背
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 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
景
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
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
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Fra bibliotek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共42张PPT

2、老师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写的美。 仅仅十个字,却: 三处修辞 字字珠玑
请鉴赏诗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①从手法角度入手 运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 习
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
。
(2018浙江卷)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望海潮》词都运用了点染
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如果这是一首写景词,主要描写杭州 美丽与繁华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 喜爱与赞美。。
如果这是干谒词,通过对杭州风景美丽、富庶繁华的 描写借以歌颂 地方长官 的 治郡有方,政绩卓著。以引起驻 守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注意,博得赏识。
① 互文。 ②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
老叟怡然垂钓,幼 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③ 描写了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高牙:古代 行军有牙 旗在前导 引,旗很 高,故称 “高牙”
烟霞:
烟雾和云 霞,也指 美丽的自 然风景。
写出:杭州百姓安乐闲适(执政者也能与民 同乐。)
凤池:凤凰池的 简称,本为皇 帝禁苑中的池 沼,因魏晋时 中书省掌管机 要而接近皇帝 ,故以凤凰池 称中书省,后 凡中书省中机 要的位置,均 称“凤凰池” 。词中代指朝 廷。古代外任 者不如京官, 故以“凤池” 贺其升迁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5.词义理解
(1)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湖叠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嬉.嬉.钓叟莲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将.好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本词运用了“点染”的手 法,请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 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这里通过点评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 的繁荣、美丽、富饶。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 作的。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 (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 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 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 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
二、阅读《雨霖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写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 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 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 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高雅 的休闲生活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闲暇时,品 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 风流潇洒。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 民同乐的作风。
异日图将好景, 恭维颂扬钱 归去凤池夸。 塘长官政绩
“异日”“归去凤池”暗颂孙何政 绩良好,祝福他任满将要入朝执政。 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 虽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 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荷
双峰插云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花港观鱼 钱塘江潮
断桥残雪
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表现自然 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东南形胜,三吴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
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十吴分的繁都华会。,如钱 烟塘 的自 柳古 树以 、来 彩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商品丰富商业繁荣 家家披罗着锦 市民生活殷富
镜头移近街市上。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 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 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 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
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 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 秋”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 花。湖、山、秋月、桂花、荷花, 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柳永秩事
柳永一生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 日是跟歌伎们在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柳永在 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他深深了解 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 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有一幕士很善于唱 曲讴歌。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起柳永的词来怎么 样?”幕士回答:“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妙 龄女郎,手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你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手握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苏东坡听了这番话,满意得拍案叫绝。” 这两首词风格一婉约,一豪放,分别是柳永、苏轼的 代表作。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 年)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仕途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方面抱着一种玩 世不恭的态度。他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 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与教坊乐工歌伎们交往,为歌伎填词作 曲,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柳永大部分 词诞生在烟花柳巷、笙歌艳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 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 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 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 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 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诗余”——词
词兴起于隋唐,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流行歌曲”, 盛行于宋,并发展到高峰。被后人尊奉为能和“楚之骚、汉 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元曲”并驾齐驱“一代之文学”。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诗体,即歌 词。词是继诗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故称作“诗余”。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 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客死襄阳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 妓姐妹们集资葬之南门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 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 “吊柳会”。
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 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 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心系官场;像诸葛亮那 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 就出山建功立业。柳永则是另类,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 治,碰了钉子后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 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才子词人,白衣卿相 柳永
才子词人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 名三变,字耆(qí)卿(景庄),后改名永, 排行第七,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 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 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总括湖山之美
日图将好景,归去 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
凤池夸。
们夸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 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
三吴 都会
江浙最大的城市
钱塘自 古繁华
历史悠久
从地理形势和历史渊源方面总括钱塘的繁华。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
势博大,力量非凡。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
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下句突出杭州的历史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
绕 天堑堤沙无,涯。怒涛市卷列珠霜雪玑,,约环涛绕有浪着十花沙万就堤人像,家翻又。 滚高如 的又云 霜急的 雪的大 ,波树 天
户盈罗绮,竞豪奢。 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
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
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下片极写西湖表现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
多是写离别相思、风花雪月(言情);格调上委婉柔媚,偏 于阴柔之美,音律上浅唱低回,代表作家是柳永、李清照、 姜夔等。唐代词人代表是温庭筠、南唐后主李煜。“婉约派 四大旗帜”:李清照号“闺语”,晏殊号“别恨”,柳永号“情 长”,李煜号“愁宗”。
豪放词——是由苏轼开创的,坦言自我,自然的形成了
一种疏朗刚健的独特格调。后来南宋辛弃疾因自己在政治上 遭遇排挤,在他笔下词成了抒发因报国无门悲愤不平的工 具,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主题常常是抒发远大政治理想 和乐观旷达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或描写雄奇博大的景物。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 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嘉,有三秋桂子, 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十里荷花。羌管弄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
晴,菱歌泛夜,嬉 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
嬉钓叟莲娃。千骑 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
拥高牙,乘醉听箫 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
鼓,吟赏烟霞。异 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
柳永
(婉约派)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 凄婉缠绵,俚俗自然 开创慢词(长调)
李清照
(婉约派)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生活年代兼跨两宋 早期清新明丽,晚期低回婉转 凄切哀伤
苏轼
(豪放派)
北宋文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旷达豪迈 “豪苏腻柳”
辛弃疾
(豪放派)
南宋爱国词人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苍凉、雄奇、沉郁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 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 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 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 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钱塘江水 汹涌壮观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表现了钱塘江潮来 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雄伟壮丽)。“绕” 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字状狂涛 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历来 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 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
北宋初年
晏殊
北宋中叶 婉约、豪放 苏轼、柳永、
到南渡
并举
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诗歌诵读技巧
①“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 语调控制得体。
②“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 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
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 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
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市民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 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 有重要地位。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他是北宋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 长调慢词的词人,使词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 词占优势的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 供了相应表现方式,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精通音律,自制新曲,善于 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适合于 歌唱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两宋的慢词时代,实自 柳永开启的)。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
悠久,繁华富庶。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光宁静美丽 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楼阁错落人烟稠密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
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 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 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 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 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 情共鸣、共振。
④“美读”:追求形象美、形式美、 韵律美、情趣美。
《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