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解析

合集下载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柳永《望海潮》赏析"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想必大家耳目能详,这是陈寅恪的话。

北宋王朝及其后的南宋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欧洲的历史学家和旅游家们曾羡慕地记载道到:“(北)宋朝都城里的一个马夫的生活水平都比同时代的欧洲国王好!”谢和耐(JacqueGernet):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若拿起一幅"清明上河图"细细揣摩,则不得不感叹,赵宋确实是一个适合居住的时代,汴梁固然是清平的花花世界,便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也引来了强盗的觊觎。

柳永的一曲小调夸夸杭州的"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让完颜亮立志"立马吴山第一峰"。

下面我们学习的一首词,便是关于这个人间天堂的朝代!《望海潮》柳永诗词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词牌简介《望海潮》,词牌名。

柳永创制。

始见《乐章集》,入“仙吕调”。

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

亦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者。

[1]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柳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才子,他以独具韵律的词章成名于世。

在两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南》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柳永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柳永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一、对潇潇暮雨洒江南这首词以描写江南秋雨的美丽形象为主题,表达了悠远江南文化中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从韵律方面来看,这首词使用了八声调来表现细腻的情感。

整首词十六句,前八句为AABA格式,后八句为CCDD格式。

在创作韵律上,柳永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整篇文章高潮迭起,情感推进自然。

同时,这首词还采用了数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联想等,以丰富形象、感情和意境。

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展现了柳永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通过深情地描绘江南古老城市的雨景和民风,表现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

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一个韵味深长的印象。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出柳永对命运人生的感慨。

在描写江南秋雨的同时,他通过落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伤和沧桑。

二、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柳永借助纪念三国时期的惨烈战争,表达了对深友人物的思念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

这首词总共有10句,句式为七绝。

韵律上,柳永多使用押韵词,使词的音律更完美。

而这首词的大量使用咏史手法,深刻表现了柳永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深厚友谊的珍视。

整首词的情感核心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爱情的看法。

在柳永的眼中,人生如初见一样短暂,都是转瞬即逝的。

而秋风悲画扇则表达了诗人无奈和颓废的情感。

词中还描绘了缅怀深友的悲伤和恋爱情感的追求,展示了柳永爱情和友情深厚的感受。

三、总结通过对两首柳永词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柳永在创作中注重韵律感和情感表现,总是能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柳永的词章风格独具一格,不同于其它词人的风格,更多的是展现了柳永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于人生、命运、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柳永诗词赏析

柳永诗词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 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 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 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 于写投赠之意。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写作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 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 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 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 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 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 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 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 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 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 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 足的盛世景象。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 句,请加以赏析。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约987——约1053),北 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科举不得志, 终身潦倒。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 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 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 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 专业词人。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 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 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 章集》。
1.字音辨识
• 都会( )沙堤( )天堑( ) 珠玑( )罗绮( )叠巘( ) 嬉笑( )箫鼓( )吟赏( ) 骤雨( )凝噎( )暮霭( ) 雨霖铃( )参差( )( )千 骑( )船棹( )
1.字音辨识
• 都会(duī)沙堤(dī)天堑 (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 巘(yǎn)嬉笑(xī)箫鼓(xiāo) 吟赏(yí n)骤雨(zhòu)凝噎 (yē)暮霭(ǎi )雨霖铃(lí n) 参差(cēn)(cī)千骑(jì )船棹 (zhào)
柳永词两首
[北宋]柳永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 光与热? 谁不想施展才能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 世?古时没有现在这样成就可以多元化,要成名 只有一条道路——入世。所以就出现了在从政大 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 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 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心 系官场;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山建功立业。 柳永则是另类,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 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寻求慰 藉,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 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按字数分为 小令(58字内)、 中调 (59— 90字) 长调 (91字以上)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婉约 和 豪放 派。 辛弃疾 等;婉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 、 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 李清照 、秦观等。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参考
• 2.D柳永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不 错,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最为 代表。但此词中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崖”的描写,其写景之壮美, 声调之激越,与东坡“大江东去” 也相去不远。因此,说此词正表现 出他的婉约派风格不恰当。
3. 词中描写了那些意象? • 烟柳、画桥、风帘、帐幕、云 树、沙堤、怒涛、青山、桂花、 荷花、烟霞。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 老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1、词的起源:兴起于 唐 ,盛行 于 宋 ,并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 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 长短句 ”、“ 诗余 曲子词 又称“ ”、 “ ”、“歌词”等。 • 2、词牌和标题: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 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 是词的主要内容 的集中体现。
词的有关知识: 3、词的分类:

4.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 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 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 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 他怎样的感情?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经 2、从历史传统上看 惊叹 济繁荣、生活 赞美 安定的都市生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艳羡 活图景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 • • • •
参考
• 1.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的 “弄晴”与“泛夜”属互文见义, 意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 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D 项的解说过于拘泥,忽略了这两句 的“互文”的修辞方法。
2.对《望海潮》这首词的分析评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出“钱塘”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 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 字,为全篇之“主脑”。 • B、下片前半(以“嬉嬉钓叟莲娃”为界)咏西湖景 色的同时穿插人物的活动,使美丽的西湖洋溢着生 气;后半总结前文,归美郡守。结构上勾勒提,交 叉用笔,层次历历分明。 • C、上层社会的竞豪华,纸迷金醉的生活,作者 以欣赏的态度出之,是作者本人阶级本质的流露。 但抒写祖国杭州的自然之美,以引人热爱,也足以 令人赞许之。 • D、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 这首词恰能表现出他的这种风格。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这块 地方的形势,胜过其他的地方,那里的三吴都会钱塘 (今杭州)自古就很繁华。这三句是概说钱塘的形势 和历史。 •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出街 巷河桥景色的美丽和住宅的雅致。这三句描绘了杭州 的旖旎风光和繁荣景象。 •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深秋里山间飘着清 香的桂花和仲夏季节广阔湖面上的美丽荷花。此二句 概括了西湖乃致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白天, 处处羌管悠扬;月夜,采莲人泛舟歌唱。白发老人垂 钓悠然,采莲姑娘嬉戏欢笑,真是时时一片欢歌笑语。
2.词义掌握
• 都门帐饮无绪(思绪,情绪)竟无语 凝噎(竟然,居然)异日图将好景 (名词作动词,画图)(助词,无意 义)东南形胜(优美,好)乘醉听箫 鼓( 趁着)归去凤池夸( 返回,回来) 便纵有千种风情(指流露出来的男女 相爱的深情)嬉嬉钓叟莲娃(名词作 动词,采莲)
1.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