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过关(含真题)必做题-(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过关(含真题)必做题-(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A1/A2型题1.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红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答案】B2.缺铁性贫血需要鉴别的要点是()。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血清铁测定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D.骨髓细胞外铁E.骨髓红细胞内铁【答案】D3.临床上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固定方法是()。

A.冷冻固定法B.冷藏固定法C.化学固定法D.干燥固定法E.火焰固定法【答案】C4.鉴别急粒和急单的染色方法应首选()。

A.ACP染色B.PAS染色C.NAS-DC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答案】C5.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可鉴别()。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M3与M2D.M3与M5E.M4与M3【答案】B6.细胞化学染色是一门()。

A.细胞学和免疫学相结合的科学B.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相结合的科学C.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的科学D.细胞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科学E.细胞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科学【答案】C7.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时,最好选择()。

A.PAS染色B.POX染色C.NAS-DCE染色D.NAP染色E.ACP染色【答案】D8.关于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B.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C.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E.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答案】B9.细胞化学染色可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做()。

A.定性、定量、定位分析B.半定性、定量、定位分析C.定性、定量、不定位分析D.定性、半定量、定位分析E.半定性、半定量、定位分析【答案】D10.铁染色常用于诊断()。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四章_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四章_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一、过氧化酶染色二、过碘酸-雪夫反应三、碱性磷酸酶染色四、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五、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六、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七、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八、酸性磷酸酶染色九、铁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运用化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对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酶类、脂类、糖类、蛋白质、铁、核酸)进行染色观察,做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规染色中使用较多的是酶类、糖类和铁染色。

1.过氧化酶(peroxidase,POX)染色(1)原理:(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①(-)无颗粒;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⑥(第 1 页共14 页图A呈阳性反应的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粗大(POX染色)图B、C呈不同阳性反应强度的细胞(POX染色)(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粒细胞系统: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主要关系粒、单、淋(4)临床意义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①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②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2.过碘酸-雪夫反应(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reaction,PAS)(1)原理:第 2 页共14 页(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呈弥漫状红色。

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复习题

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A11、血液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对血液和造血组织的何种研究()。

A.细胞形态学B.细胞生物学C.血液流变学D.细胞和体液免疫E.生物免疫学2、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血液和造血组织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2、【正确答案】:A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A11、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B.定向祖细胞C.前体细胞D.网织红细胞E.淋巴细胞2、胚胎肝脏造血期开始时间为()。

A.第2周末B.第6周C.第10周D.7个月E.出生后3、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B.基质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网状细胞E.成熟红细胞4、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B.核质比例由大到小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从无到有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5、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肝脏B.脾脏C.淋巴结D.骨髓E.肾脏6、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A.卵黄囊B.胸腺C.骨髓D.肝脏E.脾脏7、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

A.集落B.微丛C.小丛D.大丛E.集团8、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规律,错误的是()。

A.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B.核染色质由粗糙、致密到细致、疏松C.核仁从有到无D.胞浆颗粒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E.核浆比例由大到小9、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

A.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B.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C.核仁从有到无D.颗粒从无至有E.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10、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的造血器官()。

A.卵黄囊B.肝脏C.肾脏D.骨髓E.脾11、下列关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在特定条件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细胞结节B.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干细胞D.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向下进一步分化的能力E.造血干细胞来源于造血祖细胞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题2017年第四章血浆蛋白质检查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题2017年第四章血浆蛋白质检查

2017 第四章血浆蛋白质检查一、A11、急性时相反映时血浆蛋白浓度升高的是A、α2巨球蛋白B、前清蛋白C、转铁蛋白D、铜蓝蛋白E、清蛋白2、不属于α1区带的血浆蛋白质是A、AAGB、AFPC、HDLD、CpE、AAT3、发生血管内溶血时,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是A、AATB、AAGC、TRFD、HPE、AMG4、下列检测指标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有价值的是A、AATB、AAGC、TRFD、HPE、AMG5、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血浆蛋白时A、CpB、TRFC、AAGD、CRPE、AMG6、急性时相反应中,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是A、HPB、CRPC、AAGD、ALBE、CP7、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的蛋白质是A、α1-酸性糖蛋白B、清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免疫球蛋白8、血浆中不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是A、清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酶原D、免疫球蛋白E、转铁蛋白9、蛋白质含量测定常用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吸收峰为A、280nmB、243nmC、265nmD、234nmE、286nm10、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的原因是A、血浆蛋白分布异常B、失水过多血液浓缩C、因肝功能障碍合成减少D、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E、血浆蛋白丢失过多11、在血液中可与药物结合而运输的主要蛋白质是()。

A、清蛋白B、血红蛋白C、肌红蛋白D、肌钙蛋白E、脂蛋白12、下列可能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是()。

A、营养不良B、消耗增加C、水分丢失过多D、肝功能障碍E、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丢失过多13、能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外科手术B、系统性红斑狼疮C、慢性肾小球肾炎D、严重脱水、腹泻E、大面积烧伤14、Wilson病患者血液中主要缺乏()。

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甲胎蛋白D、α1抗胰蛋白酶E、免疫球蛋白15、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方法不包括()。

A、高温B、极端pH值C、尿素D、去垢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E、盐析法16、Wilson病时不可能出现以下哪种变化()。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练习第四章_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练习第四章_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2019 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一、A1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要点是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B、前者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300×10 9/L 以上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2、特异性酯酶染色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规化学染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特异性酯酶阳性可排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染色为强阳性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染色呈强阳性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呈阳性E、急性红白血病时染色呈强阳性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A、Auer 小体存在与否B、POX阳性程度C、PAS阳性程度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E、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4、判断细胞外铁,需要观察A、中幼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骨髓小粒E、红细胞5、为了鉴别巨幼细胞贫血与红白血病,最好的染色方法是A、ACP染色B、PAS染色C、α-N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6、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第 1 页共8 页E、以上均不是7、缺铁性贫血需要鉴别的要点有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D、骨髓细胞外铁E、骨髓红细胞内铁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病毒感染D、恶性淋巴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最适宜用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糖原染色C、酸性磷酸酶染色D、碱性磷酸酶染色E、铁染色10、铁染色常用于哪种疾病的诊断A、缺铁性贫血B、慢性疾病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溶血性贫血11、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的是A、多毛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鉴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多毛细胞白血病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酶染色B、耐L-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抑制E、苏丹黑染色第 2 页共8 页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 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 ),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尼曼- 匹克病D、多毛细胞白血病E、B 淋巴细胞15、过氧化物酶染色中,被初生态氧氧化的物质是A、酒石酸B、重氮盐C、过碘酸D、四甲基联苯胺E、亚铁氰化钾16、属于细胞化学染色的是A、瑞氏染色B、革兰染色C、墨汁染色D、抗酸染色E、铁染色17、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显示“颗粒较粗,局灶分布”,结果判断应为A、(-)B、(+)C、(++)D、(+++)E、(++++)18、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反应程度最强的是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第 3 页共8 页19、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的细胞是A、早幼粒细胞B、中性中幼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20、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点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呈弥散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呈局灶分布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多且粗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小且细小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小且细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多且粗大D、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阳性反应E、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二、B1、A. 红白血病B.缺铁性贫血C.毛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 、α-NAE染色呈阳性,被NaF抑制A B C D E<2> 、POX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A B C D E2、A.AS-DAE 染色呈阳性,且被NaF 抑制B.PAS 染色红系呈强阳性反应C.AS-D-NCE染色呈阳性D.POX多呈阴性反应,PAS反应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E.ACP染色呈阳性,且不被L 酒石酸抑制<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A B C D E<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见A B C D E<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A B C D E<4> 、红白血病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第 4 页共8 页【答案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综合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综合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综合四1、单选患者,女性,31岁。

自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近2年。

平时月经量多,生育1胎,小孩1岁半,自己哺乳喂养。

无其他疾病史。

体检:发现皮肤、唇黏膜、甲床苍白,心率100次/(江南博哥)分。

RBC3.15×1012/L,Hb75g/L,MCV69fl,网织红细胞1.8%,白细胞5.3×109/L,血小板120×1012/L,尿三胆试验阴性,大便隐血试验阴血。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正确答案:B2、单选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A.急粒(+),急单(±),急淋(-)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C.急单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D.急早幼粒与急单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E.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障、感染、急淋和慢淋。

正确答案:C3、单选下列何项检验对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重要价值()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异丙醇沉淀试验C.Ham试验D.Coombs试验E.Rous试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确诊实验是Coombs试验。

4、单选在外斐反应中采用的抗原为()A.立克次体抗原B.螺旋体抗原C.变形杆菌抗原D.衣原体抗原E.支原体抗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株的菌体抗原具有共同的多糖类属抗原,因而临床上常用后者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作为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关抗体的检查。

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5、单选体外抗原抗体试验,最适的反应条件是()A.0.65%NaCl、pH6~8、37℃B.0.65%NaCl、pH2~6、35℃C.0.85%NaCl、pH2~6、37℃D.0.85%NaCl、pH2~6、35℃E.0.85%NaCl、pH6~8、37℃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如条件不符,则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血液学检验试题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血液学检验试题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血液学检验试题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血液学检验试题导语:血液学(hematology)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

下面是相关血液学的相关考试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 C )A.多见于儿童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2.下列哪种疾病不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 ( D )A.CML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男,58岁,诊断为M2型白血病,化疗后缓解。

近日来感两下肢无力,逐渐发展成截瘫。

检查血象及骨髓象仍处部分缓解状态,CSF中蛋白(++),白细胞0.025×109/L。

患者截瘫原因可能是 ( E )A.第二肿瘤转移B.中枢神经系统出血C.细菌性脑膜炎D.化疗药物损害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 D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B.女性多于男性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E.病程常大于一年5.临床上患者尿检查中,检出哪一项异常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最大 ( E )A.蛋白尿(++++)B.血尿C.蛋白管型尿D.原始细胞E.本周蛋白6.红细胞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约为 ( A )A.1:1B.1:2C.1:3D.1:4E.1:57.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A.某些因子缺乏B.血小板减少C.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D.维生素K缺乏E.组织因子缺乏8.下列哪项不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B )A.严重肝病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血友病A时出血时间延长C.DIC时凝血酶时间延长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ELT延长E.Ⅻ因子缺乏症APTT延长9.最适宜用来识别T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 ( B )A.CD33B.CD7C.CD19D.CD41E.CD3410.凝血过程中起加速作用和自我催化作用的凝血因子是 ( A )A.凝血酶B.组织因子C.Ca2+D.接触因子E.因子Ⅺ11.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 ( D )A.血栓性疾病B.糖尿病C.妊娠高血压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E.肾小球肾炎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中,正确的是 ( C )A.造血原料缺乏B.细菌感染C.苯及其衍生物D.PNHE.粟粒性结核13.以下对叶酸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 C )A.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基、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三个部分组成B.不耐热C.人类自己能合成叶酸D.停止摄入叶酸几个月后就能发生叶酸缺乏症E.动物脏器如肝等含量丰富14.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是下列哪一组 ( E )A.因子Ⅱ、Ⅶ、Ⅸ、ⅩB.因子Ⅰ、Ⅴ、Ⅶ、ⅩC.因子Ⅷ、Ⅸ、Ⅹ、ⅤD.因子Ⅸ、Ⅹ、Ⅺ、ⅫE.因子Ⅰ、Ⅴ、Ⅷ、Ⅻ15.下列哪项是血小板α-颗粒内较特异产物 ( D )A.β-TG和FgB.β-TG和vWFC.β-TG和PDGFD.β-TG和PF4E.β-TG和ADP16.下列哪项不符合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B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进行性下降B.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C.网织红细胞减少D.白细胞数目正常或轻度减低E.粒红比值值明显增高17.血管外溶血常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 A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G6PD缺陷症慢性期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E.HbS症18.细胞化学染色TRAP阳性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 ( C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多发性骨髓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E.成人T细胞白血病19.DIC的病理生理过程一般包括 ( E )A.高凝阶段B.代偿阶段C.失代偿阶段D.继发性纤溶阶段E.上述答案均正确20.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形态分为四型,下列哪一型除外 ( A )A.火焰细胞型B.原浆细胞型C.幼浆细胞型D.浆细胞型E.网状细胞型21.为了区别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红白血病,首选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 B )A.POX染色B.PAS染色C.NAP染色D.α-NAE染色E.铁染色22.一般不出现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溶血性贫血有 ( D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大面积烧伤所致贫血E.镰形细胞型贫血23.1986年天津会议,提出了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建议草案,建议将MDS分为四期,其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 E )A.难治性贫血(RA)B.环行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C.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D.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E.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4.PAgT减低常见于 ( D )A.糖尿病B.口服避孕药物C.高凝状态D.血小板无力症E.吸烟者25.在用ELISA法测定β-TG时,茶碱的作用是 ( D )A.保持血小板活化状态B.抑制血小板活性C.防止血小板聚集D.防止血液凝固E.以上均不是26某类细胞:直径12~14μm,胞质丰富,浅蓝色,无颗粒,核/浆比率低;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质较原始淋巴细胞粗,但又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为颗粒状或块状;有大而显著且多为单个核仁。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试题预测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试题预测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试题预测四1、单选下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中,活化剂最强的是()A.ADPB.肾上腺素C.凝血酶D.TXA2E.PAF正确答案:E2、单选血小板最强的诱导剂()(江南博哥)A.PAFB.TSPC.FnD.PDGFE.Ca2+正确答案:A3、单选下列哪项指标高低与多发性骨髓瘤的活动程度成正比()A.血钙B.血磷C.B-J蛋白D.β2-微球蛋白E.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D4、单选牛顿流体中的η描述,不正确的是()A.η称为内摩擦系数B.它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C.它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秒D.它不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E.又被称为表观黏度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η在牛顿黏滞定律中称为内摩擦系数,又被称为黏度系数或黏度。

牛顿流体的黏度是流体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其他外在因素无关,是固定常数。

单位为帕斯卡·秒。

表观黏度用来表示非牛顿流体的黏度。

5、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血栓前状态机体的变化特点()A.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B.血小板被激活或功能亢进C.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D.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含量减少E.纤溶成分含量升高或活性增强正确答案:E6、单选下列属于舒血管物质的是()A.儿茶酚胺B.去甲肾上腺素C.激肽D.血栓烷A2(TXA2)E.血管加压素正确答案:C7、单选血片上红细胞呈棘形、盔形、红细胞碎片等异常形态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血友病B.血小板无力症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微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使红细胞流经微血管时受到牵拉、撕裂引起红细胞破碎、溶血,造成红细胞异常形态。

8、单选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红骨髓是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都是红骨髓,5~7岁后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一、A11、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点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呈弥散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呈局灶分布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多且粗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小且细小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小且细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颗粒较多且粗大D、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阳性反应E、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的细胞是A、早幼粒细胞B、中性中幼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3、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反应程度最强的是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4、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显示“颗粒较粗,局灶分布”,结果判断应为A、(-)B、(+)C、(++)D、(+++)E、(++++)5、属于细胞化学染色的是A、瑞氏染色B、革兰染色C、墨汁染色D、抗酸染色E、铁染色6、过氧化物酶染色中,被初生态氧氧化的物质是A、酒石酸B、重氮盐C、过碘酸D、四甲基联苯胺E、亚铁氰化钾7、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C、单核细胞为阴性,个别呈弱阳性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多呈阳性E、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B、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AP积分值减低,骨髓纤维化NAP可增高9、最适宜用于鉴别原粒和原淋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10、关于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

A、粒细胞系统均为阴性反应B、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C、组织细胞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D、非T非B细胞可呈颗粒状阳性E、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1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主要见于()。

A、多发性骨髓瘤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细菌性感染12、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

A、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B、急单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被NaF抑制C、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D、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E、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部分呈阴性反应13、最适宜用来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14、男性,45岁,2个月来疲劳,盗汗,腹胀。

外周血白细胞为2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85%,杆状核粒细胞为5%,下列哪项发现有助于鉴别本例是类白血病反应还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贫血B、骨髓过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C、外周血血象检查D、外周血涂片分类E、白细胞NAP积分增高15、鉴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多毛细胞白血病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酶染色B、耐L-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抑制E、苏丹黑染色16、骨髓细胞外铁可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感染性贫血17、最适宜用来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18、关于细胞外铁,下述概念错误的是()。

A、反映骨髓中贮存铁的量B、它是铁蛋白的聚合体C、用普鲁蓝显示其存在D、正常为弱阳性E、位于幼红细胞外或巨噬细胞内二、B1、A.POX强阳性B.POX阴性C.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钠抑制D.a-NAE强阳性,能被NaF抑制E.NAP明显降低,常为“0”<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2、A.过氧化物酶染色B.糖原染色C.铁染色D.α-丁酸萘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苏丹黑B染色<5> 、最适宜用来鉴别原粒与原单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 B C D E<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是()。

A B C D E3、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B.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反应C.糖原染色阴性反应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反应E.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显著增多,易见环形铁粒幼细胞<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8>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答疑编号100900566,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过氧化物酶染色: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答疑编号100900524,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过氧化物酶染色: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

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答疑编号100900517,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①(-),无颗粒。

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

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

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答疑编号100900506,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铁染色等等。

【答疑编号100900465,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血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分解H2O2,稀释初生态氧,是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答疑编号10090040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嗜酸性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

【答疑编号100793960,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急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淋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一般增高。

【答疑编号100793958,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过氧化物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答疑编号100793957,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幼单细胞呈阳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

【答疑编号100793956,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在细菌性感染中球菌性感染较杆菌性感染为高;在球菌的感染中,急性较慢性为高。

病毒性感染时,NAP积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

【答疑编号100793955,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幼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有时少数细胞也可是弱阳性反应,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答疑编号100793953,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答疑编号100793933,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类白血病反应时的NAP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因此本法常用来作为鉴别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

【答疑编号100793923,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

淋巴肉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也呈阳性反应,但此酶可被L-酒石酸抑制。

【答疑编号100793922,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外铁明显减低,甚至消失。

【答疑编号100793921,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类白血病反应时的NAP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因此本法常用来作为鉴别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

【答疑编号100793920,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细胞外铁参考值为(+)~(++),大多为(++)。

【答疑编号100793919,点击提问】二、B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OX强阳性。

【答疑编号100793968,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明显降低,常为“0”。

【答疑编号100793969,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AE强阳性,能被NaF抑制。

【答疑编号100793970,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