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鼻饲法
鼻饲法

鼻饲法鼻饲法是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过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拒绝进食的病人;吞咽障碍病人。
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鼻饲法插管长度: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
测量方法有两种:①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
2.清醒病人,当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
3.昏迷病人应注意:①在插管前协助病人去枕,将头后仰;②当胃管插至14~16cm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4.插胃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1)插管过程中若插管不畅,嘱患者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不可强行插入,以免损伤黏膜。
2)插管时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或做吞咽动作,稍后插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5、确定达胃:当胃管插到预定长度时需确定胃管是否到达胃内,方法如下: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再将注入的空气抽出。
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逸出;如有气泡溢出,表示误入气管。
6.注入食物或药物之前都要用温开水冲管,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7.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8.长期鼻饲的病人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方法是:晚上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关于各种导管的更换时间,同学们可以这样简单记忆:大多数在体腔外的导管每天更换一次,如输液器。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入胃部的方法,常用于需要长期卧床或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正确的鼻饲操作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药物治疗,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常见的器材包括鼻饲管、营养液或药物、注射器、生理盐水、吸引器等。
在准备器材时,要确保其清洁无菌,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洗手液、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操作步骤。
(1)洗手。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操作人员首先要进行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安全。
(2)准备鼻饲管。
取出所需长度的鼻饲管,用生理盐水冲洗鼻饲管,以确保其通畅无阻。
然后将鼻饲管与注射器连接好,注射器中装入营养液或药物。
(3)准备患者。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仰起,以便进行鼻饲操作。
在操作前,要向患者说明鼻饲的目的和操作过程,让患者配合并放松身体。
(4)插入鼻饲管。
操作人员戴上手套,用手指沾取少许润滑剂,涂抹在鼻孔内,然后将鼻饲管从一侧的鼻孔插入,缓慢而均匀地推进,直至鼻饲管到达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鼻腔。
(5)注入营养液或药物。
确认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后,可以开始缓慢地注入营养液或药物。
在注入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入,并及时调整鼻饲管的位置。
(6)拔出鼻饲管。
待营养液或药物注入完毕后,可以缓慢地将鼻饲管拔出。
在拔出过程中,要避免过快或过用力,以免刺激患者的鼻腔或引起不适。
3.清理工作。
鼻饲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材,确保其干净无菌。
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总结。
鼻饲法是一项需要细心操作的护理技术,正确的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获得所需的营养和药物治疗。
在进行鼻饲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保持专注和耐心,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基础护理学之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

护士基础护理学之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护士基础护理学之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导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获得足够的营养,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
置管后的护理: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
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粘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粘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当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
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基础护理学课件:管饲饮食

27
鼻腔(nasal cavity)
一、位置与分布:
鼻腔是一个不规则的狭长间隙, 前起至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并通 鼻咽部,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鼻腔又以鼻域为界分为鼻前庭 和固有鼻腔前后两部。
鼻前庭由皮肤覆盖,生有鼻毛, 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固有鼻腔简称 鼻腔,有内、外、顶和底四壁,其 中内侧壁及鼻中隔,表面覆盖有黏 膜,外侧壁至上而下有上鼻甲、中 鼻甲和下鼻甲以及上鼻道,中鼻道 和下鼻道。
计 划:
2、病人的准备(观看录像)
9
二、鼻饲法(nosogastric gavage)
操作步骤:
1、护士准备(看录像) 2、患者准备:病情允许时,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以减少胃管通过鼻咽部时的呕 吐反射,并使胃管易于进入胃 内,无法坐起者可取有侧卧位, 头颈部自然伸直。
10
二、鼻饲法(nosogastric gavage)
评 价:
(1)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轻柔,无黏膜损伤 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2)病人理解插管意义并能主动配合。 (3)证病人基本营养、药物及水的摄取。 (4)确保插管于胃内,无脱出。 (5)拔管后病人无不适反应。
17
18
定义:
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由 无渣小分子组成的水溶性营养合成剂,包括游 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 盐类和微量元素。
2、鼻饲、经胃或空肠造瘘处滴入法: (1)分次滴入 (2)间歇滴注 (3)连续滴注
23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低 少 慢 无反应 逐步增加,确定标准和注入的速度。 3、配制好的溶液应放在4 ℃以下的冰箱内保存。 4、营养液的温度:
口服 37 ℃、 鼻饲或经造瘘口注入 41~42℃ 5、保持管腔通畅,注意不良反应。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一、评估与核对核对医嘱:确保鼻饲医嘱的准确性,与医生确认患者病情及鼻饲的目的。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口腔及鼻腔情况,确认有无鼻饲禁忌症。
沟通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取得其配合。
物品核对:确保所使用的鼻饲管、注射器等物品在有效期内且无破损。
二、准备用物鼻饲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饲管,确保无破损、无异味。
注射器: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用于抽取鼻饲液。
鼻饲液:准备足够的鼻饲液,确保新鲜、无污染。
其他:手套、纱布、胶带等辅助物品。
三、操作步骤洗手、戴手套:清洁双手,必要时戴手套。
确定鼻饲管位置:测量鼻饲管插入长度,标记并润滑管路。
插入鼻饲管:轻柔地将鼻饲管插入鼻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动作轻柔。
验证鼻饲管位置:确认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可回抽胃液或者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
固定鼻饲管:用胶带将鼻饲管固定在面颊部,防止滑脱。
四、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住手操作。
每次鼻饲前,确认鼻饲管位置是否正确,保证无移位、脱落。
注意控制鼻饲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刺激。
保持鼻腔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对于长期鼻饲的患者,定期检查管道有无老化、破损现象。
五、护理要点定时记录:记录每次鼻饲的时间、量及患者反应。
保持营养均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鼻饲液的营养成份,确保摄入充足。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鼻饲的适应性。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鼻饲的注意事项,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注意观察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六、异常情况处理管路阻塞:如发现鼻饲管阻塞,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胃肠道反应:如有胃肠道不适反应,调整鼻饲液的成份或者减少鼻饲量。
误吸:如发生误吸,即将住手鼻饲,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吸入性肺炎。
管路脱落或者移位:如发现管路脱落或者移位,应即将住手操作并通知医生处理。
其他不适:如遇其他不适或者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基础护理学鼻饲法

思考题
nasal feeding
1. 简述鼻饲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简述管喂饮食的配制原则及保存方法 。
第1页 共3页 下一页
注意事项
nasal feeding
2. 鼻饲病人喂药时,应将药片碾碎,溶解 后方可注入,然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管腔, 使药物尽量全部注入胃中,相隔半小时后 才进行喂食,对胃黏膜刺激性的药物应于 鼻饲后执行。鼻饲病人应每天进行口腔护 理,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第2页 共3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注意事项
nasal feeding
3. 鼻饲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不宜翻身, 以免液体返流,导致窒息、咳嗽等现象。 拔管时须捏紧管口,防止管内液体滴入气 管。饮食要新鲜配制,并贮藏于冰箱中, 用时仔细检查有无腐败变质。鼻饲量每次
不超200ml,温度38~40℃,间隔时间不
少于2小时 。
第3页 共3页 上一页
第1页 共2页 下一页
重点难点
nasal feeding
4. 用注射器抽吸胃液,或将胃管开口端置 于水中,无气体逸出。
5. 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 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
6. 记录鼻饲时间、饮食量、种类、病人有 无不良反应。
第2页 共2页 上一页
注意事项
nasal feeding
1. 插管动作要轻稳,特别在食管的三个狭 窄处:环状软骨水平处、气管分叉处、食 管通过膈肌处。每次喂食前必须检查胃管 确定在胃内方可喂食。
nasal feeding
鼻饲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人获得营养的方 法,它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 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它适用于不能由口进 食的病人,如昏迷、口腔疾病及口腔手术后或不能 张口、吞咽困难者,拒绝进食的病人、早产儿和病 情危重的婴幼儿等。
基础护理学 鼻饲法课件

润滑鼻饲管
将鼻饲管轻轻插入患者鼻腔,并润滑 鼻饲管前端。
插管后注意事 项
固定鼻饲管
用胶带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 翼两侧,避免滑脱。
检查鼻饲管位置
通过回抽胃液、听气过水声等方法 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呛咳、呼吸困 难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PART 04
鼻饲法并发症及处理
案例分析三:老年患者的鼻饲护理
• 案例概述:老年患者因疾病等原因无法自行进食,需进行鼻饲护理。
案例分析三:老年患者的鼻饲护理
护理措施
01
02
注意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或营养液。
在鼻饲过程中注意控制注入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03
案例分析三:老年患者的鼻饲护理
PART 05
鼻饲法护理实践与案例分 析
鼻饲法护理实践
• 鼻饲法概述: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食物或 药物直接输送到胃内的护理方法。
鼻饲法护理实践
鼻饲法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等,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鼻饲。
准备用物:准备胃管、注射器、润滑剂、食物或药物等。
鼻饲法护理实践
鼻饲法护理实践
注意保持胃管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注意控制食物或药物的注入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案例分析一:长期卧床患者的鼻饲护理
• 案例概述:患者长期卧床,意识清醒,无法自行 进食,需进行鼻饲护理。
案例分析一:长期卧床患者的鼻饲护理
护理措施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了解病情和营养需求。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营养液,保证营养充足。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通常用于需要辅助喂养的病人或者无法正常进食的病患。
鼻饲法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病人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营养补充。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法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营养物质。
器械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这些器械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洗手液、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清洁鼻腔的棉签或纱布。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鼻饲法前,需要先进行术前准备。
首先是洗手,用洗手液充分清洁双手,然后戴上手套和口罩。
接下来,需要让病人保持坐位或半坐位,用纱布或棉签清洁鼻孔和鼻腔周围的皮肤,以确保操作区域干净无菌。
3. 插入鼻饲管。
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鼻饲管,涂抹适量润滑剂,然后小心地将鼻饲管插入病人的鼻孔中,沿着鼻腔的自然弯曲轻轻推进,直至鼻饲管到达胃部位置。
在插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或者刺激到鼻腔黏膜,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4. 确认位置。
插入鼻饲管后,需要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空气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通过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是否有反应,或者通过听诊的方式来确认鼻饲管是否已经到达胃部。
确认位置正确后,即可进行后续操作。
5. 输送营养物质。
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注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上。
缓慢地将营养液注入鼻饲管,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保没有出现不适或者误吞的情况。
在输送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数量,以免造成胃部不适或者过度负担。
6. 拔出鼻饲管。
在完成鼻饲操作后,需要小心地将鼻饲管从病人的鼻孔中拔出。
在拔出的过程中,需要让病人配合,保持呼吸平稳,避免用力或者突然动作,以免引起不适或者损伤。
7. 清洁和记录。
完成鼻饲操作后,需要及时清洁鼻饲管和其他使用过的器械,以及清洁病人的鼻腔和周围皮肤。
另外,还需要记录鼻饲的时间、数量、反应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观察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禁忌证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梗阻、食管癌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鼻腔、食道手术后
四、操作前准备
相关的解剖与生理知识 患者的准备 食物的准备 物品的准备
相关的解剖与生理知识
一个弯曲 两个歧路 三个狭窄
相关的解剖与生理知识
15cm 25cm
40cm
患者的准备
1.病情及治疗情况 2.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鼻腔粘膜情况 4.体位
20% PN
EN 80%
70年代
90年代
教学目标
❖ 说出鼻饲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阐述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 正确为患者实施鼻饲法
主要内容
❖概 念 ❖ 适应证 ❖ 禁忌证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
鼻饲法
主要内容
❖概 念 ❖ 适应证 ❖ 禁忌证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
发际→剑突
★ 五、操作要点
1.插管长度 2.插管方法
两种测量方法
清醒患者
昏迷患者
★ 五、操作要点
1.插管长度
两种测量方法
2.插管方法
3.插管过程中几种情况的处理
插管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意外情况
原因
处理
插管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意外情况
原因
处理
1.恶心、呕吐
胃管刺激鼻咽部,通 过神经反射引起
护士暂停插管,嘱病人 深呼吸,放松全身
2.误入气管 3.插入不畅
①护士:解释不当 ②病人:配合不好
①插入口腔 ②碰到食管的狭窄处
立即拔出胃管
①嘱病人张口,检查胃管是否 盘在口中,若是,立即拔出
②护士暂停插管,嘱病人深呼 吸,放松全身
★ 五、操作要点
1.插管长度
两种测量方法
2.插管方法
3.插管过程中几种情况的处理
4.检查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六、注意事项
4.注食后观察和护理 取坐姿30min,如无法忍受,则协助右 侧卧位,床头稍抬高 注食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以免引起呕吐 观察有无呕吐、窒息发生
六、注意事项
5.长期鼻饲病人的护理 口腔护理2次/日、雾化吸入 胃管应每周更换 晚上拔出,翌晨由另一鼻孔插入
小结
❖ 概念 ❖ 适应证 ❖ 禁忌证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
鼻饲法
思考题
1.下列哪些病人应给予鼻饲供食 A. 昏迷病人 B. 口腔手术后不能张口的病人 C. 食道梗阻的病人 D. 拒绝进食的病人 E. 早产婴和病情危重的婴儿
思考题
2.对长期鼻饲患者,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 鼻饲用物应定期消毒 B. 病人需每日做口腔护理 C. 每次灌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D. 灌食量应由少到多 E. 胃管应每日更换消毒
插管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意外情况
原因
处理
1.恶心、呕吐
胃管刺激鼻咽部,通 过神经反射引起
护士暂停插管,嘱病人 深呼吸,放松全身
2.误入气管
①护士:解释不当 ②病人:配合不好
立即拔出胃管
插管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意外情况
原因
处理
1.恶心、呕吐
胃管刺激鼻咽部,通 过神经反射引起
护士暂停插管,嘱病人 深呼吸,放松全身
三要领
1.夹紧胃管末端 2.动作轻快 3.在呼气时拔出
六、注意事项
1.有效沟通 操作前:鼻饲目的、配合 操作中:嘱吞咽 操作后:如何呼叫护士,嘱病人休息
六、注意事项
2.动作轻稳(尤其通过3个狭窄处)
六、注意事项
3.注食前准备 每次灌食前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需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 灌入(前后温水冲管) 鼻饲管与吸氧管同时存在时,不要混淆
体位
坐位或半坐位
右侧卧位
食物的准备
1.流质食物:要素膳、牛奶、匀浆膳 2.量:<200ml/次,间隔不少于2h。 3.温度:38~40℃,灌注前应先试温。 4.放置时间:
<6h,未用完应冷藏,24h内用完
用物的准备
★ 五两种测量方法
成人:45~55cm 鼻尖→耳垂→剑突
鼻饲法
一、概 念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 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
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 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二、适应证
昏迷患者 口腔疾患或口腔手术后患者 不能张口的患者 破伤风 拒绝进食者
二、适应证
昏迷患者 口腔疾患或口腔手术后患者 不能张口的患者 破伤风 拒绝进食者 晚期癌肿的患者 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
管于近端空肠,术后12h喂养 • 1959年----Pareira提出管饲养原则 • 1957~1984年----Winitz及Randall等发展了肠内营养的各
种剂型 •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临床肠内营养中推广应用生长激
素,谷氨酰胺,膳食纤维.
肠外与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20% EN
PN 80%
思考题
3.鼻饲法插管的长度是多少?怎样量长? 4.清醒病人与昏迷病人插管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5.插管过程中碰到的3种困难及其处理方法是什么? 6.证明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是什么?
思考题
7.灌注食物的3个步骤是什么? 8.拔管的3个要领是什么?
三种验证方法
验证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
1.抽吸胃液法
抽
验证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
2.听诊法
听
验证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
3.反证法
看
鼻饲法(插管)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插管)
准备、解释、摆体位
选择鼻腔、测量胃管插 入长度
温开水
润滑插入并确认胃 管位置
流食
灌注食物
整理用物、记录
温开水
鼻饲法(拔管)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拔管)
如何保证他的营养?有 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为什么?
• 1901年----Einhorn十二指肠喂养 • 1918年----Anderson空肠喂养 • 1942年----Bisgard胃造口放置空肠喂养管 • 1944年----Co Tui 等发现胃次切除术后空肠喂养高氮食物
能达到正氮平衡 • 1952年----Boloes等于手术时做空肠造口术,放置16F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