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分析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3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3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3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第1篇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县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仅仅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增添措施,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经济运行情况1-6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120万元,同比增长6.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4%;完成工业增加值2163万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7.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093万元,同比增长62.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5.1万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4.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66万元,同比增长5.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3%;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8元,同比增长8.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元,同比增长9.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64%。

(一)农业生产总体看好。

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将其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县情制定了农牧民增收具体措施。

农业方面,全县各区乡(镇)、涉农部门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种植结构,结合维稳工作,各乡(镇)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及时搞好农用物资的采购、调运和储备。

牧业方面,强化抗灾保畜,安全越冬工作,牲畜死亡率低于往年。

据农业生产部门统计,今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9.79万亩,其中粮食播面积16.9万亩,计划完成粮食产量3.96万吨。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半年来,各类牲畜存栏达27.15万头,实现牲畜总增率18%、牲畜出栏率0.14%、商品率0.1%,预计完成肉类总产量558吨,奶产量558吨。

(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我县工业基础设施滞后,同时又存在工业企业量少,规模小的现状,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个。

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

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

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1.概述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是对未来一年国家经济发展的全面评估和展望。

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统计表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将会从宏观经济指标入手,对国家GDP、通货膨胀率、就业率等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

预计国家GDP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有所波动,就业率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些数据的变化将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3.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将重点关注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

还将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速度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引导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贸易和对外投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3年统计表将聚焦于国家对外贸易总值、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等数据。

这些数据的变化将反映出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力。

5.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本文的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创新,未来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我对国家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前景充满信心,相信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结通过对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的全面评价,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势和面临的挑战。

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贸易和对外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将为我们提供决策和发展的重要参考,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并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这篇文章是对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统计表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济数据分析报告

经济数据分析报告

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经济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报告主要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消费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宏观经济分析1.经济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万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万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5.8万亿元,增长6.9%。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通货膨胀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2%,非食品价格上涨2.3%。

通货膨胀总体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3.就业形势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20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4.国际收支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9796亿元,服务贸易逆差6096亿元,外汇储备余额为3.09万亿美元。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充足。

三、产业结构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2.产业政策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

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产业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8.4%,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不断提高。

四、区域经济分析1.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大,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小,发展水平较低。

社会经济数据报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社会指标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经济数据报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社会指标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经济数据报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社会指标的研究与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数据报告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状况、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依据。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了各种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社会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和指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详细论述。

一、 GDP与经济增长率分析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而经济增长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通过对GDP与经济增长率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强弱、发展方向的趋势和政策的成效。

二、劳动力就业率与失业率分析劳动力就业率与失业率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劳动力就业率与失业率的数据,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就业形势、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人口结构与老龄化问题分析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指示器,老龄化问题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养老制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人口结构与老龄化问题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特征、老龄化程度和应对老龄化所需的政策调整。

四、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分析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通过研究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的数据,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教育对人力资源培养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五、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分析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通过研究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城市化对人口、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六、社会福利与贫富差距分析社会福利和贫富差距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研究社会福利与贫富差距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情况,以及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数据报告是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社会指标研究与分析的重要成果,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数据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一、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的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在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中起到主导作用。

2.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它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基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农业是青海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总量有着较大的贡献。

3.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是青海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铋、铜、锑等,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

4.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等行业。

青海省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不断增加。

5.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能源等,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指标1.经济增速:经济增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在资源、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需求。

2.农业增速:农业增速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注重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并积极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使得农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

3.工业增速:工业增速是衡量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工业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4.服务业增速:服务业增速是衡量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健康等领域,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我司对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制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汇报如下:一、经济发展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8%,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工业生产增长3.9%,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

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稳中有进。

二、就业状况: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850万。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创造力度,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质量。

三、财政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8%,增速有所回落。

这主要是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四、社会民生保障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亿,符合年度目标。

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85%,基本实现普惠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保和民生问题依然是困扰人民群众的重要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社保和民生保障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环境保护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PM2.5浓度继续下降,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但是,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质量。

以上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领导对我司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的报告。

该报告通常由政府机构或相关部门编制,用于总结和分析
过去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增长:报告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的变化、投资和消费的情况等。

2. 就业和收入:报告会对就业和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力参
与率以及薪资水平等。

3. 社会发展指标:报告会对教育、卫生、住房、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分析,
评估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情况。

4. 财政状况:报告会对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财政赤字和债务的水平等。

5. 对外贸易:报告会对国际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进出口额、贸易结构、贸易顺
差或逆差等。

6. 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报告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产
业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7. 经济风险和挑战:报告会对国家或地区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挑战进行预测和分析,包
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等。

最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通常会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并引导下一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走向图表分析报告

经济走向图表分析报告

经济走向图表分析报告根据经济走向图表的分析结果可见,经济走势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我们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从GDP增长速度的角度来看,图表显示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增长-下降-增长的循环变化。

例如,在2016年,GDP增长率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然而在2017年下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在2018年又重新上升。

这种波动性可能与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政策调整有关。

其次,就就业率方面来看,图表显示就业率整体上保持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变化。

例如,在2017年前半年,就业率呈现出一个小幅上升的趋势。

然而,在后半年,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与季节性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总体来说,就业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可以看作是经济整体稳定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

第三,从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看,图表显示通货膨胀率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表明经济整体上对通货膨胀的抵抗力较强。

然而,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2018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小幅的上升。

这可能与供求关系的调整以及政策变化有关。

尽管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较小,但也需要密切关注,以避免引发不利的经济影响。

第四,从贸易顺差/逆差的角度来看,图表显示贸易顺差/逆差整体上保持稳定。

然而,在2018年,我们可以观察到贸易逆差有所增加。

这可能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外部需求的波动有关,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贸易逆差的增加。

最后,根据图表,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其他关键的经济指标的变化。

例如,图表显示投资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下降,这可能与企业信心的下降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有关。

此外,图表还显示居民消费增长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波动性。

总体而言,根据经济走向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贸易顺差/逆差以及其他经济指标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措施以及国内外需求的变化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就业人数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4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48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5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11万公顷,扩大9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97万公顷,扩大20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91万公顷,扩大56万公顷。

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减产;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

全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比上年减产2639万吨,下降5.8%(见表2)。

表2: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920万吨,比上年增长5.1%。

其中,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2.9%和10.8%。

牛奶产量增长迅速。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690万吨,增长2.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7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见表3)。

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表3: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元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

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见表4)。

能源生产增长加快。

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6.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0%。

全年发电量19107.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5%;原煤生产量16.67亿吨,增长15.0%;原油生产量1.70亿吨,增长1.8%。

主要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

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6%。

分产品看,钢产量2.22亿吨,增长21.9%;钢材产量2.41亿吨,增长25.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9.1%;氧化铝增长11.2%;烧碱增长7.7%;水泥增长18.9%。

汽车工业增势强劲。

全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0%。

汽车产量444.4万辆,增长36.7%,其中轿车产量202.0万辆,增长85.0%。

表4: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增长45.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480亿元,增长31.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764.6亿元,增长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680.5亿元,增长40.5%。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9%。

行业盈利面明显扩大。

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48.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国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59亿元,增长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见表5)。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24666亿元,增长33.6%;中部地区投资10092亿元,增长33.1%;西部地区投资7171亿元,增长26.4%。

表5: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56亿元,增长3.7%,增速比上年回落19.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15007亿元,增长39.1%,加快16.2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投资14460亿元,增长39.0%,加快16.8个百分点。

部分工业行业投资高速增长。

在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增长92.9%,水泥增长121.9%,汽车增长87.2%,纺织增长80.4%,煤炭增长52.3%。

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6480亿元,增长24.2%,加快9.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671亿元,增长34.1%,其中销售给个人增长35.8%,所占比重为92.5%。

表6:2003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长江三峡工程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青藏铁路建设累计完成新线铺轨317公里,占应铺轨里程的28.6%;西电东送工程向广东送电能力已突破500万千瓦;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48%,东段线路全面完工,实现向华东地区供气;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已开工4个单项工程;19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49%。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增长1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6.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9.2%;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1.6%;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2%。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

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见表7)。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增长较快(见表8)。

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幅度增加。

全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1.3%;成品油2824万吨,增长38.8%;钢材3717万吨,增长51.8%;氧化铝561万吨,增长22.6%;铁矿砂及其精矿14813万吨,增长32.9%。

表7:2003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美元)表8:2003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081个,比上年增长20.2%;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实际使用金额535亿美元,增长1.4%(见表9)。

表9: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分主要行业情况(单位: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额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营业额172亿美元,增长20.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715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增长17.9%。

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旅客周转量13795亿人公里,下降2.3%(见表10)。

表10:2003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43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总量6739亿元,增长29.6%。

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6744万门,总容量达到3.5亿门。

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908万户,年末达到26330.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129.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201.3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269万户,年末达到26869万户。

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2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17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

全年入境人数91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4%。

其中,外国人1140万人次,下降15.2%;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8026万人次,下降5.0%。

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3297万人次,下降10.4%。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4亿美元,下降14.6%。

全年国内出境人数达2022万人次,增长21.8%。

其中因私出境1481万人次,增长47.2%,占出境人数的73.2%。

国内旅游人数达8.7亿人次,下降0.9%;旅游总收入3442亿元,下降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