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精品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必修4 4 柳永词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必修4 4 柳永词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各成员国共同的家园,拥有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是世界上成员国国土面积之和最大、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上合组织如何发展关系到地区稳定、区域发展,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要继续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只要上合组织各国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发扬团结协作传统,坚持世代友好,共同努力,必将绘就上合大家庭的美好家园新蓝图。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持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现在的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之一,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区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_________的作用。

青岛再出发,上合组织面对的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上合组织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进一步加强内部协作,共同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共筑上合命运共同体,开启区域发展新征程。

柳永词两首 限时训练 (2)

柳永词两首  限时训练 (2)
柳永词两首(1 课时)
班级: 姓名Biblioteka 小组:(二)品读课本 35 页《雨霖铃》及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 2.全词围绕着“伤离别”来构思,请你写一下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目标】
1. 2. 3. 4. 5. 6. 阅读必修 4 课本第 34——35 页,知道柳永及作品风格。 阅读课本 34 页《望海潮》及注释,品味词的语言,说出词中形象。 阅读课本 34 页《望海潮》及注释,学习其中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阅读课本 35 页《雨霖铃》及注释, 知道词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课本 35 页《雨霖铃》及注释,学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会背、会默写两首词。 3.赏析最能体现词人离情的句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合作学习】
1. 对学:相互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 组学:基础感知(一)3;(二)3、4
3.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 和“荷花”?
高三 A 部语文 第 1 页 (共 2 页)
高三 A 部语文
第 2 页 (共 2 页)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背诵这两首词,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1)《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街巷河桥 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 2 ) 《 雨 霖 铃 》 中 写 饯 别 时 的 心 情 , 委 婉 曲 折 。 “ , , ”。两情依依,难舍难分 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三、探究未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出来。

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第2单元宋词流韵24柳永词两首(含答案)

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第2单元宋词流韵24柳永词两首(含答案)

[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凄切凝噎九宵凋谢B.繁华不堪歇息钓叟C.吟赏虚设良晨箫鼓D.催促流恋竟然羌管解析:A项,宵—霄;C项,晨—辰;D项,流—留。

答案:B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B.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解析:C项,“经年”的意思是“年复一年”。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天堑无涯?..A.??天堑变通途?..图将好景?异日..?C.?再议?此事异日..B.?参差十万人家?..?错落?参差..户盈罗绮..D.??者?遍身罗绮..解析:A项,天然壕沟,指钱塘江;天然壕沟,指长江。

B项,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C项,来日,以后;D项,罗和绮,借指丝绸衣裳。

答案:A4.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

”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4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第二十五篇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4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第二十五篇
【解析】:
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答案】:
【解析】:
找出下面与例子同类的一项( )
《雨霖铃》《如梦令》《扬州慢》
A、《凉州词》
B、《忆江南》
C、《秋浦歌》
D、《敕勒歌》
【答案】:
【解析】:
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
【解析】:
下列对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
【解析】:
对上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了送别时的典型环境,描写以写景为主。
B、上阕点明了送别的季节,送别的时间,送别的地点。
C、上阕没有写出送别时的情绪,也没有写表情。
D、“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
【解析】: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注】真游:犹仙游。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②斩蛟:西晋周处,少年时凶强使气,谓为“三害”之一,后斩虎杀蛟、折节向学。③元龙:三国名士陈登的字,曾对来拜访他的求田问舍的许汜表示鄙弃之情。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芙蓉”两句是”芙蓉山秀,罨画溪明”的倒装,目的是突出阳羡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境,给人以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的感受。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第 4 课训练落实篇[基础操练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相同的一组是()A.菱形棱角丘陵红绫壮志凌云.....B.雄鹰应变英魂夜莺愤愤不平.....C.寥廓缭乱撩拨辽阔民生凋零.....D.蹉跌差距联合协商搓手顿足.....【分析】 A 棱 l éng 角其他读 l íng;B“应变”的“应”读 yìng,其他读 yīng;C 全读 li áo;D“差距”“差”读 chā,其他读 cuō。

【答案】C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松驰珠玑众口一词睡眼惺忪B.殉职凝噎小题大做良晨美景C.天堑默契良知消灭轰然心动D.萧瑟雾霭授与奖章重湖叠【分析】 A 项“驰”应为“弛”;B 项“晨”应为“辰”; C 项“砰”应为“怦”。

【答案】D3.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季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漂亮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伤心而喉咙堵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年复一年 )..【分析】三秋,秋季。

【答案】A4.对以下词句理解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经过详细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荣。

)B.异日图将好景,回去凤池夸。

( “夸”字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

)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烘托出旅人前程的广阔。

)D.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经过清静、清爽的风景,表达作者淡泊自适的心情。

)【分析】 B 项中“夸”字并不是“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而是指当地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炫耀。

C 项中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一望无际的离愁之恨。

D 项经过凄清的秋景,倾吐词人的离情别绪。

【答案】A5.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树木把小河 ________得这样葱绿一片,让你感觉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白松鸡,应当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高中语文第5课表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试题

高中语文第5课表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试题

高中语文第5课表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试题 2019.091,阅读下文,完成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1.诗中的“他”所指是不是一样?2.诗中画线的句子应当怎么理解?3.从最后一个诗节中可以看出,大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个诗段,内容是:①我愿意是土壤……②我愿意是绿叶……3,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写出了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表达朴实、平淡,为下面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B.“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一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亲人,只身漂泊而产生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C.诗人在奇特想象中让自己的小船流到了母亲的身边,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之情。

D.这首诗构思新颖,以托物寓情的方法抒发了生动具体的情怀,含蓄委婉,富有余韵。

柳永词两首专项练习

柳永词两首专项练习

《柳永词两首》专项练习常识简介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

,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如“”、“”、“”、“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的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和(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1、《望海潮》①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②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雨霖铃》①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②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繁华fán 帘幕mù参差cī叠巘清嘉xiànB.罗绮qǐ钓叟sǒu 箫鼓xiāo 吟赏烟霞yínC.寒蝉chán 骤雨zhòu 暮霭ǎi 良辰美景chénD.凝噎yē经年jīng 甘霖lín 兰舟催发cuī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过,只感觉钱塘江畔繁华中更多了一份宁静。

B.“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传。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首次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

C.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赞美和敬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精品作业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ãn)
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
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

“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

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二、精段精练
(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9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2)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

”请简要分析。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二)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成9——11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
一、基础演练
1.D【解析】“凄切”的“切”正确的读音为“qiâ”;“兰舟催发”的“发”正确的读音为“fā”。

2.B【解析】“暮霭”的正确写法为“暮蔼”。

3.C【解析】“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4.D【解析】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5.D【解析】“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6.B【解析】“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用来形容大学生显然不合适。

二、精段精练
(一)
(1)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二)
(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