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_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诉衷情练习题

《诉衷情》练习题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诉衷情》的作者是(朝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选自。
3、“梦断”的意思是。
4、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5、《诉衷情》以对比的手法展开,愤懑处见豪情,悲壮处见沉郁。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壮志,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B.梦境与实际的对比。
梦中驰骋在沙场之中,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散掷。
C.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理想是赶走金兵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被闲置荒村。
D.诗人自己与班超、苏秦的对比。
自己空有志而壮志难酬,班超、苏秦却早已建功立业。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中“觅”字写出了词人年轻时的自信和坚定执着。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此生”三句是内心独白,也是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书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郑楷酒旗摇曳柳花天。
莺语软于绵。
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
负华年。
试问归期,是酴醿③后?是牡丹前?【注】①碎绿:水中绿萍。
②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
③酴醿: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
8.词作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幺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词的下阕表现了什幺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柳花飞舞、莺声娇柔、绿萍浮水、秋千影倒映池塘的艳丽春景图。
这美丽之景引发了词中女主人公对年华流逝、青春短暂的慨叹以及孤独寂寞之情。
以乐景衬哀情,使情之悲显得更为突出。
9.词的下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以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情绪:把头饰都收起来表明无心打扮自己。
再以发问表现女主人公焦躁的心态,写出了对离人早早归来的盼望之情。
【备注】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春日怀人念远的小词。
上阕写春日艳丽之景。
柳花飞是动景,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莺声“软于绵”突出了莺鸣声的娇柔,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碎绿”指水中绿萍,绿萍布满池沼,照应了“柳花天”对季节的暗示,又引出了下文。
这里的景物描写,画面优美恬静,给人以美感。
下阕抒闺中人之情。
所抒之情是悲情,所以上阕艳丽的景物描写是以乐景衬哀情。
词中主人公触景生情,想到离人未归,于是无心梳妆。
“奁玉燕,套金蝉”六个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因离人未归而无心梳妆的情态。
最后直接发问:离人是酴醿花开以后归来,还是牡丹花开之前归来?语气急切,表明了主人公的焦躁无奈以及对离人早早归来的期盼之情。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晁补之①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
[古诗文阅读]《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116dc4e964bcf84b9d57bb4.png)
[古诗文阅读]《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诉衷情》,完成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关河”的意思是。
(2分)
8#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开头时间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答案:
8 C
9 (1)职业(2)完。
“诉衷情” 阅读附答案

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幺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
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
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
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参考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2009 年湖南
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韩愈(768-842),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中唐文章革新运动的主将。他
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
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
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
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
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
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
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诉衷情》_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关河”的意思是____ (2分)
8.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往日投笔从戎,勇敢抗敌的情形。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发挥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再也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虽然安心养老。
参考答案:
7.指山川险要处(关塞河防)(2分)
8.D(2分)古诗陆游《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晏殊《诉衷情》阅读答案及赏析

晏殊《诉衷情》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1)词中“恼他香阁浓睡”的“恼”是因何而恼。
(3分)(2)这首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全词加以赏析。
(3分)【参考答案】:(1)因黄莺啼叫惊睡不得梦见心上人而恼(2)主人公眉如柳叶,腰肢袅娜,面对大好春光却视而不见,无心梳洗,懒于修饰。
刻画了一位美丽动人、满怀幽怨的主人公形象。
(3)以乐景衬哀情。
开头两句写景,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而香阁女子却对春色视而不见,因春感怀,睹景伤情。
从而把香阁女子的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
【赏析】:《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
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
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
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
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考答案:7.鬓发变白8.D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宋)仲殊《诉衷情》阅读答案

诉衷情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
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2. 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 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 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 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
13. 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婉自然
B. 深沉含蓄
C. 凄清落寞
D. 空灵深沉
14. 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
【答案】12. B 13. A
14. “晚”交代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春天的晚上”和“很晚了才回到寺院”;由于这个特定时间带来的特定的情境——“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漫步西湖欣赏清丽的美景;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轻松愉悦、闲静安适、从容自在。