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赏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约987——约1053),北 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科举不得志, 终身潦倒。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 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 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 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 专业词人。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 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 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 章集》。
1.字音辨识
• 都会( )沙堤( )天堑( ) 珠玑( )罗绮( )叠巘( ) 嬉笑( )箫鼓( )吟赏( ) 骤雨( )凝噎( )暮霭( ) 雨霖铃( )参差( )( )千 骑( )船棹( )
1.字音辨识
• 都会(duī)沙堤(dī)天堑 (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 巘(yǎn)嬉笑(xī)箫鼓(xiāo) 吟赏(yí n)骤雨(zhòu)凝噎 (yē)暮霭(ǎi )雨霖铃(lí n) 参差(cēn)(cī)千骑(jì )船棹 (zhào)
柳永词两首
[北宋]柳永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 光与热? 谁不想施展才能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 世?古时没有现在这样成就可以多元化,要成名 只有一条道路——入世。所以就出现了在从政大 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 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 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心 系官场;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山建功立业。 柳永则是另类,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 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寻求慰 藉,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 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诗词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柳永词两首解析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 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 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 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 于写投赠之意。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写作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 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 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 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 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 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 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 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 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 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 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 足的盛世景象。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 句,请加以赏析。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对柳永的两首经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进行解读。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词人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排遣离别的伤感,只得催促船家启程。
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词人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倍感凄凉。
词人感叹离别后的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
这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以抒发春愁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词人伫立在高楼之上,眺望春景,却只见草色烟光、残阳如血,引发词人的愁绪。
词人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下片写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强乐还无味。
词人表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绝不后悔。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这两首词作,分别以离别和春愁为主题,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柳永的诗词赏析3篇

柳永的诗词赏析3篇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远行·绣帏睡起词牌名:望远行|朝代:宋朝|作者:柳永绣帏睡起。
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
藻井凝尘,金梯铺藓。
寂寞凤楼十二。
风絮纷纷,烟芜苒苒,永日画阑,沈吟独倚。
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凝睇。
消遣离愁无计。
但暗掷、金钗买醉。
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
待伊游冶归来,故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
见纤腰,图信人憔悴。
此词为代闺怨体,因词中说“待伊游冶归来”,而柳永即是常年在外“游冶”,据此可以推断此词所代之人应为柳永之妻。
词中的女主人公思念着离她而去的远行人,与一般闺怨诗词不同的是,这位远行人不是去求仕、戍边、经商,而是去“游冶”,这就使女主人公处在更为悲惨的境地:相思之苦加上被弃之痛。
词从“绣帏睡起”开端,写了一整天的情况,实际是女主人公在爱人远行后长长一段时间的缩影。
看似平淡无奇,却为下文尽情展衍留足余地。
“藻井凝尘”言室内凌乱,无心洒扫,“金梯铺鲜”言室外冷落,无人来往,这是写她生活的环境。
“寂寞凤楼十二”一句中的“寂寞”二字,可说是对刚才的总结,也是上片的核心。
“风絮”二句以反衬的手法写美丽的春景,与“藻井凝尘,金梯铺鲜”形成鲜明的对比。
“永日画阑,沉吟独倚"是她一天寂寞生活的概括,突出女主人公无心欣赏美景的心态。
“望远行”二句写女主人公登高望远,希望游子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春已归却不见远人归影,着一“悄”字,说明女主人公不知几度登高又几度失望,这是寂寞中的希冀与希冀后的失落,失落自然更加重了她的寂寞。
过片换头“凝睇”二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不是她凝神远望归骑的目光,而是盼望落空后那失神而凝滞的目光,这目光又开启下片抒发内心情愫的一连申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箫鼓,吟赏烟霞。异 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
池夸。
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
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
耀。
五、分析内容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钱塘湖雄伟壮丽)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 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问题探究1: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 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 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 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 来?
问题探究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 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
三、诵读课文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 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 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 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 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 ,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
的
长调:90字以上
分 类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一、了解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 1053年),字耆卿,汉族,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 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 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 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 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 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
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下片极写西湖表现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嘉,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 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
花。羌管弄晴,菱歌 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
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
次感
都市繁华之美
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
钱塘自
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民生安乐之美
市列珠玑,户 盈罗绮,竞豪 奢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
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 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 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 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 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6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7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 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柳永词两首赏析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 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 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 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 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 现。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
(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 词名日隆。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愁宗”:李煜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 》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 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 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 “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
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 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
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 全绝望。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钱塘江潮
二、了解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 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 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 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 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 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四、把握文意
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表现自然环境之秀美、
城市经济之繁荣。
东南形胜,三 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 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 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 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 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 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 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 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 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 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 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 ,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 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 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 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 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 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