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简介

合集下载

胡宗南自述占领延安始末

胡宗南自述占领延安始末

胡宗南自述占领延安始末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38期胡宗南闪击延安后,国民党大吹特吹“国军收复延安,生俘共军一万余人”。

随即,中外记者跃跃欲试要来参观。

胡宗南怕露馅,遂在延安周围设了10座战俘营,仓促中抓来500多个村民,又从自己部队中挑出1500多人用来充数。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的事件,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惊鸿一瞥”。

近来《胡宗南先生日记》(台湾“国史馆”2015年版)的引入,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增加我们对这一戏剧性历史变化的认识。

胡宗南攻占延安立“头功”解放战争进入1947年,表面上形势对国民党有利。

国民党军在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气势汹汹。

这年3月1日,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制订出了一个“攻击延安方案”。

然而就在3月3日晚,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已将方案通知了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指挥15个旅(14万人)进犯延安。

次日,国民党空军调集上海、徐州、西安等地的飞机开始轮流分批轰炸延安。

3月14日,胡宗南在日记中写道:“本日开始攻略延安。

”3月18日傍晚,毛泽东等人悄然离开延安。

3月19日,胡宗南在日记中写道:“午后5时,攻克延安。

”占领延安,首功归于谁呢?3月18日晚,陈武的第90军历经鏖战才率先抵近延安,但胡宗南命令他让开大路,转攻宝塔山,而由整编第1军去摘取“光复延安”的殊荣。

同时,胡宗南又要整编第1军中吴俊的第1师率先开入延安,这全是因为胡宗南是第1师师长、第1军军长出身之故。

他终于得偿所愿。

占领延安的翌日,蒋介石发来专电——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之积愤,殊甚嘉赏,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

随即,胡宗南被授予“二等大绶云麾勋章”,其部下也全部官升一级。

蒋介石的嘉奖电报,除向胡宗南祝贺外,还交代了若干任务,如恢复秩序、接待记者和所谓“改良”地方等。

实际上胡宗南只能就接待记者采访胡乱做些文章而已。

一个真实的胡宗南

一个真实的胡宗南

作者: 刘志青
作者机构: 中国军事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同舟共进
页码: 54-6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胡宗南 当代中国出版社 历史人物 中国现代史 2009年 海峡两岸 蒋介石 国民党
摘要:胡宗南,黄埔骄子、蒋介石心腹、“西北王”、国民党上将。

然而,对这样一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海峡两岸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大陆方面传统评价,他是一个顽固的政客、愚蠢的国民党军人,“志大才疏”。

(王焰《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台湾方面却始终认为,“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

(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随着大量史料解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有关胡宗南的真实历史,甚至可以看到周恩来对胡宗南颇高的评价:“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如同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处在动荡岁月的胡宗南,也不能简单化、脸谱化。

胡宗南的部队

胡宗南的部队

胡宗南,红军长期后期方由原第一师这个特大师改编扩充后担任第一军军长,辖1师和78师.为胡的老底.此阶段虽临时管辖过49师,165师等,但都属于临时配属,非胡派系内.抗战初期,胡率第1军(后有军团名义)鏖战淞沪,武汉等役,然此时胡还是只有第一军这两师部队可称胡军.胡系真正发展是胡到达陕西之后,蒋调拨大批残破部队交由胡整理开始的.至抗战末期.胡系部队已经发展到1,16,36,42,57,76,80,90,新2,新7,骑3军这样庞大的规模.并辖3,15,17,27,38,暂4军等附属于胡的半嫡系部队.但这些部队,尤其是前者.大部分都未参与中后期乃至全部抗战.系毫无战斗经验的部队. 然经历45-46年的整军缩编和调动之后.上述部队中的3军(缺12师)和16军被调至华北,虽还属胡系中央军,但已不属于胡宗南指挥.27军因河南战败被撤消,暂4军顶替27军番号并整编成整27师.42军和新2军开赴新疆承担国防任务并整编成整42,78师.36,80,新7军合并整编成整36师,一部分编入其余胡军.57军被拆散编入其余中央军(54军和5军).不再属于胡系.骑3军缩编成骑兵旅.所以,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第一战区(后改西安绥靖公署)只辖整1,15,17,27,36,38,76,90师及青年军一部.46年夏至47年初由于陕北还未爆发大规模内战,胡部整1,27,38,90师等皆在山西作战,整15师和整206师留守河南.整17师留守甘肃.整76,205师留守汉中.看守陕南的胡军只有整36师主力.47年春重点进攻爆发,胡部以整1,17,27,36,76,90师及整15,38师1个旅先后投入战斗.48年得到整57,65师增援.此为作战于陕北之全部中央军及粤军. 而此外西北还有原驻各部.包括驻甘肃之整23师等部,驻宁夏之整11,81师,驻青海之整82师.驻新疆之整42,78,骑1师,驻榆林之22军.上述部队中1军167师师部及1个团为一野消灭,其余为二野消灭3军被晋察冀消灭.15军主力被二野消灭,135师被一野消灭16军被晋察冀和四野消灭17军部分为一野消灭,部分为二野消灭.27军31师大部和49师被二野消灭,重建后和其余部队被一野消灭,再重建后被二野消灭. 36军大部为一野消灭,一部被二野消灭.76军大部为一野消灭,一部被二野消灭.90军为一野消灭.加上战争末期进军西北消灭的91军(整23师)及马家各军,还有新疆起义,此为一野消灭之国军骨干.所以言在47年春天进攻延安时胡只有整1,27(缺被刘消灭的49旅),36,76,90师及15,38师各1个旅,总共15个旅兵力,加上直属部队,后勤部队和部分游杂武装,总共约14万人.实际有战斗力的老部队(含未打过鬼子的老部队)只有整1师的78,167旅.27师的47旅.36师的36,123,165旅.90师的53,61旅而已.实在微不足道.质量远不如46年夏季进攻苏中之15个全部经历过抗战打过鬼子的旅.。

黄埔军校中的人物介绍

黄埔军校中的人物介绍

林彪------英雄变狗熊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作战战术非常厉害,他作战时长时间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和思考。

林彪布置战役计算十分精确,可以说他精干运筹。

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

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

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

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出退路。

凭借着卓越的准时才能,林彪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

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最后却沦落为万人所指的罪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相勾结,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又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互相争斗。

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企图谋害毛泽东,另立中央。

在其妄图策划反革命政变、谋害毛泽东的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0时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飞机外逃,凌晨3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机毁人亡。

一代英雄变狗熊,何不令人惋惜,何其凄凉周恩來-------专一伟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1919年的盛夏,原本相隔数千里、年龄相差6岁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天津的一次学生集会中不期而遇。

邓颖超精彩的讲演打动了周恩来,这一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开始相识。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因为事业需要总是聚少离多。

聚时,他们恩爱有加,离时更是互相惦念,互相关怀。

同年10月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

丈夫不在,母亲不在。

左思右想,她决定将孩子打掉。

她第一次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

本以为做母亲的机会以后是很多的,没想到,第二次怀孕,她竟因难产而死里逃生,而且从此失掉了做母亲的机会。

扶眉战役 从此西北不在是胡宗南的天下

扶眉战役 从此西北不在是胡宗南的天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扶眉战役从此西北不在是胡宗南的天下
导语:1949年6月,整个关中、陇东地区热如蒸笼,敌我双方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箭在弦上。

胡宗南从西安撤退的兵力达 17万之多,以65军、 38军
1949年6月,整个关中、陇东地区热如蒸笼,敌我双方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箭在弦上。

胡宗南从西安撤退的兵力达17万之多,以65军、38军位于扶风以南、渭河以北陇海铁路两侧,以 36军(欠 1个师)、 90军位于渭河以南眉县金渠镇、槐芽、哑柏镇地区,以57军一部守备宝鸡,以17军、36军、 69军各一部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秦岭北麓诸要隘。

马步芳部119军位于武功至扶风一线,82军、129军位于长武、彬县、永寿地区。

马鸿逵部11军、128军位于崔木镇、麟游地区。

胡马两集团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联合作战,阻止我军西进和南下。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胡宗南军而言,我军已经与之屡屡交手,深知底细,虽困兽犹斗,但其军心动摇,增援无望,无异于坐以待毙。

但是,我军面临最大的强敌不是胡宗南军而是马家军,如何引诱马家军南下,进入我军的包围圈,又要防备马家军中间突破甚至背后一刀,便成了整个战事的重中之重。

耐心待机——6月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诱敌深入俟兵力集中再打》,仍然强调:“就现有兵力与胡马全力作战,似觉无全胜把握,不如诱敌深入,俟兵力集中再打较为适宜。


兵不厌诈—— 6月 15日,毛泽东又电告彭德怀《充分注意敌人中间突破的战法》,要求注意马匪利用我军分置泾渭两路,中间薄弱,采取中间突破进取西安,使我两路不能联系之可能,甚至要考虑放弃西安或引敌进入西安然后歼击。

生活常识分享。

嬗变者——记曾经的共产党员

嬗变者——记曾经的共产党员

嬗变者——记曾经的共产党员作者:金一南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5期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国特色的这一笔: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

第十师师长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

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入党时间都在1925年,都与黄埔一期中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陈赓关系极深。

李默庵19岁被陈赓带到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后来陈赓从该校转入了黄埔,李默庵也跟着转入黄埔。

宋希濂与陈赓是湖南湘乡同乡,17岁入黄埔军校,18岁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穷苦,从小帮助父母卖柴、养猪,青年时就深受共产党理论的吸引。

进入黄埔军校后,便与很多共产党人发生密切联系,很快成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分子。

军校毕业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与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也相当熟。

留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几乎每天晚10点都要到包惠僧宿舍参加碰头会。

第二次东征时,作为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他又与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

宋希濂与李默庵比较起来,家境就较为宽裕。

宋希濂中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他与同学曾三合作创办《雷声》墙报,撰写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文章。

李宋二人又都在“三二○”中山舰事件后,退出了共产党。

李默庵退党最初起因于谈恋爱。

他与女生队一学生相好,经常借故不参加党组织的会议,支部书记、黄埔一期生许继慎狠批了他一顿,从此不通知他开会。

李默庵也心存芥蒂,你不通知,我就不来,无形中脱离了组织。

其实这是李默庵找的借口。

即使许继慎通知他参加,他对共产党组织的活动也兴趣不大了。

共产党动辄强调流血牺牲,李默庵更感兴趣的还是光宗耀祖。

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他自己则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

作为第一期的高材生,他对在校长蒋中正麾下干一番事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1926年爆发“三二○”中山舰事件。

1949年后留在大陆及回归大陆的人物 国民党政要人 高管 军政要员 台湾人才(1974-1984逝世名单)

1949年后留在大陆及回归大陆的人物 国民党政要人 高管 军政要员 台湾人才(1974-1984逝世名单)

正文二:1949年后留在大陆及回归大陆的人物(1974-1984逝世名单)1974年王泽浚(1902-1974)原国民党陆军中将。

四川西充人。

早年入川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

抗战时期,历任陆军第四十四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七旅旅长、第四十四军副军长兼第一四九师师长、第四十四军军长。

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四十四师师长、整编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兼整编第四十四师师长、第九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四十四师师长、兼第四十四军军长等。

1948年11月战败被俘。

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1974年1月19日病逝。

谢珂(1891-1974)原国民党陆军中将。

河北徐水人。

早年先后入保定军校和北京陆军大学学习。

后历任奉军第八军代参谋长、黑龙江省国防处参谋长、督军署参谋长、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参谋长等。

西安事变爆发后,以东北军、西北军代表身份参加同蒋介石的谈判。

后随军在山东等地参加抗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2月16日在沈阳病逝。

傅作义(1895-1974)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山西临猗人。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后入阎锡山部,历任师长、军长、第五集团军总指挥、天津警备司令等职。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

1931年后,历任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主席,参加了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政府主席。

抗战胜利时,奉命主持热察绥三省受降事宜。

抗战胜利后,任察哈尔省主席、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华北“剿匪”总部总司令。

1949年1月底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

同年9月,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及水利电力部部长等。

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

卢汉(1985-1974)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云南昭通人,彝族。

胡宗南的最后人生

胡宗南的最后人生

胡宗南的最后人生作者:化夷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03期(一)胡宗南回台湾的第二个月,即1953年的8月,奉命进入台湾“国防大学”学习。

这时,胡宗南已58岁。

胡自上世纪20年代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带兵打仗,戎马多年没有机会读书学习,这次解甲入学,胡宗南认为机会难得。

他戴着老花镜,捧着书本,学习十分认真。

这年,妻子叶霞翟又身怀六甲。

胡宗南已有二子一女,虽然仕途不尽如人意,但家庭生活十分幸福。

1955年8月,蒋介石忽然要召见胡宗南。

胡颇感意外。

到了“总统府”后,蒋询问了他近来读书的情况,然后问他:“澎湖防守一直薄弱,派你到澎湖去任防守司令,你有没有意见?”胡宗南在大陆时就是上将衔,来台好几年,没有给他一官半职,而在60高龄,以上将军衔远赴澎湖任一个小小“防守司令官”,老蒋确实有些顾虑。

如果胡宗南实在不愿意,蒋也打算另派他人。

谁知胡宗南听完老蒋的问话,起立答道:“报告总统,我马上到任,请总统放心。

”蒋介石手下的几个大将里,胡宗南是最忠于蒋的,蒋指向哪,他就打到哪,从不讨价还价。

蒋十分欣赏胡的这一点。

所以,来台前尽管胡宗南丢了西北和西南,蒋并没有太多地责备他,也正因为此。

胡宗南接到任命后,便开始作准备。

10天后,他告别妻子,登上开往澎湖的军舰,上任去了。

胡宗南去澎湖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在台湾军界传为笑谈的事情。

有一次,“国防部参谋总长”彭孟缉坐飞机到澎湖巡视。

飞机停稳后,彭正要下机,随行人员报告说:“澎湖防守司令官胡宗南,亲临机场,正在下面迎候。

”彭孟缉虽然官至“参谋总长”,但在胡宗南面前,他还是个后辈学生。

彭的脚已经跨出机舱门,听了报告,忙缩了回去,叫随从人员劝胡宗南回去。

说是胡上将回去了,他才敢下飞机。

但胡宗南对随从说:“我是以澎湖防守司令长官的身份,来迎接国防部参谋总长的,不必客气和谦让。

”彭孟缉不答应,说什么也不肯下飞机。

两人僵持了很久。

胡宗南一直等在飞机下,不愿离开。

彭没有办法,只得下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寿山,原名胡琴斋,汉族,浙江镇海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1950年兵败后去台湾,曾在大陈岛指挥沿海游击部队。

历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等。

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病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