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二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部主管检验师分

1,2
(2)生后造血器官
①骨髓造血
②淋巴器官造血
③髓外造血
掌握
掌握
掌握
1,2
1,2
1,2
(3)造血微环境
掌握
1,2
2.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1)造血干细胞
①造血干细胞定义
掌握
1,3
②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
掌握
1,3
(2)造血祖细胞
掌握
1,3
(3)造血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掌握
1,2
3.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
(1)血细胞的增殖
掌握
1,2
(2)血细胞的命名
掌握
1,3
(3)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熟练掌握
1,3
(4)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熟练掌握
1,3
4.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
掌握
1,2
(2)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掌握
1,2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掌握
1,2
(2)骨髓象
掌握
3,4
(3)细胞化学染色
掌握
2,3
(4)免疫学检查
了解
2,3
(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掌握
1,2
的实验诊断
(1)血象
熟练掌握
1,2
(2)骨髓象
熟练掌握
3,4
(3)细胞化学染色
熟练掌握
2,3
(4)免疫学检查
熟练掌握
2,3
(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熟练掌握
1,2
的实验诊断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讲义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一、霍奇金病的实验诊断要点1:概念霍奇金病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类型,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
要点2:组织学分型2008年WHO对霍奇金淋巴瘤再次进行分型,可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后者又包括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和淋巴细胞丰富型。
要点3: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血象部分霍奇金病患者有轻度到中度的贫血,可为正色素正细胞型,或小细胞低色素型。
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正常。
但是,疾病晚期,尤其病变浸润骨髓后,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也有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
骨髓象霍奇金病的骨髓象多为非特异性改变。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不高,骨髓组织活检,可将阳性率提高至9%~22%。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实验诊断要点4:概念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另一种类型,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或组织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
要点5:分型要点6:非霍奇金淋巴瘤需依赖组织病理学诊断①淋巴细胞型:以分化良好的肿瘤性淋巴细胞位主,形态与“成熟”的小圆形淋巴细胞相似,但多不规则。
分化不良者,以原淋及幼淋细胞为主的瘤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有凹陷切迹、分叶、折叠、结节及花瓣状等畸形。
核仁1~2个,核染色质常凝集,呈粗颗粒状,分布较均匀。
胞质深蓝色或浅蓝色,胞质量增多。
②组织细胞型:即所谓的“网状细胞肉瘤”,以肿瘤性组织细胞为主。
③混合细胞型:兼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特征。
④未分化型:瘤细胞形态较为特殊。
要点7:血象和骨髄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约20%的淋巴肉瘤病例在晚期可并发白血病,此时血象及骨髓象类似急淋。
约5%的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也可并发急性组织细胞性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要点8:免疫学检验1)玫瑰花结试验可用肿瘤组织细胞悬液进行。
①绵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提示为T细胞来源;②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以及EAC玫瑰花结形成提示为B细胞来源,特别在小细胞型淋巴瘤及慢淋白血病时最适用。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235

最新修正版第十章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一、A1A 、60%B 、40%C 、30%D 、20%E 、10%4、 下列疾病有关溶血检验的结果哪项是错的(A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B 、 PNH 发作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C 、 珠蛋合成障碍性贫血 HbF 可增高D 、 G-6-PD 缺陷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高E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 试验阳性5、 高铁血红蛋白(分光比色法)正常还原率是(> 25%> 55%> 75%> 95%> 99%6、下列哪项试验可用于确诊 G-6-PD 缺陷(A 、 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B 、 硝基四氮唑蓝试验C 、 G-6-PD 荧光斑点试验D 、 G-6-PD 活性检测E 、 高铁Hb 还原试验二、B1、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1、具有保护Hb 的巯基及红细胞膜作用的红细胞酶是(A 、 G-6-PDB 、 丙酮酸激酶C 、 乳酸脱氢酶D 、 谷胱甘肽还原酶E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2、 不属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A 、 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B 、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 、 骨髓病性贫血E 、 恶性贫血3、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阴性,参考值是含)。
)。
5个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不超过( )。
)。
)。
B.巨幼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人体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很多,这对保护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防止 溶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保护血红蛋白不受过氧化氢氧化、自由基等氧化从而使它持续正常在发挥 运输氧的能力。
【答疑编号100057573】2、【正确答案】A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 <1>、蚕豆病属于( A 、 B 、)。
E 、<2>、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属于( A 、)。
恶性组织细胞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恶性组织细胞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组织细胞大量增生的恶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组织中出现广泛的恶性组织细胞或分化较高的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
细胞形态异常,较成熟的细胞能吞噬大量血细胞。
临床表现有高热、乏力、多汗、衰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
病程大多急剧短促,其自然病程一般只有数月。
本病较少见,但在亚、非、欧、美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现。
可发生于各个不同年龄的人,但以青壮年居多。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1。
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急劳”、“虚劳”、“癥积”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干细胞在形成及增生与分化为组织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越出了正常生长规律,引起恶性肿瘤细胞样的变化。
有人怀疑环境因素,例如EB病毒与本病的发生是否有关,但是,除个别病例外,未能发现血清中有抗EB病毒的抗体。
寄生虫病与恶组的发生也曾受到怀疑,但同样缺乏证据。
2.病理 病变主要存在于肝、脾、淋巴结和骨髓中。
在其他器官和组织中病变虽较少见,但均可有少数或孤立的病灶或浸润存在,可引起各种少见和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病变的分布具有非常不规则和高度局灶性的特点。
虽然肝、脾、淋巴结和骨髓是病变发生最多的器官,但即使在这几个器官中,病变可以仅存在于其中二个或三个器官中,而不一定每个都有。
其组织学的基本变化为:脾脏明显肿大,呈暗红色,滤泡不清楚,偶见出血性梗死灶。
未见局限性肿瘤结节,在镜检下见正常组织结构消失,主要为恶性组织细胞所浸润;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很明显;肝脏肿大,肝索萎缩,肝窦扩张,窦内异常组织细胞的浸润及其异常分裂象;骨髓里示为弥散性肿瘤性组织细胞的浸润,并且有明显的红细胞吞噬现象;皮肤可见丘疹、红斑或结节,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有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常见于毛囊和皮肤其他附件的周围;淋巴结髓索内有大量异常组织细胞的增生。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过关(含真题)必做题-(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七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A1/A2型题1.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
A.淋巴样组织细胞B.吞噬性组织细胞C.单核样组织细胞D.幼稚细胞E.多核巨细胞【答案】E2.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说法是()。
A.是1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B.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C.女性多于男性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E.病程常大于1年【答案】D3.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特点的是()。
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常增加B.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可增多C.一次骨髓穿刺未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可排除恶性组织细胞病D.多数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E.吞噬性组织细胞对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重要意义【答案】B4.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是()。
A.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B.全血细胞减少C.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D5.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病程为()。
A.多年B.大于2年C.小于2年D.大于半年E.小于半年【答案】E6.恶性组织细胞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进行性衰竭B.持续高热C.脾大D.栓塞E.肝大【答案】D7.淋巴细胞恶性疾病不包括()。
A.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D.非霍奇金淋巴瘤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8.需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加以鉴别的疾病是()。
A.恶性淋巴瘤B.多发性骨髓瘤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E.急性白血病【答案】D。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试题和答案(2)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试题和答案(2)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二:1、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征不符合的是A、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B、骨髓巨核细胞增多C、急性型患者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D、血小板寿命缩短E、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补体增高2、血涂片主要所见白细胞为A、单核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晚幼粒细胞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Ⅰ型超敏反应是由于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B、IgG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C、补体C3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D、变应原与固定在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特异性IgE结合引起免疫反应E、IgM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4、下列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凝血功能通常减低B、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D、是一种独立性疾病E、一般没有明确的病因5、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A、结合胆红素B、胆红素-Y蛋白C、未结合胆红素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E、胆绿素6、以下哪项不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B、白血病细胞胞质中不见Auer小体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D、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E、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阴性反应7、关于外源性代谢途径错误的是A、处理饮食摄入的胆固醇B、处理饮食摄入的三酰甘油C、发生部位在小肠中合成D、发生部位在肝脏E、在小肠中合成CM8、糖尿病酮症会引起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复合型酸中毒9、在急性肝炎时,哪一项LDH同工酶活性增高A、LDH1B、LDH2C、LDH3D、LDH4E、LDH510、下列哪种IL可刺激T细胞生长,被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A、IL-1B、IL-2C、IL-5D、IL-8E、IL-1011、患者,男,40岁,有进行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腹泻,体重减轻,查出有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并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疑为AIDS 患者,其HIV病毒的筛选试验是A、免疫扩散法B、免疫印迹法C、ELISA法D、免疫散射比浊法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2、骨髓活检的适应证不包括A、怀疑骨髓纤维化B、全血细胞减少,反复骨穿为“骨髓稀释”C、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血涂片检查不能确诊D、晚期妊娠的'孕妇E、低增生性白血病13、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细胞是A、T辅助细胞B、T抑制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淋巴系祖细胞14、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包括A、猩红热B、风湿热C、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D、蜂窝织炎E、急性肾小球肾炎15、引起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细菌是A、ETECB、EHECC、EPECD、EIECE、EAggEC16、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与上述有关的自身免疫病是A、重症肌无力B、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C、慢性活动性肝炎D、原发性小血管炎E、抗磷脂综合征17、下列哪种是最严重的Ⅰ型变态反应A、呼吸道过敏反应B、皮肤过敏反应C、过敏性皮炎D、全身超敏反应E、消化道过敏反应18、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何型变态反应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Ⅶ型19、Ⅳ型超敏反应根据发病机制,又可称为A、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Ⅵ型超敏反应20、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选择A、溶血空斑形成试验B、硝酸四氮唑蓝还原试验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炭粒廓清试验E、酶释放试验21、选择ELISA的标记酶,必须具备的特异性不正确的是A、具有可与抗原和抗体结合的集团B、标记抗原后,酶活性保持稳定C、当酶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激活D、酶催化底物反应生成的信号易于测定、重复性好E、标记抗原后,不影响抗原的免疫活性22、下列关于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B、几秒钟至几分钟即完成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23、关于辣根过氧化物酶描述错误的是A、辣根过氧化物酶由无色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素辅基结合成的复合物B、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RZ值,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C、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影响D、HRP是目前酶联免疫试验中应用最广标记酶E、RZ值与酶活性无关24、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性,正确的是A、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C、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的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D、选择高度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E、酶免疫技术检测方法较为繁琐25、AB0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独特型抗原D、隐蔽的自身抗原E、异嗜性抗原26、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成分是A、核蛋白B、M蛋白C、甲型流感病毒的HAD、乙型流感病毒的HAE、RNA多聚酶27、补体旁路激活途径首先激活的那-部分是A、C1B、C2C、C3D、C4E、C928、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29、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功能不正确的是A、提高基础代谢率B、增加氧耗和产热C、抑制胆固醇代谢为胆汁酸D、促进骨骼的增殖E、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30、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A、钠离子B、镁离子C、钙离子D、钾离子E、氢离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急性型患者以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
临检易错题-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检易错题-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1、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志是CD342、红细胞破坏后,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3、原始细胞胞体大、核浆比大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核质发育不平衡见于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2、小红细胞<6μm、大红细胞>10μm、巨红细胞>15μm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被氟化钠抑制3、碱性磷酸酶染色:正常:30~130①细菌感染时NAP积分增高,病毒感染不变;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明显减低常为0类白血病反应时,NAP积分值明显增高;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增高;④再障时NAP增高,PNH时NAP减低。
4、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细胞的百分率减低。
骨髓外铁是观察骨髓小粒中的铁。
5、PAS染色,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6、特异性酯酶染色:萘酚AS-D氯乙酸酯酶,NSE。
粒细胞系统染色阳性,其余都为阴性。
第六章染色体检查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9;22)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t(15;17)第七章贫血及其细胞学检验1、PNH:筛选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确诊实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 test),pH6.4~6.52、G6P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荧光斑点试验和G6PD活性检测3、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筛检试验:PK荧光斑点法确认试验:PK活性检测4、HbA2增多见于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亦称再生障碍危象。
表现为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多数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增高,在骨髓中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是其突出特点。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模拟试题.doc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模拟试题临床检验技师2018年《临床血液学—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模拟试题A11、典型霍奇金病患者淋巴结穿刺涂片可找到下列何种细胞()。
A、幼稚淋巴细胞B、Reed-Steruberg细胞C、组织细胞D、纤维细胞E、尼曼-匹克细胞2、骨髓涂片中的哪项特点对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有价值()。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淋巴细胞增多C、非造血细胞增多D、可见R-S细胞E、纤维细胞增多3、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下列哪项最重要()。
A、发病年龄B、淋巴结首发部位C、并发白血病D、R-S细胞E、是否为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所致4、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不包括()。
A、结节硬化型B、混合细胞型C、原始淋巴细胞型D、淋巴细胞为主型E、淋巴细胞消减型5、恶性淋巴瘤是发生在人体什么部位的恶性疾病()。
A、全身组织B、骨髓C、造血器官D、淋巴结和淋巴组织E、淋巴细胞系统6、下列哪一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淋巴结病理活检()。
A、恶性组织细胞病B、恶性淋巴瘤C、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D、毛细胞白血病E、骨髓纤维化答案部分一、A11、霍奇金病的骨髓象多为非特异性改变。
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不高,骨髓组织活检,可将阳性率提高至9%~22%。
2、D霍奇金病的骨髓象多为非特异性改变。
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不高,骨髓组织活检,可将阳性率提高至9%~22%。
3、D霍奇金病的骨髓象多为非特异性改变。
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不高,骨髓组织活检,可将阳性率提高至9%~22%。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血象和骨髓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约20%的淋巴肉瘤病例在晚期可并发白血病,此时血象及骨髓象类似急淋。
约5%的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也可并发急性组织细胞性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骨髓涂片中可见R-S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A1
1、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E、产生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皮下结节、乳房肿块、胸腔积液、胃肠道梗阻、骨质破坏等
2、下列哪一项不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A、贫血
B、皮下结节
C、出血、黄疸
D、进行性衰竭
E、持续高热
3、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好发于青壮年
B、起病急,病程短
C、NAP积分明显下降或为零分
D、骨髓中找到吞噬细胞性组织细胞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
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5、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血常规检查
B、血沉
C、NAP积分
D、溶菌酶测定
E、骨髓或肝、脾、淋巴结组织中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6、骨髓中找到什么细胞对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意义最大()。
A、原始细胞增多
B、淋巴瘤细胞
C、异形淋巴细胞
D、小巨核细胞
E、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
7、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血象特点()。
A、全血细胞减少
B、贫血进行性加重
C、血小板数多数下降
D、可见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及小巨核细胞
E、浓缩血涂片可提高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
8、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象特点()。
A、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B、出现吞噬性组织细胞
C、正常造血细胞均未见
D、恶性细胞呈散在或成堆分布
E、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可增多
9、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病程常为多长时间()。
A、小于半年
B、小于2年
C、大于半年
D、大于2年
E、多年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涂片中大多数仍可见各系正常造血细胞。
其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此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答疑编号100061502】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答疑编号100061500】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特点有:起病急,病程短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明显低于正常或完全阴性。
骨髓涂片中大多数仍可见各系正常造血细胞。
其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这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因此E选项的叙述错误。
【答疑编号100061497】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
其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病程较短,多在半年内死亡。
【答疑编号100061494】
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
检查时按其病理特点检查骨髓或肝、脾、淋巴结组织中是否有异常组织细胞。
【答疑编号100061491】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存在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又可分为: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等。
【答疑编号100061488】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血象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
贫血进行性加重。
血小板多数减少。
白细胞分类中少数病例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部分病例可在涂片尾部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浓缩白细胞涂片,可提高异常组织细胞的检出率。
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明显低于正常或完全阴性。
少数病例在晚期可出现组织细胞性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
【答疑编号100061485】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象特点为:骨髓涂片中大多数仍可见各系正常造血细胞。
其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这也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这类细胞呈多少不一的散在或成堆分布。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分为: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等。
【答疑编号100061483】
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病程较短,患者多在半年内死亡。
【答疑编号10006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