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过零丁洋》《狱中题壁》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过零丁洋》《狱中题壁》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过零丁洋》《狱中题壁》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初一语文《过零丁洋》《狱中题壁》测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测试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之意。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10分)2.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10分)3.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分)4.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分)5.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分)6.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10分)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这两句在造句上有什么特点?(10分)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0分)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①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不得已逃亡,看到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②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1.前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10分)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抒情方式跟《过零丁洋》哪两句诗相同?(10分)3.有人将文天祥、谭嗣同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经典之死,称文天祥之死为“浩然之死”,称谭嗣同之死为“慷慨之死”。
借鉴下面一段为文天祥写的赞语,写一段讴歌谭嗣同的文字。
《过零丁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与伦比。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不需要删除。
但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如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包括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是___在送别好友的时候所作。
诗中以雪为喻,表达了对别离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雪花纷飞,如同思念之情不断涌上心头,令人难以自持。
作者以此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判官前程的祝福。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是___在登北固亭时所作。
诗中以北固亭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沦陷的悲愤和对家国未来的期望。
作者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坚守正义的决心。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振国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四、《过零丁洋》这首诗是___在流亡途中所作。
诗中以“零丁洋”为喻,表达了对流亡生活的苦闷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作者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家国的眷恋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是___在潼关怀古时所作。
诗中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作者用“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话,表达了对长征途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答:文章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改写。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___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怀古诗。
诗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过零丁洋》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过零丁洋》含答案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2.(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
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1)C(2)示例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示例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赏析有误。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此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以对两件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境的感慨,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叙写,流露出诗人的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而非“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故选C。
(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思想情感。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此句直抒胸臆,悲壮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过零丁洋》练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练习题及答案1.文天祥(公元1236—1283),字,又字,时期爱国诗人。
2.《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惶恐”“零丁”用于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二指和诗句的意是:,。
3.《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采用的方式,表明诗人的决心,崇高的和的爱国情怀。
4.《过零丁洋》诗中借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
特点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写。
诗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这两句连用,暗示。
5.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有关的哪两件大事?答(1)(2)6.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二例说明。
答:(1)人物事迹(2)人物事迹7.“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汗青:指。
(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 。
干戈:泛指。
【答案】1. 履善宋瑞南宋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以死明志民族气节为国献身 4.比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6,人物有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儒家经典史册赤诚的心兵器。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一二句写诗人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
B.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起兵勤王。
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结合在一起。
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所以A项中的“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的理解是错误的。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中吕·普天乐·别怀[元]张可久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答案】1.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感到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解析】1.这首曲,借写景抒写羁旅忧怨,暗含抑郁不得志之恨。
开篇直抒作者的伤怀心境。
首一句是化用孟浩然的“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 (《岁暮归南山》)之句,活画出作者凄凉身世,为下文留下伏笔。
接着连用“愁云”、“远水”、“白雁”、“青山”四样景物,淡淡绘景,点染乡愁。
【初中诗歌阅读】诗词赏析《过零丁洋》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诗词赏析《过零丁洋》阅读答案诗词赏析(4分,每题2分)
横渡大洋
文天祥
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经历后,周围只有四颗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恐惧,海滩说恐惧,在海洋中叹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以下对这首诗的错误评价是()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整首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将悲伤、愤怒和危险的气氛夸张到了极致,而后四
句则改变了他们的写作风格,他们的情绪从悲伤、愤怒到兴奋,从抑郁到多动。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
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恐慌滩头说恐慌和叹息在海洋中”是一对“自然奇妙”的语义双关语。
通过这
场邂逅中的典型事件,再次展现了诗人因国家的崩溃和自身的危机而痛苦的心悸。
7.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6.b(应为“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
7.作者用荒芜的自然场景描述了国家的衰败,深切表达了自己的悲痛,总结了作者的
艰苦奋斗和坎坷生活。
这副对联工整、贴切、生动。
诗词赏析《过零丁洋》
阅读答案。
2020年初中《过零丁洋》参考答案

《过零丁洋》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文天祥南宋
2. ①gē②xù③huáng
3.(1)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2)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3)代指国家。
(4)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灭。
(5)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6)孤苦无依的样子。
(7)这里指史册。
【实战过关】
记忆型默写
1、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解型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问题探究
1、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
2、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的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形象地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4、以激励人心的议论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言和千古传诵的名句。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6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6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
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___(朝代)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逢:______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______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______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大臣、文学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与司马迁说过的“______,______, ______”道出了同样的的生死观。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填空。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测试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之意。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10分)
2.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10分)
3.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分)
4.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分)
5.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分)
6.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10分)
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这两句在造句上有什么特点?(10分)
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0分)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①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不得已逃亡,看到人家就进去
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②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
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1.前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10分)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抒情方式跟《过零丁洋》哪两句诗相同?(10
分)
3.有人将文天祥、谭嗣同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经典之死,称文天祥之死为“浩然之死”,称
谭嗣同之死为“慷慨之死”。
借鉴下面一段为文天祥写的赞语,写一段讴歌谭嗣同的文字。
《过零丁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与伦比。
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
丁融入了草木山川。
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
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无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
一个忠臣孤子
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20分)
1.经书(或“儒家经典”)风飘絮(或“被风吹散的柳絮”)雨打萍(或
“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2.一是寒窗苦读,进入仕途;二是烽烟四起,艰苦
抗元。
3.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示例一:运用比
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
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示例二:运用对
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
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5.不同意。
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
境的真实写照,但他并未因此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6.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
中被雨打的浮萍。
7.这两句写诗人两次兵败时的心情。
这两句造句十分巧妙,上句两个“惶恐”,下句两个“零丁”,前一个“惶恐”和“零丁”是地名,
后一个“惶恐”和“零丁”则描写诗人的心理。
诗人通过这两个“惶恐”与“零丁”的对仗,把个人身世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满腔悲愤。
8.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拓展:1.一些人“望门投止”,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自愿留下,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如杜根那样有高风亮节的人,坚贞不屈地效命于国家的兴亡大业。
2.这两句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属于以诗明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3.示例:谭嗣同要以死来警醒人们:在中国,改革与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人们看到他的死,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赋予自己的死如此深重的意义,他才能如此慷慨激昂,横刀笑对苍天。
历史没有辜负他,菜市口滚落的头颅最终埋葬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谭嗣同真正赋予了死亡最伟大的意义,和他那位楚地先人屈原声气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