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解析

合集下载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11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柳永〔宋代〕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一作:去年)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终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2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柳永〔宋代〕望处雨收云断,凭阑静静,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柳永〔宋代〕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味道。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究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考,多方开解,只恁孤独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

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奇特别。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21定风波·自春来柳永〔宋代〕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时、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约987——约1053),北 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科举不得志, 终身潦倒。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 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 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 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 专业词人。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 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 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 章集》。
1.字音辨识
• 都会( )沙堤( )天堑( ) 珠玑( )罗绮( )叠巘( ) 嬉笑( )箫鼓( )吟赏( ) 骤雨( )凝噎( )暮霭( ) 雨霖铃( )参差( )( )千 骑( )船棹( )
1.字音辨识
• 都会(duī)沙堤(dī)天堑 (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 巘(yǎn)嬉笑(xī)箫鼓(xiāo) 吟赏(yí n)骤雨(zhòu)凝噎 (yē)暮霭(ǎi )雨霖铃(lí n) 参差(cēn)(cī)千骑(jì )船棹 (zhào)
柳永词两首
[北宋]柳永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 光与热? 谁不想施展才能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 世?古时没有现在这样成就可以多元化,要成名 只有一条道路——入世。所以就出现了在从政大 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 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 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心 系官场;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山建功立业。 柳永则是另类,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 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寻求慰 藉,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 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诗词赏析

柳永诗词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形胜】
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
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天堑】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
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
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蝉】
寒,既指傍晚雨后天寒,更指心寒。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长亭】
本送别之亭。

【都门】
原送别之地。

【兰舟】
催,反衬留恋时间之长,难舍难分。

【烟波】
千里。

【烟霭之浓之重】
暗指阻隔之厚,衬托离情之深。

情景交融。

【暮霭】
沉沉。

【楚天】
阔,浩渺无边,徒叹何去何从,倍增穷途之感。

【以上为实写之景】
以下为虚写之景。

【杨柳】
“柳”同“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寓指不忍分别。

【晓风】
清晨凉风习习,倍觉凄凉。

【残月】
残缺不全的月亮正指人已离别,难以团圆。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 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 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 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 于写投赠之意。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写作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 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 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 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 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 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 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 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 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 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 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 足的盛世景象。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 句,请加以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参差: 天堑: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 qiàn。
重湖叠巘清嘉: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 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 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 图,画下来。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 无实义。 异日图将好景: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 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3.词的意境的鉴赏。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 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 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 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 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 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 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写作特色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 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 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 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 “点染”的手法。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 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 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 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 “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 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 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请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 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 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 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 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 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 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 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 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 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概括介绍杭州的现状、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貌(宁静安详)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写钱塘的江岸和江潮。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民殷财阜
竞:比豪华、斗阔气。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十里荷花;叠巘——三秋桂子
导入新课
舞 醉 芙 蓉 。 早 晚 复 相 逢 !
吴 酒 一 杯 春 竹 叶 , 吴 娃 双
白 居 易 《 忆 江 南 》
江 南 忆 , 其 次 是 吴 宫 。
上 看 潮 头 。 何 日 更 重 游 !
山 寺 月 中 寻 桂 子 , 郡 亭 枕
江 南 忆 , 最 忆 是 杭 州 。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整体感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课文讲解
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
——湖山秀丽(清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得)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杭州官员的游乐。
小节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 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 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 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 美丽?
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 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贡性之《涌金门见柳》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天 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 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 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 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 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 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 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 富足的盛世景象。
历史沿革、城 市规模、市容市貌、 特色景观、生活图 景等方面。
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 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 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