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第 4 课训练落实篇[基础操练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相同的一组是()A.菱形棱角丘陵红绫壮志凌云.....B.雄鹰应变英魂夜莺愤愤不平.....C.寥廓缭乱撩拨辽阔民生凋零.....D.蹉跌差距联合协商搓手顿足.....【分析】 A 棱 l éng 角其他读 l íng;B“应变”的“应”读 yìng,其他读 yīng;C 全读 li áo;D“差距”“差”读 chā,其他读 cuō。
【答案】C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松驰珠玑众口一词睡眼惺忪B.殉职凝噎小题大做良晨美景C.天堑默契良知消灭轰然心动D.萧瑟雾霭授与奖章重湖叠【分析】 A 项“驰”应为“弛”;B 项“晨”应为“辰”; C 项“砰”应为“怦”。
【答案】D3.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季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漂亮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伤心而喉咙堵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年复一年 )..【分析】三秋,秋季。
【答案】A4.对以下词句理解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经过详细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荣。
)B.异日图将好景,回去凤池夸。
( “夸”字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
)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烘托出旅人前程的广阔。
)D.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经过清静、清爽的风景,表达作者淡泊自适的心情。
)【分析】 B 项中“夸”字并不是“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而是指当地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炫耀。
C 项中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一望无际的离愁之恨。
D 项经过凄清的秋景,倾吐词人的离情别绪。
【答案】A5.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树木把小河 ________得这样葱绿一片,让你感觉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白松鸡,应当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高中语文选修1《柳永词二首》练习+答案

《柳永词二首》练习(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学能源,在过去近160年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石油开采技术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步伐萌芽和发展的,前赴后继,直到今天。
石油开采技术的________,在保证了能源供应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地位的体现。
陆上的石油天然存储量经过多年的________已近枯竭,而占据全球71%面积的海洋中,石油储量巨大,被开发的数量________。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风急浪高的海洋里面开采石油难度很大。
虽然过去70多年里,在浅海区城开采石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超过3000米深的95%的广阔海域,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后来居上,研发成功了大国重器“蓝鲸1号”和“蓝鲸2号”等系列产品,________,让世界艳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新月异汲取风毛麟角一步登天B.今非昔比汲取风毛麟角一鸣惊人C.今非昔比攫取九牛一毛一步登天D.日新月异攫取九牛一毛一鸣惊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谁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B.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C.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D.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进而获取更多的资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B.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C.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最新高中语文:2.4《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望海潮》一、常识积累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
(1)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章法结构细密,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对”“渐”“望”“叹”“误”等单字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二)
词的上片写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也表达自己不受重用、壮志未酬的悲切。下片通过典故,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全词明写春愁而用意不在怨春伤春,无一字写愤而处处皆是忧国之愤,所以说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参差(cī)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堤沙(dī) 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必修4(人教版)4柳永词两首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鉴赏:词作上阕写词人伫倚高楼面对眼前的春景,反而倍感愁苦。
微风细细,芳草萋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下阕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
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àn)羌.笛(qiāng)奢侈.(chí) 因噎.废食(yē)B.参差.(cī) 珠玑.(jī)畸.形(jī) 掎.角之势(jǐ)C.老叟.(sǒu) 须臾.(yú)绮.罗(qǐ) 暴风骤.雨(zhòu)D.嘉.奖(jiā) 吟.诵(yín)堤.坝(dī) 嬉.笑怒骂(xī)解析:A项,侈chǐ。
柳永词两首答案

《柳永词两首》答案《望海潮》1.字音、字形〖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 dī qiàn jī qǐ yǎn xī xiāo qí qí zhòu yē霭蔼宵霖〗2.词的知识: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3.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4.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略。
〘合作探究〙2.欣赏“文字图画”(1)形胜、繁华明确:①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③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3)景------美民------乐官------愉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明确: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
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①明确: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
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
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
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
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②明确: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
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奉承。
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凄切(qiè)罗绮(qí)处之泰然(chù)适逢其会(huì)B.相看(xiāng)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差不齐(cēn)C.应届(yīng)暮霭(ǎi)良辰好景(chén)重湖叠巘(yǎn)D.与会(yǔ)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枪实弹(hè)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3.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4.下列加横线语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A.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尺长的素绢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B.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险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C.此去经年:年复一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治安问题恶化D.填然鼓之:表示事物的代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5.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南初歇-一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的手法来描绘赤壁风景的壮美,其中“乱石穿空”是以动写静,“卷起千堆雪”是以静写动。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
其中“人比黄花瘦”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
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相同。
6.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7.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二、现代文阅读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两句“,”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9.(题文)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结构基本一致,意蕴丰富,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是(1)__________________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是柳梢月见证的爱情,是(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题干要求选出“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项,“罗绮(qí)”应读“qǐ”,“处之泰然(chù)”应读“chǔ”。
B项,“间不容发(fā)”应读“fà”。
D项,“与会(yǔ)”应读“yù”。
故选C。
2.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中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项,“怒”,①中气协盛人;②生气。
B项,“对”:都是介词,面对。
C项,“相”,①副词,互相;②表对第人称“我”怎样。
D项,“纵”,①纵使;②放开,任凭。
故选B。
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C项中“风情”应该解释为“情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题中C项由“更与何人说”可以推测答案。
4.B【解析】试题分析:A尺素即书信。
B.危:高。
因为:于是写了。
C.凶:收成不好。
D.填然鼓之:衬音助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5.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诗词的内容理解、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一简略回忆。
本题中,D项的两个“黄花”虽然都是菊花,而前者取其外形的雅淡,清秀来比喻人的消瘦的体态,后者取其衰败之象来暗喻岁月的流逝,人的衰老、憔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背景来分析诗句。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
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
《声声慢》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
她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6.D【解析】试题分析: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
一般来说,划分古诗节奏要注意三个原则:不能违背诗的意义;要兼顾诗的声律;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协调。
通常是两个字一个节拍,单独一字根据意义独立成为一个节拍。
A对/长亭晚;B年年/知/为谁生D更/与何人/说!8.(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豪杰”“晦朔”“蟪蛄”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9.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临行密密缝进的亲情天涯若比邻书写的友情【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结构基本对称,意蕴丰富,有文采”这是仿句题。
答题关键词“结构基本对称,意蕴丰富,有文采”仿写句子,要以“诗歌”,句式结构要与前一句相同,喻体要符合诗歌特点。
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例如本题中的比喻。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