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测试题
高中语文《柳永词二首》第一练(基础练习)

《柳永词二首》第一练(基础练习)命题人:郝恒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骤.雨(zhòu)千骑.拥高牙(qí)B.罗绮.(qǐ) 珠玑.(jī) 暮霭.(ǎi)C.雨霖铃.(línɡ) 都.门(dū) 无语凝噎.(yī)D.重.湖(chónɡ) 羌.管(jiānɡ) 参差.(cī)2.对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地方是:()(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根据指定要求背诵默写相关诗句:(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繁华”的诗句是(2)《雨霖铃》的词眼所在的诗句是调动多种象征离愁的意象来想象别后之苦的诗句是(3)《雨霖铃》中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戏曲语)表意相同的诗句是与“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刘克庄《长相思》)表意相似的诗句是(4)《望海潮》中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是4、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长。
《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B.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它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
篇幅虽小,却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诗清俊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等。
D.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或长短句。
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
它可配乐歌唱,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蝉.(chán)良辰.(chén)都.门(dōu)重.湖叠(chóng)B.鏖.战(áo)跛.脚(bǒ)鞭笞.(chì)三年五载.(zǎi)C.不啻.(dì)呜咽.(yè)船舷.(xián)怙恶不悛.(quān)D.驽.马(nú)讣.告(fù)短暂.(zàn)安土重.迁(zhò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户盈罗绮,竞豪奢。
B.异日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好景,归去凤池夸。
C.有三秋..(三个秋天)桂子,十里荷花。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来源:学科网ZXXK]3.诵读下列词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对/长亭/晚B.便/纵有/千种/风情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良晨美景梳装打扮交相辉映抑扬顿挫B.人才辈出皓齿峨眉久负盛名流连忘返C.死不暝目三顾茅庐苍海桑田平仄不调D.音容婉在漂泊沦落呕哑嘲哳羽扇绾巾[来源:学.科.网Z.X.X.K]5.对下列词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晓风凉,残月冷,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别后心境之凄凉。
)B.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写杭州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来源:学科网]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旅人前途的广阔。
)D.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先用“清嘉”二字总括湖山之美,再从四时风物等方面对西湖进行细致描画,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为脍炙人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珠玑.(jī)凝噎.(yē)钓叟.(sǒu) 差.劲(chà)B.千骑.(jì) 暮霭.(ài)叠(xiàn) 拙.劣(zhuō)C.重.湖(chóng) 罗绮.(qǐ)参差.(cī) 喟.然(kuì)D.天堑.(qiàn) 羌.管(qiāng)[来源:Z_xx_] 寒蜩.(tiáo) 囤.积(tún)解析:B项,“霭”应读ǎi,“”应读yǎn。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C项,三秋:秋季。
答案:C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C项为直接抒情,其他三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融情于景。
答案:C4.名句默写。
(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来源:学科网](2)市列珠玑,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望海潮》)[来源:Z_xx_](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和苏轼词两首(已整理) -题目和答案

柳永词两首检测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3分,8题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ēn) 豪奢.(s hē) 暮蔼.(ǎi) 钓叟.莲娃(sǒu)B.天堑.(qiàn) 吟.赏(yín) 都.会(dū) 重湖叠巘 (xiàn)C.珠玑.(jī) 罗绮.(qǐ) 嬉.笑(xī) 因咽.废食(yē)D.千骑.(jì) 羌.管(qiānɡ) 骤.雨(zhòu) 良辰.好景(chén)2.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3.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C.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借代。
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4.下面对词句的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乃千古写景丽句。
先总说湖外有湖,山外有山,湖山清丽可嘉,再具体描绘“桂子”对应“重湖”,“荷花”对应“叠”,此先点后染之话也。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三句展太平盛世、百姓安乐之景,其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用了互文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极言百姓生活富足,不分昼夜,歌舞升平。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骤雨刚歇,秋蝉长鸣、长亭晚照、悲凉、凄清。
这是典型的哀景写哀情手法。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在整首词中属虚写,因为这是想象。
《柳永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柳永词两⾸》原创练习题【附答案】《望海潮》练习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学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A. ⾼⽛,古代⾏军有⽛旗在前导引,旗很⾼,故称“⾼⽛”。
B.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作代表⼈物。
原名柳三变;排⾏第七,⼜称柳七。
官⾄屯⽥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是北宋第⼀个专⼒作词的词⼈。
C. 凤池,对尚书省的美称,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代指朝廷。
D.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个地域名称。
⼀般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这三郡。
2.对《望海潮》⼀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项是()A. 《望海潮》是⼀⾸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极⼒赞扬杭州⾃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进⾏对⽐。
C. 词的下⽚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经济繁荣的社会现实。
3.对《望海潮》⼀词中所⽤修辞⼿法判断不正确的⼀项是()A. 怒涛卷霜雪(⽐喻)B.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对仗)C. 嬉嬉钓叟莲娃(叠词)D. 归去凤池夸(借代)4.下列关于这⾸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都会”,⼈⼝和货物集中的⼤城市。
B.“参差⼗万⼈家”,“参差”,⾼下、⼤⼩不齐的样⼦。
C.“重湖叠巘清嘉”,“重湖”,西湖分⾥湖和外湖两区;“叠巘”层层叠叠的⼭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5.下列关于这⾸宋词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这⾸词运⽤铺陈的⼿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常出⾊,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2.4柳永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基础积累运用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D.东南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答案 A解析三秋:这里指秋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十万人家④云树..绕堤沙⑤都门帐..繁华③参差..②钱塘自古饮无绪..沉沉楚天阔⑧便纵有千种风情....⑦暮霭..⑥多情自古伤离别A.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⑦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⑥⑦答案 D解析①都会:古今都表示都市的意思。
②自古:古今都是自古以来的意思。
③参差:古今均为高低不齐。
④云树: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今义,云和树。
⑤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
⑥离别:古今均为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⑦暮霭:古今均指傍晚的云雾。
⑧风情: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相思的深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风土人情;景象,情况;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可以和乐歌唱,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了诗的别体。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他的词大都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答案 C解析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4.下列对《望海潮》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高二语文下册 柳永词二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

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伫.倚(zhù)强.乐(qiǎnɡ)参差.(cī)B.凭阑.(lán)堤.沙(tī)天堑.(qiàn)C.憔悴.(cuì)珠玑.(jī)叠巘.(yǎn)D.钓叟.(sǒu)羌.管(qiāng)黯.黯(àn)解析:“堤”应读“dī”。
答案:B2.下列各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萧鼓珠玑天堑B.残照羌管凌歌泛夜C.疏狂黯黯伫倚D.凭阑樵悴罗绮解析:A项“萧”应为“箫”;B项“凌”应为“菱”;D项“樵”应为“憔”。
答案:C3.填空。
(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
(2)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课文默写,要注意字型书写正确,尤其是“憔悴”“凭阑”等词的书写。
答案:(1)为伊消得人憔悴(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无言谁会凭阑意4.文学常识填空。
柳永,字耆卿,初名__________,排行第七,又称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体制的开创者,__________是他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平时记忆时可以安朝代、派别、特点归类记忆。
答案:三变柳七柳屯田《乐章集》慢词“以赋为词”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柳永的《蝶恋花》这首词,完成5—8题。
5.“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翻译: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7.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8.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5.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中语句的理解。
此处为景物描写,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景中寓情,阅读时要细细体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柳永词两首同步测试

柳永词两首同步测试(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珠玑.(jī)凝噎.(yē)钓叟.(sǒu) 差.劲(chà)B.千骑.(jì) 暮霭.(ài)叠(xiàn) 拙.劣(zhuō)C.重.湖(chóng) 罗绮.(qǐ)参差.(cī) 喟.然(kuì)D.天堑.(qiàn) 羌.管(qiāng)寒蜩.(tiáo) 囤.积(tún)解析:B项,“霭”应读ǎi,“”应读yǎn。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C项,三秋:秋季。
答案:C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C项为直接抒情,其他三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融情于景。
答案:C4.名句默写。
(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2)市列珠玑,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望海潮》)(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ēn) 豪奢.(s hē)暮蔼.(ǎi) 钓叟.莲娃(sǒu)B.天堑.(qiàn) 吟.赏(yín)都.会(dū) 重湖叠(xiàn)C.珠玑.(jī) 罗绮.(qǐ)嬉.笑(xī) 因咽.废食(yē)D.千骑.(jì) 羌.管(qiānɡ)骤.雨(zhòu) 良辰.好景(ché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人们一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说三道四,有时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对各种评论,包括质疑、指责等等,却不比从前那么敏感了。
B.李克强总理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滨逊’。
”C.翻检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怕筚路蓝...缕.;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贪图奢华。
D.势不可挡的春节返乡大潮也带来了其他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3.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C.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借代。
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4.下面对词句的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乃千古写景丽句。
先总说湖外有湖,山外有山,湖山清丽可嘉,再具体描绘“桂子”对应“重湖”,“荷花”对应“叠”,此先点后染之话也。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三句展太平盛世、百姓安乐之景,其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用了互文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极言百姓生活富足,不分昼夜,歌舞升平。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骤雨刚歇,秋蝉长鸣、长亭晚照、悲凉、凄清。
这是典型的哀景写哀情手法。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在整首词中属虚写,因为这是想象。
“酒醒何处”写离别之苦,而后用想象中的“杨柳”“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气氛,来烘托这离别之苦。
5.词的诵读不要读断,也就是不要把意思相连的词语读开,这是对词的诵读节奏的基本要求。
下列词句,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应对雨雪天气,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保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线路畅通。
B.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C.从民族层面来说,中国年反映的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D.某种角度,学术批评乃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望海潮》,完成7~8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7.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图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简要概括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
(分点陈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雨霖铃》,完成9~10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9.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一句也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归朝欢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①双桨。
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②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
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1.这首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长相思李煜一重山。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
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13.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
两重山”和“菊花开。
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表达15.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把《雨霖铃》的上阕和下阕拍摄成“别时”和“别后”两个镜头,请你试着为它们各配写一个画外音。
(各自不少于50字)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解析A项,蔼—霭;B项,—yǎn;C项,咽—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