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的原理及使用维护
医疗器械解读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使用

医疗器械解读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使用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脏电活动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身体上,能够实时测量心电图,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的显示屏上。
本文将解读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设备。
一、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当心脏收缩时,电荷沿着心肌细胞传播,形成一个电位差,即心电图波形。
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捕捉和放大这些电信号,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
心电监护仪通常包含多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
这些电极通过导电胶贴紧粘在患者皮肤上,确保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当心脏电活动通过电极时,电信号被捕获并传输到心电监护仪的主机上。
心电监护仪的主机通过放大电信号,并根据设定参数进行滤波和处理。
接下来,它将波形数据传输到显示屏上,供医护人员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和特征,医护人员能够判断心律是否正常,检测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1. 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首先应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检查仪器和电极是否完好无损,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还应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牢固,并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
2. 安置电极根据标准的导联放置方法,将电极粘贴到患者身体上。
通常,电极的位置包括胸前导联V1至V6,以及四肢导联RA、LA、RL和LL。
不同的导联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心电图信息,有助于全面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3. 开始监护打开心电监护仪的电源,并设置适当的监护参数,如心电图导联类型、滤波频率等。
确保心电监护仪稳定运行后,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
4. 观察和分析心电图心电监护仪会实时显示心电图波形,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波形的形态、频率和时长等特征判断心脏功能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包括P 波、QRS波群和T波等,它们分别代表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
通过综合分析心电图波形,医护人员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传导和复极等参数,并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缺血性改变或其他心脏疾病。
病人监护仪

病人监护仪病人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状况。
它在医院、急诊室、手术室等医疗场所中被广泛使用,为医生和护士提供及时的病情监测和干预提示。
本文将对病人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病人监护仪主要由设备本体、传感器和显示屏组成。
设备本体通常是一个方便携带的小箱体,内部装有各种电子元件和信号处理器。
传感器用于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贴在病人的身体上,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设备本体。
显示屏则用于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的数值和波形,并提供报警和提示功能。
病人监护仪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通过连续的监测和记录,医生和护士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状况,并根据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当病人的心率或血氧饱和度超出正常范围时,设备会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病人监护仪还可以提供定时自动测量功能,比如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观察。
在使用病人监护仪时,首先需要正确放置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放置位置和方法,一般需要根据设备的说明进行操作。
当传感器正确放置后,需要将传感器与设备本体连接,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
然后,打开设备的电源开关,观察显示屏上的生命体征数据和波形是否正常显示。
在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关注病人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病人监护仪的使用对于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它能够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警报提示。
同时,病人监护仪还可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使用病人监护仪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除了在医院等医疗场所中使用,病人监护仪也可以在家庭中使用。
对于那些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监测的病人来说,家庭监护仪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和经济的监测方案。
家庭监护仪一般具有小巧轻便、易于操作和数据传输等特点,方便病人或其家属在家中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操作步骤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操作步骤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测量和记录患者心脏的电活动。
它在临床诊断和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心电监护仪通过导联电缆连接到患者身上,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1. 心电图信号采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将患者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可读取的数据。
通常,心电监护仪有12个导联,可记录心脏的12个不同的角度。
2. 信号放大:心电监护仪会将采集到的微弱心电信号放大,以便能够更好地显示出来。
放大后的信号会通过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
3. 心电图的显示与记录:经过放大的信号经由心电监护仪的显示器或打印机呈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以时间为横坐标,电压为纵坐标的图形,展示了心脏电活动的特征,如心率、心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二、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的步骤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对于获得精确的心电图至关重要。
以下是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的步骤:1. 准备工作:佩戴洁净的手套,并确认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导联电缆及电极是否完好无损。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将需要在胸部、四肢等部位贴上电极,并清洁这些区域,以确保良好的电信号传输。
3. 电极贴附:根据监护仪型号及相关操作要求,贴附电极。
通常,胸部电极需贴在离心脏最近的位置,四肢电极则分别贴在手腕和脚踝上。
4. 导联连接:将导联电缆插入心电监护仪的插孔,确保插孔与导联端口相对应。
将导联插头插入电极插头,确保插口与电极端口相对应。
5. 心电图记录:启动心电监护仪,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校准。
选择适当的导联显示模式,如I、II、III导联或V1至V6导联。
同时,选择适当的增益和走速。
6. 监测与观察:心电监护仪开始采集、放大和显示心电信号。
在监测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心电波形,以判断心脏的正常与否。
7. 心电图分析与解读:心电图采集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心电图的分析与解读。
监护仪操作规程

监护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监护仪是医疗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为了确保监护仪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监护仪,并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护士、医生等,他们在使用监护仪时应严格遵守本规程。
三、监护仪的基本原理监护仪通过传感器获取病人的生命体征信号,如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等,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数字或图形显示在监护仪屏幕上。
同时,监护仪还可以进行报警、记录、存储等功能。
四、监护仪的准备工作1. 检查监护仪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2. 检查监护仪的电源是否正常,并确保电源线连接牢固。
3. 检查监护仪的传感器是否完好,无明显磨损或断裂。
4. 检查监护仪的配件是否齐全,如导联线、血压袖带等。
五、监护仪的操作步骤1. 将监护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连接电源线。
2. 按下监护仪的开机按钮,待监护仪启动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3.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监护模式,如心电监护、呼吸监护、血压监护等。
4. 将相应的传感器连接到病人身上,确保连接牢固且无松动。
5. 在监护仪屏幕上确认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6. 监护仪开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同时显示在屏幕上。
7. 定期检查监护仪的显示结果,如心电图波形、呼吸频率、血压数值等,确保监护仪的准确性。
8. 如发现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呼吸暂停等,监护仪会发出报警信号,请及时处理。
9. 在监护结束后,按下监护仪的关机按钮,待监护仪完全关闭后,断开电源连接。
六、监护仪的注意事项1. 操作监护仪时,应保持手部清洁,并佩戴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2. 监护仪的传感器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卫生安全。
3. 监护仪的电源线应远离水源和易燃物,以防电源短路或火灾。
4.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监护仪的屏幕显示,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多参数监护仪的原理与维修保养

调试流程
短路 或断路。
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如心电、 血压、血氧等,确保正常工作。
软件设置
根据设备型号和用户需求,正确配置 软件参数。
注意事项
遵循安全规定
遵循当地电气安全法规,确保设备接地良好。
定期维护
按照制造商的建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记录与报告
在调试过程中,记录任何异常情况或故障,并及 时报告给专业人员。
03 日常维护与保养
清洁保养
清洁外壳表面
使用柔软的湿布或中性清 洁剂擦拭外壳表面,避免 使用含有酒精或化学溶剂 的清洁剂。
清洁显示屏
使用干燥的柔软布轻轻擦 拭显示屏,避免使用粗糙 的布或用力擦拭,以免划 伤屏幕。
清洁探头和附件
常运行。
性能检测标准
01
02
03
04
准确性
监护仪应能够准确测量和显示 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
压、血氧饱和度等。
稳定性
监护仪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能够持续、准确地监测患者的
生理参数。
抗干扰能力
监护仪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 力,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
果的影响。
易用性
监护仪应具有简单易用的操作 界面和功能,方便医护人员快
05 安全与性能检测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前检查
确保监护仪的电源、电 缆连接良好,没有明显
的机械故障或损坏。
正确使用电极片
确保电极片正确粘贴在 患者的胸部或身体其他 部位,避免与金属物品
接触。
避免干扰
定期维护
监护仪应远离磁场干扰 源,如大型医疗设备、
电源线等。
定期对监护仪进行清洁、 除尘和检查,确保其正
输入输出接口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1. 心电监护仪简介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电信号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将心脏电活动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图,有助于医生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2.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和数据显示四个步骤。
2.1 信号采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接触,将心脏电活动信号采集到设备中。
这些电活动信号是由心脏肌肉的电位变化产生的,通过电极贴片的传感器将其转化成微弱的电流信号输入心电监护仪。
2.2 信号放大心电监护仪将采集到的微弱电流信号放大,使之达到可以被记录和分析的范围。
放大后的信号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压幅度,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2.3 滤波处理放大后的信号可能包含许多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噪声干扰,例如肌肉运动、电源干扰等。
为了准确地监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心电监护仪通常会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不相关的干扰信号,保留心脏电活动的波形特征。
2.4 数据显示经过信号采集、放大和滤波处理后,心电监护仪将心脏电活动信号以波形图的形式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或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显示设备。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波形图来分析和诊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3.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3.1 临床诊断心电监护仪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并记录下心电图以供分析和诊断。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节律和时序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缺血等,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心血管疾病监测心电监护仪可以用于长期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状况。
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风险,通过佩戴心电监护仪,医生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心脏电活动,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
3.3 康复治疗心电监护仪可以在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参数监护仪原理及维修维护

监 护仪是 医疗 单位 长期 、 连续 、 自动 地对病 人进 行心电、 心率 、 血压 、 血氧 饱 和 度 等 生理 参 数 进行 监 护 和测 量 的仪器 。随着 现代 医疗技术 和 相关学 科 的 不 断发 展 , 医用多参 数 监 护 仪 已 经成 为 医用 电 子仪
由框 图可 以看 出 , 现代 医用 多 参 数监 护 仪 主要 由 4个 部分 组成 : 信号 采集 , 模拟 处理 、 数字 处理 、 信 息输 出 , 功 能 可 以 简 要 描述 如 下 : 1 信 号采 集 : 其 () 通过 电极 和传感 器拾 取人 体生理 参数 信号 , 并将 光 、
2 1 无 法开机 .
指 示灯不 亮或异 常
故障 原 因 : 电
源模块 或 电池 。 以迈 瑞 P 00型监 护 仪 为 例 , M70 无
法开机 并且 按下 开 关后 指 示 灯 异 常 闪烁 , 过 如 下 通
步骤 检测及 解 决 : 1 接 交 流 电 , () 检查 电源线 是 否有 20 2 V输 出 , 若无 , 电源 线 ;2 若 接交 流 电时电源 更换 () 线有 20 2 V电压 , 则断开交 流电 , 能否用监 护仪 内 测试 置 电池开机 ;3 若按步骤 ( ) () 2 仍无 法开 机 , 取 出 则 监护仪 内置 电池 , 直接使 用 交流 电 开机 , 能 正 常开 若 机 , 为 内置 电池损 坏 , 则 需更换 电池 , 若仍 无法 开机且 指示灯异 常闪烁则很有可能 为电源板故 障。
S ae a 0 0 p cL b9 3 9型 为例 , 生该 故 障 时 , 机无 法 显 发 开
袖 带无漏 气 的前提 下 , 正确 绑 置袖带 , 包括 袖带 的位
监护仪操作规程

监护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监护仪是医疗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监护仪的正常运行和正确使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 监护仪的基本原理监护仪通过传感器采集病人的生理信号,如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然后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显示在监护仪的屏幕上。
2. 监护仪的功能(1)心电监测: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心电图波形等。
(2)血压监测:监测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
(3)呼吸监测: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波形等。
(4)体温监测: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
(5)氧饱和度监测: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6)报警功能: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监护仪会发出声音和显示警报信息。
三、监护仪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确保监护仪的电源正常连接,并插入正确的电源插座。
(2)检查监护仪的传感器是否连接良好,确保其与病人的身体接触良好。
(3)打开监护仪的电源开关,等待监护仪启动。
2. 设置监护参数(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监测项目,如心电、血压、呼吸等。
(2)根据医嘱设置监护参数,如心率报警上下限、血压报警上下限等。
(3)根据需要选择监护波形的显示方式,如连续波形、间断波形等。
3. 监护仪的操作(1)心电监测:将心电传感器连接到病人的胸部,确保传感器与皮肤贴合良好,然后选择心电监测功能,观察心电图波形和心率数据。
(2)血压监测:将血压袖带绑在病人的上臂上,并调整袖带的位置和气压,然后选择血压监测功能,观察血压数据的变化。
(3)呼吸监测:将呼吸传感器放置在病人的鼻子或口腔附近,然后选择呼吸监测功能,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波形。
(4)体温监测:将体温传感器放置在病人的腋下或口腔,然后选择体温监测功能,观察体温的变化。
(5)氧饱和度监测:将氧饱和度传感器放置在病人的手指或耳垂上,然后选择氧饱和度监测功能,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4. 监护仪的报警处理(1)当监护仪发出报警声时,首先要观察报警信息的内容和显示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护仪的原理及使用维护
监护仪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通过24小时对各种生理参数的监测及分析,在病人的生理机能参数超出某一数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进行抢救的一种监护系统。
根据本院工作实践,我把近年来遇到的监护仪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方法和措施,以便保障临床使用和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一、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及硬件构成
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一般都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这是数据分析软件就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或根据需要打印出来。
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医护人员。
监护仪的硬件构成一般包括测量服务器(包括生理感受器,信号放大器,数据模拟处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输出接口等)、数据记录和报警系统。
二、临床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们从设备维修中发现最主要的有三类问题,它们分别是:
1、心电参数问题及解决方法
心电参数是心电监护仪最基本的监测参数之一,主要依据心脏的生物电的电活动的综合矢量在体表各方面上的投影,形成了3个肢体加压
导联和6个导联心电信号监测和分析。
体表心电的投影分量大小一般只有几百微伏到需要具有高输入阻抗的信号放大,为了消除工频干扰和其他高频噪声源,在心电信号放大电路中应该充分考虑共模噪声的抑制,充分考虑通频带的设置,在心电特征识别的方法上将主要考虑心电QRS波的监测和异常波的剔除,正确计算心率,同时还需要考虑心律失常的特性识别, ST段的测量提供了实时的心电监护数据。
故障一:报警显示导联脱落。
分析原因:(1)电极脱落;(2)导联线与电极连接脱落;(3)干线与导联线脱落,干线与主机端口脱落。
前2种最为多见。
处理方法:更换电极。
电极连接不良可引起任何形式的心电图干扰,因此,应用电极时力求做好电极放置部位皮肤的清洁和接触良好。
故障二:基线游走不定。
通常是间断性的,也可是连续性的。
分析原因:间断性的常由电极、拉线、电线连接不良造成,连续性游走常由呼吸费力造成,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查找原因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故障三:心电图人为干扰。
原因分析:可由患者肌肉移动等人为干扰造成6OHz以上高频噪音等引起。
处理方法:尽量解除患者身体不适,保持环境舒适,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故障四:有心电图未显示心率。
分析原因:选择心率来源是PLETH而无心率,可能为血氧探头未接或
损坏,应检查血氧探头。
选择心率来源是ECG而无心率,则可能是心电信号过高或过低,观察困难,无法显示正确心率等原因引起,以前者居多。
处理方法:检查血氧饱和度探头或者心电导联线。
故障五:高低限报警。
分析原因:可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心率高于或低于报警高、低限引起,也可由于设置不当引起。
处理方法: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节高、低限报警值。
2、血压参数问题
血压常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监护仪常用振荡法测量。
先给袖带充气阻断动脉血流,然后袖带从高于收缩压放气,在放气过程中动脉血流产生振荡,并叠加在气袋的压力上,而袖带中的压力变化则由仪器测量出来,因此,要保持血压测蜃正常运行须保证整个管路无漏气。
故障一:无创血压泵超时。
分析原因:常由于患者移动、袖带放置不正确,袖带充气超过正常时问或检测到漏气等因素造成。
处理方法:检查袖带管路连接处是否漏气,如无漏气则重新放置袖带于正确位置。
故障二:只有泵充气无血压值。
分析原因:检查监护仪所用的模式,是成人模式还是儿童模式。
如成人使用儿童模式,则只能听到气泵打气声无法测出血压;如儿童使用
成人模式,则过高压力袖带充气,对儿童造成伤害,应做相应的调节。
故障三:影响无创血压测量的因素。
分析原因:(1)患者身体位置,应使被测肢体与患者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侧睡时尤应注意,被测肢体在身体上方、下方均对血压测量结果有影响;(2)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同的袖带使血压测量值产生偏差;
(3)肢体活动大,频率高,应使患者保持安静;(4)患者病情变化大,如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等。
故障四:启动充气泵后,不见袖带压力增大,多为机器内充气泵故障,请立即联系国资处工程师。
3、脉搏氧饱和度参数问题
血氧饱和度被定义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
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受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
故障一: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分析原因:(1)患者移动过度,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使氧饱和度参数不能测及氧饱和度和脉率;(3)传感器损坏。
处理方法:(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2)使患者保持不动或将传感器移到活动少的肢体,使传感器牢固适当或进行健康人测试,必要时更换传感器。
故障二: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
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患者移动过度或由于手术装置干扰操作性能。
处理方法:尽量使患者保持安静少动,远离手术装置。
故障三:氧饱和度显示传感器脱落。
分析原因:(1)传感器如在位且性能良好,应注意连接是否正常,临床最常出现此种情况即液体溅进传感器接头处,可用干布清洁,待干或吹干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2)血氧探头正常工作.开机自检后探头内发出较暗红光或红光较亮且闪烁不定,此时须更换电缆线或进行修理。
三、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监护仪通常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容易因机内温度过高造成机内部件的提前老化甚至损坏,因此我们要做好机内、外的清洁工作,确保机器有良好的散热和通风。
几个月就要检查主机上的滤网,清洁上面的灰尘,同时,还要检查操作面板、显示器的表面,用无水酒精清除上面的污垢,以免腐蚀这些重要部件。
每半年至一年就要拆开机器外壳,对机内进行除尘。
做到“五防”,包括防尘、防潮、防热、防振和防蚀。
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监护仪的维护保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传感器的维护保养:由于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和所探测患者部位经常处于活动当中,因此是容易损坏的部件,又是比较昂贵的重要部件。
为了延长它们的使用期限,降低治疗成本,我们更应做好对它们的维护工作。
经常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他们正确操作和保养监护仪和传感器。
不能折、拽传感器传输导线;不能摔、碰传感器的探头如血氧饱和探头、温度、有创血压等探头。
对于无创血压的袖带,在没有捆扎在病人身上时,主机这时不能进行测量,以免损坏充气的气囊。
对于监护仪要进行长时间监护的,而不需要监测血氧饱和时,可以通过调整系统配置来关闭此功能,从而延长此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传感器探头上容易沾染上汗液、血迹等各种污垢,为了避免腐蚀探头和影响测量,要定期维护保养。
2、系统的维护保养:监护仪系统的设置不当,甚至错误,也常常会给医护工作者带来麻烦。
比如:有心电波形,而没有心率;对高血压患者测不出血压;各参数显示正常,却报警不断;“病人类型”选择不正确,一般分为成人、儿童、新生儿,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案,如果选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甚至无法测量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系统设置不对造成的。
因此要经常检查、维护系统,确保监护的可靠性、最优性,即最佳配置。
3、功能设置的维护保养:通过调整各参数的功能设置达到最佳的效果。
比如调整波幅、波速使显示的各波形容易观察;通过使用各种频宽的滤波功能来消除工频、肌电等不同频率的干扰;以及设定显示通道、系统时钟、报警音量、屏幕亮度等等。
报警配置正确设定各参数的上、下限报警值。
随着监护仪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其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联系工作,做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完善和发展监护仪的维护和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