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
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猪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猪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红薯、猪肉、牙签、筷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湿毛巾、食物拼盘等。
教师准备:食物图片、课件、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三张图片激起学生的食欲。
2、随机提问:有想吃食物的同学吗?教师分发一些可以生吃的食物。
3、接着问:还有想吃的学生吗?教师随机拿出一些生肉给学生吃。
4、揭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二、食品鉴赏会(一)、辨别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活动一)活动要求:1、学生上台来帮老师分食物图片。
2、把食物图片分成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煮熟了吃的食物,哪些是既能生吃也能煮熟了吃的食物。
3、学生上台分图片,教师帮忙贴。
(二)、做食物观察比较生熟红薯(活动二)活动要求:1、充分利用感官去观察,比如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
2、尝生红薯的时候咬一小口即可,如有不适请立即报告老师或吐掉。
3、小组互相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生猪肉、筷子、湿毛巾等。
步骤:1、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再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并放在三脚架下。
3、把猪肉放进热水中煮,观察肉在水中的变化。
4、肉熟了以后用筷子夹出来,放在盘子中认真观察,和生猪肉进行对比。
温馨提示:(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加热完毕把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熄灭,重复盖一次)。
(2)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别烫着。
(3)服务员负责煮肉、夹肉;观察员负责观察;(4)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汇报;卫生员负责打扫卫生;安全员负责安全。
教科版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加深对食物烹饪原理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食物烹饪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可能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知道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并理解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享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生食物(如生肉、生菜等)、熟食物(如熟肉、熟菜等)、烹饪工具(如锅、碗等)、实验仪器(如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食物烹饪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食物烹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对食物有什么影响?”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食和熟食的区别,掌握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食物煮熟的原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食物煮熟的原理和烹饪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煮熟的过程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食和熟食的区别,掌握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知道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煮熟的过程和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食和熟食的区别,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2.难点:食物煮熟的原理,烹饪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食和熟食的概念,介绍不同烹饪方法。
2.观察法:观察食物煮熟的过程,了解煮熟的程度。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烹饪心得,交流食品安全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生食和熟食样品,烹饪工具,实验材料。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食物煮熟的过程和烹饪方法。
3.场地准备:实验室或课堂,具备烹饪条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食和熟食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食和熟食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介绍不同烹饪方法,如煮、炒、烤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煮熟的过程,了解煮熟的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烹饪心得,交流食品安全知识。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教科版的观察比较教师拿出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让学生用牙签观察它们的外观、质地、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并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
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生小鸡腿和一小块生鸡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质地、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并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
最后,教师将这些生食物加热,让学生观察它们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并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
2.实验记录学生用实验记录单记录下每种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并记录下它们的味道和口感的变化。
三、描述交流整理学生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记录分享给同桌,并讨论生食物和熟食物的不同之处。
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记录,并总结出生食物和熟食物的不同之处。
四、生活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食物和熟食物的不同之处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出生食物和熟食物的适宜食用方式,以及食物加工的原则。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本课将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表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则需要熟食;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生食和熟食的概念,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因此,在本课研究中,学生们会从生食和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熟食物的不同。
难点是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生、熟食物的外观、质地、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并记录下它们的味道和口感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交流整理,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记录,并总结出生、熟食物的不同之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生熟食物的不同,经历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时,能思考好解决的对策。
2、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3、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经历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马铃薯、牙签、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火柴、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果盘、生鸡肉、马铃薯等【课前谈话】师:听说在座的同学们特别爱动脑筋!发言又积极!今天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家有信心吗?(生:有)师:你们自信,老师就更有信心!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合作得非常愉快!【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食用方法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请看课件齐读问题(学生适时回答)教师板书:食物生熟2、师小结:从看图和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发现,食物中有的适合生吃,有的适合熟吃,只要选择合理的食用方法,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是(看课件)出示课题3、师:请看课件:这是什么食物?(马铃薯)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
1、学生交流区别生熟马铃薯的方法。
[出示马铃薯]师:看看这是什么?(生齐说:马铃薯)适合生吃,还是熟吃?(生齐说:熟吃)师:现在我手中有一半切开的生的马铃薯和一半熟的马铃薯,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区别出来呢?(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教师适时评价。
)学生举手回答预设①:(生说尝)师:你怎么尝?(学生演示)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大家注意,在不能确保物品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选用尝这种方式,今天我们研究的是食物,可以用牙签取少许进行尝试。
预设②:(生说闻)师:你怎么闻的? (学生演示)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闻的方法有讲究,把食物放在面前,用手来回的轻轻扇动,一起来试一试。
小学科学第八册 第四课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八册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教学过程】一、引入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二、探究过程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
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A、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B、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C、尝尝马铃薯的味道(2)汇报XXXXX: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1)观察生鸡(猪)肉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A、操作指导:放在水中煮。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科版

分发爆米花(先洗手,后食用)
有的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生吃味道、口感好、更富有营养等
熟吃:吸收消化、安全卫生等
生吃:水果和蔬菜(部分)
熟吃: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蔬菜(部分)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交流:“看”、“摸”、“捏”、“切”、“闻”、“尝”、“剥”……
(挑选一生上台)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
学生:苹果,酸甜酸甜
学生:味道不好,且学生很难猜到,第一个好吃
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
生猜测,并觉得熟的好吃。
学生思考,分组简单讨论并记录
划好三角易取下一小块苹果节约课堂时间;用牙签较卫生,从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
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有些食物适宜生吃: 味道、口感、营养价值等
有些食物适宜熟吃:消化吸收、安全卫生等
加热
生的食物 熟的食物
看(颜色)
捏(软硬)
闻(气味)
剥皮(是否容易)
切(切面水分多少)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方法
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
爆玉米
看(颜色)
捏(软硬)
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观察和描述现象变化的能力
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猪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猪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四、实验器材:学生材料:三角架8个、石棉网8个、酒精灯8个、镊子8个、塑料托盘8个、纸巾每组2张、牙签16根、不锈钢碗8个、生熟马铃薯每组各一个、生熟猪肉每组各一块教师材料: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镊子1个、塑料托盘1个、纸巾2张、不锈钢碗1个、打火机1个、生熟苹果。
五、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4分钟)1、一名学生上台蒙眼,教师切一块苹果给学生尝,学生猜为何种食物?生:苹果。
教师再切一块熟苹果给该学生尝,让其描述味道生:软软的、酸酸的……猜测为何种水果?师:哪一种你觉得更好吃?生:第一种。
师:让他自己瞧瞧究竟吃的是什么?揭晓食物为煮熟的苹果。
师:谁还想来试试?请另一名同学上台蒙眼猜测食物。
师切生马铃薯给学生尝,让学生描述味道并猜测。
生:脆脆的、没什么特别的味道,是不是……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
师:味道感觉很陌生,好,请你摘下眼罩认识认识这种食物吧!揭晓食物为马铃薯。
师:通过刚刚的小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食物生吃味道比较好,而有些食物烧熟了会更好吃,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书标题)(二)生、熟马铃薯的比较(8分钟)师:(出示生、熟马铃薯)我手中有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呢?生:“看”、“摸”、“捏”、“切”、“闻”、“尝”、“剥”……师:看来判断的方法还挺多,同学们,想尝试一下吗?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在观察的过程中留意以下注意事项:1.充分利用感官去观察,如:看、闻、尝、摸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一、教材简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表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则需要熟食;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二、教学背景:
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已经提及,但学生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们会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