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三)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3)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3)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WHO修订FAB分型后诊断AML原始细胞的百分数为A.10%B.15%C.20%D.25%E.40%答案:C2. WHO修订的MDS分型方案中不包括的类型是A.RAB.RARSC.RCMDD.RAEB-TE.5q-综合征答案:D3. 下列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是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B.女性多于男性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E.病程常大于一年答案:D4. 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是A.骨髓检查B.免疫学检查C.病理学检查D.染色体检查E.血液检查答案:C5. 下述属于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是A.小淋巴细胞性B.无裂细胞性C.Burkitt淋巴瘤D.组织细胞性E.原免疫细胞性答案:A6. 下述属于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是A.淋巴浆细胞性B.原淋巴细胞性C.小淋巴细胞性D.无裂细胞性(滤泡型)E.裂细胞性(滤泡型)答案:B7. 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的主要原因是A.骨髓瘤细胞增多B.异常球蛋白增多C.血液黏度增加D.血清钙升高E.纤维蛋白原增多答案:B8. 骨髓增生性疾病不包括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答案:D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红细胞计数应达到A.男性>5.0×1012/L,女性>4.5×1012/LB.男性>5.5×1012/L,女性>5.0×1012/LC.男性>6.0×1012/L,女性>5.5×1012/LD.男性>6.5×1012/L,女性>6.0×1012/LE.男性>7.0×1012/L,女性>6.5×1012/L答案:D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A.男性>150g/L,女性>140g/LB.男性>160g/L,女性>150g/LC.男性>170g/L,女性>160g/LD.男性>180g/L,女性>170g/LE.男性>190g/L,女性>180g/L答案:D11. 下述对骨髓增生性疾病共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无髓外造血现象B.以淋巴细胞系统增生为主C.各症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造血功能障碍E.脾脏常不肿大答案:C12. 骨髓纤维化确诊的主要依据是A.外周血象B.骨髓活检C.骨髓象检查D.细胞化学染色E.染色体检查答案:B13. 骨髓纤维化外周血涂片常见的异形红细胞是A.口形红细胞B.球形红细胞C.泪滴状红细胞D.椭圆形红细胞E.靶形红细胞答案:C14. 白细胞减少症指的是A.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B.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5×109/LC.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3.0×109/LD.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3.5×109/LE.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答案:E15. 粒细胞减少症指的是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答案:D16. 粒细胞缺乏症指的是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答案:A17. 类白血病反应可分为多种细胞类型,但不包括A.淋巴细胞型B.单核细胞型C.嗜碱性粒细胞型D.中性粒细胞型E.嗜酸性粒细胞型答案:C18. 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的类型是A.单核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C.嗜碱性粒细胞型D.嗜酸性粒细胞型E.中性粒细胞型答案:E19. 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的分类依据是A.按白血病细胞的数量B.按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D.按白细胞的数量E.按血小板的数量答案:B20. 存在于组织中的凝血因子是A.FⅠB.FⅡC.FⅢD.FⅣE.FⅤ答案:C21.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ⅦC.FⅧD.FⅨE.FⅩ答案:C2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基础是通过γ-羧基谷氨酸A.与Ca2+结合B.与K+结合C.与Ca2+和K+结合D.与磷脂和K+结合E.与Ca2+和磷脂结合答案:E23. 接触凝血因子是A.FⅡB.FⅤC.FⅧD.FⅨE.FⅫ答案:E24. 接触凝血因子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A.内源凝血途径B.外源凝血途径C.共同途径D.纤溶系统E.抗凝血系统答案:A25.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ⅢC.FⅦD.FⅧE.FⅨ答案:D26. 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A.FⅤB.FⅫC.FⅡD.FⅨE.FⅩ答案:A27. 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ⅢC.FⅤD.FⅦE.FⅨ答案:E28. 属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A.FⅢB.FⅦC.FⅧD.FⅨE.F答案:E29. 能够被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失去活性的酶是A.FⅤA B.FⅦA C.FⅧAD.FⅫA E.FA答案:D30. 属于蛋白C系统的是A.血栓调节蛋白B.激肽释放酶原C.高分子量激肽原D.肝素辅助因子ⅡE.α2-巨球蛋白答案:A31.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C.稳定纤维蛋白D.为FⅨa、Ⅹa提供了催化表面E.阻止Ⅱa的形成答案:D32. 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的物质是A.PLGB.u-PAC.α2-APD.PAIE.TFPI答案:D33. 静脉血栓又称为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血小板血栓D.微血管血栓E.混合血栓答案:B34. 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A.糖尿病B.肝硬化C.结缔组织病D.休克E.急性感染答案:B35. 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减低属于血管壁损伤的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免疫因素E.内皮细胞表面的局部因素答案:E36. 凝血因子Ⅻ由两个亚基构成,包括A.α和βB.β和δC.β和γD.α和γE.α和δ答案:A37. 血浆总蛋白S包括游离蛋白S以及A.PCB.FPCC.EPCRD.C4Bp-PSE.TFPI答案:D38. 根据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检测发色底物法测定原理,该项目的单位应为A.标准单位/mlB.活化单位/mlC.国际单位/mlD.抑制单位/ml答案:D39. 参与止血作用的血管主要是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微循环血管E.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答案:E40. 血管壁单层内皮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特有的细胞器是A.Russell小体B.线粒体C.棒管状小体D.染色体E.溶酶体答案:C41. 血小板的结构可分为A.微管、微丝、膜下细丝、细胞器B.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内容物C.基底膜、弹力纤维、细胞器D.内皮层、中膜层、外膜层E.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特殊膜系统答案:E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优质)医学检验职称级别一览表

医学检验职称级别一览表
医学检验职称共分为五个级别: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初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中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副主任技师(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主任技师(高级职称)。
医学检验(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五)

一、{{B}}A1/A2 型题{{/B}}(总题数:36,score:72 分) 1.靶形红细胞最常见于______
• 【A】地中海贫血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失血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7.一男孩食生蚕豆后发生黄疸及血红蛋白尿,最有 诊断意义的化验是______
• 【A】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 【B】血红蛋白电泳 • 【C】抗人球蛋白试验 •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E】糖水试验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6.确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哪个指标可靠 ______
• 【A】尿潜血(+) • 【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C】Ham 试验(+) • 【D】Coombs 试验(+) • 【E】尿糖(+)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8.热变性试验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______
本题思路: 12.有关血管内溶血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______
• 【A】急性发作 • 【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 【C】肝脾常肿大 • 【D】多为获得性 • 【E】肝脾不肿大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3.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溶血性贫血______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病毒感染D.恶性淋巴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解析: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AS-DAE染色单核细胞系统:原单为阴性或弱阳性;幼单细胞和单核为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粒细胞系统:各期均为阴性,少数可呈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阴性或弱阳性,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红细胞系统: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3.最适宜用于鉴别原粒和原淋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PAS染色B.ACP染色C.AS—D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E解析:POX染色:急粒时,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颗粒粗大局灶分布;急淋时,原淋和幼淋细胞呈阴性;急单时,白血性原单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可呈弱阳性,颗粒少常弥散分布。
POX染色区分小型原粒和原淋细胞,前者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4.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 一酒石酸的抑制作用。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5.为了鉴别巨幼细胞贫血与红白血病,最好的染色方法是A.ACP染色B.PAS染色C.α-N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B解析:PAS染色,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血液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血液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1.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对象是A.血液和造血组织B.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科学,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2.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1910年后才有报道,此类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细菌,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的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故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
3.胚胎期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A.肝脏B.脾脏C.胸腺D.卵黄囊E.骨髓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胚胎期造血第一期是中胚叶造血期,在人胚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4.3~6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A.肝脏B.脾脏C.胸腺D.淋巴器官E.骨髓正确答案:A解析: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此期肝造血的特点主要以生成红细胞为主,约90%的血细胞为有核红细胞,第4个月以后的胎肝才有粒细胞生成,肝不生成淋巴细胞。
5.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A.肝脏B.脾脏C.胸腺D.淋巴器官E.骨髓正确答案:E解析:人体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唯一场所,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成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的场所。
6.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C.核仁由无到有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正确答案:D解析:血细胞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B1型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B1型题)1、卵黄囊造血期A.胚胎第2~9周B.胚胎第6周~7个月C.胚胎第8个月开始D.胚胎第6~7周E.胚胎第3个月开始2、肝脏造血期A.胚胎第2~9周B.胚胎第6周~7个月C.胚胎第8个月开始D.胚胎第6~7周E.胚胎第3个月开始3、骨髓开始造血A.胚胎第2~9周B.胚胎第6周~7个月C.胚胎第8个月开始D.胚胎第6~7周E.胚胎第3个月开始4、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A.卵黄囊B.肝脏C.骨髓D.脾脏E.淋巴结5、3~6个月胚胎体内最主要的造血场所A.卵黄囊B.肝脏C.骨髓D.脾脏E.淋巴结6、人体最早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A.卵黄囊B.肝脏C.骨髓D.脾脏E.淋巴结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酸溶血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分析8、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酸溶血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分析9、G-6-PD缺乏症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酸溶血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分析10、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酸溶血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分析11、尼曼-匹克病为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D.伴性隐性遗传E.伴性显性遗传12、戈谢病为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D.伴性隐性遗传E.伴性显性遗传13、血友病为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D.伴性隐性遗传E.伴性显性遗传14、I型血管性血友病为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D.伴性隐性遗传E.伴性显性遗传15、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16、骨髓腔中开始出现黄骨髓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17、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18、倒位A.delB.invC.pD.qE.mos19、嵌合体A.delB.invC.pE.mos20、染色体短臂A.delB.invC.pD.qE.mos21、染色体长臂A.delB.invC.pD.qE.mos22、缺失A.delB.invC.pD.q。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实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慢性白血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A3型题 3. A3型题 4. A1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1.男,22岁,头昏乏力,鼻黏膜及牙周出血1周。
检验:Hb 85 g/L,WBC 42×109/L,PLT23×109/L,外周血片中有幼稚细胞;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50%,早幼粒细胞占21%,POX染色强阳性,NAP染色阴性,NSE染色部分呈阳性且不被NaF抑制。
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为A.M1型白血病B.M2型白血病C.M3型白血病D.M4型白血病E.M5型白血病正确答案:B解析:M2a型骨髓原始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以下阶段>10%;血象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POX、AS—D—NCE染色均呈阳性反应,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本病例原始细胞占50%,与M1的>90%不符。
知识模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男,19岁,发热、牙龈出血10天,实验室检查:Hb 75 g/L,WBC 2.0×109/L,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5%,PLT 23×109/L,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35%,早幼粒细胞占16%。
2.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MDSB.AAC.急性白血病D.类白血病反应E.CML正确答案:C解析:按白血病分化程度分类,急性白血病是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原始加幼稚细胞)高于30%。
知识模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3.骨髓、血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NAP积分5分,NBE(一)。
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解析:粒细胞化学染色POX至少有3%原始粒细胞阳性,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NBE(一)。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A.AS-D NCE染色呈阳性B.α-NAE染色呈阳性C.AS-D NAE染色呈阳性D.α-NBE染色呈阳性E.以上都不是2. 下列除哪项外,均常出现于增生性贫血的血象中( )A.Howell-Jolly小体B.Cabot环C.镰刀形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E.有核红细胞3. 正常血细胞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正确的是( )A.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B.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单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E.以上都是4. 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A.急性阑尾炎B.类白血病反应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真性细细胞增多症5. 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 )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6. 确诊为慢粒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急粒变B.急淋变C.急单变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E.合并病毒性感染7.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 )A.恶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8. 巨核系细胞增多的骨髓象一般不出现在(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以上都不是9. 粒红比例<2:1,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 )A.放射病早期B.急性化脓性感染C.脾功能亢进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以上都不是10. 下列符合幼淋巴细胞形态特征的是( )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细致D.胞浆量少,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11. 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急粒(+),急单(±),急淋(-) 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C.急单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D.急早幼粒与急单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E.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障、感染、急淋和慢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三)(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1/A2型题{{/B}}(总题数:35,分数:70.00)1.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MCV及RDW的变化是______∙ A.RDW正常,MCV正常∙ B.RDW正常,MCV升高∙ C.RDW正常,MCV降低∙ D.RDW升高,MCV降低∙ E.RDW升高,MCV升高(分数:2.00)A.B.C.D. √E.解析:2.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检查不可能出现的改变是______∙ A.骨髓增生活跃∙ B.巨核细胞减少∙ C.粒红比例降低∙ D.粒细胞系统成熟停滞于早期阶段∙ E.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分数:2.00)A. √B.C.D.E.解析:3.再生障碍危象病人红系造血停滞时,骨髓象中突出特点是______∙ A.巨大早幼粒细胞∙ B.巨大早幼红细胞∙ C.巨大原始红细胞∙ D.颗粒巨核细胞∙ E.异形淋巴细胞(分数:2.00)A.B. √C.D.E.解析:4.贫血定义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______∙ A.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B.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参考值下限∙ D.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少(分数:2.00)A.B.C. √D.E.解析:5.未衰老的红细胞过早破坏与下列机制有关,但除了______∙ A.脾功能亢进∙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聚集或沉淀∙ C.红细胞内酶异常∙ 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 E.红细胞膜附着有不完全抗体或补体(分数:2.00)A.B.C.D. √E.解析:6.外周血中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的疾病是______∙ A.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 B.骨髓纤维化∙ C.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D.红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2.00)A. √B.C.D.E.解析:7.不属于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要点是______∙ A.PNH酸溶血试验阳性∙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 C.蔗糖水溶血试验阳性∙ D.网织红细胞增高∙ E.蛇毒溶血试验阳性(分数:2.00)A.B. √C.D.E.解析:8.红细胞膜骨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______∙ A.锚蛋白∙ B.带3蛋白∙ C.4.1蛋白∙ D.4.2蛋白∙ E.收缩蛋白(分数:2.00)A.B.C.D.E. √解析:9.下列哪一项不是溶血性贫血的共性改变______∙ A.结合珠蛋白量减少∙ B.网织红细胞绝对数减少∙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尿中尿胆原增高∙ E.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分数:2.00)A.B. √C.D.E.解析:10.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常可见靶形红细胞______∙ A.缺铁性贫血∙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HbS病∙ D.肝病∙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 √解析:11.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是______∙ A.可溶转铁蛋白受体∙ B.转铁蛋白饱和度∙ C.铁结合力∙ D.铁蛋白∙ E.转铁蛋白(分数:2.00)A.B.C.D. √E.解析:12.红细胞内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哪条途径代谢______∙ A.磷酸戊糖途径∙ B.三羧酸循环∙ C.谷胱甘肽途径∙ D.无氧糖酵解途径∙ E.其他途径(分数:2.00)A.B.C.D. √E.解析:13.胎儿水肿综合征与下列哪种血红蛋白有关______∙ A.HbS∙ B.HbH∙ C.HbBarts∙ D.HbE∙ E.HbF(分数:2.00)A.B.C. √D.E.解析:14.MCV 110ft,MCH 36pg,MCHC 340g/L,其贫血属于______∙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 √B.C.D.E.解析:15.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早期检测指标______∙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总铁结合力∙ D.转铁蛋白∙ E.转铁蛋白饱和度(分数:2.00)A.B. √C.D.E.解析:16.下列哪项属于血管内溶血______∙ A.PNH∙ 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脾功能亢进(分数:2.00)A. √B.C.D.E.解析:1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B.PNH——酸溶血试验阳性∙ C.PK酶缺陷症——自溶试验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纠正∙ 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HbA2减少∙ E.慢性血管内溶血——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分数:2.00)A.B.C.D. √E.解析:18.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B______∙ A.5~10μg∙ B.10~20μg∙ C.20~25μg∙ D.2~5μg∙ E.25~30μg(分数:2.00)A.B.C.D. √E.解析:19.血清结合珠蛋白参考值为______∙ A.0.8~2.7g/L∙ B.1.6~3.0g/L∙ C.3.1~4.5g/L∙ D.4.6~6.0g/L∙ E.6.1~7.5g/L(分数:2.00)A. √B.C.D.E.解析:20.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条件______∙ A.起病缓急不同∙ B.发展快慢不同∙ C.发病原因不同∙ D.骨髓检查特点不同∙ E.预后不同(分数:2.00)A.B.C. √D.E.解析:21.下列哪项是血清铁降低。
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______∙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 √C.D.E.解析:22.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______∙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全血细胞减少∙ 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降低∙ 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分数:2.00)A.B.C.D.E. √解析:23.血红素其合成场所在______∙ A.有核红细胞的线粒体内∙ B.有核红细胞的溶酶体内∙ C.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高尔基体内∙ D.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内∙ E.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溶酶体内(分数:2.00)A.B.C.D. √E.解析:24.下列哪些说法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______∙ A.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B.DNA合成减缓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C.严重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可见全血细胞减少∙ D.可见无效红细胞生成∙ E.多起源于营养不良(分数:2.00)A. √B.C.D.E.解析:25.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______∙ A.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缺乏∙ B.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 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 D.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E.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或叶酸缺乏(分数:2.00)A.B.C.D. √E.解析:26.下列哪种试验用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______∙ A.高渗冷溶血试验∙ B.蔗糖溶血试验∙ C.酸溶血试验∙ D.冷凝集素试验∙ E.冷溶血试验(分数:2.00)A.B.C.D.E. √解析:27.由于骨髓红系成熟障碍(无效生成)导致的贫血是______∙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分数:2.00)A.B. √C.D.E.解析:28.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言,下述错误的是______∙ A.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肾产生,而人工无制备∙ B.能刺激造血多能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系祖细胞∙ C.能促进幼红细胞增殖和成熟∙ D.缺氧状态时,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E.胎儿时期肝脏也可产生(分数:2.00)A. √B.C.D.E.解析:29.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______∙ A.尿胆原阳性∙ B.黄疸∙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血清间接胆红素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数:2.00)A.B.C. √D.E.解析:30.下面哪项可见总铁结合力升高______∙ A.肾病综合征∙ B.肝硬化∙ C.恶性肿瘤∙ D.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 E.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C.D.E. √解析:31.下列不正确的组合项是______∙ A.骨髓病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分数:2.00)A.B. √C.D.E.解析:32.人体内维生素B12贮存量为______∙ A.1~2mg∙ B.2~3mg∙ C.3~4mg∙ D.4~5mg∙ E.5~10mg(分数:2.00)A.B.C.D. √E.解析:3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加主要见于______∙ A.PNH∙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海洋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数:2.00)A.B. √C.D.E.解析:34.血管内溶血最严重的标志是______∙ A.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降低∙ B.含铁血黄素尿出现∙ C.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D.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 E.游离血红蛋白出现(分数:2.00)A.B.C. √D.E.解析:35.诊断溶血最可靠的标志是______∙ A.异形红细胞增多∙ B.红细胞寿命缩短∙ C.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D.尿胆原排泄增多∙ E.骨髓幼细胞增生(分数:2.00)A.B. √C.D.E.解析:二、{{B}}A3/A4型题{{/B}}(总题数:3,分数:30.00)男性,13岁,面色苍白半年。
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
检验: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58%氯化钠溶液,全溶为46%氯化钠溶液。
(分数:12.00)(1).本例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为______∙ A.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 B.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的酶缺陷∙ D.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 E.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分数:3.00)A.B. √C.D.E.解析:(2).属于上述发病机制的溶血性贫血是______∙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缺乏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数:3.00)A. √B.C.D.E.解析:(3).如果本例诊断为上题中的疾病,关于该疾病的正确叙述是______∙ 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B.自身溶血试验溶血>5%,加ATP不能减轻溶血∙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示脆性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 D.可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和其他型∙ E.病变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突变,是一种克隆病(分数:3.00)A.B.C. √D.E.解析:(4).下列各项检查对诊断该病都较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