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克服百年难遇的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2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80.95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382.89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5.8:47.0:47.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0638元,比上年增长12.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6%。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7.0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7%;烤烟播种面积1.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1%。

全年粮食产量63.16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产量10.51万吨,比上年增长1.7%;秋粮产量52.65万吨,比上年增长2.9%。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83公顷,退耕造林面积22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843公顷。

表3:2008年主要林产品产量

单位: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2.21万吨,比上年增长8.9%;牛奶产量2.86万吨,比上年增长13.1%;水产品产量0.78万吨,比上年增长6.7%。

表4:200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0.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2%;全年实现机耕面积5.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87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45万吨,比上年下降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8.6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十大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8%。

表5: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6: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税总额1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0.3%。工业产销率达94.78%,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96.53。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14.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0.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表7: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96.72亿元,增长22.9%,其中经济适用房19.92亿元,增长2.0%;办公楼投资2.95亿元,下降33.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27亿元,增长10.1%;其他投资60.16亿元,增长41.0%。

表8:200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4.67亿元,增长23.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86亿元,增长22.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1.73亿元,增长30.4%;零售业零售额233.08亿元,增长2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2.62亿元,增长18.8%;其他行业零售额6.11亿元,增长9.9%。

六、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达2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出口1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进口8.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9%。出口产品主要有化学工业及相关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零件、录音机及其相关附件,矿产品等,占出口总额的82.5%;进口产品主要有矿产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零件、录音机及其相关附件等,占进口总额的91.5%。

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7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3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

表9:2008年海关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10:2008年分国别(地区)海关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7276万吨,比上年增长5.8%。完成旅客发送量25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

表11:2008年交通运输完成情况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39.4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汽车拥有量27.3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0.3%。私人汽车拥有量20.75万辆,增长24.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03.69万户,比上年下降8.0%;移动电话用户309.79万户,比上年增长47.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27万户,比上年增长15.9%。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外国人旅游人数4.83万人,占35.6%;港澳同胞旅游人数4.26万人,占31.4%;台湾同胞旅游人数4.49万人,占33.0%。旅游外汇收入达6268.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12.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2.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50.9%,旅游总收

入达1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5%。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2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一般预算支出1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0%。

表12:2008年财政收支

单位: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94.78亿元,比年初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3.77亿元,比年初增长18.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81亿元,现金支出3322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59亿元,比上年增长7.7%。

表13:200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

单位: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原保险赔付支出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6%。

表14:2008年保险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2家,证券公司1家,资金帐户数34.69万户,比上年增长14.4%;证券营业部成交总额达到1755.97亿元,比上年下降29.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安排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970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62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1%;投入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80万元,启动了《“两湖一库”底质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等3个科技攻关示范工程;组织下达农业科技项目22项,投入项目资金398万元;组织实施4个新农村科技示范项目,投入资金101万元;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建成20余个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90余个,推广实用新技术20余项。

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912件,占全省申请量的65.0%,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1052件,占全省授权量的60.9%,其中:发明专利196件、实用新型专利706件,外观设计专利150件。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015人,在校研究生8228人,毕业生220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万人,在校生16.66万人,毕业生4.3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6万人,在校

生13.59万人,毕业生3.2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2万人,在校生6.27万人,毕业生1.88万人。普通初中招生6.22万人,在校生17.06万人,毕业生4.5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48万人,在校生36.84万人,毕业生6.3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20人,在校生1716人,毕业生15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2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214.85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14%。全年出版图书838种,其中:新出版442种;印刷出版杂志87种,总印数达到1099万册;印刷出版报纸44种,总印数达到34510万份。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数(含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145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2174人,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768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5.63人和 4.49张。

表15:2008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全年市级运动员在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339枚,其中金牌143枚、银牌92枚、铜牌104枚。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818公里,道路面积1141万平方米,桥梁149座,其中:立交桥17座。公交运营车辆2429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387标台,运营线路总长度1654公里,公交客运总量57559万人次,城市出租汽车3069辆。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27.3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达到2561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4427.2万立方米,其中:公共服务用水2287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9760万立方米。

年末有煤气用户37.33万户,其中家庭用户37.14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22685万立方米,家庭消费量8905万立方米;液化气用户20万户,液化气供气量3.2万吨;天然气供气量12万立方米。

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为69,年降水PH值为6.34,空气质量为优或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5.07%,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82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6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内;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况,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4.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14%。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72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894公顷,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210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5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为393.86万人,比上年增加1.74万人,增长0.44%。全年人口出生率10.75‰,人口死亡率6.31‰,人口自然增长率4.44‰。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818元,实际增长8.9%。

全年新开工住宅面积63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4%。其中,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84.01万平方米。全年竣工住宅面积2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49.5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10万平方米,竣工5.3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937户;改造农村危房10670户。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4.52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88元,比上年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年城乡统筹就业人数达78310人,比上年增长4.6%,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86人,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7942人,比上年增长47.2%。新增就业岗位52774人,比上年增长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

十三、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46万人,比上年增长16.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23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8.84万人,比上年增长43.3%;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61.12万人,参合率达到94.5%。

全市城乡各级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85个,有床位2725张,年末收养人员1623人;城镇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4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90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5.39万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3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05万人;国家扶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达到13617人;全年民政部门接受社会捐赠款12556万元,接受捐赠衣被2.7万件,受益人数达26.30万人次。

注释:

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贵阳统计年鉴—2009》为准。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由2007年的常住一年以上口径变更为常住半年及以上口径,人均指标均按常住半年人口计算。

4.城市建设方面数据为城管局系统口径。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贵阳话集锦

贵阳话集锦: 玩:除了有普通话的意思也有“再一起谈恋爱的意思”(我喜欢你,和我玩咯嘛) 勒:语气助词,"的"的意思(好勒-好的,可以勒-可以的) 药、笼、烫:一般指"骗"的意思(今天我被他笼哦-今天我被他骗了) 拉:拉们:他,他们 之,之个:这,这个 阿,阿个:那,那个 克:去。。。(你克哪点?) 骚:除了有普通话的意思,还有很厉害的含义。(阿个丝儿打球太骚哦,还会扣蓝!)弹:形容很风光。 盯:形容女性长的漂亮,贵阳话有曰:“盯不盯看眼睛,美不美看把腿”。 KO(发一声):放。(请你把老子勒东西KO 起呵) 卵:否定用词。(你动我试哈,老子卵勒不打死你。) 达:摔。(拉从上铺达下来,有点老火)张:“理”的意思。(不要张拉,拉是憨勒)

兔、财、抠:吝啬。(你好兔(财、抠)哦,请我吃个麻辣烫都不行是不是勒嘛) 挝(ZHUA):踢。(拉喝哦酒就喜欢乱挝电话亭,拉都拉不到!) 黑:“吓”。(你不要黑我勒,我家婆娘咋个会和其他男勒在一起?) 着:“被”。(着骂哦) 板:就是“挣扎”、“乱动”的意思(照相勒时候不要紧到板。) 落:丢。(我的手机搞落哦,找不到你勒电话) 二字部 婆娘:爱人,老婆的意思现在年轻人也用做"女朋友"的意思 另外在骂人的时候也有辱骂妇女的意思 严须:香菜 洋芋:土豆、马铃薯 拖孩:拖鞋 包谷:玉米 孩子:鞋子 丝儿:杂碎的意思,主要用来骂人。

掉歪:较劲,认真(和老子掉歪,要你走背该(街)。) 拿抓:乞丐,也有骂人的意思(你看滋个样子,象个拿抓样勒) 古倒:非要不可,有强迫的意思(其实我也不想勒,是拉古倒我去勒) 姑倒:蹲下。(我们就姑到之点踩他单线)拐哦:完了。(拐哦!我卷子上没得写名字)茶叶:假的,假货(拉买到个茶叶手机) 上该:上街 鸦雀:悄悄的,不说话了。(给老子鸦雀,之点还轮不到你说话) 黑实、黑奇:使劲的,尽全力的(你黑实嘛,不要拔出来……篮球气马上就打足哦) 瞥托:简单,干脆(你说得倒是瞥托?你自家试哈嘛) 阿儿:他 老火:形容严重(阿儿一扑爬达得有点老火) 窟子:police(窟子来哦,快跑!) 媒倒:以为,认为(你媒倒老子黑你勒) 背篼:指民工在贵阳名工的主要特征就是在背后背了一个背篓,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doc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黔人社厅通〔2009〕98号—————————————————————————— 关于组织实施 2009年高校毕业生 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地)人事局、省直有关部门人事(干部)处、省国资委各监管企业、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根据《关于转发<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的通知》(黔人通〔2006〕95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意见>的通知》(黔党发〔2009〕6号)、《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的通知》(黔人通〔2009〕204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实施2009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通知如下: 一、见习对象及计划安排 (一)就业见习对象。参加就业见习的主要对象为贵州籍、尚未就业的省内外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部分特殊专业,目前仍未就业的2008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

毕业生也可参加就业见习。 (二)计划安排。2009年,省直统筹保障实施1500名,各市(州、地)计划任务数如下:贵阳市200名遵义市150名安顺市80名六盘水市400名黔西南州130名黔南州150名黔东南州500名毕节地区80名铜仁地区150名。各市(州、地)可根据今年工作实际,按照全省统筹见习岗位、属地保障原则适量增加见习计划数。 二、保障政策 见习期为六个月至一年,见习期间学生生活补助为每月700元以上,其中同级财政补助300元,见习单位补助部分列入该单位财政经费开支范围。财政补助部分,由见习单位先行垫付,“引导办”按到该单位见习的人数和见习时间,于见习期结束后向见习单位一次性划拔。见习期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与住院医疗商业保险。 三、派遣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发布见习公告。9月上旬通过贵州日报和贵州人事人才网,向社会公开发布贵州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工作公告。 (二)报名。9月15 日至19日,省“引导办”采取现场方式组织高校毕业生报名,省级报名点设在中国贵州人才市场(贵阳市毓秀路18号)。 各市(州、地)自行确定报名时间和报名地点,并提前3天向社会公布。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申领暂行办法(2020)

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申领暂行办法(2020) 各区(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好《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黔财社〔2019〕119号)精神,我们对原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申领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将修改后的《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申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阳市财政局 2020年2月19日 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申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好创业补贴,规范自主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以下简称“两项补贴”)申领,提高补贴发放效益,根据《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黔财社〔2019〕11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两项补贴”申领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自主创业补贴的申请 第三条自主创业补贴的申领对象:在本市创业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无户籍地限制。 第四条自主创业补贴的申领条件: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已成功申领过“自主创业补贴”的不能重复享受,同一创业者或同一创业项目只能申领一次自主创业补贴。已申领过其他创业补助的人员,符合“自主创业补贴”申领条件的亦可申领“自主创业补贴”;申领“自主创业补贴”的人员,年龄须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提出申请的时间为准。同时,需缴纳社会保险(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第五条自主创业补贴的拨付标准:对符合申领条件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 第六条申领自主创业补贴的人员,可向工商注册地的街道(乡镇)受理机构提出申请,领取填写《贵阳市自主创业补贴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创业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同时,还需按照身份类别分别提供相关材料: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需提供毕业证复印件,验原件;农民工户口簿能体现是“农业”户的,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劳动合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并承诺共同遵守。 一、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第一条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 单位类型(企业、其他)经济类型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注册登记地 实际经营地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二条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户籍所在地 实际居住地 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及联系电话 第三条乙方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甲方。 二、劳动合同期限 第四条本合同期限经双方协商一致,采取下列第种形式: (一)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无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其中,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起完成时止。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五条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在岗位,从事工作,工作地点为。 甲乙双方可以签订岗位协议书,约定岗位具体职责和要求。 第六条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四、工作时间和休假时间 第七条甲方安排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下列第种工作时间制度: (一)标准工作时间制度:乙方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 40小时,每周休息日。 (二)不定时工作制。甲方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乙方意见的基础上,应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等适当方式,确保乙方的休 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平均日和平 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甲方应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批准后实行。 第八条甲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乙方工作时间,依法保证乙方的休息权利,保证乙方依法享有法定节假日以及探亲、婚 丧、计划生育、带薪年休等休假权利。 第九条甲方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逼迫乙方加班。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 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 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 五、劳动报酬 第十条甲乙双方按照依法确定的工资分配制度,协商约定乙方的工资水平,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一条甲方按下列第种形式支付乙方工资。 (一)计时工资。乙方的工资标准为元/月(周)。 (二)计件工资。乙方的劳动定额标准为。计件单价为。

关于调整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关于调整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1年调整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1]31号)精神,现将调整后的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公布如下。 一、最低工资标准: (一)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资标准 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和清镇市由原830元调整为930元,开阳县由原730元调整为830元,息烽县和修文县由原650元调整为740元。 (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和清镇市由原8元调整为10元,开阳县由原7元调整为9元,息烽县和修文县由原6元调整为8元。 二、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我市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三、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含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含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并含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四、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请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五、各区(市、县)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六、各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并认真贯彻执行。 七、本次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11年9月1日起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 就是人社局的具体工作了 1.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负责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就业平台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指导协调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组织开展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开展小额贷款担保服务和创业指导工作;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负责全市城镇失业登记及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发放工作;负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及规范指导劳务派遣工作。 2.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审核、发放死亡离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负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承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承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 3.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

险待遇审核及支付;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费用结算;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4.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工作;负责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的申报、审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清欠工作;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个人帐户的建帐、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工作。 5.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案件,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负责对区、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6.市劳动保障局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负责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工作。 7.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负责全市因工及因病、非因工负伤职工的伤残鉴定工作。 8.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贵阳市12个工种人员可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贵阳市12个工种人员可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从2015年1月1日起,贵阳市经培训后取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电工等12个工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可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审核通过后可获得456元—2880元不等的补贴。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贵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贵阳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贵阳市个人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通知》明确,》(筑人社通〔2014〕282号),从2015年1月1日起,贵阳市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经费从补贴给培训机构扩展为直接补贴给培训学员。补贴对象为符合贵阳市规定的享受职业技能补贴培训的各类人群,经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目前,贵阳试点工种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会展策划师、物流师、动画绘制员、计算机操作员、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中式烹调师、挖掘机操作员、焊工、维修电工、电工、车工,共12个。 合格人员可到户籍(居住)所在地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在试点定点培训机构和工种范围内,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先自费培训,考核合格后,经相关部门审核,将培训补贴直接拨付给培训人员。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到五级的职业标准,这12个工种可申报456元—2880元不等的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同一工种同一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终身只能享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贵阳市职业技能培训个人补贴试点工种和补贴标准 单位:元 专业: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标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808.00 600.00 580.00 456.00 2.会展策划师1036.00 912.00 808.00 684.00 3.物流师456.00 580.00 68 4.00 912.00 4.动画绘制员2600.00 1960.00 1640.00 1300.00 5.计算机操作员1140.00 1440.00 1720.00 6.服装设计与制作工1720.00 1720.00 1720.00 7.中式烹调师2600.00 2280.00 1640.00 980.00 660.00 8.挖掘机操作员1180.00 980.00 660.00 9.焊工1820.00 2080.00 1560.00 1180.00 1300.00 10.维修电工2600.00 2600.00 2600.00 1960.00 1960.00 11.电工2600.00 2600.00 1960.00 1960.00 1300.00 12.车工2880.00 2280.00 1820.00 1600.00 1140.00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5.3%,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增长3.4%,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上涨6.3%,饮料、烟酒上涨0.2%,服装、鞋帽下降0.9%,纺织品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2%,日用品下降0.4%,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7%,交通、通信用品下降4.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教育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蚌教人[2010]44号 关于做好2010年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人社局,局属各学校(幼儿园),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年度全省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0】276号)和市人社局《关于做好2010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蚌人社【2010】135号)精神,现就2010年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教师;教研员;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工读学校教师等。 二、事业单位实行按岗申报 各县(区)、学校要根据省人事厅、教育厅《转发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皖人发〔2009〕9号)精神,在《安徽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规定的结构比例限额内,结

合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科学设置岗位,加强岗位管理。为了与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衔接,今年仍然在核定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内申报评审,原则上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三、申报条件 今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评审条件要求仍按照原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教人[2005]6号)文件执行。 四、申报材料 1、表格和证书 (一)驻蚌单位所属学校,须出具市人社局开具的委托评审函一份。各县区所属学校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还须提交经市人社局审批的“评审计划审批表”(见附件) 县(区)教育局、局属单位报送《申报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单位汇总表),高、中、初级分别填写,各报一份,并将此表内容输入软盘(Excel电子表格)一并报送(见附件1),输入软盘的内容报送之前要认真校对。 (二)《中小学、中专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中学高级、中级须提交一式两份;初级一份。 (三)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须填写《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材料鉴定表》(一式两份);申报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填写《蚌埠市学级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资格简明登记表》,中级一式两份,初级一份(见附件2、附件3)。 (四)教师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学历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计算机模块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审批表、校长岗位培训和校长提高班有关证书、获奖证书等均提交原件。 (五)凡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者,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写专题报告,报市人社局批准并出具《破格评审通知书》后,方可将评审材料报送市教育局人事科办理典型课例教学和答辩有关手续,合格后报相应评委会评审。 2、教育教学方面材料 (一)申报中学高级须根据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行动研究报告、教育叙事一篇。 (二)申报中学一级、小学高级须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撰写一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三月

目录 序言 (1)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3) (一)总体要求 (3) (二)战略举措 (3) (三)发展目标 (5) 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8) (一)明确区域开发主体功能区划 (9) (二)“一副三组团”都市新区布局 (10) (三)“一区三走廊”产业发展布局 (12) (四)“一网三通道”交通网络布局 (14) 三、增强竞争能力,建设经济强区 (15)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5)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7) (三)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8) (四)创新产业提升发展路径 (21)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区 (23)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3) (二)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24)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6) (四)节约利用要素资源 (27) 五、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文化名区 (29)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9)

(二)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30) (三)建设科技强区 (32) (四)建设教育强区 (32) (五)建设人才强区 (33) (六)建设卫生强区 (33) (七)建设体育强区 (34) (八)强化老幼妇残事业 (34) 六、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余杭 (37)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37) (二)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39) (三)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39) (四)着力打造平安余杭 (40) 七、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新农村 (42)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 (二)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 (44)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5) 八、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新区功能 (46) (一)加强交通市政道路建设 (46) (二)加快给排水设施配套 (47) (三)加紧能源项目实施 (48) (四)加速信息网络构建 (49) (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50) 九、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 (5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 业单位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就是人社局的具体工作了 1.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负责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就业平台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指导协调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组织开展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开展小额贷款担保服务和创业指导工作;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负责全市城镇失业登记及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发放工作;负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及规范指导劳务派遣工作。 2.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审核、发放死亡离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负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承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承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 3.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审核及支付;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费用结算;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4.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工作;负责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的申报、审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清欠工作;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个人帐户的建帐、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工作。 5.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案件,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负责对区、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6.市劳动保障局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负责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工作。 7.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负责全市因工及因病、非因工负伤职工的伤残鉴定工作。 8.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负责管理全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实施各类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9.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负责全市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作;指导企业、基层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因劳动争议案件引起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10.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及其主要职能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分析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