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 水系统设计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方案设计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方案设计对于一个工程设计,所选择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的优劣,是工程设计的关键;而方案的选择可以说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如冷热源方案,空调方式方案、送风与回风方案、系统运行控制方案等。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可能都有多个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就是要通过经济技术的比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最好的设计方案。
一、冷热源方案在选择冷热源方案时,首先要确定冷热源的类型,是压缩式制冷还是吸收式制冷,地热泵式机组还是单冷机组加锅炉等,需要根据设备性能,建筑情况、能源政策与价格、投资及运行费用情况等决定。
其次要根据负荷大小和运行调节情况配备冷热源数量。
二、空调系统方式与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形式选择空调方式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和参数要求、室外气象条件及能源状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目前集中空调的空调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全空气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1.全空气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分为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系统,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系统。
全空调系统适用面积较大,空间较高,人员较多的房间,以及房间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噪声要求较严格的空调系统。
全空气空调系统所选用的空气处理设备一般是组合式空调器,系统处理空气量大,所担负的空调面积也大。
因此,全空气空调系统对空气的过滤,消声及房间温、湿度控制都比较容易处理。
另外,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新风调节方便,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新、回风比。
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送风,充分利用天然冷源,可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
但是,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组合式空调器占地面积比较大,风管占据空间较多,投资和运行费一般比较高。
因此,在舒适性空调中使用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全空气空调系统,一个系统不宜供多个房间的空调,因为回风系统可能造成房间之间空气污染,另外调节也比较困难。
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房间较多,面积较小,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
建筑层高较低,且房间温、湿度要求不严格的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主机、水系统、风系统设计选型知识

暖通空调系统主机、水系统、风系统设计选型知识一、末端设备冷负荷指标:备注:1、选择末端设备时其参数按照“高档”选取,并适当考虑末端设备的噪音对房间使用功能带来的影响:家装卧室尽量选用FP-102以下的盘管;办公室、酒店类新风机、吊柜均选择3000m3/h风量以下吊柜;商场选择5000m3/h风量以下吊柜。
2、新风机一般选择4排管,回风工况一般选择6排管,2000m3/h以上的空调器均应在出风端设置消声静压箱;6000m3/h以上的空调器出风端宜采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并在回风端安装消声静压箱。
3、注意当西晒、大玻璃窗、角部房间、顶层房间等的负荷变化。
若四周为玻璃幕墙,则负荷为400w/m2及以上。
二、主机选型(负荷指标):2.1办公楼:(1)、空面小于5000m2,有新风,主机按照200w/m2来选取。
没有新风,则可选180w/m2 (过道不算空调面积)。
(2)、空面大于5000m2,有新风,主机按照180w/m2来选取。
没有新风,则可选170w/m2 (过道不算空调面积)。
2.2商场、餐饮、茶楼:主机按照220-250w/ m2来选取,根据面积大小来取值,2000m2以上取下限。
2.3宾馆(纯客房):(1)、空面小于10000 m2,有新风,主机按照180w/m2来选取。
没有新风,则可选170 =w/m2 (过道均不算空调面积,已考虑使用系数)。
(2)、空面大于10000m2,有新风,主机按照160-170w/m2来选取。
没有新风,则可选150-160w/m2 (过道均不算空调面积已考虑使用系数。
)(3)、空面大于20000m2,主机按照150w/m2来选取。
(过道均不算空调面积,已考虑使用系数)。
2.4餐饮+客房:主机负荷分别计算,可根据使用要求考虑或者不考虑同时使用系数,为了保证空调效果,同时使用系数不宜过低(≥70%)。
2.5建面与空面的关系:2.6负荷估算表(以上内容用表格表达):注:新风负荷一般取值为15-25w/m2。
暖通空调系统冷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冷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冷却系统设计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对于节能和环保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暖通空调系统冷却系统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以期达到高效、安全、可靠、舒适以及经济合理的效果。
一、冷却系统的容量计算在进行冷却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准确计算冷却负荷。
冷却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空气中移除的热量。
容量计算应综合考虑房间的面积、高度、热负荷输入、人员密度等因素,确保冷却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冷量以满足室内温度控制的要求。
二、冷却水系统设计1. 冷却水质量要求:冷却水应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同时要求水质清洁,避免水中杂质对设备的损坏。
应对水质进行定期测试和处理,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冷却水泵和循环管道设计:冷却水泵选型应以满足冷却水的流量和扬程为主要考虑因素,合理选择泵型并确保运行稳定可靠。
循环管道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减小阻力和压降,保证冷却水循环的畅通。
3. 冷却塔设计:冷却塔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冷却水的温度降低要求、冷却面积和风量等因素。
冷却塔的放置位置应合理,避免对周围环境和通风造成不利影响。
三、冷却机组设计1. 机组选型:在冷却机组的选型过程中,要根据室内空间的需求和冷却负荷来确定机组的制冷量。
选择满足需求的机组时,要综合考虑机组的性能、运行效率、噪音以及维护保养方便等因素。
2. 制冷剂选择:制冷剂的选择要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臭氧层和温室效应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应确保制冷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
3. 机组布置及管道设计:机组的布置应合理,方便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冷却水、冷冻剂的流量、压力以及管道的保温隔热等要求。
四、环境与能源节约1. 高效节能设备的选用:在冷却系统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
2.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冷却系统的自动控制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1. 前言本手册是为了指导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和技术要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细化设计。
2. 系统概述2.1. 设计目标2.2. 系统组成2.3. 设计原则3. 房间需求3.1. 不同用途房间的需求3.2. 设计参数确定3.2.1. 温度要求3.2.2. 相对湿度要求3.2.3. 通风量要求3.2.4. 噪音限制4. 空调负荷计算4.1. 冷负荷计算4.1.1. 建筑热损失 4.1.2. 人体热负荷 4.1.3. 设备热负荷 4.1.4. 光照热负荷4.2. 热负荷计算4.2.1. 区域供暖负荷4.2.2. 热水负荷5. 送风系统设计5.1. 送风量计算5.2. 送风形式选择5.2.1. 局部送风5.2.2. 全面送风5.2.3. 辐射供暖6. 回风系统设计6.1. 回风量计算6.2. 回风方式选择6.2.1. 自然排风6.2.2. 机械排风6.2.3. 排风系统7. 水系统设计7.1. 冷水系统设计7.1.1. 冷冻水机组选择7.1.2. 冷冻泵的选型及管路设计7.2. 热水系统设计7.2.1. 热水供应方式选择7.2.2. 热水供应管路设计8. 控制系统设计8.1. 控制方式选择8.1.1. 手动控制8.1.2. 自动控制8.1.3. 联动控制8.2. 控制要点8.2.1. 温度控制8.2.2. 湿度控制8.2.3. 风速控制9. 维护与运维9.1. 设备维护9.1.1. 定期检查与维护9.1.2. 故障排除9.2. 运营管理9.2.1. 能效评估9.2.2. 设备更新与升级10.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计算表格和相关资料。
11. 法律名词及注释11.1. 暖通空调系统:指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及空气质量的系统。
11.2. 冷负荷:建筑物在夏季需要去除的热量。
11.3. 热负荷:建筑物在冬季需要供应的热量。
2024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 课件目录•暖通空调系统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空气处理过程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与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01暖通空调系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暖通空调系统是一种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所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以及特殊用途空调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然通风、集中供暖到现代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现状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趋势与挑战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暖通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和环保。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
挑战在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成本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降低改造成本并保障投资回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标准等。
0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功、热力学系统、状态方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的方向性,熵增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密度、粘度、压缩性、导热性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压力分布、流体静力学方程等。
流体静力学流动类型、流动阻力、流量计算等。
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等。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030201控制理论应用03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03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负荷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全文)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全文)范本一: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需求,确保建筑内部温度和空气质量的舒适性,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概述1.1 建筑物用途1.2 建筑物总面积1.3 建筑物结构1.4 建筑物高度2. 暖通空调系统需求分析2.1 室内温度要求2.2 室内空气质量要求2.3 不同房间的需求差异2.4 系统的能效要求3. 设计方案3.1 供冷系统设计3.1.1 冷水机组选型及布局 3.1.2 冷却塔设计3.1.3 冷冻水管道布置3.2 供暖系统设计3.2.1 锅炉选型及布局3.2.2 暖气片布置3.2.3 供暖管道布置3.3 新风系统设计3.3.1 风机选型及布局3.3.2 进排风管道布置3.4 空调末端设计3.4.1 风口布置3.4.2 风管布置4. 控制系统设计4.1 中央控制系统4.1.1 控制逻辑设计4.1.2 设备联动控制4.2 室内分控系统4.2.1 温度控制装置4.2.2 湿度控制装置4.3 室外环境监测系统4.3.1 温度监测装置4.3.2 大气污染监测装置5. 安全与维护5.1 系统安全防护措施5.1.1 防火措施5.1.2 系统保护装置5.2 系统维护计划5.2.1 定期检查与维护5.2.2 故障排除与修理6. 附件6.1 平面图纸6.2 施工图纸6.3 设备选型表格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暖通:指建筑物内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暖通设计就是对这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过程。
7.2 空调: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和洁净度等因素,达到人们舒适工作和生活所需的环境质量和条件。
------------------------------------------------------------------------------范本二: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需求,确保建筑内部温度和空气质量的舒适性,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暖通空调水系统管路设计中冷热水系统的选择及水力计算探析

暖通空调水系统管路设计中冷热水系统的选择及水力计算探析摘要:本文结合实际设计中的经验,介绍了暖通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管路水力设计和计算方法,并对设计中冷热水系统应选择何种类型系统做了详细的阐述,并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希望能对暖通空调的设计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暖通空调水系统管路设计冷热水系统选择水力计算1、概述暖通空调工程常采用冷热水作介质,通过水系统将冷、热源产生的冷、热量输送给换热器、空气处理设备等,并最终将这些冷热量供应至用户。
空调水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冷热源:主要有冷(热)水机组、热水铝锅炉和热交换器等;输配系统:包括水泵、供回水管道及附件;末端设备:如换热器(包括表冷器、空气加热器、风机盘管等)以及喷水室等热湿交换设备和装置。
空调冷热水系统由空调冷冻水系统和空调热水系统组成。
2、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类型2.1 开式水系统和闭式水系统(1)开式水系统。
开式水系统在管路之间设有储水箱(或水池)通大气,回水靠重力自流到回水池。
开式水系统的储水箱具有一定的蓄能作用,可以减少冷热源设备的开启时间,增加能量调节能力,且水温波动可以小一些。
但开式水系统水中含氧量高,管路和设备易腐蚀,水泵扬程要加上水的提升高度,水泵耗电量大。
(2)闭式水系统。
闭式水系统的管路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并有排气和泄水装置。
闭式水系统不论是设备运行或停止期间,管内都应充满水,管路和设备不易产生污垢和腐蚀,水泵的扬程只需克服循环阻力,而不用考虑克服提升水的静水压力,设备耗电较小。
2.2 定流量水系统和变流量水系统按系统的循环水量的特性划分,可将空调冷热水系统分为定流量水系统和变流量水系统。
(1)定流量水系统。
定流量水系统中的循环水流量保持定值,当负荷变化时,可通过改变水量或者调节表冷器或风机盘管的旁通水流量进行调节。
对于多台冷水机组,且一机一条的定流量系统,当负荷减少相当于一台冷水机组的冷量时,可以停开一台机组和一台水泵,实行分阶段的定流量运行,这样可节省运输冷量的能耗。
(建筑暖通工程)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手冊目錄第一章設計參考規範及標準 5一、通用設計規範:5二、專用設計規範:5三、專用設計標準圖集:5第二章設計參數6一、商業和公共建築物的空調設計參數ASHRAE 6二、舒適空調之室內設計參數日本7三、新風量81、每人的新風標準ASHRAE 82、最小新風量和推薦新風量UK 93、各類建築物的換氣次數UK 94、各場所每小時換氣次數95、每人的新風標準UK 106、考慮節能的基本新風量(1/s人)(日本) 117、辦公室環境衛生標準日本118、民用建築最小新風量11第三章空調負荷計算15一、不同窗面積下,冷負荷之分佈% 15二、負荷指標(估算)(僅供參考)15三、空調冷負荷法估算冷指標。
空調冷負荷法估算冷指標(W/M2空調面積)見下表16四、按建築面積冷指標進行估算建築面積冷指標17五、建築物冷負荷概算指標香港18六、各類建築物鍋爐負荷估算W/M3℃19七、熱損失概算W/M3℃20八、冷庫冷負荷概算指標20第四章風管系統設計21一、通風管道流量阻力表211、縮伸軟管摩擦阻力表212、鍍鋅板風管摩擦阻力表21二、室內送回風口尺寸表241、風口風量冷量對應表242、不同送風方式的風量指標和室內平均流速ASHRAE 25三、室內風管風速選擇表251、低速風管系統的推薦和最大流速m/s 252、低速風管系統的最大允許速m/s 253、通風系統之流速m/s 26四、室內風口風速選擇表261、送風口風速262、以噪音標準控制的允許送風流速m/s 263、推薦的送風口流速m/s 274、送風口之最大允許流速m/s 275、回風口風速276、回風格柵的推薦流速m/s 287、百葉窗的推薦流速m/s 288、逗留區流速與人體感覺的關係289、頂棚散流器送風量2810、側送風口送風量29五、通風系統設計301、送風口佈置間距302、標準型號風盤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辦公室313、散流器佈置314、空調房間允許最大送風溫差℃315、工藝性空氣調節空調房間允許最大送風溫差. 326、廚房通風問題327、消聲器、靜壓箱總結368.風管貼吸音材料風道的衰減量(日本)389.風管的自然衰減量(只有直風道dB/m,其它都是dB)38六、防排煙設計39第五章管道系統設計43一、空調管路系統的設計原則43二、管路系統的管材44三、供回水總管上的旁通閥與壓差旁通閥的選擇44四、空調水系統管徑的確定46五、冷凍水泵揚程估算方法471、水泵揚程簡易估算法482、冷凍水泵揚程實用估算方法483、水泵揚程設計50六、冷卻水系統的設計501、冷卻水系統的補水量502、冷卻水循環系統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51七、冷凝水管道設計51八、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尺寸的確定52九、膨脹水箱的容積計算55十、空壓管道管徑選擇表57十一、保溫58十三、閥門選用58第六章空調設備選型59一、機組選型59二、機組選型案例60三、輔助設備611、冷卻塔612、水泵的選型: 613、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水量計算624、冷凍水和冷卻水流量估算635、設備水壓力降估算(日本)636、製冷機冷卻水量估算表63第七章材料、設備資料63一、鋼板和鋁板的厚度和重量ASHRAE 63二、角鋼和角鋁的規格和重量ASHRAE 64三、計算單位換算64四、常用液體的密度(單位:103千克/米3,未註明者為常溫下)66五、空氣調節常用計算公式67六、鋼材理論重量計算69七、專業英語70第八章耗電量、機房面積821、水源熱泵系統設備耗電量比例822、醫院耗電量比例TRANE 823、各種系統分項造價佔總造價的百分率%(近似)824、冷水機組和附屬設備估算(△T=5℃)825、空調面積佔建築面積比例836、空調機房建築面積概算指標837、空調設備所佔的建築面積百分率% 848、設備層佈置原則:84第九章暖通空調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圖紙要求86一、貫徹執行暖通設計規範、標準方面存在的問題861.1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不符合規範要求861.2供暖熱負荷計算有漏項和錯項861.3衛生間散熱器型式選擇不妥861.4樓梯間散熱器立、支管未單獨配置861.5供暖管道敷設坡度不符合規範要求861.6廚房操作間通風存在問題861.7膨脹水箱與熱(冷)水系統的連接不符合規範要求871.8通風空調系統防火閥的設置不符合規範要求871.9防煙樓梯間前室送風口風量的確定有問題871.10誤將防煙分區排風量的計算混同於排煙風機風量的計算871.11高層建築排煙系統排煙口選型不當87二、在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882.1供暖入口設置過多882.2供暖系統設計不合理882.3排風系統設計不合理882.4空調系統的選擇不合理882.5廁所採用風機盤管時未加新風882.6平衡閥的設置與口徑選擇存在問題892.7 系統分區不當造成失敗892.8、雙風機系統設計問題902.9 送回風管佈置不好903.0 排氣系統設計諸問題91三、設計圖紙方面存在的問題933.1設計說明內容不完整933.2平面圖深度不夠,有些應該繪製的內容遺漏933.3系統圖深度不夠933.4鍋爐房設計過於簡化933.5計算書內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943.6暖通空調設備未編號列表表示,圖畫繁雜不清943.7平面圖、剖面圖、系統圖不一致943.8設計圖紙與計算書不一致94四、問題原因及克服方法94五、施工圖設計深度要求945.1 設計說明、施工說明、圖例和設備表95 5.2 設備平面圖955.3 剖面圖955.4 通風、空調、製冷機房平面圖955.5 通風、空調、製冷機房剖面圖955.6 暖通設計中的系統圖、立管圖965.7 詳圖96計算書(供內部使用,備查)96第一章設計參考規範及標準中央空調主要參考以下的規範及標準:一、通用設計規範:1.《采曖通風及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JI19-87)2.《採暖通風及至氣調節製圖標準》(GBJ114-88)3.《建築設計防火現範》(GBJ116-87)4、《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現他》(GBJ0045-95)5.《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JGJ26-95)二、專用設計規範:1、《宿舍建築設計規範》(JGJ36-87)2、《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99)3.《辦公建築設計規範》(JG67-89)4、〈旅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7-89)5.《旅遊旅館建築熱土與空氣調節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93)6、其它專用設計規範三、專用設計標準圖集:1.《暖通空調標準圖集》2.《暖通空調設計選用手冊》(上、下冊)3、其它有關標準第二章設計參數一、商業和公共建築物的空調設計參數ASHRAE二、舒適空調之室內設計參數日本三、新風量1、每人的新風標準ASHRAE2、最小新風量和推薦新風量UK3、各類建築物的換氣次數 UK4、各場所每小時換氣次數依人數計算換氣量5、每人的新風標準UK6、考慮節能的基本新風量(1/s人)(日本)7、辦公室環境衛生標準日本8、民用建築最小新風量《空調通風工程系統運行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空調通風系統運行期間,新風量宜滿足下表的規定值,或者滿足空氣調節房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小於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水量来适应。
注意:所谓定流量和变流量均指负荷侧环路而言。 冷源侧应保持定流量。 其理由是: 1)保证冷水机组蒸发器的传热效率;
2)避免蒸发器因缺水而冻裂;
3)保持冷水机组工作稳定。
(1)定流量系统 (负荷侧调节方法 ) 定流量系统对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等负荷侧末 端设备的能量调节方法,是在该设备上安装电动三通调 节阀,并受室温控制器的控制。 在夏季,当房间的 负荷等于设计值时, 电动三通调节阀的 直通阀座打开,旁 通阀座关闭,冷媒 水全部流经末端设 备。当房间负荷减 少时,室温控制器 使直通阀座关闭, 旁通阀座开启,冷 水旁流过末端设备, 直接进入回水管网。
式或异程式,并根据管道的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压力平衡。
(5)当系统的阻力先天就不平衡时,可通过安装水力平衡 阀予以解决。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3.按照运行调节方法分:
(1) 定流量系统:系统中循环水量保持不变,当空调负 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回水的温差来适应。 (2)变流量系统:系统中供回水温差保持不变,当空调负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1.空调冷(热)水系统的 竖向分区 (2) 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 的可能方案
2)将冷水机组设在中 部设备层,一台向高区供水
,另一台向低区供水。高区
的冷水机组一般设在循环泵 的吸入段,而低区的冷水机 组一般设在循环泵的压出段 。
(2) 空调水系统竖向 分区的可能方案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2.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定压
在闭式循环的水系统中,需要给系统定压,其目的是保证系
统管道及设备内充满水,以避免空气被吸入系统中。为此,
必须保证管道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都要高于大气压力。
目前,空调水系统的定压方式有两种,
(1)是高位开式膨胀水箱方式;
(2)是气压罐方式(俗称落地式膨胀水箱)。
4.按照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分 单式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
1) 在冷源侧,单式泵的配置与冷水机组相对应, 采取“一泵对一机”的方式。 2)单式泵的扬程是按克服负荷侧最不利环路上的 各种阻力与冷源侧环路上的各种阻力之和来确定的。 3)当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规模和总压力损失均
不太大、各分区供水环路彼此间的压力损失相差不太悬
四 管 制 水 系 统 原 理 图
注意:我国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旅馆建筑大量建设
的实践表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双管制系统能满足绝
大部分旅馆的空调要求,只有那些全年性空调要求标准
的较高的建筑方可采用四管制系统。
为了解决管路布置问题,有的设计院提出一种称为
“分区双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机房内总管
必分区。当建筑总高度在110m以上时,空调冷水系统竖
向必须分区。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1.空调冷(热)水系统的 竖向分区 (2) 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 的可能方案
1)将冷水机组设在塔楼
以外的群房顶层 设两个系
统分别向塔楼和群房供水 ,另一台向低区供水。冷 却塔设在群房的屋顶上。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负荷侧调节方法 )
(2)变流量系统
变流量系统,整个负荷侧水系统的流量是变化的, 这就意味着可以停开或启动某一台循环泵,以适应水流 量变化的情况,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了保证冷源侧始终 是定流量,必须在分水器和集水器之间设置压差控制器
13.1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1.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2) 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可能方案
注意:第4种方案在冷负荷相同的条件下,高区 的风机盘管机组的型号要比低区的约加大一号。
5) 当建筑总高度在100~120m时,对高区的若 干层可采用自带冷(热)源的空调器,而将冷水 机组设在地下设备层。
(逆流),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总长度不相等。
采用异程式布置,水力平衡难控制,容易产生水力失 调。
结论:尽可能用同程系统
同程式的几种布置方式: 垂直同程 :
水平同程
垂直同程和水平同程
异程式的布置方式
13.1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2.按照供、回水管路的布置方式分 同程式和异程式的适用条件:
单式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原理: 当空调房间负荷下降时,负荷侧各用户的二通调节阀相继 关闭,供、回水总管之间的压差超过了设定值,此时,压 差控制器动作,让旁通管路上的二通调节阀打开,使部分 冷媒水不经末端设备而从旁通管直接返回冷水机组,从而 确保冷水机组的水量不变。
只有当供、回水总管之间的 压差到达规定的上限值,即 通过旁通管路的水量相当于 一台循环泵的流量时,可停 止一台循环泵和一台冷水机 组的工作。 旁通管的管径按一台冷水机 组的水流量确定,通常为一 台冷水机组流量的110%。
(1)支管环路的压力降(阻力)较小,而主干管路的压
力降起主导作用者,宜采用同程式。
(2)支管环路上末端设备的压力降(阻力)很大,而
支环路的压降(阻力)起主导作用者,或者说支路环路阻
力占负荷侧干管环路阻力的2/3~4/5时,宜采用异程式。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按照供、回水管路的布置方式分 结论
殊时,冷水循环泵宜采用单式泵。
复式泵系统
由冷水机组、 供回水总管、 一次泵和旁通 管组成一次环 路,也称冷源 侧环路;由二 次泵、空调末
端设备、供回
水管路与旁通 管组成二次环
路,也称负荷
侧环路。
复式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原理: 1)一次环路按定流量运行,采用“一泵对一机“的方式 ,一次泵的扬程为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阻力与一次环路个部 件阻力之和再乘以1.1~1.2的安全系数。 2)二次环路按变流量运 行,二次泵的台数,不必 与一次泵相对应,主要满 足供水分区的需要。二次 泵的台数必须大于或等于 设计所划分的二次供水环 路数。二次泵的扬程为空 调末端设备的阻力与二次 环路各部件阻力之后,再 乘以1.1~1.2的安全系数。
置方式,不仅容易达到水力平衡,而且省去大量的调试工作 量。
13.1
13.1.1
结论
空调冷(热)水系统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2.按照供、回水管路的布置方式分
(4)为节管材和建筑空间,也可考虑将空调水系统的总立 管设计成异程式(其前提条件是,将立管内流速取小,管 径放大),这样,有利于节省竖井的空间。而对于各分支 环路,根据管道的长度和支环路的阻力大小,设计成同程
(1)对于由风机盘管机组(或新风机组)组成的供、回水
系统,因支管环路的阻力不大且比较接近,而干管环路较长
、阻力占的比例较大,故宜采用同程式布置; (2)对于向若干台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表冷器供水的系统, 因支管环路的阻力较之主干管路的阻力大得多,故宜采用 异程式布置。
(3)如果建筑条件允许,可采用垂直同程和水平同程的布
多,且压差相差悬殊,各环路的负荷变化较大”等条件外 ,还要考虑“资金、机房和管理都有条件者”才可以采用 复式泵系统。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结论
空调(冷热)水系 统常用: 单式泵、双管制、 变(定)流量、同 (异)程式的闭式 H
循环水系统。
13.1
空调冷(热)水系统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1.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1) 分区原则: 空调水系统是否要分区,主要由空调末端设备和 制冷设备的允许承压来考虑。一般当建筑总高度
在工程中,应优先采用高位开式膨胀水箱,因为它运行 时无需消耗电能,工作稳定可靠。只有当建筑物无法设置高 位开式膨胀水箱时,采用气压罐方式。
2.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定压 (1)开式膨胀水箱定压
至于输水用的普通焊接钢管一般承压能力为2.0MPa,
阀门等配件一般也在1.6 MPa以下。
13.1
空调冷(热)水系统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1.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1) 分区原则: 结论:
当建筑总高度H小于70m时,设备工作压力1.0MPa就可满
足要求; 当建筑总高度为70~110m时,设备工作压力1.6 MPa可满 足要求。 凡高度在110m以下的建筑,完全可以“一泵到顶”,不
H≤100m时,冷媒水系统不宜竖向分区,可以“一
泵到顶”。???
13.1
因为:
空调冷(热)水系统
13.1.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定压
目前,我国厂家生产的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机组的承
压能力为1.0MPa,特殊要求可以达到1.6MPa;
对于压缩式冷水机组,一般承压能力为1.0MPa,加强 型可达1.7MPa,特别加强型可达2.0MPa, 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一般承压能力为 0.8MPa,特殊要求也可以提高其承压能力。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分类
4.按照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分:
( 1)单式泵(一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与负荷
侧合用一组循环泵的系统,它又可分为单式泵定流量 系统和单式泵变流量系统。
(2) 复式泵(两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和负荷
侧分别配置循环泵的系统,也就是说,冷源侧循环泵
和负荷侧循环泵是相互分开的。
单式泵系统 整个水系统由以 下两个环路组成 :一是冷源侧环 路,它是指从集 水器经过冷水机 组至分水器这一 环路,按定流量 运行;一是负荷 侧环路,它是指 从分水器经过空 调末端设备至集 水器的这一环路 按变流量运行 。
4.按照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分 复式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 :
复式泵变流量系统的特点是,系统较复杂、自控要求
高、初投资大,可以实现水泵的变流量运行,能节省输送 能耗并能适应供水分区的不同压力降等。因此,当系统规 模和总压力损失均大、各分区之间压力损失的差额较为悬 殊时,冷媒水的循环泵宜采用复式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