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封装的技术

合集下载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ppt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ppt

后段封装流程
划片
装片
将制造好的半导体芯片从晶圆上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个体。
将独立的半导体芯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 装入封装壳内。
引线键合
打胶
通过金属引线将半导体芯片的电极与封装壳 的引脚相连,实现电路连接。
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将半导体芯片和引线进行 固定和密封,以保护内部的电路。
封装测试流程
功能测试
信号完整性
高速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包括 信号幅度、时间、相位等因素。
时序优化
高速信号传输需要优化时序关系,确保信号传输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性能化趋势
多核处理器
采用多核处理器技术,提高计 算速度和性能。
GPU加速
采用GPU加速技术,提高图像处 理、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性能。
存储器集成
将存储器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封装 内,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性能。
陶瓷材料
具有高导热、高绝缘、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是微电子封装中应用最广泛 的材料之一,包括氧化铝、氮化硅和碳化硅等。
塑料材料
具有成本低、易加工和重量轻等特点,是微电子封装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包括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等。
最新封装设备
自动测试设备
用于检测芯片的性能和质量,包括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和ETE(Electronic Test Equipment)等。
其他领域
医疗设备
微电子封装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信号传输和处理,提高医 疗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航空航天
微电子封装技术可以实现航空航天设备的信号传输和处理,提高 航空航天的性能和稳定性。
智能家居
微电子封装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信号传输和处理,提高 智能家居的性能和稳定性。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第一章绪论1、封装技术发展特点、趋势。

(P8)发展特点:①、微电子封装向高密度和高I/O引脚数发展,引脚由四边引出向引出向面阵列排列发展;②、微电子封装向表面安装式封装(SMP)发展,以适合表面安装技术(SMT);③、从陶瓷封装向塑料封装发展;④、从注重发展IC芯片向先发展后道封装再发展芯片转移。

发展趋势:①、微电子封装具有的I/O引脚数将更多;②、应具有更高的电性能和热性能;③、将更轻、更薄、更小;④、将更便于安装、使用和返修;⑤、可靠性会更高;⑥、性价比会更高,而成本却更低,达到物美价廉。

2、封装的功能(P19)电源分配、信号分配、散热通道、机械支撑和环境保护。

3、封装技术的分级(P12)零级封装:芯片互连级。

一级封装:将一个或多个IC芯片用适宜的材料(金属、陶瓷、塑料或它们的组合)封装起来,同时在芯片的焊区与封装的外引脚间用如上三种芯片互连方法(WB、TAB、FCB)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有实用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或组件。

二级封转:组装。

将上一级各种微电子封装产品、各种类型的元器件及板上芯片(COB)一同安装到PWB或其它基板上。

三级封装:由二级组装的各个插板或插卡再共同插装在一个更大的母板上构成的,立体组装。

4、芯片粘接的方法(P12)只将IC芯片固定安装在基板上:Au-Si合金共熔法、Pb-Sn合金片焊接法、导电胶粘接法、有机树脂基粘接法。

芯片互连技术:主要三种是引线键合(WB)、载带自动焊(TAB)和倒装焊(FCB)。

早期有梁式引线结构焊接,另外还有埋置芯片互连技术。

第二章芯片互连技术(超级重点章节)1、芯片互连技术各自特点及应用引线键合:①、热压焊:通过加热加压力是焊区金属发生塑性形变,同时破坏压焊界面上的氧化层使压焊的金属丝和焊区金属接触面的原子间达到原子引力范围,从而使原子间产生引力达到键合。

两金属界面不平整,加热加压可使上下金属相互镶嵌;加热温度高,容易使焊丝和焊区形成氧化层,容易损坏芯片并形成异质金属间化合物影响期间可靠性和寿命;由于这种焊头焊接时金属丝因变形过大而受损,焊点键合拉力小(<0.05N/点),使用越来越少。

微电子封装技术重点

微电子封装技术重点

微电子封装技术重点微电子封装技术是微电子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指的是将微电子器件封装在一个特定的模块内,以保护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封装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加强器件与外界的连接,实现器件的互联和功能扩展。

下面将重点介绍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几个重点。

首先是封装技术的材料选择。

微电子封装技术中使用的材料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如良好的封装性能、优异的导热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符合环境要求等。

常用的封装材料包括环氧树脂、金属材料、导电胶料等。

其中,环氧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封装材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和绝缘性能,可以保护电路板及元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而金属材料则可以提供优异的导热性能,增强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其次是封装技术的封装方式。

微电子器件的封装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封装方式有裸露封装、无铅封装、QFN封装、BGA封装等。

裸露封装是将微电子器件直接固定在电路板上,封装过程简单,但对器件的保护性能较差;无铅封装则是采用无铅材料进行封装,以减少铅污染和环境污染。

QFN封装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方式,具有小型化、低成本、良好的散热性能等优点,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封装;BGA封装则是一种球栅阵列封装,具有高可靠性、高密度以及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封装技术的散热处理。

由于微电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其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散热方式包括散热片、散热器、散热胶等。

散热片是一种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的导热材料,可以提高器件的散热效果;散热器则是一种通过自然对流或强迫对流来进行散热的设备,通常采用铝、铜等导热材料制成,可以大大降低器件的工作温度;散热胶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的胶料,可以填充器件之间的间隙,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封装技术中的测试和可靠性验证也非常重要。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焦耳效应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电气性能测试等。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是指对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外包装和封封装的工艺技术。

封装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微电子产品的性能、减小体积、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封装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对芯片的保护和有效连接,同时满足对尺寸、功耗、散热、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要求。

封装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微电子产品采用插入式封装,芯片通过引脚插入芯片座来连接电路板,这种封装方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连接不可靠,也无法满足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需求。

后来,绝缘层封装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在芯片上覆盖绝缘层,然后连接金属线路,再通过焊接或压力连接的方式实现芯片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这种封装方式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但由于绝缘层的存在,芯片的散热能力受到限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电子封装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微电子产品普遍采用半导体封装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强和成本低等优点。

常见的半导体封装技术有裸片封装、焊接封装和微球栅阵列封装等。

裸片封装是将芯片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并通过焊接或压力连接的方式与电路板相连。

这种封装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散热能力强的优点,但对芯片的保护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机械和热力作用。

焊接封装是将芯片与封装底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

常见的焊接技术有电离子焊接、激光焊接和超声波焊接等。

电离子焊接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将封装底座和芯片焊接在一起,具有连接可靠、焊接速度快的优点。

激光焊接利用激光束对焊接点进行加热,实现焊接。

超声波焊接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将焊接点熔化,并实现连接。

焊接封装具有连接可靠、工艺简单和尺寸小的优点,但要求焊接点的精度和尺寸控制较高。

微球栅阵列封装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其特点是将芯片中的引脚通过微小球连接到封装底座上。

这种封装方式不仅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还可以实现更高的封装密度和更小的封装尺寸。

微球栅阵列封装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装备和工艺,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封装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及应用

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及应用

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及应用微电子封装技术是一门关键性技术,它将集成电路芯片载体、金属电路、封装芯片等元器件加工、组装、测试等工艺流程纳入其中,从而促进微电子器件的应用。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应用已经涵盖了现代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本文将从介绍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封装工艺流程和应用等方面来论述微电子封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微电子封装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工业界主要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封装工艺,即半导体芯片与封装基板分别制造,然后通过钎焊、粘接等技术将芯片和基板之间连接在一起,并且使用塑料等材料进行封装。

早期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主要采用贴片、线接触等手段封装电子元器件,其封装密度较低,封装的线宽较粗,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受制于环境温度等因素,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与质量。

随着人们对于微电子元器件性能和系统可靠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微电子封装技术也随之发展。

在1990年左右,随着微电子芯片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微电子封装技术也得到新的提升。

特别是向网络、通讯、数字多媒体等方面发展的需求,又催生了BGA(球栅式封装)等具有高密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全新微电子封装。

此外,微电子封装技术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它成为了维护现代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微电子封装技术的技术特点1、高密度:传统封装技术用于连接芯片和基板时,间距较大,因而封装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复杂封装的需求。

而微电子封装技术采用了球栅封装,封装器件体积小、密度高,相应地塑性线也变细,不仅提高了封装的稳定性,同时增大了集成度。

2、高速度:现代微电子封装技术采用的是自动化生产线,这种生产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完成系统的加工,能够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和生产速度,进而保证封装产品的稳定性。

3、高可靠性:随着封装器件精度的提高,封装工艺的稳定性也得到了保证。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1. 引言微电子封装技术是在微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封装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芯片免受机械和环境的损害,并提供与外部环境的良好电学和热学连接。

本文将介绍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常见封装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微电子封装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集成电路行业。

当时,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主要采用插入式封装(TO封装)。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和尺寸的缩小,TO封装逐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在六十年代末,贴片式封装逐渐兴起,为微电子封装技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球栅阵列(BGA)和无线芯片封装技术成为主流。

近年来,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逐渐向着三维封装和追求更高性能、更小尺寸的目标发展。

3. 常见的微电子封装类型3.1 插入式封装插入式封装是最早使用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将芯片引线插入封装底座中进行连接。

插入式封装一开始使用的是TO封装,后来发展出了DIP(双列直插式封装)、SIP(单列直插式封装)等多种封装类型。

插入式封装的优点是可维修性高,缺点是不适合高密度封装和小尺寸芯片。

3.2 表面贴装封装表面贴装封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封装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芯片连接到封装底座上,再将整个芯片-底座组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PCB)上。

表面贴装封装可以实现高密度封装和小尺寸芯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

常见的表面贴装封装类型有SOIC、QFN、BGA等。

3.3 三维封装三维封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封装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多个芯片,通过微弧焊接技术进行连接。

三维封装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尺寸,同时减少芯片间的延迟。

目前,三维封装技术仍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对于未来微电子封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子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高集成度: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集成度将继续提高,将有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将对封装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微电子封装技术范文

微电子封装技术范文

微电子封装技术范文
一、简介
微电子封装技术是指用于将微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封装在一起,作为
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控制电子元件、模块的显示、操作、
维护、安装等。

该技术的实现,一般是通过把封装后的微电子元件或集成
电路组装成一个模块,并安装到一个安装面板上,使其与外部连接成为一
个完整的系统。

二、特点
1、电子性能好:微电子封装技术一般采用材料的灵活性,能够有效
地改善电子产品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对性能要求。

2、可靠性高:由于微电子封装技术能够改善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因
此可以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3、易于操作:由于封装技术能够把电子元件或集成电路组装成完整
的模块,并且这些模块能够很容易地安装在一个安装面板上,使得电子设
备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减少维护和检修的工作量。

4、减少占地面积:由于所有的电子元件可以放在一个封装模块上,
因此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占地面积,从而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

三、流程
1、封装结构设计:在这一步中,先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确定封装
的结构形状,包括封装件的结构、位置和定位方式等。

2、封装制造:根据设计的封装结构,使用压力铸造机、电子焊接机、注塑机等机械。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
一、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组装技术,指的是将电子元器
件以及各种电路片,封装在一块小型的基板上,以满足电子系统的整体功
能要求。

它包括电路打孔、抹焊、封装层、精细测试和安装等组装工序,
也是电子设备中主要的结构技术之一
1、电路打孔
在打孔前必须进行电路的布局设计,确定打孔位置和孔径,保证元件
的正确安装,以及使孔径和电路块之间的间距符合规范。

在微型电路中,
电路打孔技术主要有两种:以激光电路打孔技术为主,以电火焊技术为辅,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2、抹焊
抹焊是指在电路板上通过焊锡来固定电子元件的一种技术,具有紧密
牢固的焊接效果。

抹焊时首先要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规格,将元件安装在电
路板上,再通过焊锡等抹焊材料将元件焊接到电路板上,保证了元件之间
的连接牢固,稳定可靠。

3、封装层
封装层是把一块电路块封装在一块可拆卸的塑料外壳里,具有较好的
封装效果,还可以防护电路板免受灰尘、湿气、油渍等外界因素的侵袭。

封装层还可以减少电路板上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元器件的工作稳
定性和可靠性
4、精细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芯片贴装
玻璃胶粘贴芯片时,先以盖印、网印、点胶等 技术将玻璃胶原料涂布在基板的芯片座上,将IC芯 片放置在玻璃胶上后,再将封装基板加热至玻璃熔 融温度以上即可完成粘贴。 玻璃胶粘贴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无空隙、热稳 定性优良、低结合应力与低湿气含量的芯片粘贴; 其缺点是玻璃胶中的有机成分与溶剂必须在热处理 时完全去除,否则对封装结构及其可靠度将有所损 害。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分类:
TAB技术中的载带按其结构和形状可以分为Cu箔 单层带、PI双层带、Cu-粘接剂-PI三层带和Cu-PI-Cu双 金属带四种,以三层带和双层带使用居多。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关键材料:
微电子封装技术
董海青 李荣茂
微电子封装技术
书名:微电子封装技术 书号:978-7-111-
52788-6 作者:李荣茂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

第2章 封装工艺流程
2.1 流程概述
2.2 芯片减薄 2.3 芯片切割
2.4 芯片贴装
2.5 芯片互连技术 2.6 成形技术 2.7 后续工艺
2.2芯片减薄
磨削的磨轮及工作示意图
2.3芯片切割
硅片减薄后粘贴在一个带有金属环或塑料框架 的薄膜(蓝膜)上,送到芯片切割机进行切割,切 割过程中,蓝膜起到了固定芯片位置的作用。 切割的方式可以分为刀片切割和激光切割两个 大类。 作为切割工艺的改进,相继又开发出先切割后 减薄和减薄切割方法。
2.3芯片切割
目前大批量生产所用到的主流硅片多为6in、 8in和12in,由于硅片直径不断增大,为了增加其机 械强度,厚度也相应地增加,这就给芯片的切割带 来了困难,所以在封装之前要进行减薄处理。 硅片的背面减薄技术主要有磨削、研磨、干式 抛光、化学机械平坦工艺、电化学腐蚀、湿法腐蚀 、等离子增强化学腐蚀、常压等离子腐蚀等。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关键技术:载带的制作技术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和I/O引脚的数量、电性能要求 的高低(决定是否进行筛选和测试)以及成本的要求等 ,来确定选择单层带、双层带、三层带或双金属层带。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关键技术:载带的制作技术 TAB载带的制作技术包括单层制作技术、双层制作 技术、三层制作技术和双金属层制作技术。
2.4芯片贴装
导电胶粘贴法不要求芯片背面和基板具有金属 化层,芯片座粘贴后,用导电胶固化要求的温度时 间进行固化,可以在洁净的烘箱中完成固化,操作 起来比较简便易行。 导电胶进行芯片贴装的工艺过程如下:用针筒 或注射器将黏着剂涂布在芯片焊盘上,然后将芯片 精确地放置到焊盘的黏着剂上面。 导电胶粘贴法的缺点是热稳定性不好,容易在 高温时发生劣化及引发黏着剂中有机物气体成分泄 露而降低产品的可靠度,因此不适用于高可靠度要 求的封装。
先切割后减薄DBG法示意图
2.4芯片贴装
芯片贴装也称为芯片粘贴,是将芯片固定于框 架或封装基板上的工艺过程。 贴装的方式主要共晶粘贴法、焊接粘贴法、导 电胶粘贴法和玻璃胶粘贴法。
2.4芯片贴装
共晶粘贴法是利用金-硅合金(一般是69%的金 和31%的Si),在363℃时的共晶熔合反应使IC芯片 粘贴固定。 一般的工艺方法是将硅片置于已镀金膜的陶瓷 基板芯片座上,再加热至约425℃,借助金-硅共晶 反应液面的移动使硅逐渐扩散至金中而形成的紧密 结合。
热压键合技术
2.5.1 打线键合
热压键合技术
2.5.1 打线键合
超声波键合
又称超声焊,利用超声波产生的能量,通过磁 致伸缩换能器,在超高频磁场感应下,迅速伸缩而 产生弹性振动,经变幅杆传给劈刀,使劈刀相应振 动;同时,在劈刀上施加压力。劈刀在这两种力的 共同作用下,带动金属丝在被焊区的金属化层表面 迅速摩擦,使金属丝和金属表面产生塑性形变。
2.5.1 打线键合
超声波键合
2.5.1 打线键合
热超声波键合
热超声波键合技术为热压键合技术与超声波键 合技术的混合技术。热超声波键合必须首先在金属 线末端成球,再使用超声波脉冲进行金属线与金属 焊区的键合。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材料
不同的键合方法,所选用的引线键合材料也不 同。 热压焊、金丝球焊主要选用Au丝,超声焊主要 用Al丝和Al丝。
2.4芯片贴装
共晶粘贴法示意图
2.4芯片贴装
焊接粘贴法工艺是将芯片背面淀积一定厚度的 Au或Ni,同时在焊盘上淀积Au-Pd-Ag和Cu的金属 层。 其优点是热传导好。工艺是将芯片背面淀积一 定厚度的Au或Ni,同时在焊盘上淀积Au-Pd-Ag和 Cu的金属层。这样就可以使用Pb-Sn合金制作的合 金焊料将芯片焊接在焊盘上。焊接温度取决于PbSn合金的具体成分比例。
2.5 芯片互连技术
将芯片压焊块与封装外壳的引脚相连接,使芯 片实现既定的电路功能。芯片互连常见的方法有( Wire Bonding,WB)、载带自动键合(Tap Automated Bonding,TAB)、倒装芯片键合( Flip Chip Bonding,FCB)三种。
2.5 芯片互连技术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TAB技术就是将芯片焊区与电子封装外壳的I/O或 基板上的金属布线焊区用具有引线图形金属箔丝连接的 技术工艺。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TAB技术就是将芯片焊区与电子封装外壳的I/O或 基板上的金属布线焊区用具有引线图形金属箔丝连接的 技术工艺。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优点:
结构轻、薄、短、小;电极宽度电极节距小;更高 的I/O引脚数;引线寄生效应小;方便芯片筛选和测试 ;Cu箔引线,导热和导电性能好,机械强度高;键合 拉力大;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材料 合金丝
比较常用的合金丝主要有Au-Al 丝和Au-Cu丝。需 要注意的是,为减小金属丝的硬度,改善其延展性,并 净化表面,用作键合的金属丝一般要经过退火处理,对 所压焊的底层金属也作相应的退火处理。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可靠度
影响打线键合可靠度的因素包括应力变化、封胶和 芯片粘贴材料与线材的反应、腐蚀、金属间化合物形成 与晶粒成长引致的疲劳及浅变因素等影响。键合的可靠 度常通常以拉力试验与键合点剪切试验检查测试。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关键技术: 一是芯片凸点的制作技术; 二是TAB载带的制作技术; 三是载带引线与芯片凸点的内引线焊接技术和载带 外引线的焊接技术。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关键技术:芯片凸点的制作技术 IC芯片制作完成后,表面均镀有钝化保护层,厚度 高于电路键合点,因此必须在IC芯片的键合点上或TAB 载带的内引脚前端先生长键合凸块才能进行后续的键合 。TAB技术根据凸块位置区分为凸块式TAB与凸块式芯 片TAB两类。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设计
引线弯曲疲劳、键合点剪切疲劳、相互扩散、柯肯 达尔效应、腐蚀、枝晶生长、电气噪声、振动疲劳、电 阻改变、焊盘开裂是要考虑的方面。 其主要因素有:1)芯片技术、材料和厚度。2)键 合焊盘材料、间距、尺寸。3)时钟频率、输出高或者 低电压。4)每单位长度的最大允许互连电阻。5)最大 的输出电容负载。6)晶体管导电电阻。7)最大的互连 电感。
2.5.1 打线键合
键合材料选择
引线要考虑以下因素:材料、丝线直径、电导率、 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柏松比、硬度、热膨 胀系数等是关键因素。 焊盘材料要考虑以下因素:电导率、可键合性、形 成IMC和柯肯达尔效应倾向、硬度、抗腐蚀能力、热膨 胀系数。
2.5.1 打线键合
清洗
为了保证很好的键合性和可靠性,材料的表面污染 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则清洗至关重要。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分子清洗、等离子体清洗和紫 外线-臭氧清洗。Cl-和F-很难被这些方法清洗,因为是 化学结合,于是各种溶剂清洗技术如气相氟碳化合物、 去离子水等可选用。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材料 金丝
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金丝线表面要光滑和清洁以 保证强度和防止丝线堵塞,纯金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和 延展率,比较常用的金线纯度为99.99%。为了增加其 机械强度,一般加入铍(Be)或者铜(Cu)。
2.5.1 打线键合
打线键合的材料 铝丝
铝丝是超声波键合最常见的引线材料,标准的铝丝 一般加入1% Si或者1% Mg以提高强度。
芯片互连的示意图
2.5.1 打线键合
WB是将半导体芯片焊区与微电子封装的I/O引 线或基板上的金属布线焊区用金属细丝连接起来的 工艺技术。 主要的打线键合方式有热压键合( 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也称为T/C Bonding)、超声波键合(Ultrasonic Bonding, 也称为U/S Bonding)和热超声波键合( Thermosonic Bonding,也称为T/S Bonding)三 种。
2.1 流程概述
芯片封装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 段操作和后段操作。前段操作一般是指用塑料封装 (固封)之前的工艺步骤,后段操作是指成形之后 的工艺步骤。 封装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为:硅片减薄→硅片 切割→芯片贴装→芯片互连→成形技术→去飞边毛 刺→切筋成形→上焊锡→打码等。
2.2芯片减薄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2.5.2载带自动焊(TAB)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