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军事力量对比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军力对比 国力中强日弱 军力中弱日强

甲午战争军力对比 国力中强日弱 军力中弱日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甲午战争军力对比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导语: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

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

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

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

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

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

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

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伕役15万多。

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军队方面,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

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

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

甲午战后的1898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经济121班1223150101蒙娜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一、社会制度的区别(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本:资本主义(二)、政治制度差异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

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

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一)、发展模式差异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

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2017全球军力排行(GFP)排行榜11日出炉,韩国排名第11,与去年相同。

那么,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中国排第几?全球军事实力排名2017最新榜单有哪些国家?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世界军事力量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_全球军事实力排名2017_2017世界军事力量排行榜该榜综合考虑人口、陆海空战力、资源、国防预算等50项因素计算出军力指数。

美国军力仍居首位,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紧随其后,日本排名第七。

朝鲜较去年上升两位,升至第23。

另外,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上月底发布的《2016世界军费开支走向》,韩国军费开支367.77亿美元,排名第十。

美国和中国分列第一和第二。

美国公布全球最新军力排行,中国排名让各国媒体不服第十名:土耳其土耳其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

现役部队63.9万人。

预备役部队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18.22万人。

宪兵和国民警卫队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直升机65架。

海岸警卫队2200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另外还有一些小艇)、运输机2架。

驻外兵力: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万人。

装备有坦克265辆、装甲输送车150辆、牵引炮134门、自行炮30门、迫击炮307门、高炮84门、飞机5架、直升机3~4架。

第九名:日本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第八名:德国德国受限于战败国身份,军事力量远远不及美俄中英法等国。

目前只有常规防卫性军事力量,不具备核力量和远程进攻性力量(如远程战略轰炸机、航母编队等)。

但是由于德国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这种力量衰弱是一种表象,其实德国的潜力巨大与日本类似,如有必要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武装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重读抗日战争》中我们想大家介绍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敌人——日军的基本情况。

与近代工业化国家日本相比,动荡中的中国拥有的是一支怎样的军事力量?只有知道抗战时中国军队的状况,我们才能知道,在面对日军是,为何会复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漫漫整编路:抗战初开时中国庞杂的军队体系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低下,消耗国家过多的财政支出。

德国顾问认为在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以与日军抗衡,因此必须将国家有限的财政能力集中起来建设新军,精简军队裁汰冗员刻不容缓。

这一思想和蒋介石不谋而合。

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即设想开始裁军工作。

但当时全国超过200 万人的军队分别为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系所控制,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试图通过裁军加强嫡系实力,削弱其他新军阀。

一番讨价还价中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德国顾问参与了裁军工作,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拟定了编遣方案。

根据德国顾问鲍尔的《军队编遣方案》,全军将被压缩为65个师、骑兵8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8个团,总人数80万。

全国军队完全隶属于中央,以求达到蒋介石所谋求的军政令统一。

但是各派新军阀都想在编遣工作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他人力量,《军队编遣方案》无疑不能满足各方的这种要求,因此矛盾重重,爆发战争,最终发展为各地方实力派联合倒蒋。

蒋介石经过中原大战击败各路新军阀,使整编工作得以继续开展。

1933年南京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继续进行浩浩荡荡的整军计划。

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

根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中的方案全国陆军要重新编组成60个师将其称之为整编师装备由德国进口的武器、使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

直至抗战开始前的35、36年,国民政府终于决定将全国军队按照“调整师”与“整理师”两级编制。

其中调整师“其性质与各国常备师同”,整理师“其性质与各国预备师同”。

调整师编制是2旅4团制师,师直辖骑兵1连,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各1营,卫生队1,特务连1。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在怎样的客观条件下取得的呢?中国海上力量不如日本一艘舰艇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且看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无论国家的经济状况、技术状况还是军事状况,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2.5万人,共有66艘舰艇,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12.7万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

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再说空军。

当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

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

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

“七七事变”前,日本海军、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

在海军作战飞机中,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170万常备军是多是少中日双方陆军的战斗力之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按现代的国防军事理念讲,国家平时应该精简现役军人数量,增加预备役兵员,节约资源用于更新武备,真正开战后,通过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战争。

可当时的中国却相反,现役常备军170余万,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兵员仅150余万。

以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基础而论,前者数额大得完全不合理,后者又小得不成比例。

相比之下,“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人口为9000万人,可精确统计并进行高效动员,常备军兵力不过38万人。

抗战国共对比

抗战国共对比

国民党是在1937年为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抗战胜利后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相差也极为悬殊。

全面抗战前后,中日之间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这是众所周知的。

就以淞沪战役为例,日本损失4万兵力,但是中国损失20万,差距可想而知。

本人简要分析下(仅代表本人浅显的见解):1: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日本败给了装备落后的中国。

这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处于战略的劣势地位导致的,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只是表现在前期的战争胜利(1937年以前),基本吞并大半个中国,但是无法继续推进,这如同德国在二战中进攻苏联一样。

这其中的具体原因不再细说。

国共此时在战略上是一致的。

战略:1937.7-1938.6是防御,避其锋芒;1938.6-1945.8相持;1945.8-1945.8.15反攻。

2:先进美式装备的国军(400多万兵力)败给了力量弱小的共军(100万)。

民心所向,战略与战术运用得当。

3: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抗日作用。

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军事实力,这在中日战争的结果就可知了。

共产党在此期间发挥了比国名党更加重要的作用:开展敌后战场(当然这需要国名党正面战场才得以实现),前期正面战场发挥主要作用,后期敌后战场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因为这极大程度上打破了日军的战略,3个月灭亡中国),这直接导致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因为日本无法长久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投入兵数是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投入兵数是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
团,27万人 。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3.5万人。“昆仑关之战” , 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
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死亡1000余人。“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
树起的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共军方面发动的战役:“平型关”、“广阳
”、“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每役仅仅击毙日军1000余众 。“百团大战”出动1
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数坚持“中国主战场说”,其理由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中国作战时间最长,从“七七事变”算起,有8年之久,若从“九一八”算起,则长达14年

二、中国军队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既使其无法北侵苏联远东,又削弱了南进东南亚的军
力。
三、中国歼灭日军的人数最多,战绩超过美军和苏军。
四、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
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的再思考
(一)
中国人民的关内战场(通常也称中国战场)、苏联红军的满洲战场和美、英等国武装力量的
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大组成部分。虽然亚太各国人民
都为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平等的成员。但在军事上毕竟有主次之分,何者
是主战场?一直是“二战”史学界来自烈争论的问题。 最直接地促成了日本的投降。(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和苏联的海上力量都很薄弱,即使能
够全歼日本在亚洲大陆上的陆军,也没有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能力。)其四,和海军日新月异的
状况相反,自日俄战争后,日本的陆军建设
出现了明显的停滞趋势,停滞导致的落后到三、四
洲,其太平洋舰队兵力单薄。与之对阵的日军“中国方面舰队”和“松花江区舰队”亦长年
保持在数万吨左右,战争中几乎没有损失过巡洋舰以上的舰种。日本绝大多数的主力舰艇在

中日美俄印军事力量大比拼

中日美俄印军事力量大比拼

俄罗斯
• 图-160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 的变后掠翼重型超音速战略轰 炸机。由前苏联共实际生产 35架,约有16架在俄罗斯空 军服役
• 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联邦 总统的超级秘密武器。白 杨—M洲际弹道导弹重47吨, 长近23米,安装有固体燃料 发动机,能以疯狂的速度拔 地而起,可以摧毁1万公里以 外的目标。
俄罗斯
• 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 统属俄第四代防空导 弹系统
•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俄 罗斯惟一一艘现役航母, 前苏联在尼古拉耶夫船厂 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 母舰
俄罗斯
• 基洛级潜艇采用了前苏联 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 • 中国海军一共采购了12艘" 基洛"级潜艇
• 台风级核潜艇
核潜艇中的巨无霸, 冷战时西方的噩梦之 一,采用双艇体结构, 抗破坏性能好。
中国
• 美军总参谋部下属的一个研 究机构将中国陆军列为世界 十大陆军之首 •二炮: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歼系列战斗机是中国完全 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战斗机
• 中国海军的核 潜艇作为国家 威慑力量的象 征
美国
• F-35“闪电2”
第一款垂直起降的超音速飞机, 具有隐形能力,作战半径为 1000~1300公里,预估市场有 4000架需求意向
各国总体水平
• 俄罗斯:随着经济的复苏,其武装装备 正 在逐步恢复元气。其战斗机,潜艇,弹道 导弹等装备都拥有叫板美国的实力,某些 装备甚至强于美军。
各国总体水平
• 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军 费开支达到6300多亿美元,比其他国家加 起来还多。 • 美军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基地和驻军。拥有 12个航母战斗群,以及数量庞大的先进装 备。 • 已完成对常规武器的信息化改造,并对其 核武器进行信息化改造 • 一小时打遍全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日本军事力量对比
网上很多关于中日军事的对比今天我不才总结一下有什么错误请指正空军方面中国占优势 3代战机中国大约有72架su27 100架su30 100架歼11 100多架歼10还有FBC-1飞豹歼八改进型大约总数500架左右而日本的F2 F15 F16 一共300多架中国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中国的3代战机已经国产化已经可以自给自足而日本大部分还是靠进口中国的4代战机也在有条不紊的研制中所以说战斗机中国占优势运输机方面中国的大飞机计划已经开展进展很快最近有从俄罗斯引进40多架伊尔76 和伊尔78 说以运输机中国也占优势预警机方面中国的起步比较晚一直是运8当家虽然最近有kj-2000问世但总体上和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警机有差距幸好军方也熟悉到这一点已经加快了这方面的投入相信不就会有好的消息传出海军方面日本占优势日本可以说是世界海军第二大国海军实力很强大水面舰只方面日本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加起来有30艘左右而我们海军发展起步很晚但发展比较快从俄罗斯引进4艘现代级有很强的反舰能力国产的现代级军舰也陆续下水最令人可喜的是中华神盾的下水他提高了海军的防空能力几艘神盾舰下水使海军的防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有专门的反潜护卫舰也下水了但是这些还不够我们先进的舰只总数也就是日本的一半目前中日都没有航母但中国正在积极预备着估计不就就要开始建造航母了一
旦航母下水服役就表明中国的海军实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航母而是航母要很多的护卫舰驱逐舰保护所以是海军整体实力的提升潜艇方面中国还是很有优势的先进的核潜艇保证了国家的核威慑能力而日本是没有的常规攻击潜艇中国的基洛级被誉为海底黑洞是日本的噩梦海战不只是水面作战是水面水下空中的全面战争虽然睡眠舰只我们相对来说有点差但有了潜艇和空军的强大支持再加上中国先进的陆基反舰导弹相信在东海日本还不是中国的对手陆军方面打个比喻吧假如中日接壤日本现在就是我们的附属国因为中国陆军世界第一导弹方面中国也是占绝对优势中国的导弹可以打到世界的任意一个地方 2炮部队是中国最有威胁的杀手是任何一个对中国图谋不轨的国家的噩梦战争资源方面地大物博的中国和资源贫瘠的日本是差距明显的中日一旦开战中国必胜
冷战后,迫于国际裁军的压力及国内和平力量的反对,日本军队建设开始实行“一边裁减一边提高效率”的方针,致力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现代化军队。

自卫队通过采取控制普通装备,重点保证海空军新型、大型武器系统等措施,不断提高部队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其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正式放弃军事侵略以来,它的武装部队被宪法限制在自卫的范围内,从来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斗。

尽管有宪法的限制,但日本已经实质上把它的
自卫队建成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现在,日本自卫队正在谋求抢占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的制高点。

日本一直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其高新技术在许多方面称雄于天下。

据一些军事技术专家分析,如果日本把一些高技术卖给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

可以说,日本已掌握了现代战争最核心的高技术。

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臵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

只要需要,日本可将一些民用高技术迅速转为军用,成为向军事领域不断提供新技术的源泉,使日本的装备在世界上保持高水平和高性能。

因此,从表面上看,日本武装力量规模并不大,但实际上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在特定的领域内,还同美国保持同等地位或超越美国。

新一期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明,日本正在谋求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这样下去,将大大超出了“专守防卫”需要的日本军事力量,势必对地区稳定与和平造成威胁。

编制
日军的统帅机构包括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防卫厅、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军种参谋部。

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而现役部队又由日本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组成。

至2005年现役部队人数为239000人。

“中期防卫力量充实计划”(2005年4月1日到2010年3月31日)防卫预算为24.24万日元(约合2400亿美元)。

战争潜力
日本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军事产品,一旦有需要,日本一年可以生产2至3万辆坦克、1万多门大炮、1万多架飞机、900万吨军舰、1300多万枝枪械,日本犹如巨大的军工厂。

预备役部队:一般预备役4.79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4.6
万人,海上自卫队1100人,航空自卫队800人。

快速反应预备役1373人(陆上自卫队)。

从人数上看,日本自卫队人数并不突出,然而部队员额中的士官比例占70%。

这意味着,一旦形势需要,日本可迅速调动300万左右的兵力。

(2000年日本18~32岁男人约为1300万)。

因此,“日本陆上自卫队人数不多”其实只是一个被“压缩饼干”化的假象。

但是,地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武器设计先天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都在制约着日本军事的发展。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在对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日本也从不缺乏为了一己私利甘愿铤而走险的战争狂人,对此,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时刻警惕。

在这里,需要日本右翼势力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国已不同于以往,对于种种挑衅中国人民也不会臵之不理。

爱好和平并不等于委曲求全,人们也不会允许日本在同样的问题上第二次犯错。

西汉名将陈汤疏中有云: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以史为鉴,不要频繁“测试”中国人的忍耐心。

2006版的美国《国际防务周刊》称中国军事力量总体实力排名世界第三。

文章解释理由说:
1、中国在战争动员机制上,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募集到超过1000万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兵员。

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含美国在内,都不可能想象在中国本土与这支军队作战。

2、中国具有强劲规模的核武器2期制造生产能力。

所谓2期能力是来自美国核能研究中心的理论。

他是指,在国家处于被大规模侵略的时期,依旧保存有一定的核武器生产制造规模。

中国核武基地,多在西南。

西北的深处腹地。

而这里又是很难被短时间攻陷的地区。

因此,除非使用毁灭手段,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3、中国是具有一定战争经验的国家。

而且他多次与“世界联军”交战。

1950年韩战,1961-1965中印战争(当时印度受到来自美,苏,英,法,北约等支持)。

1969-1986年中越战争(越南受到来自前苏联,华约等多达12个国家支持)。

这些给中国制造了很好的抵御战争机制。

4、中国拥有十分庞大的规模的国防生产体系。

中国的国防体系目前仅仅是开展了不足15%。

(中国造船能力每年150万吨级,造飞机能力每年1200架。

坦克生产力度为7000-9000辆仅此美国)而这主要因为中国为了避免导致前苏联的恶果。

5、中国海外人力资源丰厚。

一旦遭到攻击这些深处在美国以及世界的多个层次的华人,都会势必起来。

造成世界性质的华人战争。

6、中国科技力量发展能力很好。

他们拥有自身完善的科技武器研究机构。

虽然部分显得老化僵硬,但是他的机制依旧可以在外力措施下被激活。

如果单条的话,10个日本也不是对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