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合集下载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摘要:柳永,宋代词坛上的特殊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但是他身上却表露出同时代文人少有的浓烈的市井文化色彩。

传统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贯穿于柳永一生,在其词创作与生活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本文集中关注宋代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市井文化;精英文化;慢词柳永字景庄,一字耆卿,初名三变,而后因词改名,仕途多舛,后改名为永。

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是北宋所谓‘百年无事’时期。

对于这样一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大词人,《宋史》上竟无传记,从这点上可管窥柳永词虽风靡天下,但并不被统治阶层的所代表的精英文化者们所接受。

同时,词在北宋依旧是一种没有政治地位的文体。

明白了这两点,也就不难明白柳永缘何沉迷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去市井文化之中寻找寄托,以及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最终根源了。

一、柳永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柳永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景佑元年中进士为界。

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后期词则多羁旅穷愁之辞。

这跟柳永的切身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城市的繁华和商业的发达,为士大夫们的享乐主义提供了滋养的温床,优厚的官俸又为其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加之随着宋代经济不断发展,加速了市井歌妓阵营的扩张,致使宋朝的重要商业城市妓馆林立,歌妓云集,作为商业,政治,文化中心的京都汴京更是如此。

青少年时期的柳永生活于帝都之中,家境富足,担任工部侍郎的父亲足以为他‘数载酒萦花系’的游冶生活提供保障。

正如他在《笛家弄》里所写的那样: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那时柳永流连于汴京勾栏瓦肆之中,恣意纵情,与歌妓交往频繁。

而柳永的词名,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很快,他得到了当时评论家的注意,成为热门话题。

试论柳永词的市井化特征

试论柳永词的市井化特征

是个非常注 意儒家 道德 的仕宦 之家 ,柳崇之五世祖柳奥 随叔父 柳冕至 福建任福州 司马, 后 又改官 建州 , 遂定居 l F 此 。至 于柳永 的父亲柳宜 以 及 五位 叔父则都 曾做过官 , 柳宜为官期 间 , 正是 “ 太 平 日久 , 人 物繁阜 ” 之 时。柳 永有兄弟 二人 , 长兄柳三复 、 次 见柳三接也都有科 举功名 , 侄、 子也都 中过进士做 过官。 作 为仕宦 之家 的后代 , 从小就受到 “ 学而优则 ” 思 想的影 响 , 希望能 同他的先人一样 入朝为官 。他 曾在《 劝学 文》 中写 道? : “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 , 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 为此志 向柳水分 别 于天禧 三年( 1 0 1 9年) 、 f _ 二 宗天圣二 年( 1 0 2 4 年) 、 天圣 五年( 1 0 2 7 年) 三 次参加科举 考试 。初次考试 , 这位青年才俊极其 自负 , 认 为“ 临轩亲试 , 对咫 尺天颜 , 定然魁 甲登高第” ( 《 长寿乐》) 。但是 事实却无情地打击 了
【 2 ] J o s e p h H e l l e r . C a t c h 一 2 2【 M】N e w Yo r k : D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l n c, 1 9 6 1
【 3 】 桂诗 春 心理 语言 学【 M】上 海 上 海外 语教 育 出版社 , 1 9 8 5 I 4 】 蒋 冰清 . 言 语 幽默 的认 知机 制 研究— — 论概 念合 成 理论 对言 语 幽默 的 阐释 力 [ J ]重 庆 工商 大学 学报( 社 会科 学 版) , 2 0 0 7 ( 0 3 ) 【 5 】 汪小 玲 美 国黑色 幽默 小说研 究f M】 上海 : 上 海 外语教 育 出版社 2 0 0 6 【 6 】 夏耕 从 空 间合 成理论 看言 语 幽默现 象【 D 】 , 华 中师范 大学 . 2 0 0 6

柳词俚俗化的市井色彩与其所选择的艺术方式(1)

柳词俚俗化的市井色彩与其所选择的艺术方式(1)
文化视点
柳词俚俗化的市井色彩与其所选择的艺术式文⊙ 商丽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五中学)
摘要: 柳永是宋代俗词作家的典型代 要》所说的“旖旎近情,使人易入” ,也都 通 俗 性 的 前 提 下 ,又 自 有 其 艺 术 功 夫 。为 表,其 词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以 市 井 色 彩 为 主 要 给 予 柳 词 同 样的评价。 可见,柳 永 长 于 慢 了 避 免 慢 词 的 铺 展 而 易 引 起 的 平 淡 、冗缓 内 涵 的 俚 俗 化 。以 俗 为 美 的 观 念 ,使其必 词,是因“以俗为美”而致的情有独钟。 之病,柳永又十分讲求驾驭篇章的技巧, 然选择通俗、绵长并繁盛、流行的慢曲,采 对词体直线结构的选择 即 常 将 转 折 顿 挫 渗 入 直 线 结 构 中 ,以求变 用 易 于 接 受 的 直 线 结 构 ,不 避 俚 俗 的 语 言 出于“以俗为美”的观念,柳词的结 化。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等 艺 术 形 式 ,给 当 时 尚 缺 乏 艺 术 借 鉴 的 俗 构 也 很 通 俗 ,易 于 接 受 。其 词 的 结 构 是 直 《雨霖铃》 “寒蝉凄切” ,都有这样的构思, 文学提供了创作蓝本。 线 型 的 ,暗 合 了 人 们 最 习 惯 、最 熟 悉 的 思 显得别开生面。在柳词中特别注重开头、 关键词: 柳词俚俗化;市井色彩;艺术 维方向。这主要表现为: 换头、结 尾 的 安 排 锤 炼 ,注 重 层 与 层 之 间 方式 其 词 的 主 导 性 的 时 空 顺 序 是 自 然 的 。 的 呼 应 。柳 词 常 以 景 语 开 端 ,上 述 秋 风 秋 柳永是宋代俗词作家的典型代表,其 有 的 明 显 地 按 时 间 顺 序 结 构 全 词 ,如《八 雨 的 景 物 描 写 ,很 多 见 诸 开 头;结 尾 也 常 词的最大特点是以市

【试论柳永的都市风情词】 柳永的词集

【试论柳永的都市风情词】 柳永的词集

《【试论柳永的都市风情词】柳永的词集》摘要:一、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创作分期柳永由于《宋史》无传,因而其生平和创作情况不甚明晰,记写这段经历的词作有:写苏州的《永遇乐(天阁英游)》《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和《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写成都的《一寸金(井络天开)》,写扬州的《临江仙(鸣坷碎撼都门晓)》,写杭州的《瑞鹤鸽(吴会风流)》、《早梅芳(海霞红)》《望海潮(东南形胜)》等,在这首词中,柳永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这些大场面,还特别写到了在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青年男女们的种种“奇遇”关键词:宋代文学柳永都市风情词摘要: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加上词至柳永的成熟,使得柳永这样一个一生困顿的浪子词人能够尽情享受都市生活,并在传世的二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什来歌咏都市风光和市井风情,这些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已经与宋初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福建崇安)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传词二百多首。

他所开创的以赋抒情的章法,为后代众多词人所仿效,并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社会效果。

所以有人这样评价说:“以赋为词的长处,是写宏大景观。

柳永之前,没有这等作词的。

”①柳永一生行踪较广,尤其是迷恋于繁华都会,其笔下也自然留住了那个时代的都市风情――其都市风情词在现存词作中约有四十首,集中体现着柳永的艺术风格。

柳永的都市风情词,以其内容的真实和音律的魅力,赢得了时人的喜爱和赞美。

他从都市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方面着笔,铺叙展衍,让人有隔千载如逢当日之感。

宋人黄裳在《书乐章集后》中曾这样评价:“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

曲雅文化,无所不有。

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

柳永词的市民情调

柳永词的市民情调

论柳永词的市民情怀摘要:柳永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走上了通俗文学的道路。

他把目光投向市民、歌伎、都市生活,在词中叙写男女恋情,描绘北宋社会的“太平气象”,并采用赋体笔法创作慢词,大量使用市井口语和俚语。

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市民意识。

关键词:柳永;词;市民意识;都市生活;歌伎;市井口语在唐宋时期,市民是随着都市经济的高度发达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他们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不可能进入官僚体制和政治层面,因此人生追求、道德理想与上层文人都不甚相同。

功名仕途,经邦济国,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遥远,他们只追求物质的享乐和现实的幸福。

游乐歌舞、才子佳人和男欢女爱,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柳永是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将市民意识带入文学作品中的人。

他天性风流,才性高妙,但科场失意,仕途坎坷,早年曾自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汴京的秦楼楚馆,沉迷于声色词曲。

这种“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的生活,使他与下层市民有了广泛的接触,对他们的生活、理想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柳永在词作中往往把目光投向市民、歌伎、都市生活,采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他们的生活和理想,走上了通俗文学的道路。

柳词的市民意识,表现在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

一、叙写男女恋情,反映歌伎生活歌伎是宋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地位低贱,被人歧视,命运悲苦。

一般人只把她们当做玩物。

柳永由于长期混迹于勾栏瓦肆、歌楼妓院,对社会底层的歌伎非常了解。

他认为歌伎也是人,而且也是感情丰富并具有精神追求的正常人,有自己的个性、矛盾、痛苦与愿望,柳永把她们视为知心朋友。

柳永以一种赞赏和同情的心理,在词中描写了很多歌伎,诸如秀秀、英英、瑶卿、等。

描写她们的才貌,如:“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

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昼夜乐》)描写她们曼妙的舞姿,如:“英英妙舞腰肢软。

论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

论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

论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一、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形成的原因1、当时社会环境及词坛发展原因2、柳永本人的原因二、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柳永在词的体式和内容上做出重大变革,2、柳永词中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3、柳永在词的写作内容上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1)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2)柳永词多描写平民女子心声(3)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使柳永挥毫泼墨三、柳永词中所表现的北宋市井意识对词的发展的影响1、使新创造的词体更贴近市井百姓2、使词这一文学形式由高阁走向市俗柳永是词黄金时代的集大成者,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他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对于后世诗词文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千古文章末路文人,这个人就是柳永,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一个另类,一个在人格上和追求上的另类。

就是这样一个另类人物,却引领了宋词的重大变化,在词的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无论柳永在词上的贡献大小,名声大小,之所以喜欢柳永,只为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正如宋诗直到欧阳修等人登上诗坛才显示出独特的面目一样,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的变化。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馀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故称“柳屯田”。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定风波》与柳永词的市井意识

《定风波》与柳永词的市井意识
永词 的市 井意识 《 定风波》 与柳
史立 群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 使 得 市 井 阶 层 受 到前 所 未 有 的 就 使北 宋 的市 内手 工业 作坊 很 多 , 街 道两 旁商 店 、 客栈 、 货
关注 , 成 为文 学 艺术 作 品 中 的重 要 表 现 对 象 。 柳 永做 为 一 个饱 读 诗 书 摊 林 立 , 熙 熙攘 攘 , 十 分热 闹。营业 时间 不受 限制 , 有 白市 、 的大 词 人 , 长期混迹在市井百姓 之中 , 产 生 了 浓 郁 的市 井 意识 , 历 史 性 地 承 担 起 歌 咏 市 井 人 物 的 生 活与 情 感 的重 任 。 其俚 俗 词 的代 表 作
种 意。
时 的主流社会 , 而 是 长 期 混 迹 在 市 井百 姓 之 中 , 即使 做 北 宋 以前 的城 市 ,一 般 都 是 住 宅 区 与商 业 区严格 分 官也 是沉 沦 下 僚 ,这 正 是柳 词 市 井意 识 产 生 的决 定 性 因
开, 即“ 市” 、 “ 坊” 严格 分开 。北 宋 时 , 随着 商 品 经济 的发 展 素 。 和 越 来 越 多 的人 聚 居 到 城 市 , 彻底打破 了“ 市” “ 坊” 的 界 北 宋是 一个 非常崇 尚读 书 的时代 , 而 且柳 永 出身于 世 他 的祖 父柳 崇是 儒 学 大家 , 五 个 叔 叔 线 ,商 人 开 店 可 以 随 处 选 择 地 点 。 如 当 时 最 繁 华 的 城 代 书 香 的仕 宦 之 家 , 市—— 首都 东京 , 拥有 1 0 0万 人 口 , 市 民社 会 已相 当发达 。 和 两个 哥哥 都 是进 士 出身 , 有 的还做 到礼 部侍 郎。 有 这样

柳永词艺术特点

柳永词艺术特点

柳永词艺术特点柳永就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就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她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与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她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就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她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就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她贡献最大的却就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她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就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与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她,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她为“曲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姓名:陶学昌
学号:1205019049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老师:唐小薇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词发生啦新变,其中以柳永的诗词为代表展现啦市井文化,都市风情。

以至于出现啦“凡有
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

本文论述的便是柳永词的市井
气息。

关键词:柳永词;市井气息;缘由及影响
柳永,生于公元987年,卒与1053年,原名柳三变,后改名为“永”。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佑元年即公元1034年中进士。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泗州判官等职,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人又称“柳屯田”。

柳永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著名的《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

词中所写的“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还有著名的《望海潮》,词中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

京城如此,京城以外的城市又怎样呢?《一寸金》描写了成都景致,其中“雅俗多游赏”一句,表明
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群众竞相游赏的乐景象;《瑞鹧鸪》写苏州景致,其中“万井千闾富庶”之语,即道出了这个“人间天堂“当时的富足。

柳永最爱写汴京的岁时民俗, 在都市繁华的氛围中, 它们呈现出斑润鲜活的色彩。

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 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无不得到生动的再现。

《迎新春》尤佳:“嶰管变青律, 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 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 少年人, 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 争忍独醒归去?“在这首词中, 柳永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这些大场面, 还特别写到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 青年男女们的种种“奇遇”。

正是这些美丽的奇遇, 让元宵的夜晚“变得多姿多彩,意味无穷。

在柳永的都市风情词中, 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在柳永之前, 宋代词人潘阆曾写了系列歌咏杭州西湖的词作, 他把西湖的美景描写成“不是人寰是天上”。

而柳永则不同, 在他的笔下, 杭州是世俗人享受的乐园。

《望海潮》这一词调为柳永所独创, 全词如下:“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迭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

这首词是在至和元年( 1054) 柳永拜访杭州知府孙沔时写成的。

据杨湜《古今词话》所载, 柳永与孙沔乃布衣之交。

孙知杭州之时, 门禁甚严,一般人很难见到他。

柳永欲见之也不得, 只好作了这首《望海潮》词, 往谒当地名妓楚楚, 对她说: “想见孙大人, 只恨无门无路。

假如知府有宴会,恳请你帮忙, 借你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他如果问起是谁作这首词, 你就说是柳七吧。

”后来, 在中秋节府会上, 楚楚宛转歌之, 结果如柳永所料, 孙即日迎接他入府。

而这种市井气息的缘由则是多种原因造成,其一:经济上的的发达。

北宋相对稳定的局势和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为都市的人们休闲娱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娱乐市场空前繁荣,“青楼画阁”、“雕车宝马”、“绣户珠帘”、“柳陌花衢”、“茶坊
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其二:政治上宋王朝的政治倾向偏爱这方面。

赵宋王朝提倡官吏们“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宋史·石守信传》) , 故而寄情声色、欢宴冶游就越发成为太平的标志和富贵的象征, 这些在柳永都市风情词中都得以表现。

其三:道德观念的比较自由化,人性化。

没有很大的道德束缚,在这狂欢的海洋中, 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清规和禁忌, 去寻找自由的爱情。

始于
汉代的元宵灯节, 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观灯活动达到了鼎盛。

元宵节被看做是汴京三大节之一。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
是宋代少男少女们的自由风流之夜;为我们的柳永提供啦写词的素材;其四:柳永的个人性格使然,柳永才高八斗,词曲风流婉转,都和他长期在外留恋风月场所,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状况。

他所写的词反映啦下层市民愿望,与下层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以至于柳永死后都是妓女筹资将他安葬入土。

关于柳永在词坛的地位文学史上早已经有啦定论,而他的词在我们现在看来却有着很大的用处,不光是作为一首可以供人赏析用的作品来看,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柳永的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柳永的词在现在看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的城市繁华程度,有利于研究宋王朝的经济富强程度;其次柳永词通过白描描绘啦大量的节假日的盛况,可以让我们知道宋王朝百姓的的民风习俗,生活习惯;最后柳词还可以体现当时士大夫的兴趣爱好,因为柳永本人也是一个士大夫分子,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大夫的文化思想。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
《宋史·石守信传》
《古今词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